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 > 130-140

130-14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红月的我成为了所有人的信仰 一世强夺,二世修罗 掌中春漪 霜雪明 身体赎回中 [哪吒]捡个杀神当童养夫 穿到六零边疆当校长 大国刑警1990 钓系寡后攻略错了人 再见还是红着脸

许静姝大约明白燕明荞的意思了,其实就是看婆婆的,她是做儿媳妇的,夫君不在,本来跟公公也没什么话可说。

只要孝道尽了就好。

燕明泽不在,也挺好。

许静姝挺庆幸的,燕明轩和燕明烨这俩兄弟感情很好,不然又得添许多波折。

三人先到的,屋里只有沈氏他们在,进屋之后规规矩矩地给燕国公行了礼。

章辛媛这个儿媳妇,燕国公连见都没见过,自然免不了有几分生疏,许静姝是长媳,但是公公和儿媳之间本来就隔着一道,问过安之后什么都没说。

再说燕明荞,跟燕国公本来就不够亲,两年未见,如今也是快十五岁的大姑娘了,自然不可能跟父亲撒娇,三人也就是问了问萧阳如何,宁氏身体可康健,就把燕国公心里弄得不耐烦了,也不问问他身体怎么样了,光问这些没用的。

而等到虞小娘她们过来之后,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

虞小娘她们对燕国公也有些生疏,而且说实在话,儿子都十几岁了,自己都三十多了,膝下也大多儿女双全,自然就没有那个心思去争宠了。

再说经过这两年,这么乍一看,燕国公也没有从前好看,人老了,皱纹也多了两条,坐在夫人旁边,可不够看。

真是,一回萧阳,就是不一样了。

这人都是比较出来的,从前燕国公在府上的时候,她们的日子反倒没有这两年燕国公不在府上的时候过得好。

夫人会给她们银子,只要安分、听话、懂事,就有好日子过,对她们的孩子也好,一视同仁,那既然如此,为何还要盼着燕国公回来呀?

而且这么大的岁数,她们可不想再生孩子了。

就连从前跟孟小娘争过宠的苏巧慧也是这般想的,她觉得燕国公还没有夫人靠得住。当初小产,燕国公都没问几句,也没把孟小娘怎么样,还是夫人照顾她,现在还给她容身之所。

虞小娘她们是妾室,从前最拔尖、最爱争宠的孟小娘已经没了,她们这些人又都听沈氏的话,沈氏没开口之前,她们是不会开口的。有人甚至低着头,想裙子上的花样子。

几位小公子排排站着,连着燕明芸她们,也都站着,只有年纪最大的燕明荞,坐在了沈氏旁边。

众人不说话,还是沈氏开口道:“公爷在萧阳待了两年,都不想念明远他们的吗?快跟他们说说话呀。”

“明远,你也同你父亲说说,你功课如何?”

沈氏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燕明远立马往前站了一步。

燕明远说了一通,他功课还不错,他今年十岁,先生还夸过他。只不过燕国公现在也不懂这些,听也听不太懂。

两个小女儿,虽然不露怯,但也好奇地看着燕国公。其中一个是从前孟小娘的孩子,那会儿燕国公还很喜欢明芸,但是燕国公去萧阳的时候,明芸还小,毕竟当初守孝,也不是谁都去了。

现在跟个陌生人似的,也没跑过来喊他父亲。

一时之间,燕国公心里百感交集,“好了好了,你功课不错,是你自己上进,也是你母亲教导得好。”

燕明远说道:“母亲的确常常教诲孩儿,要努力上进,友爱兄弟姐妹们。”

燕明远是虞小娘的儿子,虞小娘说道:“公爷不在府上的这些日子,大事小事都是夫人操持,五姑娘也会帮着些。就是我们,什么都不干,光坐享其成了。”

燕国公觉得虞小娘这话里有话,好像在点他一样。而且明远说友爱兄弟,这是说谁不友爱兄弟吗。

还是沈氏摇了摇头,“公爷你别听虞小娘她们乱说,哪儿有,这两年府上的事儿都是明荞操持,然后辛媛和静姝也帮了不少,我这光在屋里看书了,没费什么心,都快闲出病来了。不过她们做得也的确不错,公爷等梳洗之后,好好在府上转转就知道了。”

燕国公在心里深吸了口气,说道:“的确,舟车劳顿,我的确累了,先休息吧。晚上咱们一块儿吃个饭,一家人也算团聚了。”

若说回来之前,燕国公的心就像一盆炭火,想孩子围着他转,全府上下都听他的,但现在火已经被浇灭了。

他本来还想趁沈氏提承爵的事时,说说让燕明泽回来,可沈氏不提,若是他提……沈氏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 130-140(第6/20页)

然不可能同意。

而且,他若先提,自然就落了下风。

可是……要是沈氏一直不提,那怎么办。

而且如今这情形,他回来和没回来,有什么区别吗。

晚上家宴,也没出现燕国公想象中的一群人围着他转的场景。还是沈氏张落一家人用饭,而且身边还有熙宜,得照顾着,众人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几个妾室会说起时兴的花样和料子,沈氏会问许静姝和章辛媛两个孙子平日吃什么,燕明荞是沈氏做什么她就做什么。

这一桌人很少有人跟燕国公说话。

燕国公也很难插进去嘴,他甚至想,就算燕明泽真的回来了,这个家还能有他的容身之处吗。

沈氏会让燕明泽回来吗。

他回盛京前,宁氏和他说,好好过日子,别拿着这个事不放,无论如何明轩都会承爵,干嘛不痛痛快快的。

惹那么多烦心事出来,最后被怨了,那燕明泽就算回来了,也没明轩上进,反倒是两头落不着好,何必呢。

燕国公道:“念安啊,我这也回来了,什么时候跟上头递折子,让明轩承爵呐。”

第133章 年关

自古以来都是长子继承家业, 也由长子养老,燕明轩孝顺,也出息, 燕国公压根就没想过让别人养老过。

燕国公难得聪明了一回,母亲说得没错,以后他还要指望着燕明轩养老,何必现在把事情弄得难堪,让谁也不高兴。既然让燕明轩承爵, 那就高高兴兴的。

他是见过沈氏怎么对待老国公和老夫人的, 很是孝顺。孝字压人是不错, 可给好吃好喝的是孝顺, 言语关心儿孙膝下环绕也是孝顺。

明轩和明烨都长大了, 又都娶了媳妇儿, 这两个儿媳妇一看就听沈氏的。况且明玉和明荞的婚事都不错。他的后半辈子, 还得靠着儿子和女儿, 惹他们不高兴, 他后半辈子就没指望了。

燕国公是真怕了, 怕他提让燕明泽回燕国公府的事后, 沈氏一个不高兴,他在这府上的境况, 比现在还难堪。这些妾室好像不是他的,是沈氏的。

看虞小娘和苏巧慧, 围着沈氏献殷勤, 都没人理会他。

明泽去了县城赴任,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 管他干什么。燕国公觉得自己都管不了了, 他的境况都不怎么好, 府上都没人愿意搭理他,他哪还有闲心管燕明泽。

所以燕国公才会当着府上妾室孩子的面,跟沈氏提燕明轩承爵的事。

也是给沈氏个台阶下,他以为沈氏至少能高兴一点,谁知沈氏就笑了笑。

燕国公最清楚沈氏面上笑和心底笑的不同之处了,就像明玉明轩定亲成亲,笑就和现在不一样。

他心里直打鼓,“怎么了。”

沈氏说道:“明轩现在不在盛京,而且公爷刚回来,怎么也得休息几日,不必先忙活这事的。快吃饭吧,看公爷都没怎么吃,可是做得饭菜不合胃口?哪道菜不好吃,就让下面人换了。”

哪里是饭菜不合胃口,在萧阳这几年,燕国公并不怎么重口腹之欲。

后来多是陪着宁氏用饭,宁氏口味清淡,且萧阳的饭菜是没有盛京好吃的,也没有这么多花哨东西。更何况萧阳燕家是他弟媳管,没有燕国公府这么富裕,所以燕国公也不好意思提各种乱七八糟的要求。

要是往常,肯定吃好喝好,只不过今日心里有事,所以没顾上吃饭。

“过阵子也行……倒是不急,不过我这赶回来也是为了这事,你放心好了,明轩真的长进了,哈哈。”燕国公干笑着道。

但沈氏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刚回燕国公府的时候,燕国公可没说这些话,脸色也不像现在这样。如今不过是看清了自己在家中的位置,所以又想讨好罢了。

不过,沈氏也不在意他心里想什么,儿子能顺利承爵就好,理会那么多做甚。

沈氏说了句场面话,“他自己上进是没错,不过也有静姝在一旁规劝的功劳。明轩能挣功名,离不开家中的每一个人,当然也有公爷的功劳。”

燕明荞低下了头,她觉得她对父亲有一点不孝顺,不然也不会在这种时候想笑了。

不过母亲说得也没错,因为父亲于他们有生恩。就算父亲没怎么管过他们,但是生恩摆在这里,没有父亲,也就没有他们,那自然是有一份功劳在的。

燕国公吃了口菜,惭愧道:“夫人这话说的,我在萧阳守孝,能帮得上什么忙。这府上还是多亏了夫人操持,还有这些孩子们,才能这么井井有条,我敬夫人一杯。”

这么多人面前,沈氏也不会不给燕国公面子,她饮了一口酒,然后劝燕国公快些吃饭,不然一会儿饭菜都凉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燕国公的错觉,总觉得说了这些话之后,沈氏对他的脸色好了点。还有虞小娘她们,也是,看沈氏给他夹菜,就会过来布菜,一直说他去萧阳辛苦,这回燕国公好好吃了几口饭。

家宴过后,虞小娘她们就回了各自的院子,许静姝和章辛媛也带着孩子回去了。

沈氏留燕明荞一块打点收拾了收拾,没急着回正院。

她对着燕明荞说了几句话,“你年纪还小,顾言心思也都在你身上,所以就觉得好,但是凡事都得留个心眼。”

“从前你父亲也挺不错的,也不知为何,慢慢地就变成了这样。”沈氏道,“你的兄长姐姐们都成亲了,如今就剩你一个。原本还觉得时间过得慢,可看你父亲回来了,马上就还有一个月就过年了,我想着再有一年多,你也要嫁人了。”

一天天就是这样过去的。

沈氏只是感慨,原以为燕国公会自己拗着性子拗几日,谁知道还不到一天,自己就改口了。她自然希望女儿成亲之后婚姻美满,只不过这天底下男人都这样。

多个心眼总比没心眼得好。

“生意还是得做,你要有自己的事儿忙,别一门心思都放在顾言身上。”

日子是自己过的,这是沈氏这个当母亲的唯一能叮嘱的。

燕明荞乖乖地点了点头,其实她觉得母亲最不容易,要顾虑这个顾虑那个。现在她看见熙宜,就想起自己来。熙宜今年六岁,当初她来正院的时候,也是这个年纪。

如今都长这么大了,就像母亲说的,再有个一年半多,她就要嫁人了。

不过在她嫁人之前,大哥能承爵,大嫂、二嫂能孝顺母亲,还有熙宜、延哥儿他们,都能逗母亲开心,她就算嫁人也是放心的。

到时候常回来看看,她也不担心母亲会孤单受欺负。

父亲回来,至少没说别的,也是好事。怎么说,这个年都能安安生生地过下去。

母女俩也没有在这儿留太久,然后就一同回去了。燕明荞得回荞安轩,沈氏还得回正院。燕国公今日才回来,总不能立马就给推到妾室那里去,不过两人年纪都这么大了,同床共枕而已,沈氏也无所谓。

十一月就三十天,燕国公回来的第三日,就进了腊月。府上的几位小公子一大早就要回书院,而明芸熙宜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 130-140(第7/20页)

们也要读书。

至于让燕明轩承爵的事,还是初二这天,燕国公又跟沈氏提了一遍,沈氏这才点头同意。

燕国公就觉得,这根本就不是燕明轩和沈氏求着他想要继承燕国公府,而是他求着沈氏要把燕国公府给送出去,这让他心里怪不得劲儿的。

明明想要沈氏提,这回彻底落了下风。

不过沈氏对他好了点,府里人也是,让燕国公终于有了归家的感觉。

燕国公肯定要往上头递折子,只是他如今没有官职,还得进宫一趟,托太妃说说话。而且就论承爵这事儿,虽然对燕国公府来说是件大事,但是对皇上来说,只是一件小得跟芝麻大小差不多大的事。

朝廷事务繁忙,等皇上看见这封折子,还不定几日后呢。

所以沈氏也不着急。

腊月有几个节日要过,先是腊八,得煮腊八粥吃,今年燕国公府就不打算去城外施粥了,因为盛京这边大丰收,穷苦的百姓还真不多。而兆州一带水患,一家人就凑了一千两银子,送去了那边,施粥施米,也算是尽自己的一份心意。

燕明荞初一的时候还和顾绵去上香了,捐了香油钱,保佑兄长承爵,一切顺利无恙。

腊八这天就是喝腊八粥,燕国公府的腊八粥是从昨儿晚上就开始熬的,真的是又香又甜。

一大早醒来,就闻见外面的甜香气了。

小火熬粥,米开花却不软烂,时辰足,所以各种米豆子和红枣的味道混在一起,闻着香甜,入口却不甜腻。

好吃在米香软,豆子烂而不散,粥汁浓稠却不是勾芡出来的,甜味更多是枣子的味道,隐隐有红糖味,但是一点都不腻人。

冬日天冷,燕明荞本来偏爱面汤米粉这类的吃食,一早喝了热乎乎的粥,觉得还真好吃,就让厨房的人装了一食盒,然后去了太傅府。

前两日刚下过雪,街上的雪还没化干净,哪怕在马车里,都能感觉到寒意。

到了太傅府,也没用通禀,燕明荞就跟着领路的小厮进府了,等到了内院,带路的人又换了一个,这就到了顾绵的院子。

虽然来过许多次,早已熟门熟路,但毕竟是别人家,肯定得有人带着才行。

谁知进屋之后,看见顾绵病恹恹地躺在床上,脸色惨白,浑身上下盖着厚被子,光燕明荞能看见的被子就有两床,从脖子到脚都盖着,就露出一张小脸来,看样子还没梳洗过,当真是可怜至极。

燕明荞小声问道:“你这是来月事了?你不是不疼的吗,冬日里又摸不到凉,怎么成这样了?”

顾绵点了下头,先嘶了一口又小心翻了个身,冲着燕明荞躺着,“原来的时候是不疼,不过前阵子我兄长不是做了抓雪球的夹子嘛,你也有,你的是个兔子,我的是个鸭子。前两日下雪,我在外面玩儿了半天,夹了有二十来个雪球,然后还和丫鬟们打雪仗来着……哎嘶……结果月事提前了不说,还这样疼。”

说起打雪仗夹雪球的时候,顾绵眼里还有亮光呢,不过说完又疼得直皱眉。

燕明荞当然记着那个夹雪球的,就是两块木头弄了一个夹子,中间是铁丝弯成的弹簧,木头中间挖了兔子的形状,用力把雪加到里面,使劲压压,出来的就是一个兔子形状的雪球。

巧思难得,不过知道怎么做之后还挺好做的。因为这个特别好玩,两个人还做了桩小生意,这才十几天,就赚了不少银子了。

可是好玩儿是好玩儿,但也不能这么玩啊。那么冷的天,玩半天,不着寒气才怪。

燕明荞道:“你就躺着吧,被窝里多弄几个汤婆子,等暖和过来发发汗,就不怎么疼了。可喝了姜水,姜水最是驱寒。”

顾绵摇了摇头,“那个太辣了,喝了几口我就没喝了,也不好喝啊。”

燕明荞无奈叹了口气,把饭盒打开,问顾绵的丫鬟要了碗和勺子,“我带了腊八粥过来,你好歹吃一些,不然肚子难受,胃里也不舒坦的,就更难受了。我喂你,就这样吃点吧。”

燕明荞估计她早饭也没吃,粥拿出来顾绵就闻到香甜的味道,本来肚子就饿,肚子疼着,连着胃也不怎么舒服,就是不知道好不好吃。

不过,燕国公府的饭菜一向比太傅府的好吃。

顾绵坐起来了一点,看着燕明荞笑了笑,“明荞你可真好!”

燕明荞笑了笑,“喂你喝粥就好了呀,张嘴。”

燕明荞把粥吹了吹,顾绵尝着,不烫却热,入口有甜味,是那种微甜,一点都不齁嗓子。

软糯的米,浓稠的粥,虽然肚子还疼,但喝下一口,已经比刚才好受多了的。

顾绵道:“怎么比我家做的好吃这么多,好香软。”

燕明荞道:“里面好像还有糯米花胶,所以才会浓稠一些。张嘴快喝吧,多喝点,一会儿就不疼了。你也记着点,下回少贪凉,就算不来月事,那雪也不是一直玩的。”

顾绵这回吃到了枣子,她点点头,笑着道:“知道了,虽然好吃,但我也不全吃了,给我哥哥留一点吧。”

燕明荞脸有些热的,“带给你的,由着你怎么吃都行。”

给顾言也行,给别人当然也行,反正她今日是真想带来给顾绵尝尝的。

顾言能吃到就更好啦,虽然她和顾言定亲了,但是顾言一个月休三次,她平日里也有事,自不可能每次休沐都见面。

一个月大约见个一两次,偶尔也会写信,但次数不多。

更多时候是通过顾绵送些小东西,给顾言的大多是她觉得好吃的吃食,白日她给送过来,只要多送一点,晚上顾言就能吃到。

顾言就会弄一些好玩的,给她和顾绵玩,好玩是真的挺好玩,不然顾绵也不会玩到肚子疼了。

其余的就和往常一样,就算见面两人独处的时间也不多,最多是一块儿说些话。其实,燕明荞现在除了舍不得沈氏,她自己还挺想嫁人的。

如果能和顾言生活在一块儿,肯定有意思的。

他怎么就能想出那么有意思,还乱七八糟的事来呢,去年那只冰兔子慢慢就化了,今年有夹子,想要多少只兔子都可以,她自己就能弄出一模一样的来。

就是太舍不得母亲了,要是母亲能跟她一起就好了。

喂顾绵吃完了腊八粥,等顾绵肚子没那么疼了,燕明荞就让她先睡下,自己回了燕国公府了。

她们两人,也不必非强撑着留饭。

不过她回去之后才知道,父亲往上递的让大哥承爵的折子,皇上准了。

只不过在越朝,这种公侯伯爵,都是三代一削,不然朝中就太多国公侯爷了,想要封侯加爵,得立功才行,还得是大功劳。

像镇北侯得立战功,而安康侯是于江山社稷有功,所以才得以加爵。

而祖父是第一代,父亲是第二代,大哥正好是第三代,也正好赶上削爵。

燕明荞原来还想着,会不会因为大哥立功,爵位就不削了,但是她想多了。

功劳不小,但也没那么大,大哥已经升官了,比起别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 130-140(第8/20页)

能从七品到五品,已经不小呢,自然不可能再留着爵位。

而且从长远看,二姐姐嫁到了镇北侯府,她要嫁去顾家,就算皇上放心,也会提防着。

所以,现在这个结果是不错的结果。等大哥回来两日,就能把这件事办妥。

不过虽然是喜事,但沈氏没打算大办,想着一家人一块儿吃个饭就好了。首先因为这是削爵,其次,燕国公府在朝中、在盛京已经够引人注目的了,这事儿就不大操大办了。

家里人知道,然后给萧阳、靖安侯府、安阳侯府那边写信递个话,差不多就行了。

也正合了燕国公的心意,不过他很快就不是燕国公了,是老公爷。

等改换门庭之后,这就不是燕国公府了,而是燕安侯府。

不过沈氏相信,等十几年后,几个儿子还会挣得功名,光耀门楣。既已不是颓势,就看日后这些孩子们的了。

从老国公到她这一代,为燕明轩他们做的事已经够多了。

而许静姝是实实在在地松了口气,这回承爵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不用燕明轩去为她请封诰命,她都是燕安侯夫人。

不过,明荞出嫁,就没有燕明玉她们风光了。侯府的姑娘和国公府的姑娘不一样,所以嫁妆得多一点才行,许静姝这个当长嫂的,也是拿燕明荞当亲妹妹,打算多留些银子给明荞陪嫁。

当初在青华县,银子花了不少,这一年多慢慢攒,等燕明荞嫁人了,也有不少钱呢。

燕明轩是年底提前两日回来的,正好赶在圣上封笔前忙活承爵的事,还能在家里过个年。

常州离盛京近,若是在兆州,年假这几日都赶不上回来的。

就像燕明烨,因为回来也待不了两日,过年就不打算回来了。

章辛媛也理解,她现在也没心思想燕明烨,这阵子最忙,她和许静姝要操持给各家送年礼的事。每到这个时候,章辛媛就很佩服燕明荞,一个人的时候也能把府里管得井井有条,可真是又聪慧,又能干。

真是便宜顾家了。

她和许静姝两个人,都得忙得团团转。燕明轩、燕明烨现在都已经为官了,要给他们的好友、上峰以及从前的老师送年礼。

这么看下来,燕安侯府的亲戚还不少呢。

过年就是走亲访友多,燕明轩如今也会拜访朋友,出门饮酒,等到二十九这日,顾言一大早就来燕安侯府送年礼来了。

逢年过节,都是顾言亲自送礼过来的,两坛好酒、两盒茶叶、点心两匣,还有给沈氏准备的燕窝,给燕明荞单独送的好看的料子。

比中秋的节礼要贵重,但也没有贵重太多,不过这也是顾言精挑细选的,他知道燕家不缺什么,送礼不过是维系关系罢了。

但精心准备,燕明荞肯定会高兴,脸上也会有面子,这些他都知道。

沈氏看着年礼,贵精不贵多,倒也还挺舒心的,顾家挺会办事,毕竟顾言还有兄长在。

沈氏就让丫鬟把燕明荞叫来,让她跟顾言单独说说话去。

燕明荞请顾言去花园的凉亭那儿喝茶了,前两日大嫂把凉亭的八个角都弄上了帘子,桌子和石凳也收拾干净了,还铺上了软垫子。

原先燕明荞还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这回可算清楚了,来客人说话能来这里,省着大冷天的还去外面挨冻。

燕明荞瞧着顾言比上次见面好像高了点,大约是冬日衣服穿得厚,所以人显得更结实了点,但不壮,看着很好看。

她煮了奶茶,想给顾言倒杯,然后被顾言执意把茶壶接了过去,“我来就好。”

燕明荞就由着他去了,两人在这坐着也不能干瞪眼,她问道:“那你们这回休沐,初几才上职呀?”

顾言看了燕明荞一眼,今日她穿得也好看,斗篷是红狐狸毛的,衬着她人更白了。

顾言看燕明荞一直等着自己回答,忙回过神来,他喝了口奶茶,“嗯,初六上职,一共放七日。我这你也知道,过节也会放一日,翰林院不需要人轮值,还挺好的。”

除了春节放得多,清明、农忙,再加上端午中秋,能放四日。

顾言道:“对了,成亲还能放五日假。”

得提前一日准备成亲,然后成亲后第三日回门,差不多回门第二天就要回去上职了。

燕明荞把茶杯放下,还好没喝,不然准得呛到,什么成亲放五日呀。

真是胡言乱语。

她能说什么,只能说还挺好,“五日还挺多的。”

顾言有点懊恼,后悔不该说这个,不过他到时候的确能放五日。

“对了,今日过来还有事想和你说,我和我母亲商量,能不能正月请期,把婚期定下来。”

如今只差请期了,婚期早日定下,顾言也能早点安心。

当初提亲,燕家的意思是,等后年再成亲,多留明荞两年。但是后年年前和年后也不一样,年前月份好像都不怎么好,但是顾言真的挺急的。

第134章 过年

是按月份来说, 后年开春成亲就很好。

二月份,初二龙是抬头,而且顾言都看了, 有好几个日子都特别好,是宜嫁娶的。

三月份正赶上清明,四月不好五月也不好,虽然也有人不在乎这个,照样成亲办喜事, 但顾言还挺在乎的。

六月份天又太热了, 七月份也是, 况且七月份还有中元节。

那就只能等到八月了, 其实八月也不错, 就是晚了点, 要真等到后年八月再成亲的话, 那还有一年半多。当然, 顾言自己是不愿意等一年半多的, 但是, 如果明荞想在家中多留些日子, 那肯定依着明荞的。

反正他说了也没用,肯定是要以明荞的心意为重。

燕明荞看了眼茶杯, 轻轻抿了一口,入口微甜, 带着茶叶的苦味, 就跟她现在心里一样。

嫁人她是愿意的,但不想那么早。其实她也说不好, 但是她是想多在家里留些日子, 多陪陪母亲。

熙宜他们就算再能逗母亲笑, 讨母亲欢心,可是毕竟是孙女,隔着一辈呢。她和祖母的感情,就没有和母亲的深。

其实十六岁出嫁,过了生辰,也不算晚的。

顾言和她说,估计也是为了心里有数,燕明荞道:“我想等过了后年的生辰着。”

顾言先是一愣,然后点了点头。

跟他想的其实也差不太多,明荞肯定愿意晚些出嫁,毕竟嫁了人之后,回娘家的机会就少了,哪怕同在盛京,也不能日日回去。

他见平日明荞和沈伯母相处,母女情深,自然是舍不得的。

“也好,八月份也有几个好日子的。”顾言笑了笑,“那正好,兴许等那时候,我就不是翰林修撰了。”

科举之后入翰林的臣子,为官之期三年,之后有继续留在翰林院的,也有去六部和各地任职的。

留在翰林院是最好的出路,跟着皇上议事,拟写条例圣旨,日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 130-140(第9/20页)

前途不可限量。顾言自然是想留下的,倘若留不下,能进六部最好,这样也能留在盛京。

能留在盛京,肯定比去地方任职来得好,而且,顾言也舍不得让明荞跟着他去别的地方受苦。

燕明荞看他这样,心里也不太好受,“你是不是觉得我嫁人晚,心里不高兴呀。”

顾言道:“我要说特别高兴,估计你也不信。我自然是希望早些把你娶回来的,但是伯母养育你多年,你的确应该多留在她身边,尽尽孝道。”

他移开目光,没敢看燕明荞的眼睛,“我觉得我们以后的日子还长,如今你多在伯母身边陪着,也是理所应当的。”

有诗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其实也才多半年而已,他和明荞年纪都不大,也没必要那么早成亲。

顾言觉得,他现在已经快要把自己说服了。

不过确实是这个道理,他好好上职,争取让明荞更风光地嫁进来。

燕明荞轻轻点了下头,“我的确舍不得我母亲,母亲身边就大哥、二哥二姐姐和我是亲生的,如果我走了,和其他的弟弟妹妹们也不亲近。所以我才想多留些日子,但你放心,我以后会常去太傅府的。”

顾言这回是真笑了,“好了,其实我上职,一日大部分时间都在翰林院,也没太多的时间跟你在一块儿,那我和家中说,等后年八月份成亲。”

省得燕家为难。

这么说也是怕燕明荞心里不好受,每日上职,那还有下职的时候呢。

“你不用担心我不高兴的,我能娶你就很高兴了。”这是顾言的心里话,明荞高兴他就高兴。

燕明荞低头笑了笑,“嗯,那你快尝尝这点心,好像是玉芳斋新出来的新花样。”

时常送过来,燕明荞也不太清楚这些点心都是什么味道的。

顾言依言拿起一块,咬了一口,见燕明荞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更仔细地尝了尝,“不是那么甜,吃起来挺有嚼劲的,还有点粘……这是什么做的?”

燕明荞道:“我也不知道呀,你喜欢吃,就带回去些,让绵绵也尝尝。”

顾言道:“今日就不了,我是来送年礼的,哪儿有还带东西回去的道理。”

顾言不方便在这儿久留,跟燕明荞说了一会儿话之后,就主动告辞了。

年礼是给燕安侯府的,但是绸缎都送到荞安轩了,只不过燕明荞现在不缺衣裳,所以就让丫鬟们全收到库房里去了。

二十九这天,府上丫鬟小厮收拾打扫各处,挂灯笼,贴福字和春联,府上张灯结彩的,热闹非凡

燕明荞院子也是如此,中午林香给院子里丫鬟发了年礼,二两银子并一匣子点心,一人还有两朵珠花。

像林香这种干活得力的,燕明荞还单独给了银子。

她觉得这些丫鬟年礼可以一样,上下都能高兴,但是想要其中一些人好好做事,光靠月钱和年礼可不行,那就得跟别人不一样才行。

不然什么都一样,无论做得好坏都能得赏,那谁还会好好做事。

而且她额外赏银子,林香肯定不会往外说,更不会问别人。这一来二去,比着银子,那干活就更卖力。

燕明荞就可以看书陪母亲,什么都不用操心。

年二十九只有一些人放烟花放爆竹,夜里还安安静静的,但等大年三十一早,天还没亮呢,燕明荞就听见外面放鞭炮的声音了,偶尔两阵大的声音,是烟花的声音。

从屋里面听,声音并不算太大,但一阵一阵的,醒了之后很难就再睡着。

而屋外还有丫鬟们在说话,声音也不大,但偶尔有人会高兴地笑两声,就显得荞安轩分外热闹。

又过年了,这就过年了,还真快。

燕明荞心里多了些喜意,先在心里说了声,小娘,又过年了,女儿都要十五岁了。您应该还好吧,等到明天,女儿就又长一岁了。

燕明荞在床上躺了一会儿,也不知道她这么大了去拜年,还能不能拿到红包。应该能的,母亲肯定会准备,每年都是一样的,刻着松柏的银饼。

大嫂二嫂也是,只要还没嫁人,她就是家里的小娘子。

她也得给熙宜他们准备压岁钱,按理说,只要还没出嫁的,都不用给家中小辈准备压岁钱,但是燕明荞现在已经赚钱了,而且赚的银子还不少,所以就准备上,高兴的日子嘛。

熙宜多拿一份压岁钱肯定高兴,这样一家人都能高高兴兴的。

她躺了一会儿,就起床收拾,准备一会儿去正院请安,这会儿不过卯时一刻,荞安轩离正院是最近的,燕明荞倒是不必那么早就过去。

等收拾好后,燕明荞就出门了,路上还遇见了许静姝,她带着熙宜过来,后头还跟着两个丫鬟。

晨起天还黑着,丫鬟还提着灯笼,呼出口就是一阵寒气。

曜哥儿年纪还太小,加上冬日了,早晨更冷,抱着过来难免受风寒。所以沈氏特许,延哥儿和曜哥儿不用过来请安。

许静姝就想等着中午太阳出来,天暖和一点再抱过来给沈氏和燕国公拜年。

熙宜今天打扮得也好看,穿了一身红,头上两个小花苞,在夜色里眼睛亮晶晶的,一见到燕明荞就亲热地喊姑姑。

许静姝道:“她呀,今日醒得可早了,一大早上就没闲着,闹着要过来拜年。”

燕熙宜围着燕明荞转了一圈,然后双手作揖,“姑姑过年好!祝姑姑发大财,嫁如意郎君之后,和和美美!”

“你呀!”燕明荞还有点不好意思,点了点侄女的脑袋,把红包掏出来,“熙宜过年好,来年要好好吃饭好好读书。”

燕熙宜道:“姑姑,我会好好吃饭的!”

只不过,熙宜的小手刚伸出去,许静姝就道:“明荞,你还没出嫁,不用给准备这个,熙宜拜年不过讨个吉利。”

哪里用燕明荞准备红包,也是她总念叨,希望明荞婚后和美,熙宜才给学了去。这么大的小姑娘,真是什么话都学。

这回燕熙宜就不知该不该收了,想要,可还得听母亲的。

燕明荞摸了摸她的脑袋,“收下吧,大嫂,这又没多少钱。”

燕熙宜又看了看许静姝,眨巴着眼睛,直到许静姝点了头,她才欢欢喜喜收下。

而许静姝对这个妹妹和对别的妹妹不一样,一向都是单独给燕明荞准备一份礼物,然后明面上给的和其他弟妹一样。

等到了正院,沈氏和燕国公已经等着了,虽然燕国公已经不是燕国公了,但府上人还称他公爷,有的丫鬟小厮会叫他老公爷老国公。

他今儿穿着棕色的袍子,打扮得很齐整,头上一顶帽子,看着很是高兴。沈氏穿了深蓝色的袄裙,上面一件绵马甲,头戴祖母绿加点翠的抹额,一身雍容大气。

许静姝是长媳,要带着弟妹们一块给两人请了安,燕熙宜年纪小,站在前门说了一溜的吉祥话。

接着就是给两人拜年,一人说两三句话,说完,沈氏和燕国公就给压岁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柳家七娘子 乘风 再世为臣重生 陌上春 穿成男配后我成了万人迷 农家有女重长成 大情敌系统 暖宠成瘾之凌少凶猛 匹配到高冷师兄后掉马了 在ABO文里当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