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140-150

140-15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听懂动物语言,警局业绩666[八零] 分手后又被迫营业(娱乐圈) 为你摘下满天星 顾影帝,请多指教 你好,周先生 落入他怀中 嫁给仇敌之后 这个电影我穿过 嫁入豪门后我被宠上了天 小香猪的豪门日常

【刘秀:王莽为篡汉逆臣,其先祖为济北王田安,田安有子王始。】

刘邦冷下脸。

田安之子王始?

他知道刘秀的用意,立即派人去抓捕田安的后人。

篡汉之人,不应存于世。

………

太后吕雉同样派人去诛杀王始及其后人。

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询都派人去查王始的后人。

【刘秀:武帝时,王莽之曾祖为王贺,曾官至绣衣御史。因逐捕“盗贼”时不称职而被免职,叹“吾闻活千人有封子孙,吾所活者万余人,后世其兴乎”。】

刘秀这是要汉皇们早日斩草除根?

可汉光武帝是连杀兄之仇都能容忍的皇帝。

朱鲔曾是绿林军首领之一,拥立刘玄称帝之后,劝说刘玄杀死刘秀的兄长刘縯,还劝说刘玄不要派刘秀招抚河北。

而刘秀是在这次招抚河北中壮大势力,并迎娶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从而与真定王刘杨联盟。

此后朱鲔困守洛阳,刘秀承诺:

“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鲔今若降,官爵可保,况诛罚乎?”

朱鲔出城投降后,刘秀遵守承诺没有杀他,还拜他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此后朱鲔官至少府,子孙传封数代。

但转念一想,秦念就意识到汉光武帝饶恕朱鲔,是为大局放下私怨。

而王莽篡汉之后致使“百姓虚耗,十有二存”,刘秀报出王莽的先祖来阻止这件事的发生,合情合理。

【刘彻:王贺是谁?】

刘彻冷声问道。

他对王贺此人毫无印象,但刘秀说这人因失职被罢免,王贺却说什么救活千人能让子孙得到封赏,救活万人其后代就会兴盛——

兴盛的方式,居然是其后篡汉?!

在“活万人”上失职,那就只能是这些人该杀,王贺却放过了他们!

………

“被罢免的绣衣御史王贺?”

刘弗陵看向霍光。

他对这个人毫无印象。

“王贺是廷尉史王禁之父,当初王贺奉先帝之命追捕魏郡大盗坚卢等人的同党和捕盗不力的官吏,但王贺将这些人全都释放,因此被免职。”

霍光无需思索就已经作答。

他十八岁时就侍奉先帝左右,受先帝信重三十年。

“当如何处置王禁?”刘弗陵眉头紧皱。

他不嗜杀,就像此前他就只是让霍光休妻。

之后又在刘病已的私下劝谏中,将显的子嗣也尽皆免职。

——刘弗陵很担心霍光会因此有怨言,但霍光不仅将子嗣免职,还主动将其他霍氏族人也调离要职。

但王禁的曾孙王莽不同,那是谋朝篡位的逆贼!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140-150(第6/19页)

“陛下,可先捕王禁全族,再观天幕后续。”

………

刘询命人抓捕王禁全族。

没有直接下令将其族诛,是在等刘秀说出王莽的母族。

【刘秀:王贺处东平陵,字翁孺。】

刘秀原想道出王贺父祖之名,但为天幕所阻,就只能道出王贺此时所在。

如此这般就已然足够。

【刘秀:王莽篡汉之后倒行逆施,致使生民涂炭,汉家百姓死者数千万,十仅存二。】

刘彻时期。

王贺惊恐地望着天幕。

死者数千万,十仅存二!

他不知此后发生了什么,但仅从天幕,看到的却是自己“活万人”,他的后人竟是害死数千万人!

怎会如此?

倘若知道会有如此后人,王贺宁愿早日自裁以谢天下!

【刘彻:朕要诛其全族!!!】

【刘邦:此人竟暴虐至此?!】

刘邦难得如此动怒。

倘若此前知其后人篡汉,他还只是想诛杀王始及其后人。

但在此刻,他想杀的就不仅是王始!

【秦念:提前扼杀王莽,你朝依旧会亡国。】

秦念说这话,是为了引出“西汉究竟因何而亡”。

【刘彻:你连这种人都想救?】

【秦念:朕何时说要救王莽?只是你朝亡国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刘彻:……】

刘彻没有搭话。

他不知后事如何,当然也不知秦念为什么说亡国是必然。

那就只能沉默,看刘秀如何看待秦念所言。

【刘秀:王莽巧言令色伪装仁义,篡夺皇权后害遍生民,其穷凶极恶难寻其二。】

刘秀不认可秦念的判断。

王莽篡汉一事包含太多巧合。

恰逢国统三绝之时,汉室中微之际。

王莽家族权势滔天,又有长寿的王太后当他的庇护者,王莽又伪饰谦恭多年,天下以为他有德——

最终才酿成如此大祸。

若无王莽此人,只要有汉帝长成,又怎会面临如此巨祸?

【秦念:刘秀,假设没有王莽这个人,你觉得西汉还能传承多久?】

【刘秀:……】

刘秀原本想说国祚绵长,可他刚要说出来就意识到不能说。

会被视作谎言。

即便没有王莽,在元帝、成帝、哀帝治下的大汉,也已是朝中充斥奸佞、朝外流民四起。

社稷已然不稳。

【刘邦:西汉?】

刘邦倒是已经平静下来。

刘秀的沉默,实则是肯定秦念之言。

问题不仅出在王莽。

即便没有王莽,汉室也已处于危难之际。

【秦念:王莽篡汉后建立新朝截断汉朝。之前的汉朝京师在长安,刘秀复汉后都城在洛阳,于是后世称前者为西汉,后者为东汉。】

【刘邦:唉。】

【刘庄:若无王莽,只要明主出世,自能革除陈弊,中兴汉室。】

刘庄不知秦念是何人。

但他不接受任何人对阿父不敬。

秦念显然是后世的皇帝,怎敢直呼阿父名讳,甚至当着天下人的面质问阿父?

【刘秀:阳儿慎言,这是秦皇。】

刘秀知道刘庄是在为他不平。

但刘秀瞬间就想到他两次为高祖出言,却两次使得高祖遭到讥讽。

此刻情景再现,他立即阻止刘庄挑衅秦念。

【刘庄:……】

秦皇?

刘庄再度看向正上方置顶的“秦皇汉武”。

这“秦皇”分明是指始皇帝嬴政。

为何阿父要刻意说秦念是……

刘庄立即反应过来——秦念或与始皇帝有关!

若非秦念仅在民心榜有其名,声誉榜却独缺他一人,刘庄都要怀疑秦念是亡汉复秦。

【秦念:呵,明主中兴——刘庄,假如没有王莽篡汉,你这能中兴汉室的爹上限大概锁死在县令,下限是在家种地。应该娶不到你娘阴丽华,也不会有你的出生。】

第144章

听说“仕宦当作执金吾, 娶妻当得阴丽华”这个典故时,秦念以为刘秀肯定是见过阴丽华,才会有这样的宣言。

结果打开《后汉书》一看:

“光武适新野, 闻后美,心悦之。”

刘秀到新野,听说阴丽华很美,于是心悦之。

怎么说呢——往好点的方向说,刘秀这是志向远大。

那时的刘秀还需要自己种地,却敢肖想新野巨富、“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的阴氏家族的女儿。

这似乎有点不符合汉光武帝的低调,但看史书就不难发现:

哥哥刘縯好侠养士, 弟弟刘秀臧亡匿死, 这两兄弟都不是省油的灯。

秦念说刘秀上限锁死在县令, 是因为假如没有王莽篡汉,当时的西汉已被外戚和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刘秀再优秀也没有出头之地。

“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 吏不敢至门”——

刘秀藏匿亡命之徒的时候, 当地的官吏不敢上门, 说明刘秀也算得上地头蛇。

加上曾有到长安就学的经历,所以有可能和他父亲刘钦那样官至县令。

………

阴丽华愣了下。

骤然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于天幕,她有些惶恐。

但很快就恢复平静。

后世秦皇这句话的重点在于陛下,并不在她。

【刘庄:……】

现在刘庄知道阿父为何让他慎言了。

这秦念说话实在难听。

不仅难听,还切中要害。

【秦念:不妨说说看, 你觉得谁能实现西汉的中兴?】

【刘庄:……】

他都已经沉默以对, 这秦念怎么还追着问?

刘庄只能绷着脸继续沉默。

他不仅无法作答, 而且也不能作答。

阿父为汉室中兴之主,身为人子,刘庄不能回答其他人也能中兴汉室。

另一方面,刘庄也认为只有阿父能中兴汉室。

【刘秀:倘若平帝能平安长成,或许也能中兴汉室。】

历经七个话题,刘秀已经相当了解秦念的性格。

她虽然是睚眦必报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140-150(第7/19页)

性格,但阳儿还不算太过得罪她。

阳儿哑口无言一次,应该就能让秦念消气,不至于一再追问。

现在秦念追问阳儿,那必然是别有目的。

秦念之前问自己“假设没有王莽这个人,你觉得西汉还能传承多久”,与“谁能实现西汉的中兴”之问呼应。

于是刘秀接过话题,为阳儿解围。

【秦念:汉平帝刘衎能够登基,是因为他只有九岁,好操控——他有机会“平安长成”?】

【刘秀:……】

秦念这句话,让刘秀看出秦念究竟想说什么——

即便没有王莽,只要权臣需要一个好操控的皇帝,那么在位的皇帝就都没机会长大。

【刘彻:后世汉帝被权臣所操控?】

刘彻终于明白秦念怎么反复提及霍光。

他让八岁的刘弗陵即位,如果霍光有王莽之心,大汉恐怕真的危矣。

让幼主不能长成,然后继续扶持幼帝……

这时候宗室何在?

刘彻很快就想到他以推恩令削弱诸侯王。

诸侯不能威胁中央的同时,也无法拱卫中央。

这正是高祖此前就询问过的事情。

【秦念:刘衎九岁即位,死于十五岁,死因——刘秀,你知道他怎么死的吗?】

【刘秀:有鸩弑的传闻,但无法确定。】

其实也不必确定。

王莽篡位之心昭然若揭,否则不会在平帝时期就不断排除异己,并以各种方式为自己造势。

刘秀清楚,王莽必然不会让平帝活到亲政之时。

【秦念:刘衎死后,王莽从宗室中选了最年幼的刘婴,学“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自称假皇帝,封两岁的刘婴为太子。】

【刘彻:文武百官无人阻他?】

【秦念:反对他的官员早就被免职,朝堂中只剩下王莽的亲信。】

【刘彻:……】

为何会出现可以左右朝政的权臣?

刘彻想问,却没有再问。

因为他意识到自己若是传位给幼帝,则必然安排数名重臣辅佐幼帝,相互制衡。

但他已经从秦念之言推测出结局:

桑弘羊谋反,霍光独揽大权。

刘弗陵未如刘衎这般被弑,是无子而病逝。

此后霍光扶持刘病已即位,而不是择两岁幼子。

这是因为霍光忠于汉室,并非他不能行王莽之事。

皇位传承之间,居然有如此危局?

【刘邦:太后何在?】

刘邦眉头紧皱。

宗室因推恩令被削弱,那就只剩下外戚能制衡王莽。

此时外戚何在?

【秦念:刘衎之母及其家族被王莽封在中山国,禁止回到京师。而此时主政的太皇太后王政君是王莽的姑母。】

【刘邦:故而是外戚篡汉?】

【秦念:你要这么理解也行。其实王政君本人不想篡汉,但她夺权却厌政,将权力下放给王莽,还因为过于愚蠢而被王莽骗得团团转。】

王政君不想篡汉,因为她本就是有实权的太皇太后。王莽篡汉后,她就成了只能表演行为艺术的虚名太后。

翻看《汉书》,满眼都是王莽以相当拙劣的借口求权。

大致流程是:亲信找理由请求王政君给王莽封赏—王莽推辞—王政君被王莽感动,给出封赏。

这个流程走到给王莽封安汉公、加九锡,王政君都没发现哪里不对。

直到王莽要当摄皇帝,王政君才“不以为可,力不能禁”——觉得不可以,但这个时候已经无法阻止。

最终只能在王莽即位索要传国玉玺时,将传国玺“投之地以授舜”以示反抗。

后来王莽“奉上皇太后玺绂”,让王政君成为新朝的皇太后,她也没拒绝。

她只是反对王莽拆了她丈夫汉元帝刘奭的孝元庙,“令其官属黑貂,至汉家正腊日,独与其左右相对饮酒食”作为抗议。

而王莽篡汉的最大倚仗,就是“知太后厌政”。

厌政的实权太后,和厌政的昏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王政君要是完全厌政也就罢了,但汉哀帝刘欣死后,是王政君抢夺刘欣交给董贤的玺绶,立九岁的平帝刘衎为帝,将政务交给王莽。

刘衎之母分明是太后,王政君却任由皇帝的倚仗被隔离在京师之外,分明也是为了独揽大权。

夺权却厌政,秦念最厌恶这种掌权者。

【刘邦:……】

刘邦思绪极乱。

他本以为问题出在外戚,可秦念此言分明是将问题归咎于太后无能。

刘邦看向谋臣,却见张良、萧何、陈平等人都望着天幕,似乎什么都没有察觉。

“唉……”

刘邦没有为难他们。

他寿数无多,刘恒即位之后亲政之前,都会是皇后治理国政。

谋臣又怎敢置喙太后干政之事?

外戚、权臣……

此时刘邦又想到霍光。

辅佐刘弗陵刘询的霍光算外戚还是权臣?

【秦念:刘秀,你以吕后危及社稷为由将她移出高庙——说实话挺可笑的,这是你执政生涯中最大的笑话。】

【刘邦:糊涂!】

刘邦当然得骂刘秀。

秦念曾说“若无吕后治政,你朝或许早就亡了”,可见吕后于大汉有功。

就算吕后有夺权之举,可刘秀之前的诸汉帝都未将吕后“移出高庙”,刘秀一个几百年后的汉帝又何故如此?

王政君是有大错,但以此迁怒吕后,此后汉室的太后又如何肯为大汉尽心?

【刘秀:我尚未行此事……此后也不会如此。刘阳刘炟,你等当移吕太后归高庙!】

知道两个时期的吕后都在看着天幕,刘秀顿觉头疼。

此事为吕后所知,危及的是他的先祖文帝!

至于这一举动被后世视作笑话,刘秀也是脸上发烫。

他知其缘由——

后世并不在乎夺权的手段,也不在乎吕后违背高祖“非刘氏不王”的约定。

吕后在任期间,“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她于社稷有着如此功绩,他却将其移出太庙,就是会被视作笑话。

【刘庄:唯。】

刘庄有心要为阿父辩解,但终究还是只说了一句“唯”。

他注意到秦念隐瞒了一事——

“其上薄太后尊号曰高皇后,配食地祇。迁吕太后庙主于园,四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140-150(第8/19页)

上祭。”

倘若吕太后得知此事,薄太后必危!

【刘炟:唯!】

刘盈时期。

十二岁的刘恒连忙拜倒请罪:“母后!儿臣必会留下祖训,禁止后世子孙行如此大不孝之举!”

吕雉冷眼看着天幕,任由刘恒跪伏。

这刘秀既然是刘恒的后人,那就是刘恒的过错。

伏跪着的刘恒不敢抬首,在得到太后的饶恕前,他也不敢起身。

身在另一处宫殿的刘盈大惊失色,但刚走出几步就停了下来。

恒弟说过,无论发生什么,都请求他不要干涉。

否则惹怒太后,恒弟的处境只会更加危急。

………

七岁的刘恒同样跪倒请罪,却被吕雉扶起:

“我儿无需如此。”

吕雉深知此时她该做什么。

陛下尚在,她绝对不能苛待太子,反倒必须表现得已经被刘恒的恭敬打动,视其为亲子。

但稚子的哭声还是扰乱了她的心神,吕雉轻声安抚。

吕雉看似没有迁怒刘恒,实则……也确实没有过多迁怒。

一则秦念称后世以刘秀此举为笑话,可见后世依旧认可她的功绩。

二则刘秀将她移出高庙,换言之刘秀之前的汉帝都没有这么做。

刘秀此举,是因王莽篡汉,故而将重用外戚的太后视为“危及社稷”。

三则……刘恒这两月以来的恭敬孝顺,她也看在眼里。

哪怕是装的。

【秦念:你视外戚危及社稷,可倘若权臣不是外戚王莽,而是非外戚的赵匡胤,这西汉就有救吗?】

【赵匡胤:……】

赵匡胤无奈。

他猜到秦念想要说什么,但被拿出来举例的是自己,这感觉……唉。

明明更适合举例的是霍光,汉光武帝认识霍光。

霍光也可视为非外戚的权臣。

赵匡胤也不敢出言反对,否则秦念必然会提“篡位的是你不是霍光“。

【刘秀:你认为错不在外戚,而在于太后无能?】

刘秀想起赵匡胤是怎么登基的:

“兵变夺权黄袍加身,夺了七岁小皇帝的皇位。”

想来这赵匡胤并非外戚。

刘秀不得不承认,换作赵匡胤,汉室依旧危矣,甚至更加危险——他或许难以复汉。

同理,若是换作霍光篡位……

虽然得出答案,但刘秀不想回答“是”,于是以反问代替回答。

【秦念:对。就像你朝就不是亡于外戚太强,此时外戚可以说是太弱,这时的太后也无能。】

【刘秀:……】

刘秀等候片刻,没有看到唐宋明的皇帝反驳秦念之言。

秦念善于规避规则,刘秀无法确定她这段话有没有陷阱。

但后世皇帝无人反驳,那就应该是事实。

外戚太强,王莽篡汉。

外戚太弱,依旧亡国。

这时刘秀不由得想起宋时的“文武对立”。

可外戚之事不同于文武可相互促进,刘秀一时间竟想不出解决之道。

………

换作被秦念指出治政的诸多过错之前,朱元璋一定会出言反驳。

东汉怎能算是亡于太后无能?

可如今朱元璋会先思索秦念何出此言。

汉灵帝驾崩之后,皇子刘辩继位,其母何太后临朝称制。

何太后之兄何进欲要诛除宦官,何太后怀疑何进想要擅权于是反对诛宦,何进就依袁绍之策召董卓入京。

后来何进被宦官所杀,董卓入京废刘辩立刘协,天下就此大乱。

依秦念之言……

朱元璋试着反过来理解。

倘若何太后能够平衡外戚与宦官,阻止何进引董卓入京,或许可以延续东汉国祚。

第145章

【刘邦:依秦皇所见, 应如何解决外戚既不可太强、又不可太弱的问题?】

【秦念:错了。外戚根本就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太后和皇帝。】

西汉和东汉的亡国,本质在于社会矛盾已经累积到一定地步。

王莽篡汉是因为汉室已失民心。

结果王莽治国提前引爆所有矛盾, 身处乱世之中反倒使得人心思汉。

但掌权者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或加剧社会矛盾,所以秦念聊西汉亡国的问题,就是要将话题引向改良帝制。

她显然不能在皇帝聊天群里反帝反封建,但改良可以。

【朱元璋:这是何意?】

朱元璋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论断。

历经七个话题,尤其是二十日前被秦念斥责得废除祖训以后,朱元璋已放下许多偏见。

再观史书上,朱元璋发现那些干政的后妃,有北齐胡太后这般荒淫者、王政君这样重用外戚致使王莽篡国者。

也有邓太后那般“兴灭国,继绝世”的千古贤后、明德马皇后那般母仪天下者。

但外戚不同。

外戚者, 非能者居之。

史书上外戚祸国者比比皆是, 卫青霍去病这样的人极少, 这怎么也不算问题?

【秦念:外戚得以重用,大致分作两种情况:一为皇帝重用外戚;二为太后重用外戚。】

刘邦思索着秦念所言。

和往后的皇帝不同,刘邦还没见过太后重用外戚祸国的先例。

反倒秦国宣太后、齐国君王后都有功于社稷。

不过刘邦也认可秦念所言。

卫青霍去病等人就属于皇帝重用皇后家族的外戚;而王莽属于太后重用自己家族的外戚。

【秦念:无论是哪种情况,归根究底都是在借助外戚巩固权势、制衡朝臣。朱元璋, 你朝倒是几乎没有外戚乱政, 但宦官却权势滔天——说白了, 就是皇权需要制衡朝臣的力量。】

【朱元璋:……】

朱元璋几乎是立即就想起朱棣时期那个致使交趾叛乱的宦官。

但此人显然还算不上“权势滔天”。

朱元璋当然了解制衡。

他认为外戚和宦官皆是祸国之源,故而都在祖训中予以封禁。

于是分封诸藩,想要以宗室的力量来制衡朝臣。

结果大明二世内战空耗国力,身为藩王的老四篡夺皇位,还编造无数伪史, 连累自己名声受损。

此后朱棣再度削藩, 朱瞻基以内阁制分散相权引发党争, 后世明皇不得不选择宦官作为制衡权臣的力量——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140-150(第9/19页)

故而有了后世的“宦官权势滔天”?

【秦念:制衡朝臣,无非就是借助外戚、宦官、宗室——外戚宦官的问题不必多说,这宗室乱国起来,想必唐朝及之后各朝的皇帝都清楚其危害丝毫不亚于这二者。】

【李世民:秦皇所言极是。】

李世民知道秦念说的是西晋的八王之乱。

宗室乱国引发五胡乱华。

【刘彻:你说这些,是有解决之道?】

刘彻不喜秦念将皇权本质如此公之于众。

这是帝王心术,说出来对皇权无益。

但他没有出言斥责。

因为刘弗陵。

八岁即位的幼帝根本没人能教他帝王心术。

刘彻甚至怀疑霍光之所以权倾朝野,就是因为幼年的刘弗陵不懂制衡,只能倚仗霍光的忠心。

好在霍光也确实忠心。

但到了后世那个真信以德治国的汉帝,恐怕就是全然不懂何谓帝王心术。

这么想来,将帝王心术公之于众又如何,难道朝臣就能因此阻止皇帝巩固权势?

………

各朝朝臣大多不敢言语。

但未入仕的儒生就大多以圣贤书之说言“君臣应互信”云云。

刘庄刘炟两朝的儒生更是指责秦念必是欺世之君,才会有如此民心。

总之,皆是难以接受皇权应借助外戚和宦官来制衡朝臣之说。

【秦念:外戚、宗室、宦官,都是双刃剑。是如卫青霍去病一般利于社稷、还是像王莽这样祸国乱政,实则都是看掌权者能否掌控这把剑。而全部弃之不用,那就会面临宋朝的朝臣乱国。】

【赵匡胤:……】

外戚乱国,西汉。

宗室乱国,西晋。

宦官乱国,明朝。

朝臣乱国,大宋。

以往没察觉,现在看秦念这么一分析,赵匡胤突然发现皇权旁落才是正常,得以延续属于苍天护佑。

各朝亡国之时,往往都有着以上四者之乱,或是其中之一二,更甚者四者皆全。

………

新入群的两朝,此刻大多不愿接受秦念这种论断。

其余各朝的儒生都知道宋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结局是为异族所亡。

朝臣乱国——

实则就是儒家士大夫乱国。

一时间儒生们讷讷不能言,不能再扬言君王不该以外戚宦官制衡朝臣。

【刘彻:故而你认为问题在于皇帝的能力?】

【秦念:没错。你重用外戚不妨碍你被称为千古一帝;朱棣时期有郑和这样留名青史的宦官;宗室救国者,有刘秀这样的典型代表;而朝臣——二凤就是知人善用,以朝臣治国的楷模。】

楷模……

李世民下意识就想到被未来的自己誉为“一代楷模”的李靖。

迅速忽略这一念头,李世民无法找出秦念所言的纰漏。

外戚、宗室、宦官、朝臣,说到底都是治国的手段。

君王若是有能力,自然能择其善者而重用。

君王若是无能,重用任何一方都有可能祸国。

【刘彻:……哼。】

刘彻勉为其难地认可秦念的判断。

他已经知道秦念意欲何为。

此前的话题在于太后干政、外戚乱国。

秦念绕这么一大圈,无外乎就是说明有能力的皇帝可以借助各种势力稳固皇权。

当皇帝年幼,就只能是太后临朝称制。

刘彻因窦太后之故,极为不喜后宫干政,尤其不喜太后干政。

可主少国危之际,若有吕后这样的太后,王莽、赵匡胤这种人又如何能够篡位?

“如果一个王朝的存续寄望于‘霍光’的存在,那么它的存续只能叫做侥幸,亡国才是应得的。”

了解诸多后世之事,刘彻对于将八岁的刘弗陵托付给霍光一事,已是越想越觉得侥幸。

【秦念:皇权更迭之际,有一个堪称致命的问题——皇帝早逝,继任者年幼。】

【刘秀:故而你支持太后临朝称制。】

刘秀依旧不喜欢秦念这个想法。

纵然吕太后于社稷有功,但她确实为吕氏揽权,甚至废杀少帝,安排吕氏外戚就任要职。

吕太后崩后,诸吕专政擅权,欲为乱。

若非诸王与重臣们联合诛杀吕氏一族,汉室必危。

此后薄太后几乎不干政、孝文窦太后图谋兄终弟及、孝景王太后几乎不干政、钩弋夫人被立子杀母、孝宣王皇后几乎不干政,再之后就是孝元太后王政君——

后世唐朝有武曌这个异类,篡位登基却得到李世民和李治的认可。

但刘秀并不认为太后的利益与皇帝一致。

尤其皇帝的生母不是太后时,太后会更重视家族利益还是夫家利益,就很难说。

秦念是异数,她不在乎社稷归属,只在乎华夏与万民,才会如此肆无忌惮。

刘秀顾及高祖皇帝将社稷托付于吕后,不能直言“太后非生母则不可信”。

好在有人替他问出这个问题。

【朱元璋:倘若太后无子、或子嗣早夭,大肆封赏外戚、甚至欲行武曌之举,又当如何?】

朱元璋没有刘秀的顾虑。

如今问这个问题,不是因为朱元璋依旧坚信后宫不能干政。

也不是针对武曌和吕后。

正相反,如果秦念能够解决这一隐患,太后干政总好过宦官权势滔天。

大明亡于异族,一直是朱元璋心中最大的一根刺。

【武曌:……】

若太后无子或子嗣早夭,则难以称帝。

但武曌没有作答。

“难以”并非不能,武曌自己就是皇帝,非常清楚皇帝的顾虑。

王政君是汉成帝刘骜生母,但刘骜死后即位的是刘骜之侄刘欣,此后的汉皇都非王政君血脉。

她对王莽的纵容,究竟是因为无能而被蒙骗。

还是因为刘欣、刘衎、刘婴都不是她的后代,故而假意“厌政”。

谁也无法确定。

【秦念:吕雉提拔的外戚和武曌的外戚差不多,只能用于稳固政权,对治政不仅毫无正面效果,武曌的外戚甚至还成了她治政上的污点。】

【武曌:朕已将武氏族人尽皆废为庶人,雉奴时期的朕亦应不会再重用这些无用的外戚。】

这句话说出来以后,武曌就已经知道秦念想说什么。

【秦念:刘邦将朝政托付给吕雉之后,吕雉也没必要再提拔这些无用的外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禁谈风月(快穿) 晓日明村坞 偏执男主总误以为我暗恋他[末世] 戏精偶像(穿书) 他的弗洛伊德 掌控域 被副本BOSS一见钟情 我和我的两个世界 落魄千金被疯批强取豪夺了 退婚女配撕掉了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