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4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七零当厂长》 130-140(第1/26页)
? 131 震前反应
吴孝钢最先发现不太对劲。
最近好像都没怎么看到孙厂长来这边。
过去的周末都习惯了人一大早过来, 傍晚时候两人说笑着回来。
偶尔他还会在新华书店里遇到,两人各自忙他们的。
虽然没有什么牵牵小手的举动,但不经意抬头看着对方的画面, 瞧着还挺和谐。
这种和谐的画面,近来消失不见了。
在接连两个周末没看到孙时景后, 吴孝钢终于鼓足勇气去打听, 刚敲门进去就看到南雁挂断电话往外去。
“有什么事?”
“没, 您有什么事?”
“季主任打电话让我过去一趟, 真没事?”
吴孝钢连连摇头,他也不敢跟季主任抢人啊。
不过地委这会儿喊领导过去,难不成出了什么事?
吴孝钢有点担心。
南雁也在思考这事, 等到了地委才发现没什么大事。
换吴孝钢过来一样能处理, 至于为什么非要她过来……
姑且可以理解为季长青那压抑不住的八卦心——
“你跟小孙咋回事?”
南雁觉得,季长青不去广电工作她不服!
“也没什么, 就和平分手了嘛。”南雁没什么怨怼,甚至于她觉得由孙时景提出也不错, 毕竟自己提出来,可能会更伤人心。
他本来身体就不好。
季长青当然知道这俩人分了,但为啥呀!
好端端的咋就分了呢?
“之前就说过我俩处不长久,他现在有更好的前程, 难不成还异地恋吗?”本来就够柏拉图了,隔着千山万水还这么一遭。
算了吧, 南雁觉得还是别有这钱柜的好。
“他工作有调动?我怎么不知道。”
制药厂归地委领导, 他没得到什么消息啊。
南雁也觉得有点奇怪,但很快就找到了缘由, “估摸着是在首都那边联系了人, 走的其他路子。”
这个理由倒也说得过去。
季长青感慨不已, “你们年轻人的事我不懂,真要是遇到啥麻烦,那就跟我说,你一个人在这边也挺不容易的。”
好不容易有个能说话的人吧,分手走了,这算什么回事呢。
季长青想,这要是自家孩子,他得心疼的做好吃的安慰。
可南雁没事人似的,搞得他也不好做什么。
“多大点事。”南雁觉得季主任实在是太小题大做了点,“真没什么事,你要是没事的话倒不如好好想想,咱们沧城明年该怎么进行城市建设,半个月前我去海边溜达了一趟,一路过去都是穷得很。”
这么大一个地区呢,难道就这么一直穷下去?
城里的靠近城里的还能捞到一个铁饭碗的工作,那乡下种地的呢?
季长青被问得面带尴尬,他倒是也想,但哪是那么容易的事。
偌大的沧城,能都有口饭吃,冬天的时候没有饿死冻死的老百姓,自己这个地委一把手就算是把工作做好了。
至于发展经济。
那也得有契机啊。
不能强行学大寨,得因地制宜。
可哪有那么多好的发展机会。
“要不,你来给我出谋划策?”
南雁答应的爽快,“好啊。”
一个敢问一个敢答,提问的这人愣了下,哈哈大笑起来,“成成成,我倒是看看你有啥好主意。”
南雁笑了起来,“我先回去好好想想,等想好了再给您答复。”
季长青抱着点希望,又没抱太大的希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南雁固然是有本事的,但这本事也弄不来钱啊。
没有充足的资金预算,怎么可能让整个沧城地区旧貌变新颜呢?
接连几天,南雁都没有出现在革委会大院里。
季长青也没催促人,只是听说这几天南雁都不在厂里。
也不知道做什么去了。
吴孝钢是真不知道,领导不在厂里倒也不影响什么。
化肥厂也好,农药厂也罢,生产经营都有条不紊。
推掉了绝大部分的交际,她很清闲,清闲到最近都不见了踪影。
要不是知道制药厂的孙厂长没有来这边找过人,吴孝钢简直觉得这俩人吵架了。
但现在也算是吵架了吧?
冷战之中?
他正想着,南雁已经开着车回来了。
吴孝钢连忙收拾好东西,等着过会儿找领导签字。
除了一些文件外,还有就是两个办事处的负责人。
“董长风好像下半年要调回去,应该是去地方任职,她最近在带着继任者做事。”
人要离开,但也得善始善终有头有尾。
董长风这么做,照顾新人,也是给自己未来铺路。
一个负责人的前任,总比不负责的口碑好一些。
吴孝钢多说了两句,“这里的工作倒成了个热饽饽,之前没人乐意来,怕您找麻烦,现在倒是一个好岗位。”
毕竟董长风成功在前,谁不想复刻这成功呢?
南雁笑了笑,舀了两勺水洗了洗脸,“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完成工作就好,知道董长风要去哪里任职吗?”
“说是要去湘省下面的一个县里。”
从县级领导做起啊。
“也挺好,县级领导做好了,未来也不是不能再回来。”
这个再回来,自然不是会化肥厂的办事处,而是杀回首都!
吴孝钢觉得董长风也挺有魄力的。
“听说因为这事,还跟她爱人吵架了。”
南雁听到这话微微一怔,“因为异地?”
“是啊,我之前过去找董长风商量的时候正好遇到他们吵架。”
南雁皱了皱眉头,“多多大岁数的人了,遇到事情还这么吵吵闹闹像什么样子。”
吴孝钢轻咳了一声,在自家闹倒是也无所谓,然而化肥厂显然不是他们家。
只不过听南雁说这话,多少有些别扭。
“过日子哪有不红脸的。”吵吵闹闹都这样,不动手就行。
吴孝钢是过来人,在这方面有点经验。
南雁看了一眼。
“将来您结婚成家就知道了,过日子可不就是磕磕绊绊嘛。跟爸妈孩子还会有拌嘴的时候,跟爱人拌嘴也是再正常不过。”
这种事,有经验有发言权嘛。
南雁想了想,“那我希望自己不用经历这些。”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七零当厂长》 130-140(第2/26页)
她翻阅了吴孝钢递来的几份文件,指出问题签字修改,很快就解决了这些事情,“别的还有什么事?”
“暂时没有,不过您最近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
“没有,我很好。”南雁不打算跟吴孝钢说自己的私事,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这些天不止是下乡四处跑,还要走各个部门单位,资料就一箩筐,而她还需要整合处理。
哪能像季长青似的那么八卦。
吴孝钢见状无声叹息,看样子俩人是真闹崩了。
不过好在领导还可以醉心于工作,也挺好。
乡下忙活着双抢,南雁则是另一番忙碌,等到七月份天气热的狗都直吐舌头,她咬着一块冰棍,在季长青的办公室里,等待着季主任的回复。
“要不,你先回去,等我看完咱们再说?”
小同志一下子消失了将近两个月,再度来到革委会大院,带来的是沧城地区各个县和公社的情况,而这些资料,似乎比革委会大院档案室里还要齐全。
“你这段时间就忙这个了?”
南雁点头,“有关部门的资料不怎么齐全,我索性开着车去公社跑,这身份好使,公社倒是不会跟我扯谎。”
还指望着讨好自己多弄点化肥呢。
她到了乡下那可真是有求必应,看着那些沧桑的面孔,南雁觉得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季长青竖起大拇指,“你是这个。”
当然,如果不再拿他的冰棍,那就再好不过。
季长青家里头管得严,不能吃。
也就是在办公室里才能偷偷吃两根冰棍,结果还都被南雁给吃了,简直没处找理去。
“对了,小孙的事情这边的确有消息。”
这月底会有一批学生公派出国,孙时景也在其中行列,不过他不是学生,也不算公派出国,只是顺路而已。
南雁最近忙,忙着去乡下做调研,每天回来后吃点东西,晚上还要继续整理资料,从那些冰冷的数字中找到一些出路。
倒是也没时间去想孙时景的事情。
倒也不是分手之后最好跟死人似的,只是真没这份力气。
如今听到季长青提到,也只是笑了笑,“那也挺好,学西医嘛,自然还得去国外进修,选对地方很重要。”
她这般坦然,显然已经放下了。
季长青也没多说什么,连夜研究了南雁交上来的发展可行性说明书,第二天就拉着南雁去乡下实地考察。
这个七月注定不太平,共和国又一位领导人的去世,让原本就笼罩在阴影中的国家越发悲痛。
南雁看着报纸上的讣告,沉默了许久。
倒是季长青安慰她,“人哪有长生不老的?年纪大了病痛也多了,有时候走了其实也是好事。”
永远健康是一种奢侈,即便是季长青也觉得这几年身体大不如前。
这是科学规律,你得尊重科学。
要不哪有那么多帝王将相追求仙人求长生呢?
南雁默然,好一会儿才开口,许是沉默太久的缘故,声音里都透着些沉闷,“我知道。”
两人这会儿正在乡下调研,没曾想遇到这种事。
“我得回去一趟。”这是大事,自己这个领导得在岗。
季长青问南雁,“你要不要回去?”
“不了,我电话里跟吴孝钢说声就行。”南雁放下手里的报纸跟着季长青出去,刚出门就看到有老乡跑了进来。
手里头拎着好几只肥兔子。
“季主任,小高同志你们看,咱们今天中午加餐。”
“这是哪来的?”
“草丛里自己钻出来的,这兔子傻不拉几的就往人身上撞。”村民还不知道又一个噩耗传来,看到季长青和南雁咧嘴笑——
这是来市里来的大领导,给他们谋出路来了,都是好人。
季长青看着大兔子十分稀奇,“这兔子咋瞧着这么害怕呢?”
“谁知道呢,估计是觉得自己死期将至?”
正说着,又有村民往这边来,手里头拎着条蛇,“季主任,小高同志咱们今天吃个蛇羹?”
季长青觉得自己没这个口福,“这也是往你身上撞?”这生产队有点邪门呀。
咋这些野物都往人身上撞?
“不是。”村民傻傻的笑,“我去地里头干活,它从水里头出来,往我锄头上撞。”
季长青:“这有什么区别吗?”
他看向南雁,“小高你不回去的话,那……”
小同志脸上神色凝重,这让季长青都有些不安,“怎么了?”
“蛇蹿、兔惊、□□跳。”南雁念叨着忽然间抬起头来,“要地震了。”
“别胡说!”季长青瞪了一眼,半年失去两位开国元勋,可不是要地震了吗?
但这话不能这么说。
倒是村民们摸了摸头,“村里老人也说,这不对劲,可能要地震了,不过咱这是平原地区,没听说过地震呀。”
那是因为地震的震源点不在沧城,而是在四百里开外的唐山!
二十世纪最惨烈的地震之一,死亡人数仅次于民国时期的海原地震。
“你傻呀,六六年的邢台地震都不记得了?”
季长青听到那俩村民嘀咕,拉着南雁到一旁去,“你这是听谁说的?”
“之前化肥厂选址的时候就有考虑过这事,多少看了一些书,我得回去。”
季长青不是先知者,他没有洞察事情严重性的能力,只是觉得南雁这次似乎有些小题大做,“有那么严重?”
南雁能说历史上的这次大地震死了二十多万人,将一个工业城市震成了废墟吗?
她不能。
“有备无患总是好的,咱们的国家经不起折腾了。”
报纸上的讣告让季长青神色黯然,“那行吧,回头你去监测中心去看看。”
依照季长青的想法,南雁去了地震局那边,了解了大概的情况,这事也就算了结了。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南雁竟然在监测中心呆了两天后,直接离开沧城,去首都了。
这总不能闹地震的地方和首都有关吧?
“这个高南雁……”季长青没法子,他是真的拿南雁没办法。
先后去了化工部、工业部、外贸部,南雁串场似的到访让几位副部长都十分奇怪。
“听说你还去了地震局,怎么,想去地震局工作?”
孙副部强打起精神来跟南雁开玩笑,他的身子骨也大不如之前。
“没有,之前去地震局核实下情况。”
事实上,地震局的工作很到位。
从去年底开始,就不断有地震局预测今年有地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七零当厂长》 130-140(第3/26页)
先是省地震地质大队上报国家地震局,今年渤海领域有地震趋势,震级可能大于六级。
年初,唐山地震办也根据全市地震台的观测情况,在工作汇报中预测,唐山在今年七八月份或是下半年有一次不低于五级的强震发生。
五月份,依旧是唐山地震办的杨主任在全国地震会议上再度提出,唐山在最近两三个月可能会发生强烈地震!
而就在元帅去世的前两天,先后有地震台、地震科研小组发出书面预报意见,预测了这次地震。
在南雁在首都忙活的这几天,国家地震局又收到了首都地震队的电话,电告一些异样。
那是地震来临的征兆。
孙副部原本还稍有些放松的神色越发的凝重起来,“这事可不是开玩笑。”
南雁当然知道,这事容不得开玩笑。
“唐山是拥有三百多万人口的工业城市,更是省里头第一经济城市,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不止是成千上万家庭的破裂,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无法弥补的呀。”
孙副部当然明白,“现在这情况……”
不好说啊。
南雁当然知道,多灾多难的国家现在不能接受新的灾厄到来。
然而天灾从来不会看你可怜弱小就跟你客气。
“你有什么打算?”
“我想去那边看看。”
“胡闹。”孙元任神色严肃起来,“你又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你去看什么?”
“您是担心我出事?”
孙副部看她还有心情笑,想打人了。
“您看,你也怕是吧,怕我出事。”南雁却是揪住他这一点不放,“我知道,我不该插手这事,可是我不该插手的事多了去了,无线电厂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不也插手了吗?”
南雁的话让孙副部有口气憋在胸口。
难受极了。
“既然知道了,我总得确定下才是,您放心我不会胡来的。”
二十多万人丧生,十多万人重伤,四十多万人死伤的大地震,哪怕用最市侩的经济眼光来看,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巨大的财产损失。
更别提人。
中国从来不缺人,甚至人太多了。
但也不该以这样的方式,让万千家庭破碎的送走这二十多万人。
孙副部看着那神色坚定的年轻人,知道他劝不动,末了也只能一句嘱咐,“那你注意着点。”
“我知道。”
七月十六号,南雁离开首都前往唐山。
大地震发生在七月二十八号的凌晨三点四十二分,托电影的福,南雁对此印象深刻。
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南雁总能做点什么。
唐山正在召开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会,南雁过去的时候赶上了这个会议的尾巴,也遇到了点麻烦事。
地震局的副局长并不赞同与会的研究室汪副主任的地震预测。
“我不是大放厥词,万一真的出了事,那牵扯到的何止是百万人,咱们地震局的难道还不知道地震的危害?”
“行了老汪!”副局长抬手,示意他不要再说,“这事是局里的看法,并非我一个人能决定的,会上我不能让你发言,这事没得商量。”
汪副主任听到这话急红了眼,“万一真的出了事,咱们还能睡得着吗?”
“你急什么?我说了会上不能发言,你就不能去参加晚间座谈会,跟他们聊一聊吗?”
这变通让汪副主任愣了下,旋即笑了起来。
副局长连忙叮嘱,“聊可以聊,但这只是你个人的看法,不代表地震局就支持你,明白吗?”
“知道,我……”汪副主任看着过来的人,连忙噤声。
南雁客气的跟人打招呼,“付局长,汪主任好。”
副局长点了点头,“记着我说的话。”
“知道。”汪副主任要走,但是被南雁给留下了,“我对抗震工作有些兴趣,晚上的时候能去参加这个座谈会吗?”
这个兴趣让汪副主任十分高兴,“好呀好呀,小同志你是……”
“沧城来的,我们那边也有点震感,我担心地震会影响到工厂,听说这边在开会,就过来瞧瞧。”
“沧城呀,你是……”
南雁伸出手去,“高南雁。”
汪副主任登时眼睛瞪得像铜铃!
“高南雁同志,我知道,竟然是你。不对,不是你还能有谁呢?欢迎欢迎,我也希望能够在座谈会上,为你提供一些帮助。”
南雁等不及座谈会,她现在就想知道这位国家地震局研究室副主任对这次大地震的预测!
作者有话说:
二更啦
关于地震的资料,参考了文章《我们预测了唐山大地震》来自百家号文史旅研究
? 132 地震
汪副主任的预测算是比较精确的了——
7月22日到8月5日, 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
南雁很快就明白,为什么国家地震局会这般态度。
因为这个时间还不够精准。
真要是这么搞,意味着未来两周内唐山、滦县一带将会陷入另类的精神疲惫。
这样很容易出事。
南雁忍不住问, “能不能再把时间范围缩小一些,这样的话或许大家接受度更高呢?”
汪副主任苦笑, “这不是接受不接受的问题, 这段时间国家地震局没少接到各地的电话电报, 预测都是五级甚至六级连七级的都有。”
瞧着拧着眉头的南雁, 汪副主任觉得自己这话说的不太好,“我不是说你小同志,只是地震预测工作的目的, 是为了防震, 也得给地方上一些时间来预防地震。”
南雁点头表示理解,她这次来唐山也不是为了救震。
她一个人能做什么呢?
防震更为重要。
“滦县那边有不少的矿井, 如果地震时工人在矿井工作,那造成的人员伤亡会很大。”
“是呀。”
“那要是唐山呢?唐山是工业城市, 您是地震局的专家在这方面有经验,依照您的经验来看,那应该如何尽可能的避免人员死伤呢?总不能不工作吧。”南雁笑了笑,“只要在车间厂房工作, 地震的时候不免就会出现死伤。所以我觉得,还得把这个时间更精确点。”
“那么大一个城市, 城市里的人口就有好几十接近百万, 这半个月不可能不工作,晚上虽然好说些, 大不了睡大街就是了, 夏天也不怕冻着, 一天两天还行,时间久了群众肯定有意见。”
南雁的话让这个研究室副主任沉默了下,“城市遇到地震很难应对,在这一点上农村更好一些。”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七零当厂长》 130-140(第4/26页)
因为农村是平房,即便是房子塌了也不会有楼房厂房坍塌造成的后果严重。
乡下晚上也没什么避暑的好手段,家里睡着外面睡都差不多。
反倒是城市里不好安排。
“想要再精确时间也不是不能,这几天持续观测就行。”
距离地震发生时间越接近,地震台、监测中心所得到的反馈越多,也就越能够明确地震发生时间。
把地震发生时间再精确,精确到三天以内最好不过。
南雁不奢求精确到当天,她也知道这种大地震带来的影响巨大,震感不止这里,整个华北华东还有东北都会有震感反应,怎么可能保得住那些厂房呢?
除非,从根上断绝地震。
但这是痴心妄想,人类即便是能够探索宇宙,却也无法阻止地壳运动所带来的灾难。
就像是恐龙曾经统治了地球,最终还是灭亡了一个道理。
与天奋斗可以,人定胜天的精神是好的,但有些时候你得尊重事实。
把人保护住,这是南雁给自己设定的第一个目标。
南雁随着汪副主任参加座谈会,除了给各个县、自治县防震代表科普基础知识外,汪副主任一再强调自己以及其他地震队的预测。
与会代表们对这个震情报告还有些不知所措。
其实县里头也有这种预测,但准不准的谁敢说啊。
要是准了,那就是成功预测,避免损伤。
可要是不准,那就是白瞎功夫,连带着县里头的干部也会受到影响。
南雁配合着汪副主任,“那汪副主任您再说说看,我们可以做什么工作来防震呢?我是沧城那边的,化肥厂的尿素合成塔不会受影响吧?”
“根据我预测到的震级来说,对沧城那边的影响不会很大,不过还是要做好防范措施,两手抓吧,可以适当的进行地震逃生演戏,这样在出现震情时,群众们能第一时间逃离厂房之类的场所。这倒不是贪生不怕死,不管什么时候生命安全第一重要,人还活着那就事在人为,很多事情都还能继续做。可人要是没了,这事情就不好说了。”
“另外就是怕地震发生在晚上,最近这段时间最好别睡在家里,空旷开阔地带睡觉,避免房屋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
南雁认真的拿着小本子记下来,“成,我这就打电话回去跟厂里安排下,让他们进行演习。”
唐山下面各县的代表听到这话有点傻眼,这是要来真的吗?
倒也有点头的,觉得这种防患于未然很正确。
晚间座谈会结束后,南雁跟各县代表聊了起来。
也是事关震情预测。
“南雁同志你真觉得会有地震?”
“我希望没有,可万一有的话,咱们不听专家的意见,最后倒霉的还是群众,到时候群众骂专家就行了,说白养你们了,可咱们的良心不痛吗?”
“可这小半个月的时间,太长了呀。”
“我跟汪副主任打听了,他说还能再明确一下时间,要不这样好了,你们给我留个电话,咱们最近互通有无,尽可能的把这个时间摸准了,这样做工作时,群众也没那么多意见。”
“成。”最先反应的是青龙县的代表小王,迅速写了小纸条还记下了南雁这边的联系方式。
是招待所的联系电话,“我最近要在唐山这边学习参观,有事打招待所电话就行。”
小王连忙点头,“那行,高厂长您要是有什么最新消息就给我打电话。”
有他开头,交换联系方式这事就顺利多了。
等着南雁把这些县科委负责人的联系方式都拿到,她多多少少松了口气。
地震的震源点在丰南县,她也跟这边科委的负责人要了联系方式。
接下来还有一个大块头要啃,那就是唐山城区。
翌日,这次交流会正式结束,南雁请汪副主任带自己到地震台那边去看看。
“想要学习学习,自己了解了,跟工人讲解的时候也才有的说,不然三言两语把我问倒了,我这不尴尬没面子嘛。”
副局长听到这话笑了笑,“那成老汪,难得小高同志有这方面的觉悟,你就辛苦点,带着人去那边看看,迟一天回去也不要紧。”
汪副主任没想到南雁说有法子让他多留两天,竟然是这法子。
不过挺好,既然预测地震是在唐山这边,自然是留在本地来观测最合适。
越是靠近震源地,观测越是精准。
当然,这也是冒了风险的。
毕竟距离他的震情预测,也就只有两天了。
唐山地区有大大小小四十多个地震台。
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你不能说不积极。
然而却偏生没有做好预测。
上午的时候,南雁跟着汪副主任跑了几个地震台。
神色越发凝重。
“唐山靠海,我们要不去海洋局问问看?”
“你是说,怕地震再引起海啸吗?”汪副主任后怕的很,真要是引发了海啸,那才是……
救都没得救。
“不好说。”
21日,南雁和汪副主任前往海洋局研究所,与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就震情预测交换了信息。
海洋局研究所也觉得近期不太对,海洋生物格外不安,赞同地震将发这一观点。
汪副主任再度跟首都、省地震研究大队、国家地震地质队电联交换意见。
22日,无事发生。
南雁留意到汪副主任神色越发凝重。
那并非为自己的预测错误而懊恼,他坚信自己的预测没有错。
今天不曾出现的地震,会在不经意时到来,而死亡倒计时已经开始,自己却什么都做不了。
他只是一个研究室副主任,没办法发号施令,让整个唐山地区的群众躲避即将到来的地震灾害。
南雁看着忧心忡忡的人,“还没发生就还有补救的机会,这样咱们兵分两路,你回首都去说服地震局,我在这边给省里还有这边地委继续做工作。”
汪副主任下意识地想要答应,但又觉得不行,“留在这里太危险了。”
“没事,我这人运气一向好,说不定还能给唐山带来好运呢,再说了我也会注意保护自己。”
没有国家地震局的明确指示,唐山这边是不会采取避震措施的。
南雁的兵分两路没有任何问题。
“那行,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四十出头的汪副主任看着比自己小了十多岁的女同志,“真要是发生地震,第一时间往空旷地区去,记着,命比什么都重要。”
南雁看着这个最近疲于奔波而憔悴了许多的男人,“知道,回头有机会我请您喝酒。”
送走了汪副主任,南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七零当厂长》 130-140(第5/26页)
回到招待所打电话。
先给季长青打电话。
“唐山那边的话,我倒是认识,那行,我给那边打个电话,让你们见上一面,但是南雁你得想好了,这事的责任太大了,我怕老张可能听不进去。”
为了可能到来的地震而停工停产,偌大的城市一下子就停了下来,没人能负得起这个责任。
如果是在沧城,季长青会相信南雁的话。
毕竟他信任南雁犹如信任自己,大不了就是这个革委会主任不当了,没什么。
但唐山那边,人家不见得会信啊。
“真要是这么着的话,你还是争取国家地震局那边,只要那里给出震情预测,地方上肯定会重视。”
然而问题是国家地震局目前并不给出官方说法呀。
南雁想了想,“咱们沧城最好也全城演习一下。”
这话让季长青有些不安,“这么严重吗?”
“各地给出的震级预测不太一样,但这么大的地区总有些危房,万一扛不住老天爷发威怎么办?25号是周末,趁着周末开展一下全城演习吧,有备无患,去年不也发生了地震吗?”
“也是。”
“我再跟省里那边打听下问问看,先不说了。”
“你先……”别挂电话。
看着挂断了的电话,季长青叹了口气,他还想说这事呢,孙时景月底就要前往美国,这几天已经在做制药厂的交接工作。
不知道这俩人还能不能再见上一面。
南雁先跟省地震研究大队打电话。
“你还在唐山那边?这边监测台的监测到的信息有些中断。”
地震预测工作很难,这是全世界的难题。
有可能越靠近震发时,监测讯号越发明确,也可能压根什么都察觉不到。
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那这事有跟革委会那边汇报吗?”
“说了,但是还没得到回复。”
省里换了领导,原本的刘主任直接退了个干净,压根就没去二线养老。
新来的一把手姓管,南雁不太熟悉,目前为止还没打过交道。
这位管主任来到省里后,倒是有去过沧城化肥厂,但彼时南雁正在无线电厂忙活,压根没碰上面。
后来南雁也有去省里开会,不过没遇到这位管主任就是了。
打电话过去时,新的办公室主任公事公办的态度,并没有给南雁传话的意思。
不过南雁倒是很快就接到了石化局梅局长的电话,“你这小同志,让我说你什么好。”
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南雁的做事风格,显然南雁依旧没得到这位一把手的青睐。
这件事南雁觉得没什么,毕竟有的人还不爱钱呢。
但这不止是青睐与否的事情。
“他跟祝家平是老战友。”
当初祝家平什么个情况都知道,那会儿有刘主任在,他不喜欢南雁但依旧会主持公道,但现在不一样了啊。
南雁恍然,原来是这样。
“那我回头得考虑考虑江副部长的建议,回头赶紧离开沧城。”
梅局长听到这话哭笑不得,“你还有当逃兵的时候?”
南雁就是玩笑话,就算离开沧城那也得等把这事处理之后。
但这条路显然走不通了,南雁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下午的革委会之行。
只不过还是不太顺利。
革委会的大门倒是进了,但没看到一把手。
他的办公室主任把自己请到那边喝了半下午的茶,南雁便是再迟钝也意识到。
这是在晾着自己呢。
她没有找季长青告状,没用。
唐山地区是省里的第一经济重区,季长青的政治地位还不如这边呢,没资格跟人发脾气。
犯不着让季长青去得罪人。
只不过这位张主任不见自己,是因为觉得她手伸太长了,还是省里这边打了招呼呢?
南雁说不好。
23日一天过去。
无事发生。
南雁跟各个县的科委打电话。
南丰县那边震前反应很严重,科委的负责人觉得地震还真不是危言耸听,谁见过大白天的老鼠过街,浩浩荡荡的一群老鼠啊。
关键不止老鼠,蛇虫家畜家禽,全都反应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