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节(2 / 2)
而曹丕则是苦笑一声。
他只是有些奇智罢了,这调兵遣将,谋略之事他也不擅长啊。
便是让他想上一天,也未必能想出什么办法来,只好无奈的看着下方的文武。
“主公,某猜测,那苏祭酒定然是闭城不出,高挂免战牌,江东七万大军久攻江陵不下,补给难以维持,所以才不得不撤军,返回江东去了。”
这时,下方的夏侯惇当先开口说道。
这一点,也获得了大厅中多数人的赞同。
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也就只能借助江陵的城墙坚守。
而周瑜纵使有七万大军,可攻不下城池,补给跟不上,自然也就败了。
“丕儿,你以为呢?”曹操转头看向曹丕。
“啊?”
曹丕什么都没想出来,此时只好顺着夏侯惇的话道:“儿臣觉得如确实如夏侯将军说的那般,苏祭酒固守城池,坚守不出!”
“哈哈!”
曹操大笑一声,眼中闪过一抹失望之色。
看来自己这个儿子,在谋略,用兵方面,确实没什么天赋。
不过其他方面,倒是颇为聪慧,深谙用人之道,身为明主,有这一点便足够了。
至于出谋划策之事,大可以交给手下人去做。
“那我可以告诉你们,江东撤军时,只有一万余残兵撤走,其余兵马,不是受降,便是尽皆伏诛。”
曹操的话犹如一块巨石砸入了平静的湖水中一般,直接把所有人惊得瞪大了眼睛。
两万打七万,不仅赢了,而且还是大胜?
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主公,你就别卖关子了,快与我们说说,这一仗是如何打的。”夏侯惇本就是急躁的脾气,当即便忍不住了,开口问道。
曹操失笑的摇头看了夏侯惇一眼:“元让啊,你急什么。”
“我这不是好奇嘛?毕竟给我两万人,我都未必能挡住周瑜的七万大军攻城。”夏侯惇说道。
他这番话倒也没有说错,毕竟他还是很了解周瑜的,自知自己的能力比起周瑜还是有些差距。
面对周瑜攻城,别说大胜,恐怕连守住江陵城都做不到。
所以他心中,对那个苏祭酒是真正的打心眼里敬佩。
“你啊。”
曹操笑了笑,心里也有些高兴。
经此一战,苏辰算是彻底的折服了他手下的这些人了。
那今后行事也会方便许多。
“这要从苏辰一道引君入瓮之计开始说起……”
曹操心情大好,所以就耐着性子,将江陵战事,一五一十的缓缓倾吐了出来。
而随着曹操的讲述,大厅中的文武,神色也变得颇为精彩起来。
一会儿担忧,一会儿紧张,一会儿懊恼,一会儿又拍掌叫好。
站在一旁的曹丕人都看傻了,他何曾见过这些叔伯如此姿态?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个叫做苏辰的人而起。
“苏辰……据说此人年纪比我还小上几岁,却有如此经天纬地的才能,不知道他与仲达相比,孰强孰弱。”
曹丕嘴中喃喃自语,忍不住把苏辰与他暗中招收的奇才司马懿进行对比。
不过比来比去,他发现还是苏辰要厉害些。
毕竟司马懿如今名声不显,虽说帮了他不少,但却没做太多出彩的事情。
而且最关键的是,苏辰年少已经成名,深受父亲大人喜爱,这一点,是司马懿远远无法相提并论的。
“可惜此人为父亲大人所用,否则纵使散尽家财,我也要讲此人纳入我的门下。”曹丕眯着眼睛,露出一个和曹操极为相似的眼神,“不过父亲大人百年之后,此人自当会效忠于我,若得其相助,或可一统天下,成就九五之尊。”
想着,曹丕便忍不住兴奋起来。
一统天下,皇图霸业!
他怎能不心动?
“务必要与此人打好关系。”曹丕心中念叨着,已经想好了等苏辰回来后,要如何亲近了。
想完,曹丕才回过神来,继续侧耳倾听曹操讲述。
“最后苏辰以一道四面楚歌之计,使江东兵马尽失军心,吕蒙无奈弃城撤军,被曹仁挥军掩杀,狼狈渡江逃回江东……”
曹操念完后,就将战报放在了案桌上,然后就笑着看向下方的众人。
此时,大厅中相当的安静。
众人都还沉浸在方才曹操所说的战事之中。
虽说未能亲身参与,但光是想想,便已经被苏辰的精妙计谋所折服,浑身热血沸腾,恨不能亲身经历一番。
“若是能跟随此人征战,当是人生一大快事。”
不少武将心中,都冒出了这样的想法。
毕竟,哪个武将不想立大功,名留青史?
但要想做到这些岂是那般容易的!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名百战百胜的统帅。
能在史书中留下浓厚一笔的白起,廉颇,王翦,项羽,韩信等人,莫不如此。
夏侯惇等人,自然也想如那等名将一般,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