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儿戏(2 / 2)
就像现在还守护在朱由检身边的方正化一样。
律法只能提供人人平等的基础,却不能阻止一个人去伺候另一个人。
只要方正化能把他该做的事情做好了,不伤害其他人,萧云也不会管,其他人自然也不会掺和。
其实这在太平军中也不是孤例,但凡能在以前的环境下不犯错的官员,都是有着非常高的人格魅力。
比如朱万年,比如孙元化。
只不过习惯在他们身边伺候的人,在加入太平军,有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以后,平日里也就是当亲戚走动。
也只有像方正化这样无法成家、没有别的心思的人割舍不掉。
其实也不只是方正化,王承恩也是如此。
不过他们心里也清楚,曾经的皇爷身边有一个人守着就够了。
人多了,且不说其他人会觉得别扭,连朱由检自己都可能会不同意。
之所以留下的人是方正化,而不是王承恩,主要是两人的武力值不同。
王承恩的身手也就是能在军队里混混。
而方正化已经算是顶尖的练家子,实力可能比当过武教官的王宗耀还要强上三分。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想要朱由检命的人肯定会有。
萧云虽然对朱由检的印象不差,但也不可能因此就专门派人保护对方。
除非得到可靠情报,有人要暗杀朱由检,那就另当别论了。
前者是特权,后者则是任何人都会享有的权利。
不过在没有枪械的年代,想要组织人在太平军的地盘暗杀,难度太高了。
不管是警务区还是边防区都是日夜巡逻,这个年代防的可不只是敌人,还有野兽。
另外,巡逻警戒的可不只有人,还有大鹅和狗。
在后世让狗和大鹅看家没问题,但要把它们放到外面去,首先要担心的是会不会被人偷了。
而现在都是集体生活,真要有谁手脚不干净,查起来也容易。
这种布局会让所有图谋不轨的人绝望。
这也是为什么太平军的管辖区内,外人有进无出的原因所在。
不过再好的防御也只能防住人的实际伤害,想让别人心里不惦记是不可能的。
此时的钱士升就无时无刻的不在惦记着朱由检。
距离鞑子被墨家重创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了,这边的事情该准备的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可是没想到墨家那边却没了动静,既没有将崇祯皇帝杀了,也没有继续大规模的扩张。
看上去这一战,墨家只是为了对付鞑子。
他本想着等崇祯皇帝一死,藩王们就会被墨家清理干净,然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将自己选中的人推到皇位。
没想到是这样的变化,不过,即便如此,也不会影响新皇帝的人选。
毕竟此时的东林党和复社的话语权都在他的手中。
听说小皇帝还在京城搞什么祭天还政,实在是可笑。
这种事若是没有儒家士大夫背书,与稚童嬉戏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