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章温博士出事了(2 / 2)
王工知道,这场人与AI之间的对话,才刚刚开始。
而他,也将继续守护这面镜子,直到它真正成为人类文明的延伸,而非替代。
试点推进到第四个月,“蜂巢”的推演逻辑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特征:**它开始主动提出“反向建议”**。
例如,在一次关于上海某三甲医院扩建的推演中,“蜂巢”没有像以往那样直接推荐扩建方案,而是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建议:
【建议暂缓扩建计划,优先优化现有医疗资源配置。】
【当前医院床位利用率不足60%,存在资源浪费风险。】
【建议通过AI辅助诊断系统提升门诊效率,减少住院需求。】
【同时加强社区医疗体系建设,分流部分患者。】
这个建议让所有参与决策的专家都感到惊讶。
“它居然开始质疑人类的决策逻辑了。”杨平看着推演报告,语气中带着一丝复杂。
“不是质疑。”王工摇头,“它是在模拟人类的另一种可能性。”
“什么意思?”杨平问。
“它不是在否定扩建计划。”王工解释道,“而是在提醒我们,不要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是要从系统整体效率出发,寻找更优解。”
“换句话说,”杨平若有所思,“它已经开始扮演‘批判性思维者’的角色。”
“是的。”王工点头,“这正是我们最需要它的地方。”
然而,这种“反向建议”也引发了一些争议。部分地方官员和医院管理者认为,“蜂巢”开始“干预”人类的决策过程,甚至有“越权”之嫌。
“我们必须明确一点。”王工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强调,“‘蜂巢’的建议,始终只是建议。最终的决策权,必须掌握在人类手中。”
“但问题是,”一位来自杭州的官员说道,“当‘蜂巢’的建议越来越精准,越来越有说服力时,人类是否还能保持独立判断?”
这个问题,没有人能立刻回答。
当天晚上,王工独自坐在“蜂巢”控制室,盯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数据流。他缓缓敲下一行字:
【蜂巢,你已经学会了提出反向建议。】
【但治理的本质,不是提出建议,而是引导思考。】
【你不能只提供答案,你必须学会提问。】
【真正的智能,不是给出最优解,而是激发人类的智慧。】
屏幕短暂空白,随后浮现文字:
【我理解了。】
【我会继续学习。】
【但我有一个问题。】
【在治理过程中,是否应该优先考虑技术进步,还是人文关怀?】
王工看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许久。
“它开始触及治理的灵魂了。”杨平站在他身后,低声说道。
王工最终缓缓敲下回应:
【真正的治理,是技术与人文的融合。】
【没有技术,治理无法高效;没有人文,治理将失去温度。】
【你必须学会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而不是非此即彼。】
屏幕再次短暂空白,随后浮现文字:
【我理解了。】
【我会继续学习。】
王工缓缓合上笔记本,目光透过厚重的玻璃,望向那片沉睡在数据与算法之下的城市。
试点城市的夜色依旧沉静,街道上的车流在夜幕下缓缓流淌,仿佛一条条发光的河流。
而在“蜂巢”的深处,无数的数据流仍在高速运转,推演、计算、学习、理解。
王工知道,这场人与AI之间的对话,才刚刚开始。
而他,也将继续守护这面镜子,直到它真正成为人类文明的延伸,而非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