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节(2 / 2)
要是碰到一个不合格的,可能当场就爆炸了。
在崔钧心送来墨宝以后。
陆成安便窝在里头,琢磨自己要给张海京送一幅什么样的书法。
书法其实在这个年代,属于是硬通货。
像这种硬性的标配,陆成安肯定不会怠慢,无论是剧情模式,还是现实之中,陆成安的书法一直都是有在锻炼的。
想了想,陆成安决定把大晟王朝的祖训——「晟典」抄写下来。
在模拟推演之中,陆成安很多时候都因为起点太低,而只能被迫选择「以德服人」的方式进行操作。
那种操作的方案,不仅是得罪人,而且难度也很高,是有副作用的。
这趟有了汉王作为后台,陆成安那是罕见地有了一个简单模式的开局。
毕竟汉王已经给张瑞发出了橄榄枝,只要来年的科考过了,张瑞是肯定要为汉王效力的。
这已经是汉王党的雏形,陆成安有汉王的背景,张海京帮陆成安,实质上也是帮他自己的儿子。
在客栈停留了一夜。
醒来以后,陆成安就同乡友继续踏上了归乡之路。
三天后。
陆成安可算是真正地来到了杭州府,他让崔钧心找了一个落脚的地方。
先没有急着登门拜访。
张瑞回到家里,还得接风洗尘一番,而且他还要把这些天在京城所发生的事情一一告知他的亲爹。
这信息总归是要消化一下的,若是陆成安和张瑞一起过去,大家都不知道底细,实际上也谈不出什么东西来,那都是客套。
等到陆成安时间掐得差不多了。
他拿着汉王的引荐信,来到张府拜会,再过七天,他就必须去温州走马上任了。
中间的空档可以说是返乡,大晟的律法是有通融的一面,准许你回到家乡可以休息几天的真空期。
但要求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你必须要到相应的地方任职。
正英帝给陆成安的任职期限是二月初,算下来还有半个多月的空闲时间。
陆成安毕竟是新上任,在附近任职的官员,拜访一下当地最高级别的长官,也很正常。
张府很快便放行了。
而张海京却是很给面子从内庭里走出来,亲自接见了陆成安。
面子都是互相给的。
陆成安主动开口道:“张伯父,子威近些日子还好吗?我和他京城同归,数日未见,有些想念。”
“此番贸然造访,囊中羞涩,忘了备礼,但久闻伯父喜好书画,便临摹了一幅书画相赠,真是莽撞了。”
张海京一听陆成安这话,也是接着台阶笑道:“贤侄,无妨,礼轻情意重,有这份心意便是好的。”
陆成安这话是有讲究的,一是说明了自己和张瑞是同乡同窗的关系,二是主动拉近了关系。
张海京是知道陆成安是汉王的人,也知道自家儿子也在京城之中为汉王做事。
但是,张海京需要知道汉王对他们是什么样的态度,陆成安变相地也代表了汉王的形象。
至于陆成安送什么礼,张海京都不怎么在意。
收礼,并不是大多数官员的喜好。
很多人其实更喜欢资源上的互换,而不是给一些浮于表面的价值品,除非投其所好。
一身绯袍的张海京,下意识地伸手捋了捋长须。
陆成安再双手将汉王的引荐信呈上。
张海京毫不犹豫地看起了信中的内容,在他心里,汉王的份量是比陆成安的份量重无数倍的。
他帮不帮陆成安,本质上还是取决于汉王。
陆成安当然清楚这是现实地位巨大差距所带来的,不过这也没办法,他的起点就这样。
想要让别人高看一眼,必须得拿出自身的价值来。
张海京看完书信以后,陷入了沉默的思考之中,最终他开口道:“贤侄,你若是在这边碰到了什么难事,只要是老夫能办得到的,尽管开口。”
陆成安要的就是这句话。
身为武职,很多地方陆成安都是要受到文职节制的,有张海京的这句话,他到时候搞事情就有人帮忙接锅了。
这年头,默默无闻的努力,在短期内是永远出不了头的,只能熬着。
只有敢于闹大动静,才能有成倍的收益出人头地。
接连客套了几句,聊了聊家里长短,等到陆成安感觉时间差不多了。
他便从坐着的位置起身。
“多谢知府大人。”陆成安抱拳道:“那下官就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