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 30-40

30-4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妈妈来自古代[星际] 我用模拟器开马甲 重回七零当厂长 星光攻略 摘星者 金色月光 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网游之演技一流 美人为馅 你敢说你不性福

“没有没有。”相较于这个,郭春燕觉得更重要的是吵架这事本身,“老曹也挺好一人,就是有时候心直口快,你别往心里去。你忘了,之前你去省城他担心你,生日都没过陪着你一起去。”

“我知道,可是一码归一码。”长缨也没那么大的气性,“半吊子水平脾气还大,真以为大家都是他爹妈,要惯着他?”

她嘟囔了一句,“我先去回去了,送你的礼物别嫌弃。”

虽然没拆开看,但看包装就知道里面是什么,“我不能要。”

长缨塞到她手里,“生日快乐,小郭老师往后多多费心。”

拿着那生日礼物,郭春燕觉得有些烫手。

“送你的你收着呗,不过长缨什么时候买的钢笔,她哪来的票?”

“不是她买的,是她哥哥送她的。”

“啊。”艾红梅傻眼了,她不知道这礼物竟然还能转手。

女知青想了想,“长缨是人精,送你你收着就行呗。”

自己的东西,怎么处理不随自己意吗?

只要傅长缨乐意,相信傅哥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郭春燕拆开那包装看着那支钢笔,“你不懂。”

长缨去年生日,家里头愣是没一个人送礼物,哪怕写信说句祝福都没有。

这钢笔是迟到的生日礼物。

意义非同一般。

艾红梅听她长吁短叹,“或许长缨压根就不在乎生日礼物呢?我觉得她连她爸妈都不在乎。”

郭春燕被这话说得一懵,又听同伴说,“长缨送你这个礼物是有原因的,燕儿你是老师,能够把孩子们教好,对长缨来说就是最好的回报。”

作者有话要说:

一秒入冬,早晨出门没把我冻傻,前两天那算什么降温嘛(爆哭)

第34章 指标

在其位谋其政。

长缨现在没想着把手伸那么长, 不过该做的还得做。

牛书记暂时没有答复她关于养猪牛羊的事情,关于在公社里推广沼气池,他倒是很乐见其成。

“你忙得过来吗?”

“还成, 跟几个知青说好了,他们来做这个工作, 有工分拿。”

工分是赖以生存的基础,起码对大部分人来说是这样的。

郭春燕现在是公社里的老师,主要工作是进行教学, 每天能拿十个工分,赶上了一个壮劳力。

这个工分是村长徐长富定的——

教娃娃们读书是大事,该拿十个公分。

其他知青就没郭春燕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30-40(第6/17页)

这么好运气了,当然他们个人以及家庭情况也比郭春燕稍好一些, 倒是没那么依赖工分。

不过告别农田里的活,也不用去造纸坊那边累死累活, 来这边搞沼气池,几个人还都挺乐意。

毕竟这怎么都比农活轻松。

枯燥的农活实在是没意思的很。

牛书记冲着长缨竖大拇指, “还是你有办法,能调动他们,不过你们人也少, 这样好了, 回头我去跟其他村子商量下,把你们知青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你们都是读过书有文化的,干这个总比我们这些大老粗强。”

想说的话牛书记都说了, 倒是无需长缨再多说什么。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长缨对自己的定位十分清楚, 她现在就是一节列车的服务员,洪山公社的列车长,是牛书记。

如何和直系领导处好关系,也是一门学问。

和村长徐长富相处时,甚至在大湾村强势些都没关系,但是面对牛书记时,她需要谦虚谨慎。

面对牛书记的夸赞,长缨面带笑容,“其实知青们也想要为老乡们做点事,只不过初来乍到的不免有些水土不服,给他们点时间,相信他们能做更多的事。”

牛书记又不傻,知道这是在给那些知青说好话。

又不是才来一两天,这些知青可都来了一年多了,哪能一直水土不服?

“你要这么说我可得交给你个任务。”

长缨没想着还有这么一出,她脸上多少有些错愕。

“咱们洪山公社有一百多名知青呢,管理这些知青是个麻烦事,乡下人能有多大的文化?你让认识几个字的管这些人,人家也不服气。你看这样安排怎么样,往后你抓这些知青们的思想工作,这段时间你有空摸个底,看怎么安排他们更合适。”

这是工作很麻烦。

牛书记看着年轻的村支书,试图想要从她的脸上找到一些抵触情绪。

只不过女知青俏生生的脸上没有畏难情绪,“行,不过在这之前书记您得先跟他们通个气。”

这是应该的。牛书记点头应下,“有什么困难没?”

“有点,不过……”长缨笑着说道:“能克服。”

其实她有更轻松的路可以走,傅国胜再怎么不疼她都不妨碍长缨在革命老区狐假虎威,何况还有一个疼她的傅爷爷。

做一条咸鱼,熬过这几年等恢复高考,甚至不需要等那么久,回头找机会去做工农兵大学生。

但那些都不是长缨所追求的。

看着眼前这位公社一把手,长缨有些俏皮的敬了个礼,“保证完成任务。”

……

洪山公社知青不少,整个公社统计在册的知青就有一百零六人,大湾村占了12人,占比挺多的那种。

大湾村的这些知青长缨不能再熟悉,但其他村的她还真没打过什么交道。

正好趁这段时间没那么忙,长缨打算去其他村熟悉下情况,顺带着也看到底哪个村子适合养猪,哪个村子适合放羊。

这也得因地制宜的发展。

七月份日头足,长缨骑着自行车四处跑,这一圈刚开始跑了两天,洪山公社的知青倒是先后找了来,原因无他——

想离开这里。

而现在,就有一个绝佳的机会。

几年前高考取消,大学停止招生。

现在不一样了,大学又开始招学生了。

首都的俩大学要重新招生——

政治素养过关、身体健康,二十岁左右,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以及在本单位表现特别突出的同志,这些都是生源所在。

知青们也被囊括其中,他们现在可不就是贫下中农吗?

不过想要去上大学也不容易,得有单位推荐,通过政治审核才行。

对于插队的知青们而言,所谓的单位推荐,其实就是村(公社)这边的推荐。

而刚好,前两天公社牛书记一句话,让长缨管这些知青。

想要拿到公社的推荐信,首先得过长缨这一关。

听到广播们的知青不等傅长缨上门做工作,纷纷赶赴到大湾村,这倒是让长缨有点懵。

“这是做什么?”

艾红梅一脸惊奇,“你不知道吗?今年大学要招生了。”

长缨这两天早出晚归,压根没空听广播,回到家后沾了床倒下就能睡着,还真不知道这事。

“长缨,我觉得你能走。”艾红梅说这话时十分的实诚。

政治素养绝对没得说,文化水平也有,关键是下乡以来傅长缨是表现最突出的那个,她不去读大学,谁去?

只不过整个沂县能有多少名额谁都不知道,估摸着也没几个。

傅长缨一旦拿了这个名额,估计洪山公社其他知青就没指望了。

看了眼艾红梅,长缨笑了起来,“我不走。”

大学生的身份对她来说暂时没什么用处,现在去读书意味着要离开这里两三年,她好不容易展开的工作,谁来主持继续做下去?

长缨不走,也走不了。

“这件事我还没仔细看,有报纸吗?我研究下。”

艾红梅当即把报纸递过来,“你真不走吗?要扎根这里呀。”

这可是个大事,大湾村的几个知青都在议论。

各方面都平平的艾红梅深知,自己是拿不到这个名额的,她觉得傅长缨当仁不让,要是再有个名额,估摸着就是郭春燕了。

这俩表现一直都挺好的嘛。

没想到,两人给自己的回答竟然都一样。

“燕儿也不知道怎么想的,长缨,我看不懂你们。”

长缨笑了起来,“这说明郭春燕同志进步很快,她把这些孩子当作自己的责任,舍不得半途而废。”

“可多好的机会呀。”这样的机会难能可贵,尤其是傅长缨现在主管洪山公社知青事宜,要想去读大学,首先得过了她这一关。

郭春燕可是占着天时地利的优势呢。

“是机会难得。”长缨把报纸仔仔细细看了三遍,“回头我劝劝她。”

艾红梅听到这话越发的糊涂了,这不是把郭春燕当革命战友吗,怎么现在要把战友往外面送。

她发现自己越发的看不懂傅长缨了。

郭春燕也没想到,“我以为,你会明白我的心。”

“我知道,能够得到孩子们的认可,挺不容易的。但是春燕,这对你来说是最好的机会。”

今年是第一年招生,中央那边盯着呢,可操作空间不大。

那些干部子弟不会占据大多数名额,让车间工人和贫下中农没了读大学的机会。

往后,可就不好说了。

大湾村的这十二个知青里面,郭春燕是唯三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30-40(第7/17页)

女知青,而女知青里,她的家庭状况是最差的,家里人便是有心也使不上劲。

换做刚来到大湾村时,长缨不见得会劝郭春燕,但此一时彼一时。

“去吧,等你毕业后能做的事情更多,说不定到时候还得我有求于你。”

郭春燕怔怔的看着劝说自己的人,“那你为什么不去?”

“我走不开啊,你走了我可以让艾红梅,让高建设顶上你的缺,实在不行我抽空都能教那些孩子,可是我走了谁来主持这些工作?我知道你舍不得孩子,我也舍不得这刚开始的工作,你别觉得我是官迷,村支书才多大点官,我不稀罕,我只是想做事有头有尾,让村里人真的过上好日子,到时候我该走自然会走。”

总之,不是现在。

郭春燕忽的觉得眼前有无数个傅长缨,她抹去脸上的眼泪,上前抱住这个老同学,“长缨,谢谢你。”

长缨拍了拍抽泣的人,“好好读书,毕业后好好工作,别忘了初心就成。”

她的要求,也就这么多。

……

整个沂县一共有三个名额。

下面的公社递交上来一堆名字,相对来说,洪山公社这边的递交的材料就有意思了。

一共两个名字,而这两个被推荐人的家庭情况,政治思想表现以及近期的表现都一五一十的罗列上来。

“怎么,洪山公社那边没漏了人?”

陈秘书回答道:“没有,我特意问了,小傅同志说她要继续留在村里做工作,不着急去读书,把机会让给其他人。”

乔主任听到这话后笑了下,“她倒是举贤不避亲,这个郭春燕是她老乡吧?怎么没这思想觉悟,她不是还在当公社的老师吗?”

陈秘书笑道:“是,不过小傅同志说了,郭春燕即便是去读了大学,也有其他知青能接班当老师,不会耽误公社里的孩子们读书认字。”

“她倒是安排的周全。”乔主任看了看资料,“这个巩江是怎么回事?”

“是洪山公社的一个小木匠,贫农出身,工作一直都很积极,我问了小傅同志,她说这是洪山公社的牛书记和她都推荐的人。”

乔主任又是看了眼两人的资料,“行了就这俩吧,至于另一个名额,你看着来。”

陈秘书连连应下,看着来看似把选择大权交给了他,实际上只是让他做筛选工作而已,其他被推荐人中,哪个是干部子弟。

若是干部子弟多,那就再继续选,谁的父母职务高一些,谁的希望就大一些。

不过瞧着巩江和郭春燕这俩名字,陈秘书对傅长缨那叫一个佩服——其他公社和单位怕得罪人,推荐了一大帮子人,谁还有耐心一个个审查呀。

瞧傅长缨这事前工作,都已经把这俩被推荐人调查的一清二楚。

别说是乔主任,就算他选,也是首选这两位。

七月中旬,县里头给了通知。

郭春燕被沂县革委会推荐去北京读大学。

好消息传到大湾村,村里人悲喜交加心情复杂,尤其是孩子们哭成了泪人。

“哭什么?我也走,你们怎么不哭?”曹盼军的一句话让长缨愣了下——

“你要走?去哪里?”

作者有话要说:

我觉得我剧情飞快耶!

就是更新有点慢(悲伤)

第35章 还钱

为了尽可能的拿到这个指标。

长缨优中选优, 最终选择的是贫农+知青的组合。

从结果来看,她的决定无比英明。

鱼口坝的小木匠巩江同样也得到了去读大学的机会。

材料是长缨亲自送过去交给陈秘书的,绝不可能夹带曹盼军的资料。

何况这家伙也没报名啊, 他走什么?

长缨脑子里转了一圈,很快就意识到曹盼军的意思——

“你要去部队?”

工农兵大学生招生的初衷无可厚非, 从工人、农民、战士中来,在大学里培养过后再到工人、农民和部队中去,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培育过程。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很快一些干部就找到了法子,让自家孩子拿到这个指标名额。

当兵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办法。

送到部队里去,回头在招生时,再运作到学校中去。

这也是长缨为什么要郭春燕今年走的原因, 越往后越难走。

曹盼军家到底是水利局大院的,父母帮这个儿子运作下, 把人给弄到部队去也不算什么麻烦事。

曹盼军还没回答,其他知青已经七嘴八舌的问了起来。

“行呀, 你怎么也不说声?”

“往后可就是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了。”

“对了长缨,你哥不是在部队吗?老曹你去哪个军区呀,说不定能碰上。”

曹盼军忽然间又觉得没那么高兴, 人家郭春燕是凭本事取得了傅长缨的赏识, 被推荐去读大学的。

自己呢?

这个千年老三还得靠父母。

他觉得傅长缨看自己的眼神都透着瞧不上,以至于连回答都变得有几分赌气, “怎么可能碰上?”

……

大湾村一下子要送走两个知青,这是个大事。

村长找长缨商量, “要不给小郭老师和小曹知青办个欢送仪式?”

前者是去上大学, 好事。后者去部队,成为子弟兵也是好事。

双喜临门, 怎么也值得庆贺下。

长缨笑了下,“春燕那里不用那么麻烦,她等开学前直接去学校报道,至于曹盼军,要不村长你去问问,看他什么意思。”

“你们年轻人,你去问问。”怎么还把这事推脱到他头上了。

“行,那我去问问看好了。”

曹盼军的手续好像已经办齐全了,他一直都不喜欢这乡下地方,大概是巴不得走吧。

说不定已经走了呢。

长缨寻思着这样倒是省事,不过天不遂人愿。

老同学还在,听说村长打算给他办欢送仪式,十分高兴,“好啊,办个呗。”

曹盼军答应的很是爽快,尤其是在看到傅长缨脸上那微微的郁闷后,心里头就更畅快了。

看到傅长缨吃瘪,他就是高兴。

这欢送仪式比一年前的知青欢迎仪式还要盛大些,当初村子里穷,拿出家底来才凑了那一盆肉。

现在不一样,造纸坊赚了钱,今年夏粮丰收,大湾村家家户户吃白面馒头的次数都增加了不少。

从村里公账上出钱,鸡鸭鱼肉该有的都有,甚至还弄来了几瓶酒。

吃吃喝喝了个干净,村里人撤退,其他知青们也喝倒了一片,勾肩搭背的回去,满嘴都是胡话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30-40(第8/17页)

说要继续喝。

安排清醒的送人回去,长缨也打算离开。

“傅长缨,好歹同学又是革命战友一场,我要去部队祸害人了,你这个支书不跟我做做思想工作?”

长缨还有几个报告要写,被这么一说只能留下。

曹盼军脸上带着得意,“你看我多自觉,现在都想着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

他不知道从哪里又掏出来一瓶酒,递给长缨,“干了。”

“我不喝酒。”

她不能喝酒,喝酒误事。

“那我替你喝。”曹盼军一点都不计较,把酒瓶夺过来后自己在那里对瓶吹。

“你有病呀,这是白酒!”

白酒也能对瓶吹?觉得自己的胃是铁打的吗?

曹盼军脸红脖子粗,整个人都摇摇晃晃的,“傅长缨你要是不想要我走,其实我也可以不走的。”

“你留下来继续祸害老乡吗?”酒气熏天让长缨忍不住皱眉头,“行了曹盼军,你赶紧走,让部队好好教育你。”

傅哥当兵之后再没回过家,长缨上次接触的军人应该是向武。

向武当兵之前什么样她不知道,但愿部队能让曹盼军变得像向武同志那样靠谱些。

曹盼军得了这么一句呵呵一笑,拎起酒瓶子仰头就喝,等到他喝完这瓶高粱酒,才发现傅长缨已经走了。

不能喝酒的高建设过了来,“老曹你少喝点。”

女的变成了男的,曹盼军冷笑了声,“傅长缨,你丫的没有心。”

没心?

高建设觉得傅长缨可体贴了,生怕曹盼军喝多了睡外面被蚊虫咬死,特意让他过来接人。

没心吗?

他觉得有心得很呢。

……

曹盼军走了,把自己的一些财产做了分割。

“老曹说你见天的四处跑,自行车留给你,这样方便你工作。还有这一罐大白兔奶糖,他大男人的怎么性格阴晴不定的?之前巴巴的让家里人弄来,结果好不容易弄来了,又不吃了。”

这些都是留给长缨的,高建设负责转交。

长缨看着那罐大白兔奶糖,她笑了下,“分给大家吃吧,我最近牙疼上火,不能吃甜的。对了,曹盼军去哪个军区你知道吧?”

“知道知道。”高建设连忙报部队番号,“你要给他写信?他得过些天才到吧。”

长缨摇头,“记下了,对了老高,你最近辛苦点,跟春燕多学着点,回头公社里的孩子们,可就靠你跟红梅了。”

高建设苦笑不已,“你都不知道,郭春燕同志被你推荐后,公社里的知青们可积极了,一个个的都毛遂自荐要当老师,你别说这一招还真好使。”

“什么好使?”

“傅长缨,小傅支书你别跟我说你这不是一石二鸟之计。”

一来成全了郭春燕,二则通过这事调动知青们的积极性。

难道不是这样吗?

长缨摇头,“没有,你想多了,不过歪打正着倒也好。”

她嘀咕了句推着自行车回了去,留下高建设在那里挠头,“难道真的是我想多了?这怎么可能呢。”

他十分确定那就是傅长缨的一石二鸟之计,怎么可能不是呢。

肯定是!

……

傅长城又收到了自家妹子的信。

借钱的信。

长缨也只能逮着这个亲哥薅钱了。

“咱妹咋这么缺钱?”

傅长城把信一收,“能不缺吗?她是搞事业的人。”

不过这次缺钱是有其他原因。

信里头说了,同村的一个知青人离开了,留下了辆自行车没带走,她打算折成钱给人家。

其实这事傅长城还真知道,他妈前些天电话里跟他好一阵埋怨,“她能去上大学,这时候发扬什么风格?她现在翅膀硬了,不把我跟你爸放在眼里了,这么大的事情都没跟我们说一声。当初闹死闹活不下乡的是她,现在好不容易能离开了她又不走了,我怎么生了这么一孽障。”

收到信前,傅长城就知道,他家妹子要扎根乡村,把公社里的名额让给了老同学小郭。

而隔壁水利局大院的那个曹家小子被他爹运作了一番,去当兵了。

那是曹家的宝贝疙瘩,自行车肯定是曹盼军留下的呗。

是该给人钱,虽说曹盼军可能并不在乎这百十来块钱,但他不在乎是他的事情,长缨的确应该给钱。

欠他这个当哥哥的钱无所谓,一笔写不出两个傅字。

但欠外人算什么回事。

傅长城把自己之前那笔存了定期的存单提前取了出来,还了战友们的钱后还剩下不到三百块。

他想了想,又去找战友借。

“我说傅长城,你什么毛病,刚还了钱我还没暖热呢。”

“这叫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咱妹遇到麻烦了,你不来搭把手吗?”

战友气得直哼哼,“你妹,谁敢跟你咱妹,娄越你评评理,平日里我妹我妹,到了借钱的时候就咱妹了,你说傅长城要不要脸。”

找娄越评什么理,他俩死对头。

傅长城嘀咕了句,“我要钱不要脸。”

娄越问了具体情况,其他战士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还差多少?”

傅长城稍有些迟疑,“我想给她凑个五百块,自行车二百块钱差不多能买下,不过还得差不多四十张工业券,我想还他三百块应该差不多吧。”

剩下两百块是支援傅长缨生活的。

她是村支书,当了干部却没有工资,没有工分也分不了几个钱,可不得他这个当哥哥的支援下?

不过傅长城换了个说辞,“长缨过些天要生日,我想多给她点钱让她自己买礼物。”

“还用买礼物?把你织的毛衣给咱妹子寄过去不就行了?”

傅长城瞪了一眼,“去你的。”

跟战友骂咧咧了一通,等他回过头来,哪还有娄越的影子?

也是,指望这死对头借自己钱?

傅长城你想啥呢。

从其他战友这里五块十块的搜刮来了一百来块钱,傅长城想着回头再去找连长借点,刚回到宿舍就看到娄越站在门口。

“钱不多,你先拿去应急。”

傅长城看到那存单,眼皮子猛地一抽。

五百块,还不多呢。

“用不了这么……”

得,人已经转身走了。

“我回头会把钱还你的。”

他就拿去应急,等周转开了就把钱还给娄越。

傅长城没有在信里头提这事,不过一千块钱寄过去,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30-40(第9/17页)

是让长缨吓了一跳,正好村里终于通了电话,她公器私用在村委会办公室跟傅哥打电话。

“我回头出任务有津贴,放心好了,钱多得是,你哥可比你能挣钱,回头钱不够了就跟我说,别委屈自己。”

“没委屈,我挺好的,等回头我……”

“等你挣钱猴年马月,我可不指望你。”

长缨哭笑不得,“我是说等回头我给你寄点我们这的特产,谁说还你钱了?”

傅长城被说得瞠目结舌,“照你这么说,怨我自作多情。”

电话费贵,长缨长话短说结束了通话。

她迟疑了下,拨通了之前找高建设要的电话,那是曹盼军所在部队的联系方式。

曹盼军去训练了,人不在。

那边的战友问了句,“同志,你是哪位呀?”

“他同学。”长缨没有自报家门,确定曹盼军在那里,下午去县城办事的时候把三百块钱的存单随着信一起寄了过去。

她不想欠着人情。

人情债,欠不起啊。

作者有话要说:

傅哥:我算看明白了,我不是哥,我是羊。

明天双十一啦,有啥要买的没

我打算买点日用品,囤日用品真的上瘾

安睡裤、牙线、电动牙刷头看能不能买俩,完美!

第36章 前程

解决了这桩麻烦事, 长缨整了整衣服,往县招待所那边去,她被公社里推荐来县里进行思想学习, 这几天都要住在这里。

大湾村的年轻女支书在整个沂县都很有名。

学习之余,长缨将一起学习的同志认了一个遍, 三五句闲扯起来就聊起了今年的夏收还有即将到来的秋收。

“今年风调雨顺,我们村的棉花长得好,对了小傅, 你们村是种的玉米吧,咋样?这玉米生蜗牛可真是没得治。”

“还行,你弄点生石灰,早晚洒在玉米田外, 绕一圈,能弄死不少蜗牛, 我们玉米地里蜗牛不多。”

城里来的知青说起种田的事情倒是头头是道,其他人都围了过来, “你详细说说看。”

穷有穷的过法,富有富的生活。

条件艰苦那就适应并改造,在这件事上长缨从来都是积极分子, 把自己知道的土方传播开了, 思想学习会上,傅长缨可谓广结善缘。

学习会结束时, 那边红星公社的团支书拉着长缨,“你没对象吧?想要个啥样的, 跟我说, 我给你找。”

长缨轻咳了声,“郑书记我还小, 不着急。”

“先找着嘛,找到了先处着,到了年龄再结婚,咱这叫未雨绸缪。”

长缨:“……”谋个屁咧!

“郑书记,我还得跟家里打电话,先回去了,这事往后再说。”

红星公社的团支书瞅着离开的人摇头,“这有啥好害羞的。”等回去他就去寻摸着,一准儿能找到合适的对象。

长缨对找对象这事半点兴趣都没有,找了个托辞就躲开了。

不过她倒是给家里打电话了,跟傅爷爷通话。

“是得工作学习两不误,思想不能有退步。你要是有什么需要就跟爷爷说。”

老爷子退休后没想着占国家的便宜,和老伴去乡下找了个地方,种地养活自己倒也是挺满足。

儿女大了有他们的前程,他也不愿意多操心。

只是这个孙女可怜了点,为了长缨,傅爷爷几次找老战友帮忙,倒是欠下些人情债。

不过这事,他也没打算跟长缨说。

孩子能把心思都用在工作上,给老区的群众们做点事情,他是鼎力支持的。

“我最近挺好的,对了爷爷,等回头我寄点山货给你。”

“我这什么都有,你可不能拿公家的东西。”

“没有,我自己进山采的木耳,你放心好了。”长缨还真采了不少的木耳,之前跟着苗花还有立川进山,摘了挺多。

后来还组织村里人上山采木耳,这玩意儿清肺,造纸坊的工人要多吃。

她自己攒了些,都晾晒着,晒干了再泡发,用个辣椒一炒还挺好吃,要是能放点肉就更好了。

长缨这几天吃住都在招待所,虽说没饿着,但也吃的不太好。

她有点想念苗花做的饭菜了。

挂断电话,长缨交了话费正打算离开,一转身看到了站在不远处的乔军辉。

乔主任招了招手,“跟家里打电话?”

“嗯。”长缨笑了下,“汇报下我的学习,省得他们担心。”

眼前这位沂县的一把手并不是什么单纯的好人,他还挺想往上爬的。

长缨能理解,谁还没点野心呢。

正因为乔主任有野心,她才更好办事。

毕竟只要祭出傅国胜的大旗,就能事半功倍。

两人闲扯了两句,乔主任又多说了一嘴,“你好好干,把知青们这帮文化人管好了,将来才能管更多的人。”

说这话时,革委会的一把手拍了拍长缨的肩膀,神色间都带着几分意味深长。

画大饼呗。

长缨爽快的应下,“好,一定不让您失望。”

领导想看到什么样的回应,她都能给与。

情绪价值嘛,长缨懂的。

回去的路上长缨就在琢磨这事,公社的牛书记今年五十出头,要说退休还得再过几年。

自己接他的班?

不对,就算乔军辉想提拔自己,也不能这么玩。

公社书记没戏,不过生产队的一把手还是有指望的。

大湾村→大湾村生产队→洪山公社。

生产队的一把手。

长缨想起了前段时间公社的村长支书开会时,大湾后村支书梁满仓的发言。

也是,一个生产队的支书,她是该去找梁满仓聊聊。

毕竟俩村子就隔着一道山梁嘛。

想到这里,长缨停下自行车,一掉头又折回县城,她总不能空手去吧。

……

梁满仓没想到傅长缨会找来,“你不是去县里学习去了吗?”

“刚结束,就顺道过来看看满仓叔,家里还好吗?”

长缨把挂在车把上的两包饼干解了下来。

梁满仓有些不好意思了,“来都来了,带什么东西,你这孩子。”

原本心里还有些犯嘀咕,这会儿梁满仓心里头乐开了花,别的不说,这个小傅同志很会来事。

长缨笑呵呵的跟着进了去,捧着梁满仓给倒得热水,说起了自己这几天的学习情况,“咱们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推动历史也得依靠人民群众,乔主任说了咱们得发挥广大人民群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黑莲花长官杀疯了 为你蓝的那片海 炮灰小人鱼被玩家强养后 完美继皇后 我在被攻略游戏断情绝爱 才上心头 论末世文女主与恋综的适配度 利己主义者也想成为热血漫主角 九零之天才反派的咸鱼小姑姑 佛门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