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软弱赵构,奸诈秦桧,惩恶明灯(3/5,求订阅)(1 / 2)
234软弱赵构,奸诈秦桧,惩恶明灯(3/5,求订阅)
“太好了,岳将军胜了,我们胜了!”
“咱们是不是很快就可以回老家了?”
大街之上,商贩也好,百姓也罢,眼中都绽出惊喜的光芒。
“可恶的金国,总算要把他们赶走了。”
顾恒刚来到这方世界就看到这么一幕,心中感慨非常。
不过,赵构明显要让他们失望了。
皇宫。
赵构神色复杂地接过战报,然后让人安顿好传讯兵。
“胜了啊,但是问题更严重了。”
在临安稳住脚后,赵构心里的想法早就变了。
小胜之后谈判,保留南方领土就行了。
如今大胜,如果惹恼了金国,那岂不是要糟?
从始至终,赵构都没有相信岳飞真的能收复失地。
太难了!
从北方逃亡到南方,一路上的危机早就将赵构心中的胆气消磨干净。
虽然还年轻,他却变得害怕,哪怕有一点半点可能会遭遇失败,他也不敢去尝试。
“快宣诸臣议事。”
沉吟片刻,赵构连忙吩咐。
心中不由得想起一人——秦桧。
“希望他能给我稳住金国吧!”
秦桧的身份,赵构心知肚明,朝中的许多人也心知肚明。
他就是金国派过来的人。
原因很简单,秦桧逃回临安之时,他已经是金国高层心腹,处于万军之中核心地带。
而他的理由是什么?
杀掉守卫金兵,逃了出来。
还不算完,他还带着家眷逃回临安。
万军之中,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带着家眷逃了出去,并逃到临安。
这种借口,狗都不信,简直把南宋大臣们的智商按690在地上摩擦。
初时,朝中大臣对此表示怀疑,但宰相范宗尹、枢密院李回与秦桧关系要好,竭力保荐他。
更重要的是,赵构并不想杀他。
他此时正想与金国联络,谈议和之事,正愁找不到联络人。
秦桧到来,恰好解了他燃眉之急。
在赵构看来,秦桧可是个人才。
只要能让金国放弃攻打南方,他赵构难道还容忍不了秦桧这么一个人?
片刻。
南宋众臣汇聚于金銮殿,开始商议北伐之事。
有人喜气洋洋,有人愁眉不展。
一些钻营之辈看到赵构面无表情,心中打鼓,心里有了不好的想法。
赵构望向众臣,眼神在秦桧身上停顿一息,说道:“鹏举此次北伐取得大功,该如何处理?”
“陛下,臣认为可乘胜追击,恢复山河。”
“臣附议。”
主战一派最迫不及待,发表了看法,情绪高昂。
“臣不同意,北伐之师每日都会消耗大量钱粮,再继续下去,我们就先撑不住了。不如先稳固战果,以图后继。”
“臣附议,只要能将打下的地方治理数年,北伐之事便不难也。”
这是主和派。
在南宋,主和派并非卖国一派。
主和派的求和只是为了求得发展时间,他们是坚持要北伐的,但时间却是国富民强之后。
毕竟,赵构在南方建国之时,国力很弱。
战争打的就是钱、粮、人口。
贸然开战,钱(cfaj)、粮各种东西容易跟不上步伐。
一旦陷入战争泥潭,很可能就将宋朝最后的生机给打没了,反而让天下陷入金兵的屠刀之下。
比如岳飞在朝中的主要支持者赵鼎,他就是主和派。
主战、主和两派,虽然观点不同,但都是为了大宋考虑,还是有原则。
而这两派之外,以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就毫无底线了。
投降派出卖家国利益,斩杀前线将领,还要解散军队。
他们是纯粹的卑躬屈膝投敌卖国之辈。
见到主战与主和两派发表观点,赵构并不满意,望向秦桧。
秦桧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应当即刻召回岳将军,以此次大战为筹码向金国议和。”
“不可,陛下。岳将军如果退回来了,那打下的土地岂不是又回到了金国手中?”
“是啊,陛下,千辛万苦才收服的失地,绝对不能再还回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