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节(1 / 2)
之后,秦歌又带着杨玉环在港口转了转,看了些西方新奇的玩意。
路上秦歌一直在思考,该怎么用达芬奇,才能发挥出达芬奇最大的作用。
阿拉伯数字,这么方便的东西还是早点传下去为好,秦歌别的不懂,可小学的数学什么的还是可以的。
达芬奇最大的作用,可能不是让工业化提前到来,而是把知识体系给建立起来。
“我们村借了你们村一头驴,现在怎么都得还十头吧?”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争吵声打断了秦歌的思绪。
秦歌拉着杨玉环的手腕,朝着争吵的方向走了过去。
“什么十头,我们借的就是一头而已。”一个村民道:“现在这些都是正常得利,是我们赚的!”
“你要是在我这买了一头驴我就不说什么了,可你是借,你借完了驴长壮了,还生了一窝小的,这你只还一头就不道德了吧?”那村民说完,直接在地上打起了滚:“千万别买他的驴,这不是他的,是我们的!”
“你这人怎么不讲道理啊,我们借的时候可是有不少抵押的,要是瘦了病了,我们也承担风险啊。”卖驴的满头黑线的道:“现在好事来了,你们还来劲了?”
杨玉环拽了拽秦歌,对秦歌道:“我感觉他们两个说的都好有道理啊……”
“这种事情其实是最不好断的。”秦歌有些头疼。
这在后世很多时候都说不清,更别说现在了。
法律?报警的话,有时候也没那么大用,最后多是调解。
这个差价也不能由官府来补,否则一定会没完没了。
要是让兵士镇压,那肯定会导致民心不满。
民心不满的话,赋税,徭役,等等,都会难如登天。
本来交州变好,已经可以正常开始收税了,可这些人以前就没那么多缴税的概念,现在更是乱七八糟的事一堆,不够刘伯温操心的。
“这扰乱市场怎么都没人管啊?”
“大秦的治安很差啊。”
“我还以为只有我们那这样。”
“不管不管,我们看热闹。”
见丢人都丢到国外了,秦歌更是头疼。
很快,一个书生带人赶了过来,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那借驴的不止是得到了一头驴,还得到了点利润,这才作罢。
“我们回去吧。”秦歌扫了眼看热闹的外国人,对杨玉环道:“唔,这么早就回去吗?”
“天色都有点暗了。”秦歌哭笑不得的道:“出来的够久啦。”
“好吧。”杨玉环依依不舍的道。
…………
第二天,秦歌召见了刘伯温。
“王爷。”刘伯温对秦歌行了个礼。
看得出来,刘伯温昨晚也没睡个好觉。
人才补充上来了,可这不代表他们一开始就能做事,还是得培训一下,教教他们该怎么做。
秦歌这人不够,只能由刘伯温庞统一边培训一边实战。
“关于民生问题,昨天我去看了一眼。码头上的待遇尚可,但我觉得还可以提高一些,不然的话一点小病小灾就能要了那些工人的命。他们帮忙搬运,也没个保障什么的。”秦歌道:“那神迹的后续,也当真麻烦,辛苦伯温了。”
“呵,这都是门下应该做的。”
见秦歌自己出去私访了,刘伯温是一脸欣慰。
关心大事的主公很多,可关心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的还真不多。
“至于保障方面,这个真没法给。”刘伯温叹息道。
“难道那些工人要是病了,或者搬东西的时候伤了,就后果自负?”秦歌皱眉道。
“王爷仁善,可其他人未必这么想。”刘伯温道:“要是他们受伤由商人来补偿,那很可能出现工人们集体受伤,或者是故意受伤的情况。”
秦歌点了点头,刘伯温担心的是骗保!
这个时候的法律不健全,真的可能会出现那种情况,到时候对官府来说又是一堆烂事。
“那提高一下工人的待遇呢?”秦歌道。
“暂时还不行,商人重利,大秦不是只有交州沿海。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他们很可能去扬州的港口,这样我们就留不住这些商人了。”刘伯温道:“只有等我们的港口比扬州做的更好,让他们不在乎这些小利的时候才行。”
“可是,我只是想把十箱十文提到十箱十五文,到扬州要多多少天的路程?”秦歌道:“他们算不明白这个帐吗?”
“王爷,这就是人性。”刘伯温道:“我们在交州让利他们看不到,可要是在这个搬运上面涨价,他们的反应绝对是十分迅速。”
秦歌摸了摸下巴,忽然想到了以前他的购物习惯。
东西再便宜,只要不包邮,他就不会买。
别人家明明贵一些,可只要包邮,秦歌就会选贵一些的,甚至会安慰自己说这家质量好。
“还有,扬州虽然处在战乱中,却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比我们富裕太多了。”刘伯温道。
秦歌点了点头,要是换成后世的广州深圳,那还真不怕那边,可这个时间确实比不过。
“不过,王爷的出发点是好的,我尽量给港口处增加一些郎中,还有一些处理这些事物的人吧。”刘伯温道。
“嗯,劳烦伯温了。”秦歌点了点头。
“王爷找门下就是这件事?”刘伯温好奇的道。
“咳咳,其实,我想搞一些研究……”秦歌厚着脸皮道:“如果研究成功了,可能会让我们的运输能力大大提升。”
“要多少钱?”刘伯温瞬间警惕了起来:“王爷,若是刚刚开国二十年左右的大秦,王爷想做什么伯温都不会拦着,可若是需要太多的钱,我们现在负担不起。”
“研究出来之后,能快速投入生产吗?生产之后,又能快速投入战争吗?”
“现在我们做的事情,全是为了未来的战争做准备,如果不能短时间内提升我们的战力,怕是没法为王爷投入大量的金钱。”
看着刘伯温的模样,秦歌仿佛听到了:陛下,奇观误国!
虽然这种事情利在千秋,可过在当代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一个君王的想法太超前,甚至可能拖垮整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