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好雨知时节(2 / 2)
“似乎快1年了。”司马力吃着手抓饼,微微低头。
话题到此,气氛静了静,彼此似乎都想到了什么。
韦知雨抬眸注视着眼前的男生,过往曾经,如烟翻腾。
初见在高一,他成绩在班里并不算拔尖,但总是很容易就能成为班里话题的焦点,哪怕与班里公认的学霸同桌,也完全不掩光芒分毫。
他似乎和谁都能聊得来,和谁都能轻易成为朋友,不像自己,和人多说几句就会觉得自卑。
此后高二分班,大学本科,攻读研究生,彼此都分在不同的地方和城市,有被其他男孩子追求过,也有在大城市见过更多优秀的男生,然而总会在见到他之后,忘掉其他所有人。
与他倾述过梦想和追求,与他吃过各种小吃和美食,与他转悠过热闹的校园,也与他散步过清冷的街头。
他没有给过自己准确的回应,也没有交往过女朋友。
但是,快要满1年了,女孩子能有几个1年呢?
1年之后,自己还要不要再等?
……
司马力不是木头人,恰恰相反,他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即使没有抬头,也能清晰的感知到视线的重量。
他不是不知道坐在对面的女生对自己很有好感,也不是不知道怎么去展开一段感情,而是他很多年以来还没有想明白自己为什么需要爱情。
不是渣男的借口,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司马力的思维模式从来都和周边的人有些格格不入,上高中的时候,学校有图书馆,其他同学有借故事书的,有借漫画书的,甚至还有些借教科书的,而他是全年级唯一一个去借哲学书来看的。
要做一个好人还是要做一个坏人?什么是所谓的好人?什么是所谓的坏人?为什么要做好人?
人为什么需要爱情?为什么需要友情?怎样才能与别人培养出感情?为什么人要白天活动晚上睡觉?
……
诸如此类,许许多多生活中大家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东西,司马力都会以学术研究的态度去思考为什么会习以为常理所当然。
他甚至还专门认真研究过怎样把陌生人变成熟人,总结出普通情况下,每个人都会默认有一个潜意识的警戒范围,大致就是身体之外2cm的距离。一旦他人超过这个警戒线,当事人心里就会立刻产生应激反应。
反向利用这个机制,想尽各种办法合理的去不断反复突破这个警戒线,直到当事人的应激反应最后麻痹迟钝,至此就能轻易走进当事人的心灵。
即便掌握着这样超纲学生时代的技巧,司马力也从未对任何一个女孩子主动使用过,他能够确定以及肯定,对面的女孩子是纯纯粹粹的自投罗网。
但是,女孩子的自投罗网,是不是就可以成为不珍惜的理由?
1年很久很久,有人付出真心的等待,只等自己把有些道理想个明白,真的可以让人继续再等下去吗?
自己不轻易用“技巧”去交朋友,是因为芸芸众生并不是真的有那么多人有资格走进自己的内心,但命运并不会总是偏爱,不会有那么多的恰好,恰好灯火阑珊还有人相伴。哪怕伊人无悔,自己是否能真的无愧?
如果不爱就不该再伤害,如果自己不是对方此生的羁绊,就该把自由的天空完全还给她。
心念百转,司马力抬头,对上女孩的目光。
女孩的眼睛很大,清澈且明亮,淡淡的仿徨与倔强在眼波中缓缓流淌。
“抱歉。”
司马力放下食物,用纸巾擦干净嘴角,郑重道,“你是一个很好很好的女孩子,很聪明也很漂亮,你有资格拥有比我更好的男孩子。”
“我比较笨拙,成长得比较慢,如果现在才开始起步,不知道是否还来得及说一句……”
“韦知雨,我喜欢你!”
爱情的道理自己还没有想明白,但爱情真的是需要想明白之后才能开始的吗?
两个人之间总有一个人需要先表白,谁先主动谁就被动。
追爱的人总会更辛苦一些,再让一名女孩子不顾颜面的率先表白,那未免有些太过卑微残忍,司马力并不愿意这样。
骤然听到自己多少次鼓起勇气都没能说出口的话,韦知雨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睛,少女酸涩如诗的情怀,1年踟躇惆怅的等待,矜持坚持固执,顿时通通化作豆大的泪珠汹涌落下,一时竟不自禁浅浅哭出了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