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交谈(1 / 2)
一席知心话,化解又起疑。
只缘是朋友,交往不相欺。
再说于满堂几人从医院出来,已经错过了学院吃晚饭的时间。他是他们的大哥,不能白白让他们叫,于是就做东,招待大家吃了顿便饭。
饭毕,大家余兴未尽,还想继续说笑一回,他们觉得今天是一个难得聚会的日子。
可是于满堂却阻止了他们,并提议卫杏子和毛芋头留下,其他两对恋人自由活动,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开始郝勇敢和郑兴旺两人对大哥的阻止还有一点不乐意,只是碍于大哥的情面,没有表现出特别不满来,但接下来知道大哥有话要对卫杏子他们说,也就知趣地告辞离开了。
等他们四个走远后,于满堂他们三人也出了饭店,又来到了湖边。
这时,月亮升起来了,暑气消散了一点,有几个老人在湖岸上散步。他们走到一个僻静处坐下。
于满堂开门见山地说:“你们两人的事,我都知道了。这其中有点事还牵扯到了我。”
毛芋头和卫杏子听了,先是一惊,然后用求解疑惑的眼神看着他。
于满堂用处变不惊的态度继续说:“杏子,你的父母是不是说你们是表兄妹?”
卫杏子回答说:“是。”
于满堂继续平静地问:“是不是还对你说了所谓的证据?”
卫杏子越来越感到吃惊,急切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是我母亲告诉我的。”于满堂淡然地说。
毛芋头也觉得奇怪,插了一句:“你母亲又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我就是杏子的父母将要为杏子找的对象。”于满堂出奇的平静,仿佛不是在说自己。
“那家庭条件不错的就是你!”卫杏子确实感到很意外。
“你先不要吃惊,请让我慢慢地帮你理顺。我问你,你要如实回答。”于满堂像是审讯官命令地对卫杏子说。
又见毛芋头要开口,于满堂立即阻止道:“你别插嘴,慢慢听就会明白。”
然后,于满堂就叫卫杏子把那“证据”的内容说一说,卫杏子讲了如下的情况:
那是在旧社会,十年九灾,而毛芋头的外公有三个女儿,由于家庭贫寒,他的外公经常带着家小在外乞讨度日。
由于饥饿所迫,实在难熬,毛芋头的外公就将大女儿给人做了童养媳。
二女儿就是毛芋头的母亲,这个就不必赘述。
一天,只有一岁半的三女儿,在乞讨途中忽然生了病,但毛芋头的外公无钱医治,就在第二天凌晨,毛芋头的外婆狠心地将她放在了一户人家的门前,希望得到这家人的收养医治。
这家主人姓汪,早起出门赶集,开门就发现了这个小女孩,主人觉得这孩子很可怜,就将她医治好了收养在家。
这汪家,孩子本来不少,又添一个,实在养活不了。而邻村有户张家,夫妻二人三十多岁,无儿无女,因此,汪家就把她给了张家。
后来张家夫妇有了自己的孩子,觉得这女孩成了累赘,就又把她给了一家姓杨的。
这户杨家原本有一儿一女,而这个女儿与毛芋头的三姨一般大小。杨家的亲生女,小时体弱多病,无人陪伴,因此,杨家就想收养一个同样大小的女孩来陪伴照顾自己的女儿。于是毛芋头的三姨就这样转到了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