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0(2 / 2)
见她 喜欢,陆琼也跟着高兴,靠在墙上一脸欣慰。
送走晌午最后 一位食客,陆琼才从钱柜里拿出一小块银子,这 是 给杨姐儿的报酬,毕竟今日 可是 连着做了好几个时辰。
杨姐儿已经没有起初那般的惶恐,笑着把钱收下 ,忽地“哎”一声,又从旁边的抽屉取出一个荷包:“这 是 今儿食客掉落的,至今还没人回来取。”
银灰色的荷包?
看着有些眼 熟,不过陆琼暂时也想不起来,便顺手把它放入钱柜里,跟账本挨在一起。
第28章 碎金饭
陆记的 冰雪冷元子卖得好,到 晌午时,只剩下 几碗的 量。
陆琼便全都盛出来,笑着给杨姐儿分 一份:“这些你带回去吃,不过今晚我们得早些来,提前 把圆子搓好。”
冷元子里还有细小的 碎冰,杨姐儿眸子闪着光,应声“好”便笑着把手捧在碗壁上 ,丝丝凉意传到 手里。
她昨日就尝过这元子的 滋味,但叫她自己买还舍不下 心 ,毕竟一份就要二十文,还不如买一碗羊肉汤饼。可陆掌柜很大方,连带着她也喝汤吃肉,每月还能攒下 不少钱。
杨姐儿心 里感激,便只好更加用心 做糕点、做汤饼来回报她。别说早些来,就是一整日待在铺子里也不觉得累!
午后照常闭店。陆琼穿过巷子,便见隔壁人家有一颗高高的 枣树,越过墙头,长长的 枝叶被压弯,能看见上 边开着嫩黄的 小花,也许过段时日就能结枣了。
推开门,雪儿还待在枣树的 荫蔽下 酣睡,听见动 静也未醒来,陆萱就跑过去摸摸它的 背。
陆琼把新买的 衣物整理好,放在床榻边的 案几上 ,打算待到 黄昏时再拿去汴河洗。怕记性 不好,她干脆把皂荚提前 取出来,放在显眼的 地方,好提醒自己。
今儿没来得及去市集买肉,家里灶房也没有适合的 食材,陆琼打算找闲汉去酒楼订菜。
好在通济坊有专门跑腿的 闲汉,刚搬来汴京没几日,便有闲汉提着茶瓶来送茶,凡是有需求,无论是传话送信或是买卖交易,都能找他 们帮忙。
平日里,闲汉就提着茶瓶在巷子里游走 ,陆琼站在门边,无需片刻就遇到 。
赶紧把人叫住,并给他 十五个铜板当报酬:“要红楼的 碎金饭两份,香酥鸭子一份。”
“好哩。”闲汉把钱收进钱筒,顺手把茶瓶拎起来,想给她倒上 一盏茶,陆琼便摆手回绝。
刚送走 闲汉,就见金娘捧着一只碗走 来,上 边还冒着稀薄的 热气。
“这是羊肉?方才新买的 ?”
陆琼闻着炒羊肉的 香味,忍不住咽了下 口水,更何 况卖相可好,焦黄流油,上 边还撒上 一层芝麻,定是好吃极了。
金娘哎一声,一路顶着烈日赶来,脸颊边浮出淡淡的 红晕,有些不好意思:“做的 不多,就只能给你这一点来尝尝鲜。”
金娘家也不阔绰,不仅要养着霜姐儿,还要给城外的 家人寄钱。就是夫家也拮据,只是郎君的 爹娘早早离世,也不用操心 别的 事。
陆琼本想回绝她的 心 意,但转念一想,金娘定是想感谢今儿的 事,便笑着收下 了:“要是早知道你来,我就不操心 午食吃什么了。”
金娘也笑得更欢,少了点紧张:“那也算是给琼姐儿加餐了。”
红楼离得近,不过半个时辰,酒楼的 闲汉就把食盒送过来,揭开盖还热乎着,定是刚做好便马不停蹄地送来。
陆萱赶忙把菜端进去,没多久便换了空碗出来,把酒楼的 碗碟还回去后,陆琼才给了闲汉二百文。
其中一百九十文是给酒楼的 钱,一份碎金饭二十文,香酥鸭一百五十文,香酥鸭份量不少,够她们吃好几日。红楼也算是汴京城里最划算的 酒楼,比起别的 酒楼,价钱更低,份量也更多,只是味道差些。
碎金饭倒是味道不错,也只是蛋炒饭罢了。时下 流行 把蛋黄唤作碎金,毕竟蛋黄呈金色,切碎后跟米饭一起炒,陆琼觉得叫碎金饭着实不错。
八仙桌上 ,金娘端来的 炒羊肉跟香酥鸭摆在一块,一人一碗碎金饭,旁边还有一份化了冰的 冷元子。
陆琼馋这炒羊肉好久,咬一口,外皮酥脆,内里嫩滑,应当是先 用调料腌制过,在锅中煎过一段时候,才用大火翻炒,不仅多汁还咸香,碎金饭上 蘸着料汁,更好下 饭!
手艺真好,若不是已有一个杨姐儿,还真想把金娘请过来……
陆萱吃完一块羊肉,便夹起一个鸭腿,啃下 一片焦黄酥脆的 鸭皮,连着鸭腿的 筋也带下 来,就是咬不开。她跟鸭腿较着劲,皱起脸,边咬住肉,边用力拽下 鸭腿,吃进嘴里才展开眉头。
这香酥鸭着实有嚼劲。
用过午食,再下 一碗冷元子,冰冰甜甜的 ,对陆琼来说,堪比饭后吃冰西瓜。
过几日就是乞巧节,届时也要准备做巧果和饺子。
巧果是油炸的 面食,不难做。饺子则不一般,按照习俗,会在一些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汴京食记》 25-30(第6/9页)
子里放铜钱、针、红枣,吃到 铜钱寓意发财,吃出针为手巧,吃到枣的则是早婚。
不过放针太危险了,陆琼便把这一个去掉,打算只包铜钱和红枣。
算起来,也该寻杜哉去打打广告了。
*
锅里炖着茄子,咸咸的香味一直散发在四周。
杜哉见时间还早,就忍不住翻出自己藏好的 木盒子,打开后,里边是金光闪闪的 铜板。
全都倒在地上 摊开,他 也趴在地上 一个个数:“五、十……三百二十四!”
“竟然有三百多文!”
这都是杜哉新攒的 钱,大多数都是陆琼给的 钱,每回有什么新品要出,都是他 去帮忙。
可还是远远不够,杜哉挠挠头,不知如何 是好。
应天书院的 诗会在临近午时结束,杜延想寻些油纸,便端着盛有点心 的 盘子去灶房。
恰好碰上 堂长从 灶房出来,他 端着糕点的 手无从 安放,只好双手捧着,对堂长行 礼问好,隐约间还问到 一股香味,好似是叫花鸡。
堂长点头,和蔼地笑着:“恒之,又来灶房帮忙了?”
“是的 ,堂长。”
杜延是靠天资聪慧才进的 书院,买纸笔便要花费不少钱,是以他 平日便会到 灶房干活,用来换取一份午食,这也是山长准许的 。
与堂长倾谈一番,他 便跟灶房的 火夫要了些油纸,将盘中的 两份广寒糕、一份荷花酥、两份梨花酥叠好,一并用油纸包住。
杜延回去路上 便藏不住笑,这些糕点平日里可吃不到 ,带回去,哉儿见了定会高兴。
这般想着,他 便忍不住加快步伐,很快就见到 自家的 屋顶。
“阿弟,兄长回来了!”
他 们家没有院子,入门便是灶房,桌椅也挨着灶台,墙边各摆着张木板床,一边被褥整齐,一边凌乱不堪。
杜延一开门,便见自家弟弟趴在地上 ,翘着臀,有些不太雅观……
“阿第这是在做何 事?”
适才听见动 静,杜哉便快速把铜板装进木盒里,一股脑塞进柴草堆了。
他 身子有些僵,站起身来才笑着道:“方才不小心 绊倒了,没事。”
说着便转移话题:“对了,你今儿怎么午时便回来了,往日不都是暮时归。”
杜延也不再追问,便把今日诗会的 事一一细说,脸上 的 笑就没少过。
“对了,这糕点你尝尝,味道好极!”
荷花酥只有一份,杜哉选了卖相好的 梨花酥,总觉得味道熟悉,不过天下 糕点是一家,味道相似也正常。
见他 喜欢,杜延便介绍这糕点是陆记的 。
杜哉着实有些意外:“陆记……的 糕点?”
杜延先 夸赞一番糕点,才道:“堂长也说,这位陆掌柜不仅手巧,学识也不浅。你应当好些跟人学习,明 年二月便是童试,莫把功课落下 ,阿兄今日休假,正好……”
杜哉点点头。应天书院可不好糊弄,若此事是真的 ,这陆记的 掌柜也太有本事了,以后肯定能赚很多钱,他 可要跟人打好交情了。
后日,不对,明 日就去找人。
见他 陷入沉思,杜延便觉得欣慰。哉儿总算把他 的 话听进去了,以他 的 悟性 ,明 年的 童试定是出不了差错。
*
晨间的 雾气渐渐散去,州桥一条街上 的 食铺全都生火,各种香味混杂在一起,汤饼香、馒头香、胡饼香、糍粑香、蜜炙香……
与陆记一同开张的 ,还有三娘汤饼店,门边摆着一块木板,写着——“新店开业,赠一份豆儿水”。
杨姐儿也知道这事,见不少路过的 食客都跑到 三娘那去,连镈饦都揪不好,一片长,一片短。
陆琼见了,赶紧点醒她,便继续调冷淘的 酱汁。
见她这般淡定,杨姐儿心 里着急:“小娘子,你怎就不急呢,食客都跑光了!且这开业送饮子的 点子还是你想的 ,她怎么就偷学去了。”
陆琼把加了槐叶汁的 面皮下 入清水锅中,木匕搅拌着,浮出一层雾气,看不清脸:“手长在别人那,人家要学去我也没法子。再说喜新厌旧的 是常态,说不准,食客都是去尝鲜的 ,日后能不能留住还得看手艺如何 。”
“你就安心 在这和面、揪面片,铺子生意如何 应当是我该考量的 ,不然今儿味道差了些,客人走 得更多。”
倒也不是给杨姐儿压力,陆琼知道她也是好意,只是怕她乱了神,分 了心 ,这情况会更糟。
前 世她也经历过不少类似的 事,靠新奇的 点子能吸引不少食客,但要长久做下 去,还是靠真本事。毕竟汤饼好吃,即便在犄角旮旯,也总有人闻着味寻来。
杨姐儿知道她向来有主意,便点头不再问,认真干着手上 的 活,很快便无心 思索别的 事。
第29章 乞巧节
自三 娘汤饼店开业以来,陆记着实受到打 击,除了对比起 来有 些冷清,再就是汤饼的 销量不好。
好在陆记还 有 糕点、渴水进账,尤其是步入暑日,冷元子的 需求只 增不减,正好抵消汤饼的 损失。
乞巧节前几日,陆琼便找杜哉推广陆记的 乞巧活动,也在门前摆了块木牌——“乞巧吃角,巧果 巧酥”,还 找人添上些简易的 图案,也是像样,还 方便了不识字的 百姓。
到乞巧那日,天气格外好,陆琼一早便起 来,把院子的 晾衣杆架好,晒上家中所有 的 衣裳、被褥,可 以避免生虫,毕竟前阵子的 雨也下得够久。
她还 把堂前的 地扫净,铺上一层厚厚的 干稻草:“萱儿去把堂屋的 垫子也拿来,放在这晒晒。”
陆萱跑上跑下,早已 出不少汗,但还 是有 很大兴致,因为今日就能见到离姐儿!
她们刚去铺子便要开始和面,陆琼打 算多做些巧果 ,是以刚开始糖便用去一罐,加蛋液揉成团后置于木板上。
时下没有 现成的 “酵母粉”,百姓便会提前把面团放置几日,待发酵好就被叫作“老面”,下回要做面食时揪一块掺到新面即可 。
陆琼早就做了老面,现下切一半到新面团里,再揉多几回,这面就会很快发起 来。
不过今儿杨姐儿很古怪,几次对上视线便移开,还 总是欲言又止。
她很快也无心此事,怕面团发过了做出的 巧果 卖相差,便赶紧揪长条,分成一份份剂子,再压到提前准备好的 模具上。
重点是面团不能加得太满,否则就成了馒头,没有 模具的 形。
而这加了蛋液、糖的 面团,还 呈淡黄色,放在新灶烙至两面有 些焦黄,待巧果 熟了便好。
一出锅,满是面饼的 香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汴京食记》 25-30(第7/9页)
陆琼隔着热,把巧果 捏在手中还 是松软回弹的 ,掰成两半,露出里边的 蜂窝孔。
还 带着蛋香,类似蛋卷的 香味,只 是口感更暄软,像小蛋糕,她吃完一个还 想吃,这应当是做成了。
杨姐儿尝过也忍不住夸赞:“小娘子手艺愈发巧,定是织女转世 。”
乞巧,乞巧,就是祈求自己像织女那般心灵手巧,陆琼也喜欢这个节日,不过杨姐儿的 赞美还 是夸张些。
她是否为织女转世 尚不可 知,杨姐儿的 “牛郎”倒是来了。
不过陆琼总会想到另一个“牛郎”,可 惜他 乡无知音。
对门鱼铺的 陈枫登门,还 围着陆琼问:“陆掌柜今儿几时闭店?听 闻今晚汴河有 花灯,城南还 有 香桥赏……”
就差将汴京城所有 活动都列举一遍。
陆琼接过杨姐儿捏好的 巧酥,故意对上杨姐儿的 视线,假装苦恼:“今晚可 是人最盛的 时候,若是闭店,可 就挣不着钱了,还 是罢了。”
陈枫也不能叫人不做生意,再逗留多些时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刚把巧酥、巧果 做成,谢家的 侍女桃红也赶来,还 把部 分巧果 装进食盒,嘴角微微勾起 :“上回的 冷元子可 还 有 ?”
“有 的 ,这回也是不放冰?”
桃红提着食盒,点头:“多盛些元子,我家娘子惦记许久了。”
起 先陆琼回疑惑,谢家有 芸香楼,为何还 跑到她这买冷元子,后来才知芸香楼不做这样的 元子,倒是有 不少冰酪、酥山等冷食。
可 这些为寒凉之品,对身体不好,平日也会叫厨娘做吃食,可 她家娘子只 想尝鲜,便也不好叫人特意做,到外边买还 方便些。
送走桃红,陆琼便又在铺子里忙得团团转。前往陆记的 食客络绎不绝,还 有 人订了五十 份的 巧果 、二 十 份的 巧酥,可 将她们累坏了。
巧果 有 不少,可 巧酥不够,做起 来还 费劲,最后还 要捏成不同的 形状,倒是有 个好听 的 叫法——“送巧”,祝愿女子愈发手巧。
比宣传男女爱情来得实在,毕竟在宋代,手巧的 女子容易找事做,待钱攥在手里了,那才叫踏实。
生意实在旺,陆琼午食便在店里吃些汤饼凑合凑合,倒是陆萱还 惦记着红楼的 菜,又托闲汉跑腿买来煿金煮玉。
“金”就是炸竹笋,”煮玉”则是笋煮白粥,一道菜便是竹笋的 两种做法,也是不常见。
竹笋却是寻常食材,不论是间笋蒸鹅,还 是三 脆羹,就连馒头也会夹笋。而竹的 寓意好,相国寺的 僧人便也偏好竹笋,还 生了食笋的 情节,陆琼觉得他 们也是清雅。
吃过午食,陆琼便觉得有 些倦,坐在墙边闭目养神。心里后悔,早知就不硬撑了,还 不如 回去歇息,养足精神再来也不迟。
半梦半醒间,她听 见有 人再耳边谈话,睁眼便见虞娘站在杨姐儿身边揉面团。可虞娘怎么在这?旁边还有 离姐儿。
“虞娘是怎么找到这的 ?”
她离开上元村时,只 跟虞娘说 去龙津桥摆摊,那时还 没陆记,后来便忘了告诉虞娘一声。
“寻人问的 ,那人认识你,就带我们来这,”虞娘在光滑面团上压印子,“不过你这铺子真大,汴京也变了许多,我险些都找不着路。”
虞娘上回来汴京也是好些年前,近来城中商铺林立,有 所变化也是寻常,只 是心里隐隐有 些落寞。
见到熟悉的 人,陆琼也变得话多,还 好奇她们何时回去?
“离姐儿非说 要来,惦记好些日了,昨夜还 睡不着,今儿起 晚了还 怪我不叫醒她。所幸就在入城处订了客栈,明日再回去。”
虞娘还 说 ,她来之前替陆琼看了眼屋子,屋顶完好,只 是院前的 菜地生了杂草,倒也不碍事。陆琼还 趁机问虞娘不少上元村的 事,都是些家长里短,无非是谁家娶了新妇,谁家盖了房子,谁家挣了大钱。
可 她还 是听 得津津有 味……
离姐儿跟陆萱早早便不知所踪,好在离姐儿年纪不小,陆萱还 知道路,倒也不会叫人担心。
眼见着天热,进店的 食客便少起 来,陆琼打 算提前包些饺子,不然等食客一多就忙不过来。
包了百来个饺子,有 白菜猪肉馅、韭菜猪肉馅、羊肉馅、韭菜鸡蛋馅,还 在四五个中夹了铜钱,三 两个夹了红枣。
刚包完饺子,店里便有 食客相继吃出铜钱,陆琼还 大方地给他 们免单了,毕竟能吃中的 也是天选之子!
虞娘在汴京还 有 熟人,临近暮时便离开,铺子里只 剩下陆琼跟杨姐儿二 人。
到夜里,街上张灯结彩,汴京河人满为患,全是等着放花灯的 ,旁的 香桥也站着不少人。
食客便逐渐少起 来,而杨姐儿也愁得像是见不着牛郎的 织女!
陆琼也打 算提早闭店,在这待了一日,就是木头也累,便叫杨姐儿早些离开。
杨姐儿瞪着圆眼,确认后才笑着扯下腰间的 围裙,跑去“鹊桥”跟人相会了。
店里还 剩下一位食客,点了份梅花汤饼,还 有 四份巧酥要带走,如 今正细细品尝着汤饼。陆琼等不及,便借着上新茶的 功夫往他 碗里瞧一眼,估摸着戌时就能闭店,忍不住雀跃。
盼着赶紧下工,她到钱柜把账本取出来,忽略掉银灰色的 荷包,想着提前把账算完,就能提早回家。
可 偏偏就在食客吃完汤饼也一刻,店里迎来新食客。
若是旁人,陆琼还 能寻借口把人叫走,可 这人是谢洵,前阵子还 帮过大忙。
不仅如 此,身后还 跟着两位小娘子,看一眼他 的 脸,摇摇头,这副相貌真不叫人省心,容易招蜂引蝶。
陆琼笑着招待:“小郎君想吃些什么?是吃往日的 汤饼,还 是想尝尝今日乞巧特有 的 巧果 、角子?”
“那就要一份角子。”谢洵也回笑。
他 嘴角总是挂着笑,也从未见他 有 过失态,倒是她,在灶房里操劳就没有 从容的 时候。
下午掐的 饺子还 剩下十 来个,便全都下锅煮,饺子在水中翻滚,咕噜咕噜,掀起 一阵白雾。陆琼拌匀几下,便捞到碗里,再添上一小勺汤汁,撒上葱花,一碗饺子就端到桌上。
“角子里包有 铜钱、红枣,若是小郎君吃中,便是有 福气。”陆琼说 完还 给他 换新茶。
“多谢。”
谢洵也听 闻过乞巧节吃饺子的 习俗,不过那是未婚女子较为上心的 事,他 在家中还 未做过此事,倒是有 些稀奇。
饺子冒着热气,夹在筷子中没多久便冷下来,谢洵就着饺子边咬一口,味道有 些奇怪。
除了肉香,还 带着别的 味道,低头一看,饺子馅露出红枣来,想起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汴京食记》 25-30(第8/9页)
小娘子曾说 的 ,这是有 了好运?
陆琼招待完另外两位小娘子,也发觉这边不对劲,跑上前去看看,就见饺子中夹了红枣,这是什么运气,剩下的 十 个饺子还 能有 吃中的 。
谢洵持着筷子,笑着仰头看她:“小娘子方才说 吃到红枣便是有 福气,那我这是什么福气?”
饺子汤新鲜出炉,呼呼冒着热气,隔着这层雾,陆琼倒是看不清他 的 全脸。
“这是早婚的 福气。”
许是这答案太过意外,谢洵一时愣住,手一松,筷子夹中的 饺子便掉进碗里,溅了不少水花。
第30章 再相逢
陆琼扯下腰间的粗布,在 桌上擦干水渍,又把先前媒人 对她说过的话术转变一番,弯眼笑道:“谢郎君这般已是适婚年龄,说不准接下来便能喜结良缘。”
谢洵面子薄,还未被打趣几句耳尖便红起来,却还是硬把话接住:“谢某多谢陆娘子的祝福。”
忽地就忙起来,手背探了探茶壶外壁,不想 他顿了顿,才抿嘴道:“这茶好似凉了,陆掌柜可否帮我 换一壶。”
茶可是刚换的,不仅没凉,还烫得很。
陆琼见他手背都红了一片,并没有戳破,只是意味深长地笑,应声好便把茶壶放在 托盘上。
这人 啊,脸皮薄才好,一眼就能看 穿,交起心 来才不会费劲。
接下来店里都很清静,除去碗筷碰撞声,便是两位小娘子的私语。
淡粉襦裙的小娘子掩面笑着:“可惜没有多余的角子,不然我 也要看 看 能否吃中 ‘早婚’。”
旁的小娘子打趣她:“你整日藏在 家中 ,又看 不上媒人 介绍的小郎君,就是吃到一百个掐红枣儿的饺子,也难成婚,更妄论早婚。”
“就算看 破,也不能道破呀。”
说是私语,可这会儿的陆记太安静,一点声响便传遍屋子,剩下的二人 也是一字不落地听进去。
陆琼左手撑在 木柜上,待账本上的墨水干透,便翻下一页,这两位小娘子可真有意思。余光一撇,某人 不止耳尖红,连带着耳根都是一片红,怕不是用耳朵去试探茶壶温度了。
好在 两位小娘子惦记着放花灯,待汤饼吃完,巧果 尝遍,便拉着手去逛汴河。
谢洵也吃净碗中 的饺子,剩下小半碗的汤汁,留下小块碎银子:“劳烦陆娘子了。”
汴京人 倒还是讲礼节,陆琼也笑着把碗撤下,再把碎银子顺手带上。
送走最后一位食客,她便赶快把木门合上,只开 出一条细缝,回 到灶台,把剩下几只碗叠起来,单手托碗,另一手抓了把皂荚。
铺子后门对着的街巷行人 不多,较为清静,唯有月光发出淡淡的光,陆琼借着月光,从水缸舀一勺水,冲净碗里的浮沫。
旁的木门吱呀一声,探出来一个身子,是施三娘,她手上也抱着盆,稍一弯腰,盆中 的污水便顺着小道流走。
汤饼香也四溢,看 来她的汤饼店正旺着。
下午新做了一锅巧果 ,不料卖到暮时还剩下不少 ,可总不能在 这放一夜,陆琼便翻出一个竹编食盒,把它们都装进去。
离开 时,她便顺手把门边的木牌收走,贴着墙角摆好,路过三娘汤饼店,就见牌匾漆光油亮,屋里坐着不少 食客。
回 到通济坊,巷子里一片昏暗,连金娘家也不见一丝光亮,许是出街逛花灯了。
真有些冷清。
陆琼坐在 堂屋前赏月,尝一块巧果 ,淡淡的鸡蛋香袭来,陆萱不在 ,雪儿也困得打盹,颇有种留守老人 的寂寞感。
直到月光隐去,陆萱才带着新买的磨喝乐回 来,脚上穿的正好是那日新买的鞋,每走一步,珠子便晃动一回 。
她兴冲冲地跑到陆琼面前,绘声绘色地讲述今日的所见所闻:“香桥使用纸包的线香搭成的,还装上了栏杆,扎了五色花,就是不能站上去……”
“还跟离姐儿还去斗巧了,穿七孔针,我 比她穿得快。”
听她这样讲,陆琼也觉得有趣,倒是遗憾没去看 了。
直到夜深,陆家的最后一盏灯才灭下。
*
汴京人 夜生活丰富,且不少 食铺开 至半夜,第二日便起的晚。上午过去近半,陆记才陆续有食客光顾。
陆琼挽起袖子,取出盆中 的面团开 揉。杨姐儿昨夜去穿针了,天色暗看 不太清,一不留神就扎到指腹,用力便疼,便叫她去招待食客了。
好在 虞娘前来帮忙,不然她一人 可忙活不来,过惯了清闲的日子,只是站着揉面便觉得腰酸。
“虞娘可是午时回 去?”
“约莫是酉时,”虞娘坐在 灶台下的矮凳,借着外头的光择菜,“顶着太阳可太晒了。”
虞娘来之前就交代家人 ,卯时就要把地里的菜浇一次水,要是等到正午,菜都得焉掉。怕陆琼在 汴京吃不到新鲜菜,她还从地里摘了不少 来,有茄子、胡瓜、薤……
想 起这两日的见闻,虞娘还是不住感慨:“汴京变化真大,到处都是铺子,昨夜腿都走断,还是没逛完汴河的商铺。”
“那虞娘怎么没想过也开铺子?”
虞娘摇摇头:“你叫我杀猪容易,但 叫我 打理一个铺子就不行,再说上元村还有不少 地,走了就不知便宜谁,如今村里可都打着地里的主意。”
见她这么说,陆琼便也不再劝,可还是心 疼虞娘,持刀多年,看 着是壮实,却也落下不少 病根,若是不杀猪,只卖肉说不准还能挣得更多。
接近午时,陆琼本想 把人 带去酒楼,可虞娘却拦着她,不肯叫她多花钱,便各退一步,买了不少 菜回 家做。
虞娘跨上台阶,打量四周:“汴京就是好,这院子除了小,不能种菜,还挺干净,连鸡粪都见不着。”
陆琼心 道,是她不想 吗?还不是没地方养鸡,不然能养出一群来,等孵出小鸡后,还能再养一批。不过算下来,无需多久她便能换个大院子了。
雪儿听见动静,从堂屋跑出来,围着她们的腿边打转,离姐儿却被这吓一跳,挥着双手叫它离开 。
陆萱蹲下身,把雪儿身子揽过来,顺着它的背道:“离姐儿莫怕,它乖得很,不咬人 。”
见这狗真的不咬人 ,离姐儿才松口气,却还是躲着,她幼时被狗追的经历可不少 ……
还没等多久,金娘也带着霜姐儿来,几个姐儿便在 院子里玩,逗着狗,吃着昨日剩下的巧果 ,很快就打成一片。
虞娘拎着包袱,跟着走进堂屋,八仙桌擦得一尘不染,两边还各摆了长木凳,不比她在 上元村住得差。
“在 这过得着实不错,原先你说要搬到汴京来,我 还不看 好,以 为你没多久便会回 来。没想 到麦子高了你还没回 ,就怕你是硬撑着,现在 这般也好,你爹娘也能放下心 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汴京食记》 25-30(第9/9页)
不然日子过得拮据,她一人 也照应不来。
陆琼知道她没少 叫虞娘操心 ,便不敢作声,只是站在 一旁笑着。从柜子里找出新茶杯,在 院里洗净便给她们都倒上水,毕竟赶了一路,也聊了一天。
没歇多久,她们便又忙活起来,在 灶房生火做饭。
金娘把虞娘带的茄子切成快,中 间挖空,塞进不少 肉馅,在 锅中 煎上小会儿,滋滋冒出油,香喷了!
虞娘手艺倒是差些,就在 一旁打下手,择菜、洗碗,还要帮忙递各种调料。
一道道鲜香的菜肴便新鲜出炉,霸道地弥散到整条巷子。
临走时,陆琼帮忙把东西搬上车,还买了不少 吃食,留给她们在 路上吃。
车子渐渐隐去,也不知下次再见是何时。
送走虞娘和离姐儿,陆琼便直接去陆记,却见杨姐儿站在 外头,两手紧紧握着,有些焦急。
见陆琼走过来,杨姐儿立刻拉住她的手,袖子被抓出印子:“小娘子,不好了,出事了。”
“你先别急,这是怎么回 事?”
陆记还未正式开 张,店里也没食客,陆琼把人 带进屋子说话,叫她坐在 椅子上。
杨姐儿这才缓过来,此时也定下心 :“方才遇见芸姐儿,她说要把陆记的铺子当出去,就不能赁给我 们了,往后陆记就不能开 了。”
怎么这般突然,也没有任何风声。
陆琼脑子有一刻空白,还是想 再问清楚些:“你可是听错了?她不是来要租金的?”
“没听错,芸姐儿说她娘的病更重了,先前的积蓄也花光了,现在 就剩下铺子,还说我 们就只能租到这月了。”
也就是还有二十日,二十日……陆琼一时也难找到合适的铺子。
不知事情 还有无回 旋的地步,陆琼决定去找芸姐儿:“萱儿待会就来,你就先看 着铺子。”
“好,小娘子也当心 。”
芸姐儿家在 州桥边,离铺子不远,陆琼寻人 打探清楚,便找到她家。
这处房屋挨得更近,毕竟是靠近皇城,芸姐儿家门前空荡荡,只有台阶还残留着上月生出的苔藓。
她站在 门外,听见屋里细小的动静还伴着妇人 沙哑的咳嗽声。
“娘,你先喝些水,慢点喝,别呛到。”
陆琼听出这是芸姐儿的声音。
有人 拍着妇人 的背,妇人 顺了顺气才道:“铺子生意如 何了,你进来日日在 这照顾我 ,万一出乱子可如 何是好。”
屋内安静一会儿,才响起芸姐儿的声音:“不碍事,我 请了厨娘,都忙得过来,就是做不出您做的味道”
妇人 微弱地笑着:“不怕,我 还是你这般大时,也做不出那种感觉,我 娘就在 一旁看 着我 做,慢慢学,直到某日,便突然会做了。”
芸姐儿轻轻地“嗯”了声。
剩下的谈话陆琼没听下去,便离开 了。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