第255章 or3-ep2:激流(17)(1 / 2)
or3-ep2:激流(17)
奇迹没有发生,也不太可能发生。寄希望于朝军在战线北侧遭遇失利的韩军等来的是新的坏消息,朝军机动部队正在迅速穿过韩军的封锁线并南下,前锋直指首尔、世宗一带。同时,仁川地区的拉锯战还在进行着,局势对韩军而言越来越不利。虽然韩军试图动员更多平民投入战斗以减轻前线的压力,但收效甚微,军队在历史上多次起到的负面作用使得相当一部分平民对他们并无好感。眼下,除了那些盲目乐观的外行人士之外,没有任何一名合格的韩军指挥官会认为他们能够赢得这场战役。
“看起来韩国人的旗帜留在这座城市上空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麦克尼尔沿着倒塌一半的楼梯右侧小心地向下离开看台,他的体重很可能让摇摇欲坠的楼梯瞬间成为下方的一堆混凝土碎块,“……那些从军校里被拉出来送上战场的学生也真是软弱无能,这是他们的国家、他们的土地,他们跑得却比我还快。”
“你不是也逃跑了?”伯顿走在麦克尼尔身后,他得确定麦克尼尔能够安全地通过楼梯,“老兄,他们还是孩子,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怕死是很正常的事情。哪怕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也会怕死……”
麦克尼尔宁愿他没有迎来这些并不称职的援军。一些经过短暂的训练后匆忙地被武装并来到战场的军校生于昨天下午抵达了仁川后方,这是动员司令部所能送来的为数不多的增援。鉴于其他韩军部队似乎打定主意不想挪出防区,麦克尼尔也不再考虑和那些懦夫有关的新闻:军校生说不定能派上用场。可惜的是,再多的训练、再先进的装备也代替不了实战,当朝军士兵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向着韩军的防线发起进攻时,这些学生兵只顾着转头逃跑,留下一脸茫然的老兵们和麦克尼尔站在原地发呆。在炸毁了一条可能被朝军用于偷袭的道路后,麦克尼尔陪同剩余的士兵撤退到附近的居民区内。
战斗结果让麦克尼尔十分不满,但他没有更多的时间抱怨或是指责那些哪怕站在战场上就需要耗尽全部勇气的新兵。一条求援信息传达到了第一机甲机械化旅团的新指挥部,一些韩军士兵和仁川市民被围困在指挥部以西约8千米处,这些不幸的战士所在的位置无比接近目前已经被韩军完全攻占的中区。
郑社长殷勤地为藏身于地下室的军官和参谋们打开了照明灯,他本人随后就被站在门口的警卫赶了出去。平民当然没有机会知道指挥官的决定。
“我也应该回避一下。”麦克尼尔发现老式灯泡总是在摇晃,他站在椅子上,伸出左右把灯泡安回了原来的位置,“你们先讨论……我等待着命令。”
“用不着。”柳成禹背对着麦克尼尔,正在整理桌子上的草图,“执行任务的人必须了解每一个细节。”
麦克尼尔估计往返需要4个小时左右,如果他们在半路上遭遇朝军伏击或其他导致特遣部队被迫改变道路的变故,时间还会更长。级别更高的指挥官们不一定在乎这些士兵和平民的性命,哪怕这些人全部白白丧命,那些肩上扛着将星的家伙也有更多的手段把这件事掩盖下去。因此,柳成禹决定呼应友军的求援并派出突击队增援,实在令麦克尼尔感到意外。
敌军人数众多,这是所有指挥官都认同的事实。道路严重受损后,虽然朝军的装甲车和坦克在部分地段无法通行,韩国人也没有更好的方式从同一路段赶路,说不定他们还会在两侧的建筑内碰到和他们有着相同想法的敌军。不少参谋反对柳成禹的决定,他们据理力争说,以旅团现在的战斗力,无法同时应付从多个方向发起进攻的朝军。没错,凭借着部分士兵的奋战,他们确实暂时将朝军拒之门外并确保了指挥部的安全,但只要朝军发起规模更大的攻势并把更多火炮、火箭弹瞄准这一地区,第一机甲机械化旅团就必须撤出阵地甚至是逃离仁川。
“你们多少也要考虑考虑其他人的感受。”烦躁的柳成禹凭借他的地位强行要求手下服从命令,他不住地用空水壶敲着桌子,每一声都响在众人的软肋上,“今天你们是打算叫我把他们丢给北韩军,那么等到哪一天战争逼近了你们的故乡,你们肯定不介意我把你们的亲属也按照今天的例子……放弃,是不是?”
这下没有人再表示反对。排除了参谋们的阻碍后,柳成禹迅速地选出了参加行动的部队,并要求麦克尼尔带领先头部队沿着预定路线清理障碍。
“像柳上校这样爱护平民的军官现在越来越少了。”离开会议室时,麦克尼尔和周围的军官们开着玩笑。
“他毕竟是半个朝鲜人……”
麦克尼尔回过头去寻找柳成禹的踪迹,参谋长已经消失在了走廊的另一头。回到地面后,麦克尼尔径直前往布置简陋的停车场,想要寻找几辆方便他带着这些士兵前去巡逻的车子。随意地停放在这里的大部分车辆并非是军用车辆,也许起因是柳成禹决定让士兵在无车可用的情况下用轿车代替原有的车辆,或者是他认为战斗逼近停车场时更多的车辆有助于守军士兵掩护主要目标。沿着停车场慢跑一圈后,麦克尼尔失望地要求看守在此处的士兵分派几辆车子给他——他没有找到让他更满意的车辆。
“喂,你也在这里……”伯顿从后院走了出来,他发现麦克尼尔就在停车场中检查车辆,不由得跟上了对方的脚步,“他们肯定会决定救援那些士兵。”
“还有平民。”麦克尼尔补充道,“这个决定在军事上是不利的,但世上的很多决定从利益的角度而言都是不合理的,不缺这一次。那些参谋说柳上校是半个朝鲜人,你怎么看?”
“脱北者?”伯顿若有所思,“很有可能。他这个人长得瘦小,像是朝鲜人的模样。”
“……说到朝鲜就想起瘦小,你没救了。”麦克尼尔笑着把卡车驾驶室的外侧门拉开,清理着里面的灰尘,“再说,那里也有胖子。”
“唯一的胖子在开城被炸没了,现在他们举国摆脱了肥胖症困扰。”伯顿哈哈大笑,“韩国人帮他们的同胞消灭了一种困扰我们美国人多年的不良症状,这实在是值得……”
见到那些韩军士兵的眼神后,麦克尼尔和伯顿都自觉地停止了继续讲这并不怎么好笑的冷笑话。五分钟后,第一批准备出发的韩军士兵在停车场中集结,期间麦克尼尔差点被火箭弹的爆炸声吓得叫他们就地躲避,所幸爆炸没有波及工厂。一些脸孔陌生的士兵从车间中探出头来,他们是昨天进入仁川的军校生,麦克尼尔不敢也不想让他们参加战斗,于是柳成禹让这些年轻人留在指挥部承担次要工作。
“从识别信号来看,这些受困的友军隶属于第六师团。”麦克尼尔简要地说明了情况,“大家不要紧张,朝鲜人没那么容易把你们赶出这里。”
维修工报告称车辆准备完毕,急于完成这项任务的麦克尼尔便登上卡车,坐在副驾驶位置上,让伯顿来开车。谁知,伯顿晃晃悠悠地摆弄了半天,车子始终纹丝不动。眼神不善的麦克尼尔揪着对方的衣领,让他认真解释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
“你该问维修工,这轮胎没气了。”伯顿垂头丧气地答道,“他的业务水平简直差劲透顶。”
除了轮胎漏气之外,新一轮检查陆续暴露了车子中存在的其他机械故障,以至于麦克尼尔开始考虑更换另一批车辆。促使他最终放弃这个打算的,是越来越紧张的时间。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剧烈的震颤,朝军的攻势又在仁川某处开始,死亡线每时每刻都离他们更进一步。
“等不及了,我们得立刻出发。”麦克尼尔确认了时间,“四个小时之内,我们必须打通路线。”
当然,麦克尼尔也有自己的一份私心。他让米拉跟随他们一起离开,而韩军指挥官们没有表示任何反对。直到现在,韩国人也不清楚米拉拥有着何等强大(至少是麦克尼尔本人看来)的能力,他们不会认为麦克尼尔调走了一个可能会在关键时刻保住他们性命的绝佳工具。这一行为没有让麦克尼尔产生半点愧疚,他们本就不是归属这些韩军指挥官控制的士兵,没必要为他们而负责。
“那地方是个医院。”米拉根据情报做出了总结,“奇怪,朝鲜人应该优先占领医院才对,战场上每时每刻都有伤兵产生。”
“不是所有医院都适合被改造成野战医院,比如说,牙科医院就不行。”麦克尼尔一本正经地答道。
“你又不学医,怎么知道牙科诊所不能改造?”
“经验。”麦克尼尔指着自己的脑袋,“我可是在墨西哥战争中活下来的幸运儿之一。”
万一米拉忽然说出类似【生存率很高】之类的话来破坏气氛,麦克尼尔一定会尴尬得无地自容。好在,米拉没有在这种问题上继续浪费精力,而是忽然低下头开始了沉思。伯顿哼着奇怪腔调的乡间民谣,隔一阵又唱起了阿拉伯语歌曲,弄得麦克尼尔很不自在。
“想不到你还学来了他们的审美。”
“这就是你的盲区了。”伯顿严肃地解释道,“近东、中东地区的音乐风格是互相影响的,比如说土耳其人受到希腊人的影响,以及……这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