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万里回军,兵贵神速(2 / 2)
因为他拿出一卷长诗在手,缓缓吟诵: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其他人听到这诗之后,都跟着悠悠低吟,有人甚至潸然泪下。
“这人好像是岑参,我听杜子美说起过,他目前在高节帅幕府中任掌书记……”
薛侨跟凌霜悄声商量了下,起身过去跟那桌人攀谈起来,说起自己同是安西军僚属的身份。
“我在长安时,与杜子美相识……”
他现在攀关系有一套了,说起杜甫的名字,岑参更热情了,两人甚至喝了几杯酒。
“子昂,我听子美兄提起过你!”
岑参竟然认识薛侨。
“正月间,我跟颜清臣、綦孝通、储太祝、刘文房、韦艺博等人去少陵看望杜子美,他对你交口称赞,说你是少年英杰、文才武略都是当世之选!”
薛侨脸刷的红了……
这帮文人吹捧起来,怎么比武将还厉害,他就算是脸皮厚的了,也经受不住这种吹捧。
其实不用杜甫吹捧,薛侨的两首词在长安文人之间已经传开了。
虽然都是小词,并没有其他大作问世,但以薛侨的年龄来说,已经当得上才子之名。
更何况,加上精通剑法的名声……
像极了李太白!
这几个都护府僚属看薛侨年轻有为,都热情交谈。说不定这少年以后沙场立功,能成为安西军有头有脸的人物。
次日,辞别岑参等人,两人继续西奔。
此时已经进入河西走廊,南面是祁连山脉,北面是阿拉善高原和茫茫沙漠。薛侨一路疾驰下看到关河冷落,大漠孤烟,真是从未见过苍茫。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有时长河落日,或者风沙万里,蔚为壮观令人陶醉,薛侨和凌霜就驻马观赏,有一番异域远游的乐趣。
两人恩爱缱绻,互相体贴,都怕对方受不了长途跋涉之苦,但彼此照应着反而精神倍长,加上风景壮美,都忘了疲惫辛劳。
十日之后。
两人驱马到达龟兹,直奔安西都护府军营之中,出示鱼符进入。
“子昂,你们不错,提前了一天!”
李嗣业已经先到半天,而高仙芝竟然提前两天就到了,已经在向安西四镇军使发出调令,真是兵贵神速!
薛侨二人被安排到了馆驿居住。
最后一天,所有人都到齐,无一人一骑延期。强将手下,当真无弱兵!
当然,这些人身体素质极其精悍,又轻装奔袭,沿途马匹补给都不需要考虑,是能够做到的。大军调度,就不一样了。
高仙芝需要将焉耆、于阗、疏勒各处军队选择部分汇集龟兹,又发令北面的葛逻禄、南面的拔汗那调兵,再准备足够的粮食、蔬菜、干肉、草料、铠甲、武器、箭矢、攻城器械,这些准备工作需要很多时间……
抽调的主力是焉耆军,因为疏勒军要留守大部分,防止大食国翻跃葱岭而来;于阗军则需要防备吐蕃攻击。
这些信息薛侨是知道的。
但具体的出征、征调人数,他就不清楚了。有次问了李嗣业,回答是军机秘密,只有打起来才知道,事先不会周知的。
作为李嗣业的卫队长,李嗣业直接给他分配了百人亲卫队。
薛侨第一时间感受到的不是荣耀……
是愤怒!
来自这支百人队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