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1 / 2)
李世民正在安排着今年科举的事情。
自隋朝以来,科举就已经出现了。
到唐朝,贞观年间,稍稍开始完备。
但其实,内部还是有很多问题。
比如‘糊名法’!
在贞观年间,还没有糊名法。
糊名法,还是女皇帝武则天执政后,才开始实行的。
而贞观年间的科举制,其实还是世家子弟占优。
毕竟现在的科举制,采取的是科举与推荐并存的制度,
这就造成了士子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行卷!
在科举中,能不能取得好的名次,
除了有没有真材实料,还同时与推荐人的面子大不大有关!
但是在这一方面。
世家子弟们,又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所以。
在贞观年间。
寒门是真心的难出贵子!
“诸位还有什么其他意见吗?”李世民见事情都大概安排妥当了,便起身问道。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皆是摇头。
但李承乾却缓缓出列。
“陛下,儿臣以为,可采用糊名法!这样能保证科举的公平性!”
“糊名法?”李世民有些诧异!
更多的,是没听懂!
李承乾便解释道:
“糊名法,就是把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可能作弊的资料信息全部密封!
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
李承乾这话一出。
大殿内,其实并无太多的反响。
其实这个法子,大家都能想得到,但是却没人敢提!
毕竟这样一来,可就阻碍了世家及豪门子弟的晋升空间!
要知道,就是房玄龄、长孙无忌他们的侄子、外甥,也都可能会参加科举的。
若是有了糊名法!
那他们的侄子、外甥,在科举制中,可就没便宜可得了!
这还是朝中大臣们的小心思。
就更别提其他的那些世家了!
“这个法子,倒是好。诸位爱卿觉得呢?”
李世民笑问道!
这个锅,他可不能背!
所以他果然给踢了出来。
爱谁背,谁背!
李承乾朝长孙无忌使了个眼色。
长孙无忌无奈了,他本不想得罪满朝官员的,但对于自己这位外甥太子,他也不能不支持啊。
于是他只好出列道:
“咳咳!臣觉得太子殿下言之有理,是该采取糊名法!
只是科举与推荐并存的制度,还应当保留!”
长孙无忌也是个老阴比!
他不敢忤逆李承乾的意思,却又在其他方面给李承乾挖坑!
李承乾原本打算,将糊名法给通过后,就提出不能再让士子们行卷了!
可长孙无忌根本不给李承乾这样的机会!
这就使得,科举还是有极大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