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诸侯会盟(1 / 2)
刘洋立刻召见戏忠,说了自己的想法,就是这次起兵,就一定要把所有人都打服气,才能稳定朝政。
洛阳的董卓在知道袁绍没有回洛阳,而是去了渤海郡,当即气的大骂,不过好在袁绍在洛阳这些年也结交了人,经过劝解,董卓也就任由他去了。
而且也想到自己的确有些冷落了袁家,也就封袁绍为渤海太守,袁术为南阳太守。
当然了,董卓能这么干脆利索地答应,也是因为董卓在短暂的克制后,开始放飞自我了。
先是纵容将士们烧杀抢掠,然后是自己爱上了洛阳的奢华,最后竟然开始喜欢上了皇宫中的美女。
权力急速膨胀的董卓开始忘乎所以,带剑上朝,残害大臣,监视皇上,夜宿皇宫。董卓尤其喜欢看洛阳的众人,在自己面前战战兢兢的样子。
虽然董卓觉得自己杀得都是一些无关紧要,没有什么势力背景的人,但是仍然引起了众人的不满,毕竟谁也不知道下一个会是谁?
还有就是因为董卓到洛阳三个月,见到关东众人都没有反应,觉得大肆封赏的策略成功,真的是高枕无忧了,理论上来说,的确没有人有理由找董卓的麻烦。
三月二十,董卓又召集众大臣饮宴,只为了商议给皇上选妃,不过众人都知道,这是给董卓选。
同时,北方的准确消息陆陆续续传来,根本没有北匈奴和鲜卑入侵之事,都是董卓上奏的假情报。
此外,董卓为了保证对并州的控制,私自与南匈奴签订契约,同意割让雁门以北的所有地方归匈奴所有,所有人口也都划归匈奴。
这妥妥就是一丧权辱国的卖国贼啊。虽然李儒和贾诩当初极力反对这件事,但是为了得到匈奴支持的董卓还是干了,董卓觉得雁门以北都是不毛之地,每年的税收还不够当地的花费,这妥妥地不划算啊!
不过这一消息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和诋毁,一小部分是因为忠君爱国,认为董卓这是在出卖国家的领土。
而一大部分人是以袁家为首的世家大族,因为这一部分世家大族最多的就是肥沃的土地,这也让他们拥有大量的粮食。
每年这些粮食往北面贩卖,不管是卖给南匈奴,还是通过南匈奴转嫁卖给北匈奴、鲜卑等,可以赚取巨额的利润。
现在董卓这样一弄,南匈奴等于造反复国了,北匈奴和鲜卑更是不接壤了,一下子没地方赚钱了。
于是袁隗带着上百人到董卓的太师府请愿,希望董卓能够收回对雁门以北地区的控制。
董卓开始还有些理亏,就没有理袁隗。没想到袁隗开始带人大呼起来,弄得太师府门前喧闹异常。
董卓可不是刘洋,才懒得惯着袁隗的臭毛病,能用刀解决的绝不动嘴,直接派府中亲卫冲上去一顿砍瓜切菜,杀了十多人,伤了三十多人,余下的人是靠后和靠两边的人,快速地跑了。
而这些被杀的人中,就有司空兼太傅的袁隗。
等到李儒赶来时,一切都晚了,刚想劝阻董卓的李儒,看到董卓一脸无所谓的表情,当即也是无可奈何。
最后李儒只能想了一个办法,派人立刻搜集死了的这些人,平时贪污受贿等一系列的罪状,不论大小都要。
两天后,董卓让刘协下旨,公布了袁隗等人的罪状,并说已经将其处死,让大家以后要谨守国法,不得胡作非为。
三月底,袁隗被杀的消息传到了渤海太守袁绍和南阳太守袁术的耳中。
二人先是大吃一惊,然后失声痛哭,袁绍是因为自己能有现在的身份地位,全靠袁隗的喜爱和照顾,袁隗在袁绍心中,比亲生父亲袁逢和过继的父亲袁成都要重要的多。袁术是因为,这毕竟是他的三叔。
四月初,袁绍发檄文给他能知道所有人,请大家一起出兵,讨伐国贼董卓。
一时间众人响应,各地诸侯带兵,兵近洛阳。
陈留太守张邈相邀,众人相约在酸枣会盟,商讨讨董大计。
前来会盟的人有:北平太守公孙瓒,涿郡太守刘备,渤海太守袁绍,冀州刺史韩馥,上党太守张扬,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徐州刺史陶谦,青州牧刘洋,南阳太守袁术,长沙太守孙坚,豫州刺史羊续,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乔瑁,司隶校尉曹操,兖州牧刘岱,共十八路人马。
从三个方向,各派部将带兵或多或少,进攻洛阳,分别是北路军进攻孟津关,东路军进攻虎牢关,南路军进攻伊阙关。
四月十八,众人齐聚酸枣,袁绍作为发起者,张邈作为地主,共同招待了前来会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