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朝中争锋(2 / 2)
殿下众人鸦雀无声。
汉灵帝刘宏问道:“怎么了,都不说话了,你们平时找我邀功请赏的奏折,一写就是几百字,怎么现在都哑巴了?
大将军,从一月份到现在,黄巾反贼平定了几处?又增加了几处?
袁司徒,安抚各地流民好像是你负责的吧?流民你安抚了多少?又新增了多少?”
汉灵帝是真的生气了,本来这件事有刘洋愿意给朝廷分担,利国利民,多好的事,主要是自己不用出钱。
现在好了,弄得满朝皆知,这样朝廷拨不拨钱粮安抚?给不给赏赐?免不免青州的赋税?这不是诚心给自己找麻烦吗?
刘宏把众人骂了一通,还是要回到解决问题上面。
当即问道:“大家都说说,刘洋带的流民到底该怎么安置?”
太中大夫杨彪说道:“如今大汉东部各州皆有叛乱,只有青州在卢州牧的治理下,还是一片安宁,如今也只有卢州牧能够处理解决这么多流民。
臣猜想,高唐亭侯既然也已经明确说了,要把这些流民带到青州,也定是深思熟虑过的,毕竟这些年,看高唐亭侯做事,不像是没有分寸之人。
更何况,如果卢州牧真能把这些流民安排好,明年说不定还能多一些税收。”
刘宏最后没办法,只能罚何进和袁隗的俸禄和食邑。
尤其是袁隗,直接和杨彪对调了职位。
这些处理完又问道:“高唐亭侯刘洋又该怎么办?”
袁隗说道:“是臣一时不察,错怪了高唐亭侯,为弥补过错,臣表奏高唐亭侯为尚书郎。”袁隗这是不死心,还是要把刘洋弄到朝廷里,再慢慢收拾。
杨彪也看出来了,当即说道:“臣以为,高唐亭侯还是就在青州比较好。
其一,目前各地的流民是因为之前高唐亭侯任职太守时,治理有方,各地流民认可,才会跟随,轻易把高唐亭侯调入朝廷,不利于流民的管理。
其二,高唐亭侯刚刚当着众人的面辞官,如今就立刻给其封官,会让高唐亭侯失信于流民,若流民不再相信高唐亭侯而不再往青州去,那时可就更加难办了。
臣建议,可以增加高唐亭侯的食邑爵位,至于官职,就在青州封个官职就行。”
何进站出来说道:“未立战功,不能凭空晋升爵位。”
刘宏没有理何进,示意杨彪说具体点。
杨彪说道:“臣建议,封刘洋为高唐乡侯,平原县令,仍然兼任平东将军。
这样刘洋在官职上没有变化,只是从荥阳县变到平原县。爵位晋升也没有问题,美阳之战就有战功,南海郡又伏虎安民,周边多有土匪山寨主动投降,这可是南海郡旁边的桂阳郡、苍梧郡、豫章郡、会稽郡送来的奏信说明的,像这种兵不血刃的剿贼不能不算战功吧?
只是刘洋一直没有像有些官员一样,有一点功劳就陛下加官进爵。”
何进这一下也没话说了,只能恨得牙痒痒,知道杨彪这是在说自己。
最后只能说一句:“杨司徒思虑周全,臣附议。”
刘宏看大家都没有意见,也就同意了。
旨意很快传到青州卢植和半路上的刘洋手中。
看到这样的安排,刘洋很高兴,又给戏忠行了一个大礼,这一回真是救了刘洋。
接下来的就是慢慢地带着大家赶路,庆幸的是,刘洋比刘备好一些,后面没有曹操的大军追赶。
戏志才也建议刘洋,从流民中挑选孤身一人的壮年男子,不论是会文还是会武,目标定在三少人到五千人之间,理由就是组建商队。
刘洋奇怪道:“我带来了二十多万人,选个五千人还需要编理由?”
戏忠仍然是标志的微笑,说道:“主公是打算在卢州牧的眼皮底下,组建自己的队伍吗?
还是说主公觉得,卢州牧对主公的器重,超过了对大汉的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