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 朝堂论战,各怀鬼胎(2 / 2)
“许国公,节度封黜乃是宰相职责,下官任职秘书省,不当参与议论此事。”
薛侨决定顶一下陈希烈,与其得罪另两位大佬,不如得罪这个已经对自己很不满的人。
陈希烈哼了一声,杨国忠见他还到处引外援,冷冷道:“许国公,我记得你当时主张对汾阴侯严惩。既然你认为汾阴侯有过,那安大夫岂非也有过?”
陈希烈顿时语塞,恼恨地瞪薛侨一眼。
杨国忠趁热打铁:“就算是安大夫有功,那也是在朔方节度任上有功,并非河西之功。咱们今日廷议是河西节度一职,与朔方有何干系?”
说到这里,杨国忠已经大获全胜。
圣人表态了:“门下省还有异议么?如无异议,即加哥舒河西节度使一职,门下省联名审核吧。至于安爱卿,自然也是有功的,晋爵一等吧。”
退朝后,圣人将杨国忠、陈希烈叫到了南薰殿,连薛侨也被叫过去了。
他安抚两人几句,对陈希烈道:“许国公,既然陇右一直用兵,两镇都给哥舒,方便调用河西军有何不可,你有疑虑么?”
陈希烈见圣人用兵坚决,也就不敢多言。
“陛下圣明,是臣虑事不周。”
圣人点点头,表情严肃起来:“身为宰相,掌管文武用人,岂能因为资历来定去留?你也知道安思顺与哥舒翰互相不服,如果河西不归哥舒节制,他调得动河西军么?”
陈希烈当即跪倒在地,叩首谢罪:“陛下教训得是,臣举措失当。”
杨国忠虽然面无表情,内心定然得意万分。
圣人令陈希烈平身,说道:“罢了。”
说完转头对薛侨道:“薛卿,你初次在朝堂上说话,为何不置一词?”
薛侨被叫过来,早就知道肯定会被这样问,回答道:“回陛下,国家大事,确实不是微臣能够置喙的。再者,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微臣也不便多言。”
圣人追问道:“既然在朝,就可以言事,你不要有顾虑。再者,你是治兵、知兵之人,我问你,如果让你回答,你如何看待此事?”
薛侨谨慎地说:“回陛下,单以此事而论,加封哥舒节帅河西节度使并无不妥,吐蕃实是我大唐第一劲敌,需要认真对待。”
杨国忠见他同意,知道归到了自己阵营,便补充道:“薛侯在西北、东北、漠北都有战绩,与突骑施、大食、奚人、契丹、同罗人都有交手,也跟回纥人打过交道,他说吐蕃人是第一劲敌,说明吐蕃的确在我军中需要受重视。”
他力荐哥舒翰,既为制衡,也有私心。
因为他遥领剑南,而剑南最大的敌人就是吐蕃,以及归顺了吐蕃的南诏。如果在西北对吐蕃加大压力,那剑南一道的军事就更轻松了。
正因如此,他对薛侨这一判断借题发挥。
圣人对薛侨的表态也满意了。
他对薛侨道:“两位宰相都在,你跟他们说说,为何吐蕃是第一劲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