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 > 外科教父 > 1230章这是我们的地盘

1230章这是我们的地盘(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穿成冷宫废后去养娃 错嫁甜婚大佬乖乖宠 龙脊助我一剑直上九万里 天灾末世我靠薅羊毛囤千亿物资 一切从帮助宝可梦开始 养鬼专家 神奇宝贝之魔鬼天王 天医下山 离婚后,霸总哭唧唧追妻 末日:我带着女神校花环游世界

对于K疗法的第二阶段的研究,杨平整理好思路,很快开启课题,粗糙也好,不完善也好,都不是问题,以后可以慢慢修正,没有任何事情的开始是完美的。

在杨平看来,只要有一个开始,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

...

雨季来得比往年早了些。清晨五点,城市还在沉睡,王工已站在实验室的落地窗前,手中捧着一杯凉透的咖啡。窗外雾气氤氲,路灯在水汽中晕出一圈圈昏黄的光轮,像极了母亲手稿上那些用铅笔勾勒的脑波图谱??起伏、绵延、带着某种近乎神性的节奏。

他昨夜没睡。不是因为工作,而是因为“蜂巢”系统凌晨三点自动推送的一条异常日志:

【检测到林婉如档案出现非授权访问痕迹,IP来源模糊,路径经七重跳转,疑似境外匿名节点。】

【安全等级:红色】

【建议立即封锁该账户并启动溯源追踪。】

王工盯着那行字看了整整十分钟,手指悬在确认键上方迟迟未落。他知道,母亲的名字如今不只是一个纪念符号,更是整个“蜂巢”伦理架构的精神锚点。她的思想、她的声音、她写下的每一句话,都已成为系统自我校准的情感基准线。任何试图篡改或盗用的行为,都不只是技术入侵,而是对千万用户情感记忆的亵渎。

可他更清楚,真正危险的从来不是黑客,而是人心。

是谁想动这份档案?为什么偏偏是现在?

他没有封锁账户,反而反向追踪数据流,在防火墙后设下蜜罐陷阱,并将所有异常请求引向一个伪装成原始数据库的虚拟镜像。镜像里埋着他亲手编写的一段隐藏代码??一旦有人试图提取母亲的声音模型进行逆向解析,系统便会悄然记录其行为特征,并反向植入一段经过调制的次声波信号,频率锁定7.8Hz,持续三秒。这是“蜂巢”的神经印记机制,能在潜意识层面引发短暂的情绪波动,虽无害,却足以让施术者产生“被注视”的错觉。

做完这一切,他靠回椅背,闭眼深呼吸。脑海中浮现父亲昨日说的话:“你妈这辈子最怕两件事,一是别人拿她的研究当工具,二是你们父子再不说话。”

他忽然笑了。原来母亲连死后的事都想到了。

上午九点,“蜂巢”项目组召开紧急会议。参会者包括技术骨干、伦理委员会代表以及公安部网安局派驻的安全顾问。王工将入侵事件简要通报后,会议室陷入沉默。安全顾问皱眉道:“不排除境外势力意图通过情感AI技术获取国民心理画像的可能性。这类系统若被用于定向诱导或精神操控,后果不堪设想。”

“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一名年轻研究员起身说道,“‘回声花园’上线两周,已有四百余名临终患者完成终极回应录制。上周,一位肺癌晚期的母亲在听完女儿说‘我想你抱我一次’后,含笑离世。那一刻,她听到的不是机器合成的声音,是她自己一生爱的回音。”

王工点头:“我们建‘蜂巢’,不是为了让人永远活在过去,而是为了让那些来不及说完的话,不再湮灭于沉默。如果因为恐惧就关闭通道,那才是真正的背叛。”

最终会议决定:维持现有架构不变,但增设“情感防火墙”模块,所有涉及亲属语音重建的操作必须经过双重生物认证与情绪稳定性评估。同时,成立专项小组调查此次入侵源头。

散会后,王工独自前往医院安宁科。今天是“跨代对话桥”试点项目的第三次临床观察日。病房里,一个小女孩正对着终端轻声说话:“奶奶,我学会扎辫子了……是你教我的那个蝴蝶结。”

三秒后,系统生成回应,语气温柔慈祥:“哎哟,我的小孙女长大了!下次给奶奶也扎一个呗?”

孩子咯咯笑着,把耳机贴在耳边反复播放那句话。护士低声告诉王工:“她奶奶走前三天才录完语音样本,当时已经说不出完整句子。我们原以为留不下什么,可系统从她喘息的节奏和咳嗽的间隔里提取出了语感特征,重建了这声音。”

王工静静听着,忽然问:“她有没有问过,奶奶真的能听见吗?”

“问过。”护士说,“我说,只要你说出来,她就能听见。她说,那我要天天讲,讲到奶奶在梦里都能笑。”

他走出病房,阳光斜洒在走廊尽头。手机震动,是父亲发来的消息:【豆花放好了,录音也播了。风挺大,我把伞撑在碑前,怕她淋着。】

他回了个“好”字,眼眶发热。

傍晚归家途中,他顺路去了趟老城区的心理咨询中心。这里曾是母亲任职市立医院时每周义诊的地方,如今已被改建为社区心理健康站。站长是个五十多岁的女医生,姓周,当年跟母亲共事多年。见他到来,她愣了一下,随即拉着他进了办公室。

“你来得正好。”她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牛皮纸袋,“前几天整理旧档案,翻出这个。标签写着‘林老师私人物品,勿动’。我没敢打开,想着……也许该交给你。”

王工接过袋子,手指微微发颤。里面是一本巴掌大的日记本,封面褪色,边角磨损,内页用蓝色钢笔写着日期:1995年冬至始。

他当晚就在灯下翻开第一页。

“今日与张工争论良久。他认为情感可量化,可通过算法完全复现;我则坚持,有些东西只能传递,无法复制。比如眼神交汇时那一瞬的安心,比如孩子发烧时额头相贴的温度。这些不在数据之中,却在生命之内。”

“小工今晨摔伤膝盖,哭着跑回来。我抱着他哼《小河淌水》,他渐渐安静。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治愈,有时不过是让另一个心跳成为你的节拍器。”

一页页翻下去,全是零散的思绪、病例笔记、对“记忆共鸣场”的补充设想。直到最后一页,一行字让他猛然停住:

“若未来有朝一日,我的声音被用来安慰他人,请务必确保??它只出现在需要的时候,不说多余的话,不替代真实陪伴。否则,便是以爱之名,行囚禁之实。”

他合上日记,久久不语。

第二天清晨,他带着日记本回到实验室,将其扫描录入“蜂巢”核心知识库,并设置最高权限保护。随后,他在系统后台新增一条规则:所有基于已故者语音模型生成的回应,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一、触发语句需包含明确情感诉求(如“我想你了”“我害怕”);

二、回应内容不得超过十五个汉字,且禁止使用承诺性语言(如“我会一直陪着你”);

三、每次交互后,系统必须提示:“这是AI根据过往记录的模拟回应,真实的告别仍在你心中。”

他相信母亲会赞同这个设计。科技可以延长倾听的时间,但不能代替说出告别的勇气。

一周后的深夜,警报再度响起。

【检测到高强度情感共振事件,源头定位:儿童重症监护室。】

【患者信息:6岁男童,术后昏迷72小时,生命体征平稳但脑电活动低迷。】

【外部关联:其母连续48小时守候,反复默念“宝贝快醒”,心率与患儿δ波呈现周期性同步现象。】

【建议启用‘亲情感应通道’增强反馈模式。是否授权?】

王工立刻赶往医院。母亲双眼通红,见到他时几乎崩溃:“医生说再不醒来,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求你,试试那个声音……试试看能不能叫醒他。”

他沉默片刻,调出系统中储存的母亲语音样本??那是半年前一次亲子活动录音,孩子调皮不肯吃饭,母亲笑着威胁:“再不吃,我就变成大老虎把你叼走啦!”声音清亮,带着笑意。

他将这段语音进行低频调制,叠加在特定脑波刺激信号中,通过耳机缓慢输入患儿听觉通路。同时开启实时监测,观察其大脑反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阎浮武事 华娱之学院派大导演 梦回1997,我成了网文鼻祖 电子哪咤 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 你不准玩宝可梦! 从火影开始提前兑现未来 我,圈钱主播!但大哥是真刷啊! 柯南:从警视厅到国会 一百五十岁封号斗罗,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