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节(1 / 2)
“原来如此!”
高景恍然,道:“大王想知道什么?”
嬴政道:“七个国家,七个盒子,苍龙七宿到底是什么?”
“不知道。”
高景摇头,道:“只是根据小圣贤庄的记载,有所猜测罢了。”540
嬴政坐正身子,道:“上卿请说。”
高景想了想,道:“陛下可曾发现,如今天下所有藏书中,关于殷商的记载寥寥无几?”
嬴政一愣,不明所以,但还是思索了一下,道:“好像确实如此!为何?”
高景正色道:“因为太丑恶了,有人故意抹去了!”
嬴政一惊:“谁?”
“周公!”高景突出两个字。
嬴政脸色变换一阵,道:“请细说!”
高景叹了口气,道:“大王可知“人祭”?”
“自然知道。”
“如今人们或许都知道,但却无甚感觉。”
高景伸手,用手指沾了茶水,在桌上写了一个字,道:“这是周朝的“伐”字,大王觉得看起来像什么?”
嬴政盯着这个字,片刻后道:“像是一个人在砍另一个人的头。”
高景再写一个字:“这是“卯”,大王觉得想什么?”
嬴政盯了片刻,摇摇头:“看不出来。”
高景道(bhdj):“这是一个人被砍掉了脊柱,导致肋骨外翻,商朝有一种祭祀,叫做“卯祭”,商朝的各种人祭,骇人听闻,砍掉脑袋算是最仁慈的一种了!
除此之外,还有砍断手脚,腰斩,削去头盖骨,抽出肋骨……不仅如此,殷商还奉行食人,将少女的头颅烹熟而食。
人祭之风盛行,可以说整个殷商都有食人的习惯!”
嬴政的脸色有些铁青。
高景继续道:“最开始,殷商的人祭只是来自外族,姬姓周人便是为殷商掳掠外族来充当“人牲”的一个部族。
当时周人只负责掳掠“人牲”,就如大王一样,对“人祭”二字并无直观感受,直到周文王入商都!
当时纣王已经不满足于用外族来人祭,认为祭品越高贵越好,于是将“人牲”的对象选择在贵族身上。
周文王带儿子进入商都,就在入口的主干道上,亲眼目睹了一场用贵族充当“人牲”的祭祀活动,那些贵族就在入城处被公然肢解,用来祭祀道路。
周文王还发现,杀人不仅仅是为了祭祀,祭祀者自己也会食用,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全都沉醉于这些血腥仪式中,再加上后来周文王因谗言被囚禁在羑里,更进一步接触到了“人牲”……
接下来的事,大王大概也都知道了。”
嬴政的脸色很难看,道:“周文王的儿子伯邑考为救父亲,死于纣王之手,周文王因此讨伐纣王。”
“并非如此简单。”
高景摇头,道:“伯邑考其实狠得纣王信任,甚至成为了纣王的御者,但也因此,伯邑考被纣王献祭,烹熟做成肉脯,还分给了周文王跟周武王。
二人为了活命,不得不吃下伯邑考的肉做成的肉脯……“周公吐脯”的原因,大王现在知道了?”
嬴政捂着嘴,有种恶心想吐的感觉。
“周武王也因此被恶梦困扰,不得不请周公解梦。”
高景继续道:“后来周取代了商,周武王将国家大事全权托付给了周公,周公为了彻底废止人祭,不仅大规模的推行“礼制”,还抹去了殷商关于人祭的一切痕迹。
儒家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推崇周公,便是因此!”
嬴政感叹了一声,道:“原来殷商竟然残暴至此,若无上卿,寡人恐怕还不知道这段历史……”
说着,嬴政愣住了,问道:“可这跟“苍龙七宿”有何关系?”
“接下来就到了。”
高景吐了口气,道:“殷商最重祭祀,要抹掉人祭,就要抹掉殷商关于祭祀的一切信息,其中自然包括书简了!
诸经之首的《易经》,便是其中之一。
伏羲作八卦诠释天地至理,衍生了《易经》,《连山》,《归藏》等等诸多解释,为此,周公委托对《易经》极为精通的周文王,对《易经》做出了删减,从而有了我们如今的《易经》。
也就是《周易》!
现如今的《易经》其实是周文王删减过的,只有“天”,“地”,却唯独缺少了“人”!”
嬴政若有所思道:“所以上卿的意思是,“苍龙七宿”其实跟真正的《易经》中的“人”有关?”
高景点头,道:“接下来便只是我的猜测了。上古之时,人们寿命极高,“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可能跟《易经》中的“人”有关,而“苍龙七宿”大概就是藏着《易经》中的“人”吧。”
嬴政一惊,脱口道:““苍龙七宿”与长生有关?”
高景嗤笑道:“哪有什么长生!大王可曾见过活到现在的上古之人?与其说“长生”,不如说“养生”,大概率是可以修行的一种法门罢了!
现如今,诸子百家已经从如今的《周易》中领悟出了自己的思想,原本的《易经》到底是什么已经无关紧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