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三巨头"都站在了开战这一边(2 / 2)
一点用都没有。
克里斯蒂安对维克托莉亚的话却不以为然,只因特蕾莎帝国的总督告诉他:
艾莉卡王国的总督在煽动民众闹事,以动摇他这个公爵的地位。而且俾斯麦不支持奥古斯滕堡家族,还说他这个公爵不合法。
维克托莉亚听了这话,立刻一鞭子招呼在克里斯蒂安屁股上大声骂道:
“你究竟是要多蠢才能相信那种话啊,哪怕你只要出门看一看,就知道外面闹事的人不是针对你这个公爵,而是针对正在军事管制赫尔斯泰因的特蕾莎帝国!”
维克托莉亚的话是没错的,在基尔,在赫尔斯泰因的抗议的确是冲着军事管制赫尔斯泰因的特蕾莎帝国军队去的,但是那绝对不是民众“朴实的”,“自发的”,“充满积极意义”的行为。
——这种行为始终意味着灾祸。在赫尔斯泰因的抗议,都是有组织有纪律的行动,它有一个发起者,所以才能保持克制,保持秩序。而这发起者,就是俾斯麦。
俾斯麦的策略很简单,就是败坏特蕾莎帝国的名声,让他的军事管制显得不得人心。
不管是居住在石勒苏益格还是赫尔斯泰因的人,不管是丹蒂耶人还是日耳曼尼亚人,他们内心都不希望石勒苏益格和赫尔斯泰因被分开治理。
表面上奥古斯滕堡的克里斯蒂安是公国公爵,但任谁都知道艾莉卡王国和特蕾莎帝国把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瓜分了。
俾斯麦要利用的就是民众的这种情绪:对军事管制不满的情绪,对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公国处于分割状态的情绪。
但是另一方面,俾斯麦还要宣传艾莉卡王国对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公国的价值,以及由艾莉卡王国来统一管理的益处。这样,民众的愤怒都会朝向特蕾莎帝国那边。
两个月的时间后,俾斯麦的这种煽动性行为就让特蕾莎帝国的总督路德维希·冯·加布伦茨再也无法忍受,终于采取了报复性的行动。
俾斯麦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来败坏特蕾莎帝国在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公国的名声,那他路德维希·冯·加布伦茨也应该这样做,并且他真的批准了一场针对艾莉卡王国的演讲批评活动。
不得不说路德维希·冯·加布伦茨的这是一步臭棋,任谁都能猜到赫尔斯泰因的行动是艾莉卡王国在背后捣鬼的,可任谁都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俾斯麦就是幕后黑手。
而路德维希·冯·加布伦茨直接公开针对艾莉卡王国来举办演讲,就恰恰进了俾斯麦的圈套。
演讲开始后3天,俾斯麦的起草的国书就送到了维也纳:
【……鉴于此事,艾莉卡王国王国要求特蕾莎帝国政府立刻制止赫尔斯泰因“危险的”“议会派的”“命革的”阴谋活动。否则艾莉卡王国王国有权单方面终止与特蕾莎帝国的合作协议。并且,艾莉卡王国在处理赫尔斯泰因问题上拥有制定政策的权力和整个行动的自由权。】
俾斯麦的语气很强硬,并且充满了挑衅的意味。但是威廉一世国王这时又不愿意看到日耳曼尼亚邦联内部两个国家的战争,因为兄弟同室操戈不是日耳曼尼亚邦联的做派。
而且不止是威廉一世国王本人,他的所有亲戚,他的儿子,儿媳都指责俾斯麦,指责俾斯麦分裂日耳曼尼亚邦联,指责俾斯麦把日耳曼尼亚邦联推向内战的深渊。
可另一方面,威廉一世国王又觉得俾斯麦做得对。不管是从奥古斯滕堡公爵的个人行为,还是特蕾莎帝国驻赫尔斯泰因总督的行事政策来看,特蕾莎帝国在和艾莉卡王国的结盟上是“没有诚意的”,且缺乏应该有的责任心。如果再这样下去,就算艾莉卡王国不主动开战,特蕾莎帝国也一定会对艾莉卡王国动武。
从丹蒂耶王国投降开始到现在的近两年时间里,罗恩一直都主张艾莉卡王国应该做好对特蕾莎帝国的战争准备。而在俾斯麦和罗恩都站在开战一边后,毛奇也站在了开战的那一边。
毛奇的性格和主张都是与威廉一世国王比较相近的,他也不愿意看到日耳曼尼亚邦联的内战发生。这个一直到退休的年龄才被国王提拔的老军人,与大多数的艾莉卡王国军人不一样,毛奇并不是一个崇拜腓特烈大帝并且好战的军人。他懂得铁路的好处,喜欢全面规划整个国家的军事措施。技术,是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毛瑟兄弟能得到军方的经费来研究新式步枪——如果毛奇不批准这笔经费,毛瑟兄弟是没有钱来购买材料和设备的。因为希儿让俾斯麦投入的那笔钱只有当毛瑟兄弟拿出成果后才会给到他们手里。
一开始毛奇还想劝劝罗恩和俾斯麦,让他们不要总是站在战争的那一边。但随着形势发展,毛奇也觉得艾莉卡王国和特蕾莎帝国开战已经是某种必然。
艾莉卡王国与特蕾莎帝国的战争,并不是因为艾莉卡王国受到了特蕾莎帝国的威胁,或者特蕾莎帝国触犯到了艾莉卡王国的什么利益。这场战争,是政府内部的人,以俾斯麦为首的大臣们早早就预见到的斗争。不为争夺领土,而是为争夺权力,把日耳曼尼亚邦联的主导权从特蕾莎帝国手中拿回到艾莉卡王国手中。
这时候,毛奇,罗恩,俾斯麦三个人都觉得:与其等特蕾莎帝国解决了阿提拉问题后再开战,现在直接打特蕾莎帝国对艾莉卡王国来说更为有利。
王太子弗里德里希王子说俾斯麦疯了,他不计代价的想要同特蕾莎帝国开战,他的宣传让所有人都想同特蕾莎帝国开战。这只会把艾莉卡王国推向深渊,他们期待的未来根本不会出现。
太子妃也和太子持一样的观点,他们夫妻两个正打算联合一些主和派的大臣,在宫廷中阻止俾斯麦继续疯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