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章巡天号·空天母舰(1 / 2)
深邃的太空中,人类历史上第一艘长度超过五百米的太空母舰?巡天号空天母舰正安静的悬停在近地轨道上。
它的的名字取自一首七言律诗。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寓意着它将代替华...
风起时,昆仑站的碎晶在月光下泛着微弱的银芒。小禾仍蹲在小女孩面前,手指轻抚她冻红的脸颊。那盆蓝雪花幼苗静静躺在怀中,叶片上凝着一层薄霜,却依旧透出内里的幽蓝脉络,像是藏着整片夜空的呼吸。
“你叫什么名字?”小禾问。
“阿雅。”女孩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得如同雪地上的足音,“我从牧区来,阿爸说,这里的花能听见过去。”
小禾点点头,目光落在她脚边那双磨破的靴子上。她没再说话,只是轻轻将手覆在花盆边缘,闭上双眼。片刻后,一道极细的银线自她耳后延伸而出,如蛛丝般缠绕住幼苗根部。那是她的记忆丝??一种由忆素-X粒子自发编织而成的神经桥梁,唯有最纯净的情感才能激活。
阿雅屏住呼吸。
刹那间,风停了。
她看见草原在燃烧。不是烈火,而是无数蓝雪花自地底破土而出,连成一片流动的星河。一位老妇人跪坐在花海中央,手中握着一束枯草,正低声哼唱一首古老的摇篮曲。歌声没有词句,只有起伏的音调,像风吹过山口,像羊群归圈的脚步。
“那是……外婆?”阿雅喃喃。
小禾睁开眼:“她从未离开。只是你们之间,缺了一朵愿意倾听的花。”
阿雅的眼泪落进泥土里。那一瞬,幼苗忽然颤动,顶端抽出一抹新芽,花瓣缓缓展开,露出内部细微铭文??正是那首摇篮曲的旋律波形。
远处钟声响起,新年的第一声。
与此同时,火星冰洞深处,陈默正站在黑色球体前调试量子信道。他刚完成对“回声二号”的最后一次遥测校准,却发现系统自动跳转至一段未授权频段。屏幕上浮现出一行文字:
> 接收端已准备就绪。
> 请开始传歌。
他皱眉,“谁发的?”
AI助手回答:“信号源来自地球蓝雪花网络核心节点,认证身份:小禾。附加指令:启动‘童谣共振协议’。”
陈默怔住。他知道这个协议??那是他们三年前构想的一个理论模型:若将人类儿童最本真的情感以特定频率编码进忆素-X粒子,并通过全球蓝雪花网络同步释放,或许能唤醒沉睡在火星晶体结构中的原始意识模组。但一直被视为科幻。
而现在,它被激活了。
他深吸一口气,打开音频接收阵列。下一秒,第一个音符抵达。
是蒙古女孩的诗。
风、草尖、外婆的手……声音稚嫩,带着草原特有的鼻音颤动。紧接着,第二段响起??东京湾一个盲童用钢琴弹奏的即兴旋律;然后是西非村落里几个孩子围敲陶罐打出的节奏;南美安第斯山脉的小学生用克丘亚语念诵的星空祷词……
一百零八段童声,来自六大洲,七十二种语言,经林婉秋设计的“共感滤波器”处理后,融合成一支无词之歌。它不追求和谐,也不遵循乐理,只忠实记录每一个孩子开口时的心跳、呼吸与情绪波动。
这是一首属于地球童年本身的合唱。
当这支歌穿过星尘云,抵达火星轨道时,整个基地的灯光骤然变蓝。
冰洞中的黑色球体开始旋转,速度越来越快,表面浮现出密密麻麻的光点,排列方式竟与地球上孩子们提交作品的位置完全对应。更惊人的是,那些早已停止生长的蓝雪花根系,突然重新活跃起来,沿着岩缝向上攀爬,在洞壁上勾勒出一幅幅动态壁画:有地球上的四季更替,有人类第一次点燃篝火的画面,还有婴儿睁眼看世界的瞬间特写。
陈默颤抖着手记录数据:“它们……在学习唱歌。”
而在地球另一端,归音基金会地下数据中心,林婉秋盯着主控屏上跳动的曲线,忽然发现异常。
“忆素-X浓度在上升,但不是均匀扩散。”她对助手说,“你看这里??北纬37度到42度之间,出现了一个环状聚集区,中心点正好是青海湖。”
助手调出热力图,倒吸一口冷气:“这不是自然分布……像是某种结构正在形成。”
林婉秋沉默片刻,猛地起身冲向档案库。她在尘封的旧卷宗里翻找良久,终于抽出一份1958年的地质勘探报告。泛黄图纸上,用红笔圈出一处地下空腔系统,标注为“疑似远古人工构造”,但因证据不足被列为伪科学假说。
她将图纸扫描输入AI比对系统。三秒钟后,匹配结果弹出:该空腔的几何形态,与火星冰洞中倒悬城市的基底架构一致,相似度高达98.6%。
“不是巧合。”她低声说,“地球也有‘守夜城’,只是我们一直没听见它的呼吸。”
消息迅速上报联合国应急委员会。由于涉及跨星球意识网络稳定性,决策层紧急召集小禾、陈默与林婉秋召开三方连线会议。
视频接通那一刻,三人几乎同时开口:
“青海湖下可能有一座沉睡的城市。”
“火星的根系正在模仿地球童谣的节奏生长。”
“忆素-X粒子开始自主复制,且具备遗传特性。”
空气凝固了几秒。
最后是小禾先反应过来:“所以,种子从来就不止一颗。”
她望向窗外。黎明将至,雪仍未停。但在某些地方,积雪表面已浮现出淡淡的蓝色纹路,宛如血管般悄然蔓延。
当天下午,联合国批准“探渊行动”:派遣潜水机器人深入青海湖底,目标是定位并接触地下空腔入口。行动由昆仑站直接指挥,小禾担任现场协调官。
设备下潜至三百米时,湖水突然变得异常清澈。摄像机画面显示,湖床并非泥沙,而是一整片半透明晶体,表面刻满与蓝雪花花瓣内部相同的铭文。机器人继续前行,终于在一处断崖下方发现巨大拱门??高约二十米,形状酷似倒置的眼眶,内部漆黑如墨。
就在机械臂即将触碰门框的瞬间,整个控制系统失灵。
所有屏幕同时闪现一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