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八十三章 不留活物(七更)(1 / 2)
天色还朦胧着,油津的码头上便出现了一道道身影。
直人站在岸边,手搭凉棚,眺望着茫茫大海的东方道:“今日会是个好天气吧?”
大辉扛着渔网,跳到了船上:“咱们的好天气可不看太阳,看的是打了多少鱼。都城的贵人又在催大鱼了,特意放了咱们出海,今日说什么,也要抓条大鱼来。”
直人看向大辉,他那张黝黑的脸上长了两颗好大的黑痣,刚想说话,就被人推搡着上了船。
大熊拍着厚实的胸膛:“今日要弄一条和我身高、体重相当......
泉州港外,海风如刀,割裂晨雾。千帆竞发的轮廓在天际线上若隐若现,桅杆林立如森然铁林,船体漆黑,炮口森寒,旗帜飘扬处,皆非大明龙旗。红底十字、金狮咆哮、三叉戟徽??那是佛郎机、英吉利、荷兰诸国的战舰,载着火炮、蒸汽机关与贪婪的目光,悄然逼近东土海岸。
顾正臣站在南京城头,手中紧握那封来自广孝的密信,指尖几乎嵌入纸背。他闭目良久,脑海中翻涌的不是恐惧,而是清醒得近乎残酷的认知:**大明真正的敌人,从来不在北疆马蹄之下,而在万里之外的惊涛骇浪之中。**
“姚广孝……你竟以敌国之眼看我江山?”他低声喃喃,声音里没有愤怒,只有沉重如山的责任压肩而来。
他当即下令:“召格物院总匠赵松年、海军筹备使郑和、兵部侍郎齐泰,一个时辰内入宫觐见。”
诏令飞传,紫禁城内外脚步匆匆。半个时辰后,四人齐聚勤政殿偏阁,烛火摇曳,映照出各自神色凝重。
“诸位,请看此物。”顾正臣将竹筒中的纸条递出。
赵松年接过一看,眉头猛皱:“这字迹……是姚广孝?他还活着?”
“不仅活着,”顾正臣冷声道,“而且比我们更早看清了天下大势。西洋列强已至南海,其舰坚炮利,远胜我军现有水师十倍不止。若再不筹建新式海军,不出十年,东南膏腴之地,恐成他人殖民之所。”
齐泰倒吸一口凉气:“可……可我朝祖制,片板不得下海!海禁百年,民间造船皆受严控,如何能在短期内建成可抗外侮之舰队?”
“那就破了祖制!”顾正臣斩钉截铁,“国之存亡,岂能拘于旧法?今日不改,明日便是亡国灭种之时!”
郑和沉默片刻,缓缓开口:“大人所言极是。臣虽自幼习航海之事,然今观西洋巨舰,动辄数百料,配炮数十门,更有螺旋桨驱动之‘铁壳船’,可在无风逆流中疾行如飞。我朝福船、广船,纵使改装,亦难匹敌。”
“所以,我们必须从头开始。”顾正臣站起身,走到一幅巨大的海图前,手指划过福建、广东、浙江沿海,“第一步,立即开放泉州、宁波、广州三港为通商口岸,允许民间造船,鼓励海外贸易,吸引西洋技师来华交流。”
“第二步,设立‘海事格物院’,专研船舶动力、钢铁冶炼、火炮铸造、航海仪器。凡有创新者,依《技术功勋制》授勋赐爵,不问出身。”
“第三步,组建‘蒸汽铁甲舰队’,以江南制造局为基础,仿西洋设计,但融入我大明智慧。首舰命名为‘镇海号’,排水量三千吨,装备十二寸主炮四门,辅炮十六,装甲厚达八寸,全舰由双缸复合蒸汽机驱动,航速可达十五节。”
众人听得心神震荡。
赵松年颤声问:“所需经费何来?”
“变卖皇庄五百顷,裁撤冗官三百员,暂停三省驿站改建工程,腾出银两一千二百万两。”顾正臣语出惊人,“此外,发行‘国债券’,向富商募款,承诺五年还本,年息六厘。谁若认购百万两以上,可得三品虚衔,子孙免赋十年。”
齐泰惊道:“此举恐遭清议攻讦,谓之‘与民争利’‘动摇国本’……”
“国本是什么?”顾正臣冷笑,“是百姓活命,是疆土不失,是子孙后代还能穿汉家衣冠,说中华言语!若连这点胆魄都没有,谈何中兴?”
殿中寂静。
良久,郑和抱拳跪地:“臣愿领海军建设之责,即日起赴福建督造船厂,招募水手,训练新军。”
顾正臣扶起他:“我不只要你建船,更要你育人。未来的海军,不再是粗鄙武夫执掌,而是精通数学、天文、机械、外语的‘格物将士’。我要每一艘战舰上,都有工程师、测距官、电报员、气象观测生。”
命令下达,举国震动。
三日后,诏书颁行:**废除海禁,设立市舶司新政,准许百姓出海经商;凡建造五百料以上海船者,免税三年;引进西洋技艺者,赏银千两。**
消息传开,沿海豪商奔走相告。苏州丝绸商人王元甫当场焚毁家中祖训“不涉洋务”,率族中子弟集资百万两,订购英国蒸汽机两台,拟造远洋商船六艘。广州十三行联合上书,请求政府协助引进火炮铸造技术,愿以利润三成分润朝廷。
而与此同时,一场暗战也在悄然展开。
泉州港外,一艘悬挂葡萄牙国旗的商船上,几名身穿黑袍的东方面孔男子正密会一名西洋军官。
“你们确定姚广孝还活着?”军官用生硬的汉语问道。
为首者点头:“他在南洋藏匿多年,掌握大明沿海布防图。只要贵国提供二十艘战舰、五百门新式火炮,他便可助你们控制琼州海峡,切断南北海运。”
军官冷笑:“可你们说的那个‘顾正臣’,已经开始造铁船了。我们的间谍回报,南京已在试验一种能潜水的‘铁鲸’,可在水下行三十里不露头。”
“那不过是玩具。”另一人嗤笑,“真正的大明水师,仍靠木船摇橹。只要我们先下手为强,在他们建成之前攻占厦门、舟山,便能扼住咽喉。”
话音未落,舱门外忽然传来一声轻响。
一人闪身而出,却见空无一人。正欲回身,忽觉颈后一凉,一道细如发丝的钢线瞬间勒入皮肉!鲜血喷溅,尸体软倒。
黑暗中,一道身影悄然退去,手中握着一枚刻有“紫鸢”标记的铜牌。
三日后,南京城郊一处废弃窑厂内,顾正臣亲自审讯俘虏??正是那名幸存的东方密谋者。
“谁派你们来的?”
“……我们只是中间人……真正主使……是日本丰臣氏联合西洋诸国,意图瓜分远东……姚广孝……是他们的军师……”
“他在哪?”
“听说……藏身琉球某岛,名为‘鬼哭屿’,岛上设有地下工坊,制造毒气、幻音器、甚至……能操控人心的‘脑磁机’。”
顾正臣眼神骤寒。
他转身走出窑厂,仰望星空,心中已有决断。
七日后,南京长江码头,一艘通体漆黑、形如巨鲸的庞然大物静静停泊。船身由铆接钢板构成,两侧装有可收放的螺旋桨,顶部竖立烟囱,冒着淡淡白烟。这是第一艘试验型“潜水铁船”??**“潜龙一号”**。
船长由原锦衣卫水密探首领沈默担任, crew 全部经过格物院特训,精通机械操作与水下作战。
出发前夜,顾正臣登船赠剑:“此去生死未卜,但我相信,你们将开启一个新时代。记住,你们不是刺客,而是探路者。带回情报,不要轻启战端。若遇姚广孝……带他回来,我要亲口问他:为何要将华夏推向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