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8小时的决战确定了两国的命运(1 / 2)
毛奇是何许人也?
说这话的人并不是不知道总参谋部有个毛奇,而是不知道这个毛奇凭什么说这么狂妄的话。
前面也说过,毛奇这个老头虽然在拿破仑战争的时代和最近几年都有许多大的建树,但他其实并不受军方多数人喜欢。他这个人太过于傲慢,而且总是看不起别人。和毛奇关系好的大臣大概也就只有罗恩了,就连俾斯麦也不喜欢毛奇。
当然,毛奇也不喜欢俾斯麦。
威廉一世国王的望远镜里,决定在比斯特里茨河谷决战的特蕾莎帝国军队被希儿和弗里德里希王子带领的骑兵冲锋打乱了阵脚,冲锋在前的步兵和骑兵被分割,后方的炮兵也被冲散,丢弃大炮逃跑。
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特蕾莎帝国军队的总司令贝内德克很快就发现自己的后方出现了不明身份的军队。他们打着一个红底中间印有黑色十字,左上角还绣着百合花纹样的旗帜。贝内德克不明白这是哪个小国或者家族的旗帜。而就在这犹豫的几分钟,让他错失了从大路撤退的机会。
冲入特蕾莎帝国军阵的骑兵分为两路,弗里德里希王子带一路去支援卡尔亲王的部队;希儿带一路去直冲特蕾莎帝国的总司令部。
这次上战场,希儿没有带上丹蒂耶战争时的那把挂着黑鹰旗帜的长枪,而是挎着一柄长一米的军刀。其实如果说什么兵器对希儿来说最顺手,那自然是经典的日耳曼尼亚长剑。但那玩意儿在马上不好施展开,希儿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弯刀。
一般来说,骑兵对炮兵那是具有碾压性优势的,这次也不例外。坚信自己即将胜利的特蕾莎帝国炮兵一见有敌人的骑兵杀来,顿时都慌了神,仅有的几声枪响也根本没有瞄准的余裕。希儿骑马冲在最前面,见人就砍,一刀下去便让敌人身首异处。身后的骑兵也被希儿这副英勇的身姿鼓舞,士气高涨,很快就冲散了特蕾莎帝国军第二个炮兵阵地。
另一边,卡尔亲王见援军已到,也立刻指挥部队发起反攻,誓要将这些被分割开的敌军一网打尽。预备师的指挥官们怀疑着毛奇的胜利宣言,不过他们还是按照命令押上了全部的预备队,要在这河谷中将敌人主力全部消灭。
到这时,炮兵也不能闲着。他们的任务不止在比斯特里茨河谷,他们的最终目标始终是维也纳。因此赫尔瓦特·冯·比特尔费尔德将军命令炮兵立刻开拔,向前推进。
黄昏时分,战场胜负揭晓。艾莉卡王国和特蕾莎帝国两个大国的命运,也在这短短8个小时的50万人大会战之中被确定了。
希儿在战术上的安排可以说的上是天衣无缝,用密林中的奇兵和绕后的自行车部队将敌人团团包围,但她还是低估了特蕾莎帝国军保存实力的决心。
贝内德克发觉自己被包围后,立刻下令丢弃所有物资,所有人轻装上阵趟过河流撤退。并且为了干扰艾莉卡王国部队的追击,他让大军化整为零,分散开来从小路撤退,隐入山林之中。
此次战役,人员损失上特蕾莎帝国伤亡超过了4万,而艾莉卡王国不超过1万。其余的物资损失特蕾莎帝国军就惨多了,几百门大炮,几十吨的食品药品等物资,都横在战场上等待着收缴。
事实证明毛奇三个小时之前在那个山头上的看法完全正确,艾莉卡王国已经胜利了。经过这次主力决战,特蕾莎帝国维也纳门户大开。分散的特蕾莎帝国军队很难重新再集合在一起,他们已经无法阻挡日耳曼尼亚铁骑前进的步伐。
夜晚,国王威廉一世在霍里茨给自己的儿子颁发了黑鹰勋章和王室功绩勋章,给希儿也颁布了同样的荣誉。会场上,弗里德里希王子对希儿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夸赞她是军事指挥的天才。
但现场只有两个人兴高采烈,一个是国王威廉一世,一个是他的儿子。其他军官们都还没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因为特蕾莎帝国还没有投降。而且国王身边的两个关键人物,毛奇和俾斯麦都不在场,也让气氛没能热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