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节(1 / 2)
他费时30年,制泥活字10万多个。
1844年印成了《泥版试印初编》。
此后,他又印了许多书。
20世纪60~70年代在泾县还发现了翟金生当年所制的泥活字数千枚。
这些活字有大小五种型号。
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了毕昇的发明是可行的,打破了有人对泥活字可行性的怀疑。
19世纪中叶,法国汉学家茹莲将《梦溪笔谈》讲毕昇的一节译成法文后,世界开始承认,天朝是活字印刷的发明国。
明代木活字本较多,多采用宋元传统技术。
明万历十四年的《唐诗类苑》、《世庙识余录》、嘉靖间的《璧水群英待问会元》等都是木活字的印本。
在清代,木活字技术由于得到政府的支持,获得空前的发展。
康熙年间木活字本已盛行,大规模用木活字印书则始于乾隆年间《英武殿聚珍版丛书》的发行。
印制该书共刻成大小枣木木活字253500个。
印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34种,2389卷。
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用木活字印书。
用金属材料制造活字,也是活字印刷的一个发展方向。
在王祯以前,已有人用锡做活字。
但锡不易受墨印刷很困难,难于推广。
公元15、16世纪之际,铜活字流行于江苏无锡、苏州、南京一带。
铜活字印刷在清代进入新的高潮,最大的工程要算印刷数量达万卷《古今图书集成》了,估计用铜活字达100~200万个!!!
李承乾一边这样念叨着,一边就将自己所想到的工艺,都写在了白纸上。
裴南苇在一旁,有些看不懂。
李承乾便让她替自己磨墨,然后他就给裴南苇细细的解释着!
当裴南苇知道,李承乾所绘画的工具,居然是用来造纸和印刷的,
她那双动人的眸子,再次瞪的老大!
她感觉到很震惊!
“.〃这些工具,真的能造出纸来吗?”
李承乾微微一笑,“当然可以!而且,现在很多人都能造出纸来了。‘’
只是他们造出的纸,质量太差了。
且价格高贵!
我要改良他们的法子,造出的纸,质量好,还价格低!”
“这……真的能做到吗?”裴南苇觉得这得是神仙手段了吧!
再看看那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
虽说李承乾说的那些,她都能懂。
但她还是觉得匪夷所思!
李承乾笑了笑。
他也能明白裴南苇此刻的诧异!
毕竟。
就算是现在李承乾跑去告诉了李二陛下。
(得好好) 李二也得一脸震撼,然后摇头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好了!大公告成。”
李承乾将最后一幅图给画完了。
虽然是深夜,但李承乾还是把程处默给喊来了。
将图纸交给程处默,同时嘱咐道:
“记住,找些信得过的工匠。
若是他们敢把图纸给泄露出去,满门抄斩!”
“喏!”程处默立刻点头。
程处默走后。
李承乾伸了个懒腰。
一晚上都在搞这些图纸,可真是累死了!
简单吃了些点心后,李承乾一把将裴南苇给抱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