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甄逸试探(1 / 2)
听完后大小姐没说什么,转身就要走。
刘洋看到后,赶紧说道:“大小姐请稍等,我有一个问题。”
大小姐头也没回地说道:“什么问题?”
刘洋道:“我想请问一下蔡议郎的名讳。”
大小姐说道:“蔡伯父单名一个邕,字伯喈。你问这个干什么?”
刘洋说道:“我这还有蔡议郎的一张字,我只想知道蔡议郎的名讳,没有其他目的。”
刘洋也是一阵无语,穿越过来学拼音,这古人起名字就爱生僻字,读都不会读。就不能用简单点的字,像自己叫刘洋,多好。
大小姐这边内心也是翻江倒海,第一次感受到一个人对自己如此细致的关心。
自己为了商队人心的稳定,已经尽量克制内心的担心,可是还是被刘洋发现了,不仅发现了,还用一句话让自己内心拨云见日,再想想这一段时间刘洋对自己的事情,每一样都是尽心尽力。
父亲很关心自己,可是这种关心更多的是对自己寄予厚望,希望将来能帮助到弟弟。
另一些老人的关心则是担心自己年轻,事情办的不好,办错事。
只有刘洋让自己觉得是不牵扯利益的关心,大小姐决定从现在开始,把刘洋当做亲信来培养。(是不是有好多人觉得故事到这里,大小姐应该毫不犹疑的爱上刘洋,要是那样写纯属胡扯,感激和爱是有区别的)
唯一让大小姐奇怪的是,这个刘洋一会儿聪明伶俐,什么问题都能很快想出办法。可是有时又呆头呆脑,连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不懂。
说的话经常妙语连珠,尤其是今天的说出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仅将自己心头阴霾一扫而空,还得到了蔡伯父的倍加称赞,走的时候送到门口都是因为这句话想通了官场的纠葛?
可是有时不仅连最简单字都不会写,不会读,不认识,第一次拿笔的样子能够笑一天。
双方各怀心思回到住所,刘洋轻轻地拿出这张书法,视若珍宝。心里想着,万一要是找到办法回到后世,就靠这张字发财了,然后又珍重地收藏起来。
之后的事情挺顺利,大小姐的商队完成其他地方收粮任务后,及时赶来收了陈留的粮食,然后又运到幽州,卖给边塞地方。
最后再把从家主那里借的钱还清,利润不大,但是四个月的时间却让商队起死回生了,尤其是信誉暴增。
更重要的是,在刘洋的建议下,通过这一次人员打乱组队,大小姐利用这个机会和借口,重新分配了队员。
把其他老爷派来的卧底全部放到十三商队,第九商队大小姐亲自做领队,选择精兵强将组成。
十二商队能力弱点,但是也都是大小姐的人,十五商队除了几个管事的,其他人员都是新招的,而且暂时把第十五商队作为新招人员的培训商队。
其他三个商队缺人从十五商队调人,这样既可以让第九、第十二商队始终保证突出的商业能力,又能避免管理人员培养个人亲信。时间一长,还能把第十三商队换成自己的人。
就这样,刘洋从账房的一个小管账变成了大小姐的军师。
寒来暑往,转眼间到了182年,这大半年刘洋就利用一些后世常识为大小姐立下不少功劳,大小姐账上钱多起来,就直接在中山县奖励了刘洋一个小院子,外加一万钱。
所以刘洋现在也是有房的人了,基本步入小康家庭,就是身份地位还是低下,商人家的下人,不过这已经很好了。
刘洋已经穿越快一年了,和几个没有家人的兄弟,在刘洋家过了一个年,花样不多,气氛挺好。
最让刘洋诧异的是甄家过年要救济贫苦,那是真的发粮食,每人五斤,全国所有甄家商号都发。
不光甄家,徐州糜家,河东卫家,江东鲁家也一样。还有一些中小商业家族也会以不同的形式救济穷人。
甄家生意做的大,一般的人都认识,一旦冒充穷人领粮食,那就会遭到甄家的针对。
这也让刘洋突然搞明白黄巾之乱那么凶的席卷冀州,为何甄家没事,仍然是冀州最大的商家。
袁绍让袁熙娶甄宓,后来曹操又让曹丕娶甄宓,这里面的政治因素应该才是主要因素。甄宓漂亮才是附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