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2 / 2)
就算陛下对此毫无察觉,庙堂诸公也会有人进行提醒。
总之,陛下一定是有足够条件知道王适安之心的。
那……
顾约脑中灵光一闪,敛目自语:“游鱼贪食,钓者诱之……1所谓的钓者,正是陛下啊。”
刚才看到陛下的字那样好看,完全不像一个不通文墨的人能够写出来,他心里就产生了疑问。
现在他完全明白了,陛下一直都在伪装,知道王适安野心而故意放任,是为了让王适安被一步步纵容得失去戒心,到时一举擒获。
若不是字体使陛下露馅,他也无法看破这层伪装。
陛下心思竟深沉至此。
有这样的陛下,就没必要考虑别人了。
顾约隐约看到了进入权力中枢,重振顾氏门楣的机会。他改变主意,对参军道:“随我去洛口。我要面见陛下,亲口陈述意见。”
*
谢启所写的那篇檄文最后还是投入了使用。
包括左寓在内,所有看过这篇檄文的都是赞不绝口,并纷纷表示从中有了文学和人生方面的领悟。
甚至有的还建议谢启回建康后创建文学派别,他们好加入。
而王适安得知檄文内容后,只是很平静地要求崔衍昭以后离谢启远点。
王适安表示谢启写出来的那些情节有鼻子有眼,一定都是亲身经历,这种经历太丰富的人不适合接近,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崔衍昭:“……”如果他替谢启解释了,王适安肯定会抓着他问他都是哪来的经历。
还是委屈一下谢启吧。至少王适安肯定不会盘问谢启。
*
檄文自然地传到卫衍手里。
那些跟随的大臣们已经看过了上面的内容,紧张地站在厅堂两旁,个个神经紧绷,随时准备着在卫衍爆发的时候逃跑。
平时犯了错被打也就认了,但要是因为别人的问题而挨打,未免太过冤枉。
卫衍展开写着檄文的绢布,阴沉的目光一列列扫过上面的字迹。
一般的檄文不过针对被讨伐者个人,而这篇檄文偏偏牵连到了他的父母兄弟,但并没有贬低,而是挨个夸了一遍。
他的父亲英明神武,母亲温柔贤淑,兄长天人之姿,幼弟聪慧敏捷。
这倒都是事实。
将他的父母兄弟夸过之后,檄文终于讲到了他。
檄文中说,他从小因貌丑遭到母亲嫌弃,被阿兄嘲讽,被弟弟挖苦,全家上下虽都是他血脉相连的亲人,却无一人喜欢他。
……
这也是事实。
卫衍不由回忆起曾经每一场令他坐立难安的宴会,无论是家宴,还是有外人在场的其他宴会,嘲笑他,令他难堪的,都是他的兄弟。
阿兄嘲讽他丑绝,弟弟挖苦他又丑又笨。
他貌丑,不得母亲喜欢,阿兄又性情强势,因此他从未想过与阿兄争锋,平时都刻意装作愚笨,遇到嘲笑,一概装作并未察觉。
卫衍从小记忆超群,此时回想起来,桩桩件件都鲜亮得像是发生在昨天。
父亲不关注他,母亲不喜欢他,亲兄弟对他并无友爱之情……
他的手逐渐紧握,手背青筋蹦出。
察觉卫衍神态变化,大臣们连动都不敢动。
檄文接着道,是他对阿兄怀嫉恨之心,刺杀阿兄……
“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