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 昭武将倾,大食将至(2 / 2)
“你如何得知?”
“长安多有昭武九姓人,其中就有康、安两国人。他们往来做生意,已经将去年大食国进军的事说了,还义愤填膺……”
“你继续说!”
薛侨在地图上指着线路。
“大食国本来就觊觎我安西四镇,有石国王子引路,我猜他们很快就会前往石国都城。没准已经占领都城,只是消息还未传到……”
“如石国已丢,为何还要急着出兵?”
“原因有三:
其一,大食国经过内斗,更易旗帜,换成了黑衣大食,对昭武九姓区域刚刚恢复威胁。康、安两国,甚至石国也还未臣服于他们,他们东进还有后顾之忧,不能全力出击。
其二,借着这次出兵,大食国必然北上突骑施,而突骑施此时内斗,国力已不如苏禄可汗之时,敌不过大食强兵,将会倒向大食,对我大唐极为不利。
其三,若大食国得到喘息之机,他们从石国东进拔汗那,咱们在昭武区域的盟友便一个不剩了。”
高仙芝饶有兴趣的望着薛侨。
眼神的那份锐利更深邃了!
“你为何认为大食国会先北上突骑施,而不是直接东进拔汗那?”
“原因也有三:
其一,拔汗那与我天朝交好,圣人赐国号宁远,嫁和义公主。开元三年大食国进攻拔汗那,被我安西、北庭四镇将士击败,他们知道拔汗那是大唐重要盟友。
其二,突骑施此时内斗,正可趁虚而入,比进攻拔汗那机会大得多。
其三,即便攻占拔汗那,大食国也很难翻跃葱岭侵我大唐。疏勒有重兵镇守,关隘险固,大食国不会从此来,只会往北走突骑施,经碎叶川入龟兹。”
这个回答让高仙芝发现,薛侨不只是顺应形势,附和地提了个意见。
他一定收集了消息,做了思考!
只是,薛侨的消息,只有天知道从哪里来的……
他前身学文科,酷爱唐史,对相关的书籍、小说、游戏都有涉猎,虽谈不上研究,但知识是有的。
高仙芝没有表态。
薛侨的话与他不谋而合,论起对安西诸国的了解、对信息的掌握,他是大唐第一人。
他是事实上的中亚总督!
“嗣业提到,你还有个建议,是借调河西或陇右兵,这是为何?”
薛侨伸出了一根手指。
“节帅,大食国与从前不同,改帜黑衣的这一朝,他们兴起于呼罗珊一带。因此呼罗珊总督兵力强盛,实在是劲敌。这是其一。”
说着,他伸出了第二根手指。
“其二,突骑施此时两姓争斗,黄姓突骑施反对大唐。咱们深入石国,为防止背后突袭,一定要占领碎叶城,以免腹背受敌,粮草不继!”
听到这个建议,高仙芝终于露出了笑容。
他之所以没有动身,只有一个原因。他在等待朝廷的决定,是否同意他的请求:
兼任河西节度使!
高仙芝自己分析,安西最大的敌人,是大食国和北方的突骑施,而陇右道又控制着安西的补给线,该道的河西、陇右、安西节度之位,实在太过重要。
他这几年太过耀眼,常常孤兵远征,被诟病颇多,跟河西节度使安思顺关系并不好……
求任河西节度使,是为了更好用兵。
但东平郡王安禄山,刚刚兼任河东节度使,一下子又有藩镇兼任,朝廷拿不定主意。
很多人认为,他在邀功求官……
高仙芝听完薛侨的分析,之所以露出笑容,也有两个原因:
第一,这位少年能懂他心思。
第二,圣人已经答应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