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28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七零当厂长》 270-280(第1/17页)
? 271 小问题
省里头没得选。
他们又不是什么经济大省。
哪有什么叫板中央的底气。
“活该!”李朝阳觉得出了口恶气, 前两天那些风言风语就传了来。
不过芜湖这边讨论的人不多,即便说上两句,也都是给南雁说话的, 说“高厂长不是这种人”。
还干部呢,觉悟不如厂里的工人。
活该被整治。
整治的越厉害越好, 长长记性!
南雁听李朝阳说这些, 也只是笑了笑。
“听说那个陈副厅长死活要跟他夫人离婚。”
李朝阳有些看热闹不嫌事大, “那个孙副主任, 要死要活的闹了好几次,好些人去做她的工作,死活不同意。亏她还在妇联工作呢。”
不要脸。
活该!
“行了, 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你也少说两句,小心回头也被陈副厅长抓住整治。”
“我才不怕呢, 我又不编排人。”
她说的都是实话,哪像那些人, 说话死难听。
南雁对这事更多的关注点放在陈胜秋的处置手段上。
看似给了选择,然而省里头压根没得选。
实际上这事他压根没跟自己通气。
可哪又如何。
不妨碍他用自己做要挟。
手段高明。
比起这高明手段,南雁更好奇的是,陈胜秋的“前程”。
对于这个五十大多没几年就要退休的老干部而言, 做到副厅长已经相当不错。
但毕竟还要几年才退休。
未来这几年,他还能干得下去吗?
结合着前段时间钟厂长说她性格有点软, 南雁还很想从这件事中学习学习。
不过还没等来这边省里对陈胜秋的处理, 南雁先迎来了孙秀梅。
这位妇联的副主任神色憔悴许多,抓住南雁的胳膊声音沙哑, “小高我求求你, 你去跟老陈说说, 他谁的话都不听。”
谁都劝不动陈胜秋,哪怕是儿女苦苦哀求都不行。
孙秀梅没办法,只能听从指点来找南雁。
这件事的起因因为南雁,或许只有她的话,老陈才能听进去三分。
南雁笑了笑,“我一不是妇联的而不是民政局的,这两口子闹矛盾的事不归我管。孙主任您找错人了。”
孙秀梅听出了这话里的嘲弄,她红着眼睛,“难道你非要逼死我不成?”
“没人想要逼死您,只不过人在做天在看,您说呢?”
南雁喊秘书送客,她还要去几个分公司,跟工人深入交流,加强与基层的联系,没空听孙秀梅在这里掰扯。
但孙秀梅目的没达到怎么肯走?
林辰招架不了。
看着疯子般的孙秀梅,南雁眉眼严肃起来,“让李朝阳进来把人轰出去。”
对比林辰,李朝阳的力气大得多。
年轻秘书进来时,就听到孙秀梅扯着嗓子喊,“……高南雁你没良心,当初要不是我家老陈,你算个什么东西,现在出息了就开始搅得人家宅不宁,你会遭报应的!”
向来笑眯眯的人听到这话下手都重了几分,抓得孙秀梅直瞪人。
她倒是想骂人,但嘴里头被李朝阳塞了个破毛巾,压根喊不出来!
“编排人还有理了?没人跟你说无端造谣将来会下地狱的吗?”
李朝阳力气大得很,抓着人往外拽。
亲自把人送到省城。
“陈厅长,您两口子过不下去想离婚是自家的事,没事别总是打搅我们领导工作。”
比起南雁,李朝阳就显得十分不客气。
她可不管陈胜秋什么职务。
就事论事而已。
“咱这次好心把人送来,下次再这么着,只能派出所里待着了。”
也不管陈胜秋脸色铁黑,拍去压根没踪的灰尘,李朝阳回芜湖交差。
大概是他刺激到了这位陈厅长,回到芜湖后,李朝阳没再听到太多八卦消息。
除了陈胜秋和孙秀梅离婚这事。
会以死相逼的不止孙秀梅。
陈家儿女权衡利弊后舍弃了母亲。
孙秀梅失道者寡助。
离婚也不过是刚开始而已,省里有群众反应她这个妇联副主任弄权受贿。
被调查正好是南雁离开芜湖回首都前一天的事。
事情凑巧,以至于让南雁的归来都给人添了几分谈资。
褚怀良也听说了那边的事,特意过来看望老伙计。
“当初还在陵县时,就有人说过这事,只不过钟厂长跟陈胜秋私底下说,昔日的纵容如今都成了压死骆驼的稻草。”
溺子如杀子,换作夫妻关系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
“成年人不能总指望别人,自己又不是没行为能力。”
南雁有些奇怪,“你来就是为了跟我八卦这个?”
“哪能啊,我们谈判的时候遇到了点小问题,估摸着要跟你们部门合作下,过来先跟你通个气。”
南雁挑了挑眉头,“你也太没用了点吧,这都搞不定。”
“你有本事,你上啊。”褚怀良很是无奈,这事还真不能怪他,什么招数都用上了,但就是不好使。
人家一口咬定不动摇。
他们也只能再想办法。
“那我还得多谢你提前通知我呀。”
南雁的感谢带着些阴阳怪气,褚怀良倒也没在意。
说完事他就离开,不曾想遇到了展红旗。
两人客套地寒暄了句,褚怀良看着往里面去的人,“他来做什么?”
国安的人过来,总让人觉得没好事。
是这边部里头出了问题?
南雁也有些意外展红旗的到来。
不过想到自己才在那边扰得省城不安,心里头大概有了方向。
展红旗看着倒茶的人。
十余年的光阴岁月在她身上沉淀了诸多气质。
与过去大为不同。
“我们最近展开调查,发现电子工业部这边有点小问题。”
展红旗丢出几张照片来,“高部长可认识这人?”
南雁没想到自己把这事想错了方向。
瞧着被偷拍了的小孙,南雁笑了笑,“我们办公厅的同志,怎么,他有什么问题?”
展红旗看着那笑盈盈的面孔,他有种直觉,或许眼前的人并非不知情。
“是有点小问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七零当厂长》 270-280(第2/17页)
题,或许这在高部长的掌控中?”
白瓷杯里飘着茶叶,舒展的犹如海边度假的游客,南雁收回目光,看向展红旗,“冒昧问句展处长,您怎么查到这件事的吗?”
查到孙赓和日本人有来往算是个意外,起初展红旗是因为上面的事情展开的调查。
他想着上面都能出问题,那么其他部门不见得就是铁桶一块。
这一查还真是查出了好些个问题。
而最严重的莫过于电子工业部。
办公厅的地位非同一般,而孙赓又是胡主任的得力部下。
万一真被他偷走了那些资料,最后牵扯到的还是南雁这个一把手。
眼皮子底下出了技术丢失的事,这要是闹腾起来,十分要命。
再加上那边省城发生的事,首都这边看起来风平浪静,但私下里谁知道又是如何的风起云涌呢?
就怕墙倒众人推,到时候有的没的都栽到她头上去。
展红旗掌握了一部分证据,先过来找南雁,想着提醒一二。
但他怎么都没想到,这人竟然知情。
知情却纵容……
那就只有一个答案。
有意为之。
展红旗一时间觉得自己似乎有些瞎操心了。
老神在在如高南雁,又怎么容许自己眼皮子底下出问题呢?
但……
“终年家打雁,今却被小雁儿鸽了眼。孙大圣火眼金睛尚且有如此一遭,高部长就不怕有朝一日事情失控?”
展红旗这话让南雁不禁莞尔,“多谢展处长提醒,我会留意的。”
展红旗自然晓得,自己没那般本领能说得南雁改了主意。
该说的都说了,他也算仁至义尽。
便没再多说什么。
走到这办公室门口时,展红旗忽的停下脚步。
回过头去看,南雁已经在那里忙活起来,压根没留意到自己的异样。
他嘴角咧起,挂上些许自嘲,往外去。
到底没再说什么。
南雁没把这小插曲放在心上,展红旗不是蠢材,既然知道这是自己指使的,想来也不会再调查下去。
若不是因为她想利用孙赓放长线钓大鱼,时间上有的磨,这会儿还真会让展红旗帮个忙,给孙赓和日本人那边一点压力,让小日本狗急跳墙。
可惜,不合适啊。
送走展红旗后,南雁迎来了上午的第三位访客。
罗成新的到来多少让南雁有些奇怪,“您不是在休养吗?这是哪股风把您给吹来了?”
当初退了个一干二净的人,自然不会像其他人似的,有事没事再来这边坐坐,寻找自己昔年的权威。
罗成新不是这类人。
这次到来,还真有些奇怪。
“我前段时间去了趟沧城。”
这事南雁倒是听说了,“那边运河公园建设的不错吧?我弄的。”
“出息。”罗成新当然知道,昔年的运河公园成为沧城的一道风景线,周末总是热闹。
河岸的花丛五颜六色,倒是将那段运河衬托的花枝招展。
在当年能有这般远见,的确不容易。
换作是其他人,都能吹到天上去。
不过出自高南雁的手笔,也就那么回事吧。
毕竟在她的履历中,这压根不值一提。
“知道我去沧城做什么吗?”
南雁想了想,“总不能您也有个失散多年的孩子吧?”
作者有话说:
终年家打雁,今却被小雁儿鸽了眼。这句话出处《西游记》,三借芭蕉扇那里
? 272 国营农场
这话让南雁挨了一记白眼, “胡说什么。”
认亲这事大家喜闻乐见。
然而罗成新还知道些别人不知道的……
比如孩子的年龄问题。
当然人家里一团和睦,他们这些外人也不好说什么。
但他可不是那种生活作风有问题的人。
这种荒唐事可不会出现在他身上。
“我看沧城那边的蔬菜大棚种的不错,我想回头能不能把京郊的农场盘下来, 回头搞一搞蔬菜大棚。”
京郊农场。
这就说来话长了。
得从知青回城说起。
知青回城后,原本红红火火的农场冷清了不少。
要知道, 农场可是接收知青的重点单位。
全国各地的农场情况还不一样, 有的是农业为主, 兼顾畜牧养殖, 有的是工农业并振,农场这个主营业务倒不如工业做得好。
还有的,则是单纯的搞农业生产。
国营性质的缘故, 好与坏都饿不着农场的人。
有用心经营的, 也有不把农场经营放在心里的。
典型的时代背景下的国企缩影。
农场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南雁略微知道但也没多想, 毕竟她忙自家的事情就够折腾了。
老领导这么一说,南雁嗅觉又敏锐起来, “您这是要丰富退休后生活?”
想要丰富生活,哪用得着去农场折腾。
南雁觉得不太对,肯定有什么事情被自己忽略了。
什么事呢?
农场经营需要人,即便是有机械化作业也需要人手, 当然不需要特别多就是了。
如果是改种蔬菜大棚,那还得需要技术。
技术性人才?
这个什么时候都缺。
还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
人。
南雁琢磨了下这个词, 觉得这事可能跟人有关。
是让退休后的老干部们发挥余热, 寻找新的战场别再有事没事去原单位彰显权威,还是……
另有安排?
南雁又卡在了新的环节上。
“最近有关注海湾那边的战况?”
这话问的南雁一愣, 脑子里电闪雷鸣捕捉到什么, 但光速太快她没捉住!
“有关注着, 不是去年开始,局势就转换过来了吗?”南雁说这话时带着几分笑,曾经气势汹汹的战争发起者,如今开始挨打。
但战场上的事,可真说不准。
毕竟之前伊朗还只能被动防守呢。
“难道伊朗这边进攻不利?”
南雁到底不是部队出身,看新闻也只是大致扫一眼,不会组织参谋们开会,给自己分析情况想法子。
别影响到她的生意就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七零当厂长》 270-280(第3/17页)
事实上,南雁这边还真没少发战争财。
连带着军区也都赚了不少。
毕竟军需补给那是必需品,和子弹一样不可或缺。
关系钱的事情南雁还挺关心,“还是有其他情况?”
“现代化战争啊。”罗成新也没指望这个连民兵都没当过的女青年能够对战场侃侃而谈,他没再卖关子,“现代化战争,和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不一样了。”
这话南雁要是再不懂,那就是傻子!
四十多年前的精兵简政啊。
只不过当初精简的是脱产人员,而现在则是要……
裁军。
浩浩荡荡的百万大裁军。
裁下来的战士去哪里?
如何安置。
前面有返城的知青还没能安顿好,现在又来了这不下百万的退伍军人。
南雁倒吸了一口气,“您是想摸索出路子,来安顿他们?定下来了吗?”
“还没,但军委没少开会,大概已经在商定流程了。”
老领导比南雁想的还要周到,他这是在未雨绸缪。
然而农场又能容纳下多少人呢。
“我这一把年纪了,能做的非常有限,能做一点是一点吧。”
罗成新也知道,在数以几十万百万计的量前,自己能做的极为有限。
但总得做点什么。
“那这农场能盘下来?”
国营农场,盘下来不容易吧。
“京郊有一家经营的不太好,我寻思着回头跟上面打个报告,看能不能接手。”
“哪个呀?”
南雁问的十分细致,甚至还找出地图来研究。
京郊农场嘛,距离得用一个远字来形容。
靠近铁路线,交通也还算便利。
南雁找来了这边农场的相关资料。
李朝阳十分雀跃,“领导,你打算在这边农场种水果吗?”
南雁:“……”大意了,忘了身边有个馋猫。
“不是。”
不过倒是可以考虑下种植水果的事情。
水果种植加工生产罐头,这需要的工人多,能够解决很大一部分就业问题。
种植水果的话……
南雁打电话找自家徒弟。
郭凯旋就是搞农业种植这块的,他应该有点经验。
冷不丁的接到南雁的电话,郭凯旋吓了一跳。
他还以为是南雁着急想要吃樱桃呢。
“常见水果种植自然没问题,桃李杏苹果都可以。”
“黄桃什么的呢?”
“黄桃也行,不过现在的品种品质稍微差了点,农科院那边似乎有这方面的研究……”
郭凯旋的研究侧重点是育种,和果树还有点距离。
要不是之前南雁问她樱桃种植的事情,他大概都不会跟果树栽培有牵扯。
南雁又细细问了几句,这才去农科院那边打听。
倒是把农科院这边吓了一跳——
他们这就是搞种植的,跟电子工业没啥关系吧?
果蔬粮食没办法发射信号啊。
首都领导多如牛毛,但南雁的名号算是格外响亮的那种。
一番交谈下来,农科院这边十分热衷帮忙。
反正行不行的有这位高部长兜底,他们只需要提供技术和果苗就行,何乐而不为呢。
多一些观察对象,总是好的。
农科院的人十分热情,连带着如何种植,如何管理都给了资料。
接连忙活两天,南雁把这事办好,吩咐胡主任把资料什么的亲自送到罗成新那里去。
胡主任不明所以,抱着资料过去后才知道怎么一回事。
一时间情绪格外复杂。
按理说,自己是罗部一手栽培出来的人。
然而这事情他不知情也没帮上半点忙,倒是高部长忙前忙后的折腾。
说不心虚是假的。
看着沉默不语的老领导,胡主任想说点什么,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其实他还挺能说的。
“辛苦你特意跑这一趟。”
“应该的,您往后要是有什么吩咐,尽管跟我说就是。”
他不傻,就送资料这事随便找个人就行,实在不放心身边三个秘书哪个不能用?
非要自己跑这一趟什么意思,还不是怕老领导退休后说话没人听手边没什么人能用,让自己来打这个下手。
不得不说这位领导考虑是真周到,事无巨细的安排下来,也不枉费老领导对她的爱护。
“知道了,去忙你的吧。”罗成新挥了挥手,看着那厚厚的资料,他又想起了什么,“你们部长,跟你谈过工作的事吗?”
“每周部里都会有例会,如果部长在的话,会前会后都会问我一些事情。”
但再具体的涉及到个人的事,没说过。
如果罗部问的是这个的话。
罗成新挥了挥手,“去吧。”
胡主任还有些没搞清楚老领导的用意,但也没在这里久留。
毕竟部里还有不少工作要忙活。
事实上不止部里,因为领导安排的缘故,胡主任也跟京郊的这个农场挂了钩。
农场那几乎停滞的工业生产要转型,转型方向倒是很明确——
家具厂和胶花生产。
胶花生产倒不是什么难事,毕竟可以去陵县那边借鉴经验。
而且陵县也十分配合,下半年陆陆续续来了三拨人指导工厂建设工作。
到84年的时候工厂建设进入尾声后,又派人过来指导工人生产培训,从建设到生产一把包。
至于家具厂,胡主任原本还以为请木匠师傅来带学徒,没想到这师傅是有,但是个画家。
林蔚来家具厂这边做生产指导。
她经常跑国外参加画展和艺术展,更了解外国人的偏好。
以中间人的身份帮忙接了不少定制家具订单。
虽说农场这边没断了进项,但胡主任粗粗估算了下,84年还是亏损。
也不知道今年能怎么样。
说起来这桃树,今年好像也该结果了。
就是头一年结果,怕都是小果子青涩的不能吃。
他笑着看向窗外,等过些天去那边走一趟看看,指不定还能赶上落英缤纷呢。
“主任。”
胡主任回过神来,“部长回来了?”
“说是要在芜湖那边多耽误一天,不过林秘书已经先回来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七零当厂长》 270-280(第4/17页)
。”
领导身边的大秘,跟随多年,她的提前回来怎么看都透着点非同寻常。
安排去接人,胡主任掐着点过去。
秘书间里正热闹着,林辰正在跟工程司的陈向前说话,“……那可真是好消息,之前接到电话还以为是假的呢。”
“假的真不了,我哪敢糊弄咱们高部?”
胡主任好奇,但也没仔细问,“林辰刚回来就这么忙啊,看来我来的不是时候。”
“麻烦胡主任您亲自跑一趟,领导还交代我说回来后务必要去找您呢。”
“有什么安排?”
陈向前很是识趣的离开。
林辰没卖关子,“军工司那边说最近可能有动作,这事你听说了吧?”
“听了一点,不过这跟咱们部关系不大。”
“怎么不大,之前成立电子对抗部队,抽调了咱们的人去培训。这次不正好还人给咱们吗?”
胡主任哭笑不得,“这不是一回事啊。”
抽调走的是精英,还回来的……可不见得。
? 273 指标差距
虽说部队里也有组织学习, 然而专业内容略有些晦涩,能真正学好的有多好。
部长身边的那俩秘书也算是学习能力强的了,但真的跟部里其他人比业务能力, 还差很大一截呢。
倒也不是存在偏见什么的,但事实如此。
“还给咱们不一定非要安排到部里嘛, 胡主任你之前不是帮罗部长在农场那边折腾嘛, 那边工厂也起来了, 需不需要人手?”
林辰这话一说, 胡主任算是明白过来。
难怪之前南雁就劳心劳力,还特意安排自己照应着那个长征农场,原来是早有打算。
但如果没有呢?
没遇到裁军这事, 她打算安排什么人过去?
胡主任没太想明白, 也不需要他想明白。
两年前就已经着手安排的事情,现在只是瓜熟蒂落刚刚好, 自己按照要求去做就是。
“那正好,我正想着这两天抽空过去一趟, 你要是有空咱们一起去瞧瞧?”
林辰笑着应了下来,“成,我正好去看看热闹。”
实际上这年的裁军是从下半年正式开始的,然而准备工作却由来已久。
海湾那边爆发的战争, 让国内意识到,现代化军队所需要的, 不再是人海战术。
单兵作战能力提升, 新式武器的配备、电子化武装部队更为重要。
浩浩荡荡的裁军工作开始。
罗成新与几个退休老干部一起经营的长征农场,为首都接纳了首批三百名退伍指战员。
开了一个头。
实际上在首都这边, 除了农场和部分工厂可以接纳这些退伍转业的战士外, 还有不少机关单位也能承担这一责任。
只不过能接纳的数量相对少一些。
长征农场与其说是为首都这边接纳退伍指战员开头, 倒不如说给全国其他省市做了个榜样。
各地不都有农场吗?
只不过存在着经营好坏的问题,经营好的可以接纳人,反正多给一碗饭给得起。
经营不好的也可以。
完全可以让这些退伍转业的指战员们去经营农场嘛,经营的好那皆大欢喜,经营得不好倒也没什么,毕竟这些农场本来就经营的不太好嘛。
反正这些指战员们都有专项的安置金,钱用在哪里不是用呢?
人多少都有点赌徒心理。
以小博大是人之常情。
便是连军委都没想到,竟然会是地方农场接纳了将近三分之一的退伍官兵。
当兵的不怕吃苦,过惯了集体生活。
从部队到农场他们适应良好。
思想工作一做,莫不是怀着一颗建设祖国的心在劳动。
反倒是最快适应了退伍后生活的一批人。
当然这跟地方上的帮助也分不开,不止是地方政府拿出优惠政策予以帮扶,还有地方企业的出钱出力。
比如说陵县的那些企业,出钱出人出力帮助省里其他农场兴办工厂,很快就帮助解决了本省需要接纳两万退伍官兵的困难。
这又是一个带头作用。
有钱的地方跟上。
到底是改开将近十年,各地也涌现了一些不错的企业。
尤其是国企在这时候站起来承担一部分责任。
大裁军所带来的一些问题,被这样吸收消化。
这年的秋收,都变得格外热闹。
南雁也去瞧热闹,不过国庆节刚过,她人在首都没有走远。
只是去了京郊的长征农场。
罗成新正在跟农场里的其他人一起忙活。
倒是看不出年龄的活力十足。
“都进入第四个季度了,到了要交作业的时候,你们准备的怎么样?”
对于眼下,罗成新很是满意。但多少又有点担心,担心的是南雁。
今年可太重要了,尤其是经济相关数据,因为这关系到能否真正意义上加入关贸总协定。
尽管从报纸上来看,过去几年国家一直都有在努力,和不少国家达成双边贸易协议,但即便没能入关也不影响对外贸易。
但这还不够。
一百多个国家呢,又没全都说服。
如果能够入关,那么对未来经济发展有莫大好处,而且国家的可选择性也会增加许多。
这一切的前提只有一个,这一年的经济数据达标。
南雁剥了颗新鲜的花生米,“那您这话可真是问错了人,这跟我也没什么关系呀。”
罗成新看着在那里美滋滋吃生花生的人。
怎么没关系?
怎么可能没关系呢。
南雁这个代理部长迟迟没有摘掉前面那俩字,不就是在等这一年的结果吗?
本来今年初就该转正的,奈何之前她的罪过人,还是个说得上话的——
等结果出来再说也不迟。
显然人是在有意为难。
若不是南雁拿着超级计算机的合作与美国人谈判,哪有过去三年的试入关?
何况在本职工作方面,她做的已经够好了。
全方面布局国内的半导体产业,不管是半导体相关产品还是集成电路、光刻机等生产制造都有显著提升。
这三年来,电子工业部哪年不是超额完成任务?
超额创收、超额提供就业岗位。
国内超级计算机的研究也十分顺利,说一句工作成果显著一点不为过。
压根没得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七零当厂长》 270-280(第5/17页)
但人就是不讲道理,非要鸡蛋里面挑骨头,你能怎么办?
“没事,这工作要是完不成,他们比我还着急呢。”南雁拍了拍手,细白的手指上还有黄褐色残留,“我原本还寻思着,过两天去休假一段时间,照您这么说,可是不能歇下来。”
“你今年就先别休息了,该忙活的赶紧忙起来。”
南雁笑着看向那白云蓝天,“是得忙活起来了。”
她离开这边农场上,拎了一筐柿子和一麻袋的鲜花生,直接去了财政部。
看数据自然是财政部这边最快。
15000、1000、300。
如今财政部这边掌握最多的也就是外汇储备。
但截止到第三季度结束,目前外汇储备还差一大截。
“依照过去的增幅来看,第四季度的贸易额差不多能带来这个数。”
但还远远不够。
目前账面上的外汇储备,只有不到五十亿美元。
换句话说,按照常规计算,年底时国内外汇储备只有160亿美元。
距离300亿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
“那两个呢?”
“人均差不多达到了,总的GDP也差不多。”
试入关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清晰,极大的拉动了经济数据。
唯一不足的就是外汇储备。
蔡司长叹了口气,“天上要是能掉下一笔钱来就好了。”
将近一百五十亿美元的缺口。
这笔钱砸下来能把人弄死过去哟。
“也还行,我估摸着能凑够。”
蔡司长听到这句话有点不确定了,什么叫也还行?
“什么意思?”
“您忘了,咱们还有海外投资?到了年底,海外的投资也该归拢到账了。”
这让蔡司长忽然间瞪大了眼睛,“对哦,还有这一笔,不过咱们一共投资了多少?”
南雁耸了耸肩,“最开始是一千万小试牛刀,后来追加了差不多有十亿左右吧。”
海外金融投资这事,国内不是没办过。
当初买卖黄金,那就赚了将近三十亿美元。
要不是看到甜头,财政部这边也不敢拿出十亿美元搞海外投资呀。
蔡司长被这个数据弄得浑身一颤,“这么多?都投在日本了?”
“嗯,都在日本。您是财政部的官员,难道没留意前段时间的《广场协议》?”
这事蔡司长倒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