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特蕾莎帝国的外交大臣被迫辞职(1 / 2)
在柏林,有许多人怀疑太子妃维多利亚公主对艾莉卡王国抱有不满,因为艾莉卡王国的军队打败了她弟媳的祖国丹蒂耶并赢得了胜利。就连威廉一世国王也这么觉得,在宫里疏远并且猜忌着她。
尽管维多利亚公主受到了很多的指责,她还是为艾莉卡王国的军队服务。
就像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的南丁格尔一样,维多利亚公主亲自带着护士在前线护理伤员,改善前线的医疗水平。她的丈夫王太子弗里德里希王子也参加了前线的战斗,在弗里德里希·格拉夫·冯·弗兰格尔陆军元帅的手下作战。
维多利亚公主虽然是维多利亚王国的人,但是她非常高兴日耳曼尼亚邦联在丹蒂耶的胜利。因为她的丈夫是艾莉卡王国的王位继承人,而身为妻子的她会受到更多的尊重。
但事情没有她想的那么的简单,对艾莉卡王国的支持让她遭受了娘家维多利亚王室的指责。而艾莉卡王国的宫廷则觉得她太过倾向于维多利亚王国。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这是维多利亚公主在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维多利亚公主给无忧宫送去了拜访信。她希望她能以霍亨索伦家姐妹的身份和希儿好好的聊一聊。
正巧,希儿也早就想和未来日耳曼尼亚帝国的王国之君——威廉二世的母亲,这个来自于维多利亚王国的维多利亚公主好好的聊一聊了。
一开始两人都有些拘谨,聊的话题也都只是浮于表面,互相简单试探着底线。
茶换第二轮之后,维多利亚公主终于忍不住了。她对希儿说:“我已经不知道现在到底该怎么办了。王后奥古斯塔公主带着一群贵妇排挤我,我的母亲,维多利亚女王也嫌我太过于偏袒夫家,写信埋怨我”
说着说着,维多利亚公主就哭了出来。宫里的女仆们见状立刻都退出了房间,将空间留给希儿和维多利亚公主两个人。
女人的人生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在娘家,后一部分在婆家,从娘家出来走进婆家,也意味着生活从受宠的公主变成独立自主的人生,如果不懂人情世故,不懂审时度势,不懂解决生活中的难关,那么人生一定是苦的。
很遗憾,维多利亚公主就是这样一个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在战争中,维多利亚公主亲自去前线护理伤员,这本是一件大好事。然而维多利亚公主错就错在她是以自己的名义去的,而不是以奥古斯塔王后的名义去的。
奥古斯塔王后这个人冷漠刻薄,给维多利亚公主小鞋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为了能够和对方共情,希儿起身坐在维多利亚公主身边安慰她:“女人就是这样可怜的动物啊。前半辈子在自己家被利用,后半辈子在丈夫家还要被欺负。但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自己慢慢适应罢了。”
“我怕我已经不能承受了,除了我的丈夫,其他人都排挤我”
希儿牵起维多利亚公主的手,轻轻抚摸着,希望能够安抚她的情绪。接着,希儿凭借自己看过的宫斗戏的经验,给维多利亚公主出了一个好计策。
第二天,柏林的报纸上就刊登了太子建立“伤残及牺牲士兵抚恤基金”的计划。计划的发起人除了太子,还把王后奥古斯塔的名字写在了上面。
————————
特蕾莎帝国从上到下都在期盼着雷希贝格能在同俾斯麦的谈判上为特蕾莎帝国争夺利益,至少是石勒苏益格和赫尔斯泰因之一的控制权,或者是夺回西里西亚的一个省。但是雷希贝格与俾斯麦的谈判结果只是重申了两国共管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的这一现实,这让特蕾莎帝国内部对雷希贝格很失望。
亲艾莉卡王国会不会给特蕾莎帝国带来好处,成为了特蕾莎帝国宫廷里面争论的话题。有人提出,如果特蕾莎帝国有一个新的外交大臣,那这个新的外交大臣一定会更加坚定的对抗俾斯麦。
雷希贝格不会就这样放任宫廷大臣们对自己的批评,他给俾斯麦写了一封信,请求俾斯麦答应能接纳特蕾莎帝国进入由艾莉卡王国主导的关税同盟。
可这时候的俾斯麦并不在柏林。
俾斯麦在和雷希贝格谈判结束后,跑去无忧宫找希儿抱怨了三天三夜。希儿本来就为领地里的事情烦恼,俾斯麦这下让希儿整个神经衰弱。在另一个自己的建议下,希儿给俾斯麦推荐了一个疗养胜地,然后自己出钱把抠门的俾斯麦送去了比利牛斯山度假。
“送俾斯麦去度假这笔钱在账上要怎么记啊,要是被议会那些人知道肯定又会来无忧宫门口抗议了。”
希儿趴在桌上抱怨着,另一个自己并不出来帮她解决问题——她要休息去缓解精神疲劳。
这时格鲁诺提议道:“就说是捐了吧,我记得太子不是成立了一个社会基金吗。账目上就说这笔钱捐了出去,然后再象征性的出席一周之后的宴会,再小捐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