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章 说服旧军,开荒新地(1 / 2)
薛侨决定说服这位粗壮的军士。
他走上前,拍拍李珏的肩膀,让亲兵散开,站到了军士的面前。
“你叫什么名字?”
“黄四郎。”
“是哪里的人?”
“岚州静乐县,离这不远。”
“既然离家近,县里应当分你口分田,为何要来岢岚军当兵?”
“我娘和我弟病了没钱抓药,典了我那份田给富户,没田只能当兵,已经出来三年了。”
大唐均田制,按理口分田不能买卖,人没了还要回收。但立国已百余年,兼并早已成风,官员自己家族就是大户,哪里管得过来。
薛侨知道,他是迫不得已从军的。
“一年拿多少兵饷?”
“十二石粟米,七匹绢!”
“家里几口人?”
“三口人!”
“兵饷够么?”
“孩子还小,又不愁住,还够用。”
“孩子大了怎么办,想攒更多么?”
“想……”
薛侨伸出手指比划:“如果想继续拿兵饷,去朔州大同军不过三百里,又不是远离家乡。那里兵饷一年二十四石粟米,十四匹绢,为何不想去?”
黄四郎漠然不语,身边一人替他回答:“岢岚军不打仗,没有性命危险!”
薛侨表情严肃,当即否认。
“谁说岢岚军不打仗?不打仗朝廷养兵做什么!前年平叛,去年征调幽州、辽东,哪年不打仗?只是没调到你们而已,今年或许还要打仗,跑得掉么?”
更多人沉默了。
黄四郎又问道:“薛帅,如果不去朔州,就拿不到兵饷了么?”
“你当兵前,会种地么?”
“吃饭的家伙,怎能不会?”
“给你一亩地,能收多少粟米?”
“年成好,一石二三斗总是有的;年成不好,也有差不多一石。”
“发给你官牛,给你一百亩地,种得了么?”
“种得了!”
“每亩收你四斗,丰年也是四斗,一年你可以攒六十石到八十石。再给你发二十亩永业田,让家里人纺成绢帛,攒的不比兵饷高么?”
“这……”
道理就怕讲碎讲细,只要细讲总是有人能明白,不只黄四郎明白了,大部分人都明白了。
仍有百来人不满意,他们没有家眷,光棍一个,不想种地。
一位高个子见薛侨好说话,壮声道:“薛帅,想当兵只能去朔州么?那里虽然兵饷拿的多,却是后来的,肯定被人欺生!”
薛侨笑了,抬手指向凌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