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未必是死局(2 / 2)
那可是诛九族的死罪!
人已经都没了,为什么还要烧罪证?
这些心思都是一瞬间的事情。
不等他追问。
崇祯皇帝便继续说道:“这里面都是当初墨家在宣府审问出来的供词,与鞑子做生意有罪的可不止那八家,这通敌的铁器粮草从何而来?总不能是他们自己做的!所有的一切都在这里了!”
对于这些商贾的行事风格,温体仁自然不会觉得陌生。
只是当时都以为大部分的事情是审不出来的,毕竟谁也不会傻到给别人留把柄,所以也没有多想。
而今听说还有供词没有被公布出来,确实让人出乎意料。
只是既然有供词,皇帝陛下为何不抓?
以温体仁这么多年的经验来判断,当今圣上可不算是能隐忍的人。
毕竟这段时间,东厂和勇卫营一直在抓与乙巳之变、孔有德造反有牵连的人,丝毫没有收敛的样子。
于是他不解道:“既然有口供证词,为何……”
然而话还没说完,就被崇祯皇帝打断。
接着,就听到对方叹气道:“朕清楚你要问什么。这里面牵扯的人太多了,不止是儒士商贾,还有我大明宗室!更何况这些供词多为揣测之言,要一一证实难度太大了。”
崇祯皇帝这是彻底没了顾忌。
连老朱家的丑事也不遮掩了。
大多数人绝不会想到张家口堡八家商贾的粮食,有一半出自藩王宗室。
都说老朱家养着太多的宗室,让大明无可用之财。
后世的人也经常拿着某个宗室一年就要用掉某地一半以上税粮的历史记载,说老朱家如何的不堪。
史料记载的确有着一定的可信度,但它只能告诉人们一个结果。
人们从未想过,宗室不可能吃掉这么多的粮食,而剩余的粮食到哪去了?
不需要去查历史,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肯定是要换银子。
既然是做生意,那就必然要与商人合作。
而大明的商人与官府士大夫的联系是斩不断的。
所以简单的说,藩王宗室其实也在和士大夫打交道。
那么作为一个逐利的官商,有什么比能从藩王那里获得稳定的货源更重要的呢?
很显然,有很多人并不希望朝廷断了对藩王的供养。
因为没有比这更正当的理由,可以光明正大的从朝廷、从百姓身上搜刮粮食。
而崇祯皇帝在有了墨家赠送的口供之后,不需要太多的思考,也知道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可怕,原来谁都想在大明身上咬一口。
就皇帝一个人是蠢猪,这样的帝王不是戏子还能是什么?
当初在宣府,萧云也是因为知道了更多的真相,才有意识的拉一把这个可怜人。
此时,当温体仁知道了这一切之后,也变得沉默。
同时他挡在箱子前的身体并没有移动。
崇祯皇帝把事情说出来之后,自己也松快了许多,也就不在等待。
再次站起来朝着箱子走去。
心里还想着,不能在大殿里烧,得让人搬到外面才行。
然而就在这时,原本垂目陷入沉思的温体仁突然抬头,目光炯炯的盯着崇祯皇帝,朗声道:“陛下,而今未必是死局,老臣有一法可解此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