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趣话(1 / 2)
趣话对联事,坐对池荷青。
一语双关意,心照小溪亭。
于满堂抬头一看,原来是毛芋头和卫杏子。于满堂怪不好意思,叫冯佳音从他腿上下来,而冯佳音羞得面如桃花。
“你们怎么也来了?”于满堂问。
卫杏子说:“如果回去待在学校,又没事可干,所以散宴后,我们就漫无目的地走走,不知不觉地就走到这里来了。我们是从东门进的,我估计你们应该是从南门进的。”
于满堂点点头。
“从老远看,就发现是你们,所以,特来恶作剧。”毛芋头补充说。
冯佳音羞涩地说:“你们真坏!”
卫杏子笑着说:“幸福吗?”
“这,你还不知道?”于满堂对卫杏子说,“你就别逗她了!”
冯佳音只是红着脸,紧紧地挽着于满堂的胳膊,歪头靠在于满堂的臂上,再也不说话了。
毛芋头见此情景说:“杏子,我们走,别当灯泡了,免得干扰别人向纵深发展。”
于满堂说:“去你的!该上哪儿上哪儿去。但我要提醒你们,千万要注意安全!”
于是毛芋头和卫杏子笑着离开了,他们来到一个溪边的小亭子里坐下。
在他们的不远处,有一个小荷塘,莲叶田田,煞是好看。于是毛芋头就对卫杏子讲起了一个“以莲为媒”的故事:
一日闲游,有个喜爱对联的老者,见一华居喜贴新联,于是就近观联语:“因荷而得藕,有莲不需梅。”
老者想,下联中的“莲”应该是“杏”啊,为什么要改,一定是有原因的。但不管怎么说,这定是一对佳人情投意合,自由恋爱已成婚了。
但因老者好奇之心不减,便向邻人打听,方知详情。
当初,这对男女是同窗,皆好趣联,时时应对,久而久之,互生爱慕之心。
后来毕业,他们的恋情虽未公开,但还是联系不断。但终因相见日少,使得双方思念心切。一晚“月上柳梢头”,他俩“人约黄昏后”。
青莲塘边,漫步悠悠。尚未见面,欲吐千言;一旦相会,不知何说。男怕开口,女怕启唇。良辰虚设,月挂中天。
此时女视塘中,灵机一动,随口道出上联:
“天上月、水底月,月照月影;”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男见眼前之人,含情脉脉,正是意中之人,便鼓足勇气,脱口对出下联:
“眼前人、意中人,人入人心。”
女一扭身,含情笑道:
“既有此心,因荷(何)不得藕(偶)?”
男拥女道:
“已无他法,入塘(膛)始采莲(怜)。”
卫杏子听完,直捶毛芋头:“你这分明是在影射我。”
卫杏子捶归捶,但是她还想听,于是毛芋头又讲道:
古时,有一对男女,郎才女貌,真乃天造一对,地设一双。两人结合,实令后生们羡慕不已。
一日,新人洞房花烛,小孩们窃听“私语”。
据小孩们说,他们与众不同,说是要效仿什么秦少游和苏小妹,在睡前,必须先答联过关。
女的先说道:
“敲锣打鼓,燃鞭放炮,全为骗娶痴情女;”
男的应声答道:
“搽脂描眉,披红挂彩,总是迷惑憨厚郎。”
女的又说道:
“厚颜无耻,吹吹打打,央人去求;”
男的又答道:
“死皮赖脸,哭哭啼啼,见我就跟。”
女的听后不高兴地说:
“既然如此,咱俩只好分铺异被;”
男的哀求道:
“别要这样,我们还是共枕同衾。”
后来这对夫妻偶尔吵架,几天不和,丈夫千方百计总想与妻子搭话,但妻子始终不理他。
一晚,两人就寝,丈夫再次求和,他的妻子还是不理,并且用背对着他。
丈夫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一计。
他自言自语地说:“大人不和,孩子受苦,不如将儿子过继给叔丈人。”
其妻一听,没加思索,张口骂道:“放屁!那不反辈了?”
丈夫一笑,扳过妻身:
“既知反辈,为何仍要背对我?”
其妻一指夫额说:
“既晓上当,还是再次面朝君。”
毛芋头讲到这里,笑着说:“你将来会这样吗?”
卫杏子捏了捏毛芋头的胳膊,说:“你真坏,哪来这些鬼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