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穿越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第140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祭天大典

第140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祭天大典(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嫁给糙汉猎户后被掐腰猛宠 我家孽徒天天想要冲师 龙啸九天 闪婚当天,大叔给我一个亿 全员都是废物,我不能再摆烂了 穿越到古代后我只想当咸鱼 高手下山:开局直接无敌 吞天邪尊 彭飙 叶枫苏嫣然

为此,王承恩被钦天监和礼部拉过去培训了一天,回来后就变得神神叨叨了起来。

规矩只有两条,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他也只能每天呆在东暖阁内,看折子、睡觉。

到了祭天的当天,卯时一刻,斋宫中太和钟响起。

仪仗就从乾清宫出发,孙传庭一身明晃的盔甲跟在身后,左手按刀,龙行虎步。

一路上都是二十一卫的军士,各个精气神十足,比一个多月前不可同日而语。

到了天坛的时候,在京的四品官都已经等候了,太和钟声停止,鼓乐声起,祭天大典正式开始。

ps: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

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戎,就是军事,这是一个国家和平与昌盛的强有力的保障。

崇祯已经在整顿兵政、开武科、用名将、设火器研究院了,强军指日可待,那么剩下的就是对权利的巩固了。

有时候,权利和强兵并不一定能完全巩固权利,那么祭祀就诞生了

祀,就是祭祀,和神灵交往的大节,代表着权力的来源和统治的正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谁有资格伺候神明?也就代表着谁有资格代表神明统治人间。

统治者通过垄断祭祀,收回普通人与神明交流的权利,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于是一套极其繁琐、盛大的仪式诞生了,

第一项迎帝神……第二项奠玉帛……第九项望燎。

足足用了近一个时辰,祭天仪式才完成。

仪仗回到东暖阁后,崇祯一屁股坐在了软塌之上,王承恩倒了杯茶递了过去。

一边轻轻的给崇祯垂着腿,一边低声道:“皇爷受累了,这是第一次,有经验了以后就好办了!”

崇祯端着杯子的手下意识的抖了一下,喝完一杯茶才长长的出了口气,真是太累了。

光是礼乐都换了九种,什么中和之曲、肃和之曲……一直到最后的时和之曲。

那种场合,即便他贵为皇帝,即便他从后世穿越而来,知道没有神明,他也不敢马虎。

只能老老实实的跟着掌礼官的节奏,不断的俯伏跪拜。

他算了一下,差不多拜了七十多次,磕了近两百个头。

若不是这三个多月,每天早上都有锻炼,估计这套仪式他都坚持不下来。

据他所知,此刻祭天大典,单单是列队护驾,就将二十一卫原有的军士都给弄了出来。

一套祭天大典,前前后后足足花了七八万两白银,祭祀时煮牲所用的柴钱都用了近千两。

中间有没有人贪污不知道,但足可以看出古代祭天的重要性。

也充分表现了当权者为了维护统治所下的功夫了。

这样让他想起来一句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如果真的有神明,那为何历朝历代会天灾不断,饿殍千里?这么浅显的道理没有人懂吗?

说到底都是统治阶级的糊弄和百姓认知差距,从这一方面来说,他的任务还是任到重远的。

他要打造一个全新的大明,百姓在遇见天灾人祸的时候,首先第一个想到的是朝廷,而不是跪求苍天。

一边的正给崇祯锤着腿的王承恩听见崇祯的叹息声,以为崇祯是太累了,连忙说了一句,崇祯听完瞬间来了兴致,满血复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质子十八年,归国万人嫌 科普盗墓:国家问会不会分金定穴 寡妃待嫁:媚后戏冷皇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 大明:朱元璋:我,朱雄英,让位 大明官场之名落孙山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北宋诡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