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假千金回山村后(美食) > 200-210

200-21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女主她想成为战力巅峰 你有阴湿老公吗 你把手拿开! 年代灵异文里的白月光女儿 陛下捡到雌虫后 怀了猫猫女帝的崽崽后 主角你好,我是作者 少女漫画你支棱起来! 卷王过家家 总裁的前女友今晚当妈

这话一出,那些以为周野和林姝要将东西霸占

了去的村民都臊红了脸。

原来林姝和周野小两口压根就没打算要这几只家禽啊,人家只是顺道看到了才带回来的。若是这一趟没带回来,等到几日后他们下山去,这鸡鸭鹅的早就不知蹿哪儿去了。

里正这头拿了几只家禽,可这官司却不好断,最后果如林姝预料的那般,这几只家禽都充了公,如此一来,大部分都欢喜,毕竟到时候炖成一锅汤,都能分到那么一碗肉汤喝。

林姝将搜罗来的一堆杂物规整好,一刻没歇,便又和周野分头行动起来。

周野再去寻些柴,林姝则带着林小蒲和廖墩子去山间挖野菜。

李春苗见状,连忙推了自家儿子一把,叫王银根也跟着去。

被说学人精她也不怕,都这种时候了,她就要跟着最聪明的人走,不光是待在后山的这几日,等日后下山回到村里,她还要跟着林姝学,不然饶是他们家里剩的存粮再多,也坚持不到明年。

没有粮食吃只能吃野菜的日子可不好受!

张巧花也是个聪明的,林招娣就是讨好了阿姝才过得越来越好,她这个亲的三婶哪能比外人差,她不刻意讨好阿姝,但跟着阿姝学准没错。她家玉书去了镇上还不晓得是个啥情况,家里没有小子可以使唤,她便自己上阵,挎着个菜篮子跟着林姝几人一起走。

她这么一动,好些户人家也跟着一起去了。

到最后,林姝身后竟跟了六七个村妇,有称呼婶子的,也有只大个两三岁的嫂子。

她也没有藏私,将这个时节能吃的野菜都同跟来的这些村妇分享了,还说了不少吃法。

林姝最爱的便是这马齿苋,新鲜的可凉拌,晒干后成了菜干吃法更多,可以泡发后做饺子包子馅儿,能跟面粉和一和做成蒸菜,还能和肉一起炖,味道香得很。

芋荷梗也还能再采,只是后山上大部分的芋荷梗都叫她采去晒干囤起来了,旁的村民想采怕是得去三里外的大山里找。

再是那地皮菜,这东西长得像木耳,故而又有地木耳之称,下雨过后湿地上石头上多得很,林姝这一说,村民们可不陌生。

“阿姝,你说的这不就是地卷皮嘛?这玩意儿村里下过雨后田埂土坡林间到处都是,黏糊糊的一坨,这玩意儿还能吃咧?”

林姝解释道:“婶子不觉得这地卷皮长得有些像木耳么?所以它又叫地木耳,能吃是能吃,就是不好清洗,忒费劲儿了,我平时吃得也少。但眼下粮食珍贵,能省则省,咱们便不讲究这些了,能多些吃的就好。”

“是这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假千金回山村后(美食)》 200-210(第6/15页)

理儿!”那妇人忙应道。

地皮菜因着是贴地长,里面混杂着枯叶泥沙这些,极难清理,若处理不干净,即便烹饪出来,那一口下去也是满嘴泥沙。正是因为麻烦,林姝很少去采,毕竟花在清洗地皮菜上的时间完全可以做很多别的事了。

眼下她却不挑,指挥着林小蒲和廖墩子,若是看到地木耳便都采了来,尤其是长在石头上的地木耳,这种贴着石头长的地皮菜泥沙要少很多,清洗起来相对容易。

林姝既然主动提了,便连同清洗的法子一并告诉了这些跟来的村妇。

“这地皮菜洗的时候先用清水泡个一刻钟,等里头大部分泥沙洗掉后再用淡盐水或淘米水浸泡个一刻钟,之后撒两把草木灰,用流动的水反复冲洗,或是反复换水漂洗,洗个三到六次便差不多了。清洗的时候可以用这指腹轻柔叶面,但切不可用力过猛导致破损……”

跟来的这几个村妇都是愿意听林姝的,不光跟着林姝采摘野菜,还将她说的全都记下了。

这马齿苋和地木耳都是他们甜水村能过冬的野草,能多几个野菜可吃谁不稀罕?!

林姝不光说了如何清洗,连如何烹制和保存也都说得十分详细。

凉拌地皮菜清爽开胃,地皮菜炒蛋家常经典,地皮菜饺子一口爆汁、满嘴鲜香,地皮菜蛋汤清淡养胃,地皮菜炒腊肉滋味儿一绝,还有那地皮菜馅饼外酥里嫩!

除此之外,地皮菜炖豆腐汤,地皮菜炖粉条等等,也都各有滋味儿。

这东西还没吃上呢,林姝这么一描述,村妇们一个个的都开始咽口水了。

没想到这随处可见的地皮卷还能做出这么多好吃的!

“……这东西多,只要婶子们不嫌清洗麻烦,可以有多少采多少,洗净后晒干,密封后放到阴凉处囤着,囤个一两年不成问题,吃之前拿水泡发就行。”

村妇们哪里会嫌麻烦,一个个听了这话都喜滋滋的。

等到大家都满载而归,那些没跟去的村民看到她们带回来的不过是一些马齿苋、地皮卷和草菌子,心里松了口气。

还当林姝带着一群人挖什么好东西去了,就这个?

林姝没管村民们私下里的嘀咕。

山上能吃的野菜确实多,可为何没几个村民喜欢挖野菜吃?主要还是因为不会烹饪,加之大部分野菜都有□□味,口感的确是没法家家户户都种有的青菜相提并论。但其实很多野菜的营养极其丰富,若是口感再提上去,完全能算得上是山珍。

林小蒲和廖墩子一起帮着清洗采来的地皮菜,淘米水家里做了米粥后就有,草木灰直接从灶膛里抓两把,林大山又去打了两桶山泉水来,用水也管够。

两人将采来的这些地皮菜全都洗得干干净净。

林姝取了一斗碗洗净的地皮菜,剩下的全都晒了出去,囤着以后吃。

“阿姐,晚食做啥好吃的?”林小蒲忍不住问,她记得可清楚着呢,阿姐给几位婶子和嫂子讲了好多地皮菜的吃法,她当时听得馋极了。

林姝嘴角微勾了下,“家里的鸡蛋还有不少,拿两个出来给你们做地皮菜馅饼。”

她更想做的其实是地皮菜盒子,类似韭菜盒子的做法,但那太费油,今日好不容易换来的这几勺油可不经她这么用,便做馅饼罢。

先用半烫面法和面,一半面粉用滚水搅拌,一半用凉水搅拌,再混合揉成光滑软面团,如此揉出来的面皮柔软筋道,不易破皮也不会发硬。

面和好后醒发个一刻钟到两刻钟。

调馅儿的话便简单一些,地皮菜切丁,拌入鸡蛋碎,放入油盐即可。

包制和烙制也往简洁了来,面团分剂擀薄,包馅留边封紧,包成容易封边的月牙形。

何桂香那头忙完了过来帮着一起包,一大斗碗的馅料,皮包得薄些,一共包了十个。

锅里的米粥熬好后倒腾到干净的木盆里凉着,锅里冲洗后烧干锅壁,用小刷子浅浅地刷一层薄油。地皮菜馅饼下锅,维持中小火煎至两面都有金黄之色。末了,再盖上锅盖焖上一小会儿保软。如此做出来的地皮菜馅饼外皮酥脆,内陷鲜香!

第一个出锅的地皮菜馅饼已经到了林小蒲手里,她呼呼吹了几口气,一嘴咬下去,吃得眼眸发亮,“唔唔,好吃好吃!”

第205章 消息

一旁王银根看得直咽口水。

他阿娘也做了地皮菜馅饼,是跟着阿姝姐一步步做的,但因着手艺不及阿姝姐,又不舍得放油,鸡蛋也只放了一个,加上火候掌握得不到位,做出来的那叫一个两模两样。

李春苗偷偷揪了一把他耳朵,将自己也才出锅的第一个地皮菜馅饼盛到他碗里,“吃你的罢!老娘又不是没做,别老盯着别人手里的东西,你这副守嘴贪吃的样子真给老娘丢脸!”

王银根接过地皮菜馅饼咬了一口,吃完顿觉惊喜,味道居然还可以?

“阿娘,你手艺进步了!”王银根一边夸一边大口吃。

李春苗揉了一把他的脑袋瓜子,得意地笑了起来,“一步步跟着阿姝做的,这味道能差到哪儿去?阿娘教你一个道理,当咱们自个儿不够聪明的时候,咱

就要跟着聪明人走,别看村里那些见不得别人好的嘲笑我学人精,等日后她们也想跟着学的时候,我都能甩她们一大截了!”

王银根狠狠点头,“阿娘,我懂!”

就像他也不聪明,但他跟着聪明的林小蒲干事,林小蒲有肉吃的话,他就能分到肉汤喝,他以前的那些小弟也都能分到肉汤喝,嘿嘿。

张巧花倒是没跟着林姝学做地皮菜馅饼,不是她不想学,而是家里灰面都存到山洞里了,还有鸡蛋,那是她攒着给儿子补身子用的,即便在跟前,她也舍不得吃。

虽没有做地皮菜馅饼,她却做了一道凉拌地皮菜。林姝送了一小把干茱萸果和干青花椒,她再加一些野蒜末进去,凉拌地皮菜吃起来脆嫩至极,滋味也是麻辣爽口,下饭得很。

其他几家跟过去一起摘了地皮菜的,有条件的都跟着做了地皮菜馅饼,没条件的便如张巧花一样做了凉拌地皮菜。

当这些人家右手端一碗米粥左手拿一个馅饼吃得腮帮子鼓起,或是夹一筷子凉拌地皮菜嚼得一脸满足的时候,其他村民都看馋了。

不是,真有这么好吃?

里正家长媳张氏摇了摇头,“这人饿起来吃啥都觉得好吃。”

里正喝着碗里比其他家要浓稠几分的米粥,瞥她一眼,道:“老大家的,这两日家里人不干农活,你熬稀饭的时候少放些米,还有,下回林姝丫头去挖野菜,你也跟着去。家里粮食虽多,但人口也多,不经吃。”

张氏表情微僵,回道:“公爹说的有道理,下回儿媳也去跟林姝丫头取取经。”

她口上答应得好,心里却不以为意。大水虽淹了屋和田,但他们家里田多,旱地里种的胡豆这些是保不住了,好在今年已收了麦子,水田里的稻子再不济也能保住一些收成,等村里到镇上的道路通了后,她就去镇上再买些菜种,别的菜不提,但青菜管够,怎么做都比这些野菜好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假千金回山村后(美食)》 200-210(第7/15页)

里正看她表面答应得好,神色却不是那么回事,不由地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他这大儿媳啥都好,接人待物之上也比大儿强多了,就是心气高了些,但他晓得自己说得再多都没用,人啊总得自个儿狠狠栽一次跟头才会长记性。

他年纪大喽,很多事情已经力不从心,等他从这个位置上退下去……

里正摇了摇头,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也不知我儿在镇上有没有吃苦。”张氏已不知是第几次念叨了,越想越是忧心。

不止张氏念叨,张巧花心里也一直念着儿子,只不过她不爱挂在嘴上说。

因着心里记挂林玉书,手里的饭再香张巧花也没什么胃口。

林姝却是吃得香睡得好,即便在山上避难,她也总会变着法子搞些好吃的。

山里的各类菌子被她做成了各种美食,野菜也能做成野菜团子野菜饺子野菜烙饼这些,一家子人顿顿吃得喷香,看得其他村民直咽口水,心里却泛起了嘀咕。

因着这次大水,家家户户都自觉减了每顿的饭量,狠心些的直接减了一半,可林老二一家咋还是顿顿吃这么饱咧?

这存粮吃完了以后吃啥哟?就算能进山挖野菜刨树根摘野果,但光吃这些也不行啊,人哪能缺了主食。

一位婶子好心提醒,林姝回道:“婶子放心,我心里有数。我和阿野胃口都大,吃这么些已是省着了。”

那位婶子私下里却摇摇头,觉得何桂香和林大山都太纵着林姝了,照这个吃法,可撑不了太久。

又过了一夜后,山下积水大减,河里水位也明显下降,里正赶忙组织村民们下山救田。

旱地里这个时节的作物多是芋头和菽,菽怕是救不活了,但芋头及时排水还能救过来一些。还有水田,即便水没过头,只要不超过两日的话都是有办法救回来的。

然而,饶是有了心理准备,在看到地里的惨状后,许多村民还是忍不住嚎啕大哭了一场。

水田里大半的水稻被狂风暴雨折断,剩下的也因为水淹时间长,稻叶发黄、根系发黑,能保下三成的收成都算极好的情况了,惨烈些的怕是连一成都无!

林大山没嚎啕大哭,但也眼噙泪花。

几个月的辛苦都打了水漂,换谁都遭不住。这可是农户们最紧要的东西。

水田通往河里的沟渠已被淤泥堵塞,里正带着村民先把堵塞的地方通开,而后各回各家的田排水。

家家户户不管男女老少全都卷起裤腿下了田,林姝和林小蒲也不例外。

家里有周野在,活干得快,一家子干完了又去帮廖老汉家救田。赵老三和林招娣不在,他们的那二亩地也没落下,再有余力的话便帮王银根家,他家人少田多,正是需要人力的时候。

忙碌纷纷,没个停歇。等需要做饭的时候,家里的女眷才回到后山。

炊烟升起,沉默却无声蔓延,这一顿饭家家户户都吃得难受极了。

又过了三日,山下积水大部分都已经退去,村里小路虽仍旧泥泞,却也能勉强行人,村民们再也忍不住,纷纷下山回家。

那些茅草屋坍塌不严重的,自家男人就能掀了倒塌的墙体,将屋里还能用的东西翻找出来,而一些坍塌严重的,譬如承重的房梁倒塌,这便需要里正组织人手,帮着一起搬抬了。

一场大水后,家家户户都有不小的损失。有些人家桌椅柜子这些被房梁砸烂了,有些人家是没来得及带走的陶碗陶盘碎了一地,还有些人家整个茅草屋都一并被大水冲走,更别说家里的那些桌子凳子,筲箕竹筛这些小件更是不知被水冲到了何地。

不过,林老二家的东西却保住了七七八八。

周野先去检查了一下茅草屋的几处承重柱,确定茅草屋不会发生二次坍塌,才带着其他人一起收拾起屋里的东西。

木床木柜这些受了潮,要全部搬到院坝里晾晒,还有衣柜里没能拿走的衣物都要重新洗了晾出来。

“阿野,咱家这茅草屋还能住人不?”林姝问。

周野懂她的意思,摇摇头,“地基打得够深,暂时不会坍塌,但承重的木柱已经歪了,要重新打地基,整个茅草屋都要重修。”

“意料之中。”林姝也不奢求什么青砖绿瓦房了,“咱直接换个木屋罢,竹屋也成,比茅草屋更结实。”

周野看她,点头道:“成,你说我做。”

林姝便笑了起来。

她喜欢阿野什么都不问,全身心信任她的样子,即便心存疑惑,也能很快自我消化,从不质疑她。

院坝里一片泥泞,几乎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木床也是湿得没法睡人,晚上还得回山上歇一晚,但很多村民回了家后都舍不得离开,将屋里的床挪到院坝后寻了些干草铺到床上,打算就在院坝里将就睡一晚。

夜晚未至,不知哪家突然响起了悲恸大哭声,哭声持续了很久。

林姝蹙眉。这哭声听着不对劲儿。

何桂香正想去打探一二,李春苗突然气喘吁吁地上了门。

“死人了,死人了!”

一句话听得何桂香等人纷纷色变。

“李婶子,谁死了?”林姝问。

李春苗一个大喘气后道:“不是咱们村,是别村死人了!死了好多人!”

甜水村里有好几家的媳妇都是外村嫁进来的,像是李春苗林招娣还有何桂香都是。自然,也有甜水村的姑娘嫁到外村的。

在村里的路勉强能行人后,便有那忧心娘家的妇人准备回娘家看看情况,结果不等她们行动,便有娘家那边的人找了过来,带来了外面的坏消息。

如里正担心的那般,运气好一个没死人的唯独他们甜水村,其他村或多或少都有村民伤亡。

大多数村民并未意识到这次的暴雨会演变成一场百年难见的洪涝,等到发现事情严重性后已经被困在了屋里哪里都去不了!

有些村民爬上了房梁,可房梁被暴雨冲垮,一家子都被大水冲走,运气好的抱着根浮木被冲到高坡上捡回一条命,运气不好的则被大水呛死淹死。

也有那及时躲到了坡上的,但因着啥准备都没有,饥寒交迫之下,有的喝了脏水闹病,有的高热不退直接没熬过去。存活下来的村民这几日因着没法生火,生吞糙米生嚼野菜,过得极为艰辛……

李春苗得知外头什么光景后,心里一阵后怕。

若是甜水村没有周野和林姝预警,里正又没有及时拿主意的话,那他们甜水村肯定也会死人。

“哭的是赵老二家的,她爹娘都被大水冲走了,十之八九是……唉。”

林姝微怔,这赵老二不就是赵三叔的二哥么,所以是林婶子二嫂的娘家人出事了?

她还挺喜欢看一些讨厌之人倒霉不顺的,但这倒霉不顺不包括死人这种大事。

生命可贵,除非那等大奸大恶之人,她并不觉得什么人该死。

李春苗说着自己听来的消息,说着说着自己都白了脸,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假千金回山村后(美食)》 200-210(第8/15页)

“阿姝,外头死了不少人,据说有的一家子人都没了。咱们村多亏了你和阿野。”

“婶子先别去想这些,死的人已经活不过来了,我们这些还活着的要想的是如何存活。”林姝道,语气透着几分近乎冷漠的理智,叫李

春苗微微一怔。

她哦哦两声,“对,是这个理儿。”

林姝看着她,又提醒了一句,“过两日里正便会叫人跟着阿野一起去山洞里取粮,你家存粮多,可得看好了。”

这话说得李春苗心中陡然一个激灵。

啥、啥意思?难道是她想的那样!——

作者有话说:祝大家国庆快乐,也提前祝中秋快乐,大家吃好玩好OVO

第206章 米价

李春苗想到自己猜测的那个可能,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再也顾不上替别人唏嘘了。

她脑子转得快,当即便问:“阿姝,那山洞是你家阿野发现的,也是他带人去的,你看,能不能叫阿野小子提前带我家那口子去山里一趟,叫他把我家的存粮给运回来?”

林姝回道:“当然可以,但是李婶子,当日收粮的人晓得你家有多少存粮,这事儿瞒不了太久。”

李春苗心里微微一沉,“我晓得,但总比叫大家都看到得好。”

存粮的时候大家都是各交各的,彼此不晓得对方交了多少粮,可等粮食从山洞里运回来,村民们肯定都会围上去看,到时候她家有多少粮,那么多双眼可都盯着呢!

林姝想了想,道:“我倒有个主意,当时收粮的只是晓得你家上交的存粮多,并不晓得这些存粮是什么,婶子可以这样……”

李春苗听完一喜,“阿姝,这事儿便麻烦你和阿野了!”

要去大山,就不得不经过村子,而要经过村子就不可能瞒过所有人,所以这事儿最好是过个明路。

当晚,周野和林姝一人背着个背篓往山里去,也不避着人,有人问了便直说。

周野解释道:“家里大部分粮都存山洞里了,剩下的粮已经吃得精光,今日的晚食都没得吃,我和阿姝我胃口大,饿不得,想提前去山洞把家里的存粮取一些出来。叔可要跟着一起去取些回来?”

那问话的汉子忙说不去。

天都要黑了,可别走山路的时候磕了碰了,若是不小心摔断了腿,那便得不偿失了。

周野是村里有名的实诚人,得知他和林姝是去山洞里取存粮,村民们也不担心他干出偷别家粮这种事,何况各家当日上交了多少粮他们心里都清楚,还打了记号,若是被人动过,他们是瞧得出来的。

最主要还是因为当初大部分村民都不相信会发大水,上交的存粮也不多,多数粮还是在家里,之后去山上避难的时候也都带上了。

就这般,两人顺利进了大山。

周野和林姝的背篓并非空的,而是装着这几日在后山晒制的一些干货,不过两人力气大,干货又轻,从远处瞧着就像是背着俩空背篓。

等两人抵达山洞,周野将王银根家的一大箩筐米粮全部换成了菌干和野菜干等干货,再和另外一箩筐的米粮互相匀了匀,让两箩筐的粮食差不多重。至于自家的米粮能带多少带多少,而当初带过来的干货和杂物则全部不动。

“阿姝,好了。”周野道,带回来的两背篓干货都被他换成了有分量的粮食。

林姝嗯了声,目光却在山洞角落的几捆干柴上顿了顿。

这是阿野先前离开山洞时准备的一些干柴,防的是连日下雨的话干柴不好找。虽然没用上,但阿野有这样的防患意识比什么都宝贵。

天色马上就要黑下去了,两人没敢耽搁,拿好东西就走。

回去的路上又不知是哪家的妇人在哭,哭天抢地的,听得人心里发堵。

林姝不语,周野亦是一路沉默。他想,这还只是开始,后面会越来越乱……

才到院坝门口,二人便听到了里头的谈话声,有人在抹泪低泣。

是三婶张巧花。

三婶三叔一家的茅草屋全被冲垮了,没地下脚,今晚还得在山上歇,路过林大山家,两人便忍不住进来唠几句家常。

张巧花也听说了外头的事,后怕之余,愈发担心在镇上念书的林玉书,提及此事便忍不住掉起了眼泪珠子,“……早知今年会发大水,我就不叫玉书去镇上念书了,他走的时候只带了两身衣裳和半吊子铜钱,在镇上也没个熟人照看,他年岁又小。玉书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也不想活了,呜呜……”

何桂香自是连声安慰,可她非当事人,又哪能真的感同身受。当初阿姝只是半夜高热不退,她都吓得够呛,更别说这次的这场大水了。

见到林姝回来,何桂香忙朝人使了个眼色。

她这三弟妹愿意听阿姝说话,阿姝安慰几句可比她管用多了。

林姝叫周野先去放东西,对张巧花道:“三婶先别急,如今村里的泥路堪堪能行人,今日来的也都是临近几个村子的村民,而井溪镇离甜水村远,一路上坑坑洼洼的不好走,下游几个村的积水指定比咱们村更严重,怕是还要等上几日才好行人。玉书堂弟可是我看中的好苗子,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的。再者,里正家长孙也在镇上读书,里正家不也是安心等着?”

林姝这么一说后,张巧花渐渐冷静下来。

阿姝说的没错,里正家的宝贝孙子也在镇上,廖老汉和林招娣两口子也都困在镇上没回来,她心里着急,难道别人就不着急了?着急也没用。

她不说了,她就在心里念念。

谁知这事儿不经念,第二日一早,廖老汉的牛车便回来了!

张巧花得到信儿后,和林大山忙不迭地往村头赶。

廖老汉这一趟牛车载的人可不少,除了林招娣和赵老三两口子,还有林玉书和一位年轻书生,那书生身着一身青色细布长衫,头戴方巾,瞧着颇为清俊,正是里正家的长孙张宗耀。

张宗耀这一回来,甜水村村民都看了个稀奇。里正家这宝贝疙瘩金孙孙回回看回回叫人惊艳,瞧着一点儿都不像他们这些地里刨食的糙汉,人不仅生得俊,还有才学咧。因着这孩子一心求学,每年也就农忙时节回来,平儿想看都看不到。

这消息传得快,林姝和周野没多久也赶了过来,带着廖墩子。

这几日廖墩子都是跟着林大山家一起吃喝睡,有什么消息,几人也是一起知道。

车子停在村头,四周已围了好几圈的村民。

牛车的车轱辘糊满了厚厚的黄泥,瞧上去湿漉漉的,可见路上的湿泥很深,水坑也有很多,几人一路过来极不容易。

林招娣去时带的那些桌子椅子没在,车上只有两个装满杂物的木桶,一个背篓和一个倒扣在上头的木盆,让人看不清里头放的何物,旁边还有一个装满书籍的书箱,想来是那张宗耀的。

廖老汉的牛车本就不大,放了这些再坐四个人便满满当当了。

林姝几人到的时候,三叔三婶已拉着林玉书嘘寒问暖,问起这几日的经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假千金回山村后(美食)》 200-210(第9/15页)

赵老三和林招娣精神头还好,主动同围上来的村民讲外头的事。

那张宗耀反倒是最憔悴的一个,眼底青黑,像是数日没睡过一个整觉,眼底亦有忧色,似在担忧这场水灾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患。

在无意间跟林姝这个陌生的面孔对上后,他微微一怔,想起什么后,略皱了下眉,而后移开视线,同一旁的里正和张氏等家人低声说着什么。

林姝也皱了下眉。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只见她一面就表露出不喜的,这张宗耀果真是林瑶的爱慕者,且因为林瑶对她这个鸠占鹊巢的假千金生不出好感。

不过此人跟她想象中的不太一样,看上去就是个本本分分的读书人,最难能可贵的是能忧百姓之忧,品性应当不差。

正想着,周野突然牵住了林姝的手。

林姝朝他望去:??

周野解释:“阿姝,地

上湿滑,我牵着你。”

一个斯文清俊的书生,没有在地里风吹日晒,肤色比许多农妇都要白,也不晓得有何特殊,竟惹得阿姝看他这么久。

当然,他绝不是在乱吃飞醋,他心里清楚阿姝喜欢的是他这样的,只是他打心眼里不希望阿姝关注别的什么人。

这时,围着林招娣和赵老三打听消息的人群里突然爆发一阵惊呼声。

“啥子?赵老三你说米价涨到多少钱了?”

赵老三叹气,回道:“你们没听错,镇上米价已经涨到了一斗一百二十文。灰面和杂粮也都涨了不少。”

这米说的自然是糙米,水灾发生前,一斗糙米也就七十文,这才几日,就涨了这么多!

村民们听到这话都惊呆了。

他们有地就有粮,能自给自足,从前只有他们家里粮多拿出去卖的情况,根本不会反过来去镇上买,可这回发大水,田被淹了,家里的存粮撑不了太久,他们还想着用家里余钱去镇上买些粮囤着,可这一斗米就一百二十文,这这谁买得起?关键是一斗米也吃不了多久哇!

一旁的张宗耀忽而开口提醒道:“镇上米价和一应杂粮的价钱怕是还会上涨,大家若想买粮,最好趁早。”

村民们一个个都苦着脸。不是他们不想买,实在是这米价太贵了啊。

还是再等等,镇上粮商将米价涨这么多,朝廷肯定不会放任不管,否则岂不是叫他们这些老百姓活活饿死?等价钱下来了他们再买。

林姝却同周野交换了一个眼神——买粮的事儿刻不容缓!

周野经历过灾荒,知晓灾患后会是个什么情况,继续拖下去,这米价只会越涨越高,翻个三四番都极有可能,除非朝廷及时颁布政令,严格控制米价上涨,否则这米价粮价都会一路飙升。

“廖老爹,你今日还赶车不,我想乘你的牛车去镇上买粮。”林姝开口问道。

廖老汉已经从廖墩子口中晓得了这几日发生的事,对林姝一家心存感激,闻言马上就应道:“没得问题,等老汉我和老黄牛歇上一歇,吃饱喝足后马上出发!”今晨走得急,他还没吃早食咧。

有村民迟疑地问:“林姝丫头,这会儿粮贵,你家真的要买?”

林姝正色道:“即便上头有心控制粮价,可灾情严重的话,这粮价也不是想控便能控制住的,历史上灾祸之后粮价翻个三四番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粮食越到后头越贵,想买的确得趁早。”

林姝有心提醒,尽量往严重了说,但若村民不信,她也不会苦口婆心地去劝。

第207章 二合一

因着前面林姝和周野预言了发大水的事情,后头在山上数日,村民们又亲眼见识了林姝的能干,此时林姝说这话,村民们竟都听进去了。

加之里正的孙子张宗耀是从镇上回来的,他还是个有头脑的读书人,聪明人都这么说的话,他们哪能真的一点儿不听。

当即就有村民咬牙道:“廖老汉,一会儿你出发的时候吆喝一声,我家也想买些粮食回来!”

“我家也买!”

“还有我家!”

“不管了,我也跟着买,家里的余钱全都拿出来买粮!”

跟之前去后山避祸时一样,一个两个的先带了头,其他村民生怕被落下,也都纷纷开口要买粮。哪怕家里没啥闲钱的,一升两升的也要买。

不等村民散去,林姝和周野便先回去了。

家里的钱罐子和钱箱发大水前埋到了院坝里,林姝准备取一部分钱出来尽可能多的买粮,至少买足一家子半年吃的量。除了大米,灰面和杂粮这些也都买,哪个便宜便哪个多买些。

何桂香当然愿意听她的,钱又不能当饭吃,都这种时候了,自然是多囤些粮食更有保障,但她想得多,有些担忧地道:“阿姝,买太多粮的话恐怕是瞒不住村里人。”

大家都过得艰难的时候,若是哪家过得太好,那是要遭人恨的。

林姝当然知道,她比谁都清楚,人被逼至绝境的时候什么都干得出来,人性中的丑陋会被无限地放大,道德沦丧、人性泯灭,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

但情况还没有那么遭,至少这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当今是个守成之君,除了西北边境偶有戎狄侵扰,一些偏僻地带有草寇土匪出没,天下并无太大的动乱。阿野当年落得那般境地也是因时运不济,当地父母官是个贪官,往朝廷赈灾的粮食掺了沙和壳,加之蝗虫过境寸草不生,连野菜都没得吃,百姓们被逼得只能背井离乡寻求一条活路。

这说的只是那规规矩矩的底层百姓,而那不规矩的,有饿红了眼去抢别人家粮的,也有一怒之下杀了差役落草为寇的。但不管如何,最后终归是平息了下来,贪官被斩,草寇被剿,受苦受难的不过是那大部分守规矩的百姓罢了。

井溪镇应当没有那么遭,只要上头不贪,即便赈灾效率低了些,粮迟早发到百姓手里,再加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还不至于叫百姓们背井离乡。

林姝如今想的只有自家,别家能熬,她和阿野却是熬不起的,两人胃口大,只他们两个的口粮便相当于普通人家七八个成人的口粮。

眼下这个情况家里有多少粮能瞒便瞒,瞒不住便瞒不住,有她和阿野在,她看谁敢来抢粮!

但这话却不能当着何桂香面说,林姝安抚道:“阿娘放心,廖老爹是咱们这边的人,叫他帮着遮掩一二便是。”

事实上,她怀疑林婶子带回来的那木桶和背篓里就藏了什么好东西,极有可能是粮食。

“阿娘,咱赶紧挖钱箱,一会儿要是来人的话就不方便了。”她和阿野先一步回来,为的便是把埋在地里的钱箱钱罐取出来。

她这边话音刚落,周野便已提了铁铲过来。不等他问,林小蒲急忙指了指地上那块石板,“姐夫,就在这石板下头,石板还是阿姐亲手压上去的。”

周野知晓位置后,一铲子下去,很快便刨了个大坑出来。

半晌,他抬头看过来,“小蒲,你确定是这个位置?”

林小蒲:??

“我明明记得就是这里啊。”她眼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不合理幸存者 [综武侠]荣老板 深宠 不是玩物吗?疯批裴爷为我红了眼 两人三恋 [综英美]提摩西今天也在精分吗 你看见我老公了吗 仙人骨 七十年代知青媳妇跑路后 你说你惹他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