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1章(1 / 2)
赵明宇当然不是心甘情愿地选择投降,但丁保国一死,城内守军就失去了最大的主心骨,而赵明宇官职虽高,却终究是个文官,无法取代丁保国指挥城内残存的明军。
他虽早就抱定了死战殉国的决心,但也明白两军实力相差悬殊,如果继续打下去,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让城内的明军全都为自己陪葬,仍然无法阻挡海汉军夺下南昌城。
所以事到临头,赵明宇还是退却了。但他在见到石成武和哈建义时,还是努力表现出镇定自若的状态,不想让对方看低了自己。
“赵大人,当初在赵家庄谈判的时候,我就劝过你,早点放弃抵抗,对大家都好,可你偏偏听不进去。南昌城这些死伤的人员,这些损毁的建筑,还有这些无端被卷入战火的平民,这一切本来都可以避免发生,不知道你看到眼前的状况,会不会后悔当时的决定?”
听到石成武的问话,赵明宇苦笑着应道:“本官身为明臣,自当为朝廷效力,组织明军保家卫国,岂能不战而降?”
石成武道:“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两国的军力差距,赵大人也不是不知情,我军特地在打遍江西之后,才来收服南昌城,就是希望你们能预想到结果,从而省去不必要的战事。可惜啊,你们这些做官的还是冥顽不灵,非要撞到南墙才知道疼!”
“你们原本可以风风光光地离开南昌,好好过完后半生,但这场仗打完,可就只能享受到战俘待遇了,这又是何苦来哉!”
赵明宇道:“既然如今败了,赵某任凭处置,虽死无憾!”
哈建义冷笑道:“赵大人,像你这种态度坚决的死硬派,就算是投降了,也少不了被判处重刑。但你以前为人应当不错,还有不少人提前替你作保求情,希望我们能免去对你的惩罚。你自己看看吧!”
说罢,哈建义便将一摞书信丢在赵明宇面前。
赵明宇心感疑惑,便拿起来一一翻看,原来这些书信就是原大明驻杭州大使岳仕宗,九江知府卢从善等人所写,内容大多是为他说情,称赵明宇是位体恤民情的清官,能办实事的好官,在江西有相当不错的风评。希望海汉军攻克南昌之后能够善待他,不要对其判处太重的刑罚。
赵明宇虽然看不起这些叛国投敌的门徒和下属,但这些人能发声为自己求情,还是让他多少有些感慨。至少说明自己做人还不算太失败,即便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仍有这么多官场后辈感念自己的好处。
如果能好好活着,那谁又愿意主动放弃自己的性命呢?
赵明宇的想法,还是不自觉地浮现在了脸上,先前的那种决然,慢慢被眼中泛起的雾气冲淡。
石成武道:“赵大人,就算有很多人替你求情,但我也早在南昌开战之前就告诫过你,一旦开战,城中官员皆为战犯,战后必定会遭到清算。”
赵明宇点点头道:“赵某自知罪责,也不求苟活,但希望两位将军能给城中守军留一条活路,对待降军就不要再赶尽杀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