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嬴政恐怖的帝王之术(2 / 2)
镇守边境、手握大权的封疆大吏,一旦与敌国勾结,关键时刻突然反水,那绝对是致命的。
嬴政淡淡的说道:“商君勿需忧虑,成蛟勾结宋国之事,黑冰台几年前便已呈到寡人的案桌之上。之所以假意不知此事,为的便是今日。”
说着,将手中那枚象征着秦国的旗帜插在赵地之上与宋国接壤的城池之上。
李斯、张仪、卫鞅三人眼睛一瞪,瞳孔骤然缩小,脸上一致的出现震惊的神色。
这一刻,他们深深感受到了赢政恐怖的帝王之术!
几年前便得知成蛟勾结宋国,但却依旧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并用此事,图谋更大的利益。
“王上所图,是整个赵地!”
“王上想要利用长安君叛乱之事,趁机发难,拿下赵地所有城池!”
赢政转身走回案桌后面,席地坐下后,道:“寡人之所以在明知成蛟和宋国勾结的情况下,还让他镇守边境,为的就是今天!”
“宋国勾结成蛟发动叛乱,寡人对宋国用兵,完全师出有名。”
“这一次,是拿下赵地的最佳时机!”
这个时代,中原诸国互相攻伐,必须师出有名。
否则一国冒然出兵,侵略其他国家,将遭受各国围攻。
秦国出兵宋国,若是师出无名,则其他国家诸如汉国、明国都有可能加入进来,与宋国一起讨伐秦国。
李斯、张仪、卫鞅听到赢政说到这里,全都恍然大悟。
难怪赢政会派没有任何军旅经验的扶苏前往前线,原来这场战争,有他无他根本就无关紧要!
即便扶苏不去前线,早就知道成蛟会叛变的白起和王翦,也会收拾他。
扶苏还真就是去走个过场。
只是这个过场走的好不好,将直接影响赢政对他评价,将直接影响他能不能顺利得到秦国少君之位。
“王上圣明!”
“如此一来,我大秦在道义上便占据了主导权。即便跨过赵地,杀到宋国境内,其他国家也没有话说。”
轰隆隆!
大地震颤,黄沙飞扬。
夕阳的余晖中,平坦的秦直道上,一线耀眼的潮流从西至东汹涌而来。
待这耀眼的潮流涌进,定睛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一个个全副甲胄的骑兵!
为首的年轻将领,虽带着头盔,依旧能看出他冠玉般的面容。
看他一眼,便知晓什么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此人,正是大秦长公子扶苏!
而他身后全副甲胄的骑兵,便是中铁鹰军中选出来的三千铁鹰锐士0……
突然,扶苏一拉缰绳,停住战马,道:“原地休息,一个时辰之后继续行军!”“喏!”
扶苏身旁,身为这三千铁鹰锐士首领的司马靳应喏一声,转头大声传达扶苏的命令。
命令传达,三千铁鹰锐士瞬间停下。
动作整齐划一,井然有序。
勿需战争,光是这令行禁止的军容,任何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支精锐之军。
大军原地休息,扶苏也靠在一块大石上吃着军粮充饥。
秦国不比宋国、明国,本就没有什么美食。
军粮的味道,当真不堪入口,甚至有点难以下咽。
“君上,你不该在王上面前许诺二十天内平定叛乱的。”蒙毅坐在扶苏身旁,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对于这件事,他一直感到很忧心。
若是二十天内无法平定叛乱,扶苏定然会受到惩罚。
扶苏拿出水囊,灌了一口水进口中,就着水把军粮咽下肚。“阿蒙,你可知我为何要急行军?”
蒙毅想都不想,脱口而出道:“肯定是为了早早赶到屯留,平定长安君叛乱啊。”
“不过君上,即便你带着三千铁鹰锐士先行一步赶到屯路,没有王上安排的那两万步卒,也根本无法平定叛乱啊。
刚刚向将士们交代完扶苏命令的司马靳此刻也回来了,听完蒙毅的话后,他轻轻点头表示认同。
咕噜一声,扶苏又是一口水就着一口军粮咽进肚子里。
军粮虽然口感差,但顶饱。
“阿蒙,你看事还是只局限于表面。我之所以敢向父王保证二十天内平定叛乱,是因为我推算出了成蛟的下一步动向!”
“成蛟背叛秦国,必定有足够的利益驱使。一旦判出秦国,便是秦国死敌,没有任何后退之路。”“我若是成蛟,第一步必定是联合宋国吃掉驻扎在赵地的十万大军。”
“但那十万大军,由白起率领,即便成蛟与岳飞里应外合,也跟本吃不下!”扶苏一边说,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这是赵地,这是武安城,这是屯留……”
“成蛟虽然拿下屯留周边等数座城池,周边城池即便全部被他拿下,又有多大意义?”“只要等我大秦腾出手来,解决他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那些只不过是障眼法罢了,他真正的目标……是在这里。”扶苏说着,点在了地上的某一处。
那里,是连接武安城和赵地的路线。
看着这条路线,蒙毅的眼中陡然闪过一丝惊色,失声道:“君上,成蛟要截断运往武安城的粮草,再配合岳飞围困住武安君,然后拿下赵地的十万大军?!”
扶苏点头道:“没错,这才是他真正的目标!”
“攻打屯留周边城池只是1.8佯攻,截断粮草,从而谋取赵地里的武安君以及十万大军,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在古代,一支大军再怎么强大,没了粮草的情况下也只能被人包夹而死!
粮草才是重中之重!
“本君之所以向父王求三千铁鹰锐士,便是看中铁鹰锐士乃军中精锐,在进行长距离急行军的同时,还能保持战力。”
“至于两万步卒,只是包夹和收割战场之用,真正冲锋的还是这三千铁鹰锐士,所以他们后一步赶到也无妨。”扶苏平淡地说道。“君上果然深谋远虑!”
蒙毅脸上惊喜连连,此前他还担心扶苏完不成军令状。
现在看来却是他多虑了。
但一旁的司马靳则眉头紧锁。
“那成蛟不可能敢行如此冒险之事。”
“恐怕他真正的目的是带着屯留等城池,当做筹码投靠宋国。”
扶苏洒然一笑,道:“司马将军,不妨我们来个君子协议如何?”
“倘若成蛟如本君所言,真正的目的是截断赵地大军的粮草。你便像阿蒙一般,此后便跟随于本君。”
“若如司马将军所言,本君便向父王请求,重新考虑你父亲当年的治军疏。”
司马靳,乃司马错之子。掌兵能力虽不如其父,但足以比得上大部分的将军。
如此人才,扶苏自然希望他能够留在自己身边,收入麾下。
司马靳闻言,冷淡的眼中有意动之色。
他毕生的梦想,便是在大秦推广他父亲司马错的治军理念。
回过神来后,他便目光炯炯地说道:“好!末将便与君上定了这个君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