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七百三十章 电力革命与电报(1 / 2)
朱标接过《马克思至宝全录》,念过扉页上的字之后,看向正文,扫了几眼,深吸了一口气,声音朗朗:“此书是基于恩师教导,追忆记录而成,事虽不能尽细,然已全部在此,尤是未来之言,唯此两条,再无其他。”
“此书,分科技篇、矿产篇、地理篇、武器篇、工程篇……农作物篇、医学篇、思想篇、预言篇十二篇,或有悖于认知,或超乎于想象,然皆是恩师之言,现传之于世,一应版本,以洪武年、集贤院刊印为准,日后再版,当校对核验,不可增改一字……”
“科技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集智慧之成,起时代之运,彰国家之力,泽万民之源。科技包罗万象,然又有若干科技,实为关键,成标志,引潮流,科技之潮有三……”
唐大帆、马直、万谅等人激动不已。
科技篇!
《马克思至宝全录》的第一篇,竟是科技篇,不是其他!
这个排序放在了所有篇章最前,说明镇国公对此极是重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这个说辞,从未有过!
唐大帆对此有些不理解,若是说科技是第一战斗力,那大家也就恍然了,不管啥,都能归入到战力其中,可生产力,这东西指的到底是什么,如何理解生产力,制造器物,生产一切的能力?
“第一浪潮,蒸汽机,以蒸汽驱动,代替人力,其应用之地颇多,如制船、制车、制轨道机车,锻造、冶炼、造纸、纺织……”
马直、万谅等人对此颇是赞同。
格物学院正走在这一条路上,轨道机车也在筹备之中。
“第二浪潮,内燃机,以燃油为主,石油、柴油为主。石油者,大明罕有所产,多产于西域、中东之地。第三浪潮??”
“殿下!”
马直急切地站了出来,打断了朱标。
朱标看向马直,并没有恼怒,而是询问道:“马院长,可有什么问题?”
马直吞咽了下口水,言道:“这第二浪潮,内燃机,就只提了这么几句,没了吗?”
朱标低头看了看,摇头道:“只有这么一点内容。”
马直傻眼。
万谅也懵了。
唐大帆苦涩不已。
这哪是马克思至宝,分明就是马克思至宝的简纲嘛!
也不谈谈怎么制造内燃机,具体原理也不提,结构也不说,只说出来“内燃机”这三个字,谁能搞得懂。虽说这书中肯定了石油是内燃机的燃料,也说出了石油产地,可没说这玩意怎么用,怎么个内燃……
徐达抓着胡须,淡然处之。
显然,顾正臣虽然拿出了《马克思至宝全录》,但他也知道,真正的细节与内容并不宜公之于众,所以,这只是十分简略的一份至宝全录。
所以,哪怕是刊印出售,那也不至于担心这些学问进入民间或传播海外之后会有多少影响。
毕竟,科技这东西,它不是说掌握就能掌握得了的,需要人才,需要相应的工业基础,更需要源源不断的财政保障。
朱标见马直不再问,便继续念道:“第三浪潮,是为电力革命,电能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电可以点亮电灯,灯光亮如白昼,彻夜不休,电可以驱动电机转动,一息数万转,澎湃之力,应用之广度、深度,远超蒸汽机、内燃机……”
“大规模的电能之于大明,甚是遥远,非数代之人难为之。然电报之事,或是一代人可作为,铺设电线,电报在金陵,发出之后,瞬息之间,北平接收,跨越时空,实乃治理天下,应变之举国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