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节(1 / 2)
“哈,看来我们主帅心善。”吕布把方天画戟抗在了肩上,大笑道:“今日饶你们不死!”
方杰和石宝拔马就跑,连头都不敢回,更不敢吭声。
吕布觉得不过瘾,随手拿起弓箭……
嗖嗖嗖……
两支长箭射在地上,那两人连忙从马上跳了下去,马都不要了。
吕布又是一套连珠箭下去,也不杀人,就是为了戏耍对方。
结果,那两人连滚带爬的跑回了营地。
方腊看着眼前这一幕,也是松了口气。
兵士们的士气弱了,这个得想办法找回来。
他们为什么忽然收兵?莫非……
方腊瞬间想到了一种可能性。
莫不是朝廷想要诏安?或者说,赵王想要招揽他们?
很有可能!
之前瓦岗造反,就是朝廷诏安,当时可是收编了不少绿林豪杰。
如果朝廷想要招揽我们的话,嘿嘿,那你们注定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
刘伯温赶来的还算及时,他感觉他要是再晚来一点,吕布就能完成斩将,到时候只要李靖埋伏的五千兵马一出,对方的十五万大军可能就跑了。
千万别以为一万五千人硬碰硬打不过十五万人,正规军阵亡三成不退就是铁军,那这些百姓阵亡超过一成,可能就会直接逃跑。
而且,只要是杀进他们的中军,那方腊所谓的正规军根本就抵挡不住朝廷的兵马,特别是吕布带领之下的精锐!
“刘先生,可以给我一个解释了吗?”李靖皱眉道。
这一战,对李靖而言已经结束了。
只要吕布大胜,再派兵打上一场,方腊他们肯定会萌生退意。
这个时候再在城里大摆宴席,弄出一副庆功的架势,鞭打几个白天杀敌少的兵士,让他们跟方腊说哪里哪里好打,那不难把他们引到楚王的地盘上去。
在战略角度来讲,李靖可以完成庞统的布置。
“呼,等吕将军来了,一起解释吧。”刘伯温无奈的放下了鼓锤。
李靖想了想,这刘伯温到底是秦歌最器重的人,就没有多说什么。
很快,吕布上了城墙,发现刘伯温也在,不禁有些疑惑。
“药师,刘先生,为何鸣金收兵?”吕布道:“我已经要把那两个反贼杀了。”
“呼,这一战,作用会比想象中的大。”刘伯温席地而坐。
吕布和李靖对视了一眼,也坐了下来。
“这场战争,一开始士元想的是战略上的事情,这无可厚非。刚才看药师的军令我就知道,此战必然可以完成士元的计划。”刘伯温道:“但,战争除了这个意义之外,还有其他的意义。”
“什么意思?”李靖皱眉道。
“交州的权利,还有经济!”刘伯温沉声道:“以及王爷的名声!”
战争,从来都不是只为了打而打,背后其实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东西。
“我等若是做出一副勉强抵御,甚至抵御不住的架势。交州的官员会如何?特别是他们知道这份情报之后。”刘伯温顺手把最新的情报递给了二人。
李靖看了一眼道:“会想办法逃跑,可这样的话他们九族性命怕是不保。”
“那要是有一个人可以让他们辞官呢?”刘伯温道:“王爷的身份够不够?反贼打过来的压力,可不可以便宜行事?”
“这……”李靖就是一个打仗的,哪知道背后这么多的弯弯绕绕。
不止是李靖,吕布也是如此……
第367章 政治因素
“他们若是辞官,那交州的权利可以名正言顺的交到我们的手上。”刘伯温道:“我们还可以收他们的买命钱,这只是第一个好处。”
“在外力的压迫下,我们甚至可以进行税改,之前王爷想在冀州靠着特殊的粮食产物施行商税,可惜被燕王的入侵破坏了。”
“只要我军能和反贼僵持,这税改想必也能顺利施行。”
“第三个好处,我等可以继续让王爷的仁名更加响亮,这方腊手下十数万大军,我等要是做出诏安的架势,他们会如何?”
“如果把我换做方腊,我绝对不会被诏安。”吕布若有所思的道。
现在方腊可不是一个人,他要是想被诏安,那他手下的人可能都会造反。
这方腊起义没多久,也做不到上下一心,方腊更不可能在这短时间内压住所有人的声音。
“但,只要我们一直诏安,那就会让天下人看到王爷是如何对待百姓的。不到万不得已,王爷是不会出击的。”刘伯温道。
“可这么做会不会让人觉得王爷软弱?”吕布皱眉道。
吕布是正经八百的主战派,虽然刘伯温说的很有道理,可吕布还是喜欢正经八百的战胜敌人。
那些政治相关的东西,他是一点都不愿意想。
“所以,等到我们把那些官员驱赶走,方腊他们还是不降的话,我等就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再把他们驱赶到荆州的方向。”刘伯温道:“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还是要看李将军能不能做到。”
李靖沉默了。
为政治服务的战争,总觉得怪怪的。
李靖不怕打仗,也不怕刘伯温给他出难题,但他就是不喜欢。
这就是文人和武人的区别,在武人眼中,打就好了,赢就好了,哪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可在文人眼中,打仗是需要成本的,后勤,民心,对天下局势的影响,对政策的影响,这些都要考虑到。
或者说,多数的战争本身就是为了政治服务。
“我可以做到。”李靖抬头看向刘伯温:“所以,先生是想要先诏安?”
“没错,我会派人去当说客。”刘伯温点了点头:“不然的话这鸣金太不正常,方腊会有其他的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