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再遇肝Ca(2 / 2)
新的方子快速拟好,陈敏收到之后还是配药1付。
又是一天过去,喝完第4付药之后,陈敏发来反馈,“肝区疼痛和口干稍有改善,腰部酸胀和呼吸急促有所改善,难以入睡依然毫无改善,口干依然严重;大便略微腹泻,深色偏黑,小便深黄色。”
莫词没有继续远程开方子,而是选择等待第二天患者来面诊。
鲁志欢第二次来面诊,面容气色比之前要更差一些。
把脉之后,莫词报出脉象:“心脉燥热,略微;肝脉燥热,中度;肾脉热,略微;肺脉热,略微;脾湿热,重;胃脉燥热,略微;中气热,略微。”
相比第一次的面诊诊断,肝脉的状态有更糟糕了一些。
之后陈敏出示的最新肝功能检查报告也佐证了把脉的诊断,肝脏各项指标都有程度不同的加重。
司马力和莫词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司马力建议道:“要不直接开启研究模式吧?”
莫词点点头道:“可以。”
研究模式是司马力和莫词自定义的一种特殊看诊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中药效果神速的特性会被利用到极致,治疗节奏会非常快,1张方子只会配1-2付药,然后根据患者喝药之后的反馈制定新的方子,不断循环下去,直到方子逐步趋于完善或治疗中断。
这种模式并非所有中医都能开启,其对医术有硬性要求,除了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以外,最重要的是还需要具备对药物副作用的兜底能力。
例如配伍金银花之后可能引起的胃口欠佳,配伍薏苡仁之后可能引发的虚胖或男科不举,配伍山楂之后可能引发的胃阴损伤等等,各种药物已知或未知的副作用一旦出现,要能够快速察觉并修复回来,如果做不到,研究模式根本不可能运转起来。
研究模式会大幅增加司马力和莫词的时间成本,在收费不变的情况下,算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行为,所以一般他们也只会在直系亲属生病或遇到极其危险复杂的病症时才会开启。
现在鲁志欢就符合后者条件,司马力和莫词决定开启。
理清思路之后,莫词以“活血化瘀”为主线,拟定了第二次面诊的方子,配药2付。
匆匆2天过去,患者喝完2付药后,陈敏发来反馈,“肝区胀痛在原有程度上进一步略微缓解,但大多时间依然存在隐隐胀痛;血丝和口干有缓解,但晚上口干依然很强烈;呼吸急促已大幅缓解;日夜都睡不着觉。”
收到信息后,司马力推测道:“会不会活血化瘀并不是正确思路?要不从搜风镇痛的角度试试?还有舌苔依然黄厚的问题,祛脾湿应该还要继续吧?”
莫词赞同道:“搜风镇痛可以试试,祛脾湿也可以继续。”
之后莫词以“祛脾湿+搜风镇痛”为思路构建了新的方子,配药1付。
喝完药后,陈敏发来反馈,“肝区胀痛有明显改善,不过只是喝药后持续2个小时左右,药效过后又恢复成了老样子;体重有持续下降趋势,相比一周前,已经降了3斤;口干已经大幅缓解,不过白天不口渴,晚上还是很口渴的;基本不出汗,不怕冷,没有睡意。”
司马力和莫词没有继续开方子,打算等第二天鲁志欢来第三次面诊之后再决定后续。
……
面诊+网诊+面诊,如此不断循环,鲁志欢期间口渴和疼痛都有明显改善,但又新增了双脚水肿的症状,精神和体力渐渐衰弱。
症状一直反反复复,直到面诊到第六次之后,身体状态越发糟糕,其终于再也无法来面诊。
6月28日晚上凌晨2点半,司马力结束了一天的学习研究,刚刚盖上薄被,手机突然响起收到信息的提示音,他摸黑看了一眼,是陈敏的留言。
陈敏:“他走了。”
胸口骤然堵塞了起来,司马力连续深呼吸了好几口气都没有丝毫缓解,手脚微微浸凉,被子也无法给予丝毫的暖意。
他在黑暗之中沉默了很久很久。
从6月1日到28日,整整28天,患者的生命依然没能延长突破1个月,中医中药为什么没能力挽狂澜?哪怕存活超过1个月也不算输,但为什么没能超过?自己坚信的坚持的努力追求的知识真的有用吗?
中医中药真的有用吗?
他感到了信念的动摇。
他感到难过,既是为离开的人,也为自己崩塌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