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红楼]林夫人种田日常 > 65-70

65-7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和渣男三口之家?我找老婆行不行 前女友信息素太好闻了怎么办 我的绿茶老公 蓄谋已久的初见[校园] 小酒娘你马甲掉啦 造反大师 嫁给一个老皇帝 全校都以为我A装O 女帝本色 千金笑

王熙凤正歪在榻上,妆发未卸,却透着十分的慵懒。

平儿走过去,笑着跟王熙凤说道:“我已经很久不曾看到奶奶这般悠闲的模样。周姐姐是因什么事来?我瞧她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是什么事情要求奶奶,奶奶没答应她吗?”

王熙凤哼笑了一声,原本歪着的身体坐了起来,然后下了炕。

她哼笑了一声,“她是有事情要求我,本也不是什么大事,是她的女婿惹上了官司,想来借我的势。”

平儿顿时乐了,说道:“白天时大理寺丞的夫人到来府里这般那般地跟老太太说了许多,老太太听着乐呵,还说那位夫人言之有物,但凡贵勋人家,都该引以为鉴。晚上周姐姐便来借奶奶的势。”

“这本也不是什么大事,若我想帮,也是一句话的事情。”

贾琏的私印用不了,难不成她娘家还没人了吗?如今叔父好歹已经是九省统制,想要摆平一个因古董买卖而引起的官司,易如反掌。

平儿心里也觉得狐疑,按照王熙凤的性情,周瑞家的没脸,便相当于主子没脸,放在平时,这种事情,不管对错,横竖都是要争一口气的。

平儿神色不解地看向王熙凤,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王熙凤伸手捏了捏平儿的俏脸,心情颇好地说道:“你这般看着我,倒像是认为我应该要帮周瑞家的。”

平儿见她神色愉快,便也笑着说:“奶奶素来都很给周姐姐面子,但凡她有什么事情,不论对错,只要能帮的,奶奶二话不说便帮了。”

王熙凤没说话,到旁边拿了个装着鱼饵的青花瓷碗往外走。

平儿亦步亦趋地跟着,打了帘子跟她一同到院子里。

院子里有个大鱼缸,里面种着一株睡莲,水里养着几条锦鲤。

王熙凤往鱼缸里投鱼饵,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林姑姑最近盯我盯得紧,也不知她是好心还是坏心,但我谨慎些总是好的。周瑞家女婿惹上了官司,若他安分守己,便不会让老婆回娘家讨人情。周瑞家的是太太屋里的人,再怎么照顾讨人情,也轮不到我头上。今日你陪着我在老太太屋里,没少听那位芦夫人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林夫人种田日常》 65-70(第6/14页)

的事情。冷子兴惹了官司,以后没事倒好,万一有什么事情,后续遭罪的便是我和琏二爷。”

“周姐姐也该要吃点亏。”平儿说,“周姐姐这些年因为太太的缘故,有些得意忘形。女儿放出去嫁给了良民当正头娘子,儿子仗着是太太的陪房横行霸道,前几日仗着喝了酒,无端端把彩明丫头骂了一顿。只是太太这次不帮她,周姐姐不知会不会怀恨在心。”

王熙凤的语气笃定,“在太太眼里,我不过是初出茅庐的小丫头,即便能帮她管家,可到底还是年纪小。再说,周瑞家的是太太屋里的人,她最该求的便是太太。今日林姑姑的客人在老太太跟前大放异彩,不知得罪多少人。周瑞家的想怀恨在心,首当其冲的理应是林姑姑。”

平儿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

可是想到贾滟平时对王熙凤也挺好,又觉得王熙凤这么做有些坑人。

这时,王熙凤将手里的青花瓷碗塞到平儿的碗里,笑道:“放心。不管周瑞家的记恨谁,她都无可奈何。”

王熙凤其实也看不上周瑞家的,但她是王夫人的心腹,平日里什么事情都得给她几分情面,今天的事情,也是因着有贾滟这个挡箭牌,才会这么做。

她又不傻,怎么会毫无顾忌地跟周瑞家的过不去。

第68章

068

贾滟去荣禧堂找王夫人说话。

王夫人为宁国府的事情忙得嘴上冒泡,见了贾滟来,连忙叫人奉茶,拉着她一起在炕上坐下。

说起宁国府的事情,王夫人说:“我先前还是想得太简单,东府那边的事情千头万绪,如今侄媳妇和蓉儿媳妇身体欠恙,我也不好事事去问她们。那些奴才,年轻的倒是还好,年纪大的有点脸的,一说起什么事情,便说从前是如何如何处理,若是贸然改了,怕会坏了东府的规矩。”

说来说去,就是不想得罪人。

人一旦顽固起来,也是挺可怕的。

王夫人显然只是想找个人吐苦水,那些真心实意为她好的人,说的话她不听,可又很容易被外人三言两语挑唆。

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贾滟不想干,只是笑着安慰她:“嫂嫂别想那么多,那么大一家子,管起来本就是千难万难的。更何况尤姐姐和蓉儿媳妇都是好相与的,耳根又软,那些奴才们求饶几句,她们便狠不下心,久而久之,大伙儿眼里自然也不把管事的人放在眼里。依我说,东府那边的事情,嫂嫂尽力料理得差不多就行了。嫂嫂本就是想着东、西两府本是一家,敬大哥哥又来向老太太讨人,求您去帮忙,您才去的。否则,您也不会去管东府的事情。”

这话说到了王夫人的心坎里,她叹息一声,说道:“姑姑说的极是,当时我便不欲揽事。只是东府的大哥来求我,老爷如今又暂代族长,我若是置身事外,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

贾滟:“帮忙是出于情分,即便是出些小错,在旁人看来也是挑不出错的。先前因着府里大哥哥的事情,老太太让我帮着嫂嫂料理里头的事情,我少不更事,不过也是嫂嫂在旁提点,才能顺利。嫂嫂本就不是东府的人,对里头很多事情也不便插手太深,不必苛求自己事事完美。”

贾滟的话真是说到王夫人心坎里去了,她接下宁国府的庶务没两天,心里已经叫苦不迭。东府不像西府,西府有贾母这个国公夫人坐镇,虽然已经不大管事,可威严尚在。

老祖宗轻飘飘一句话,没明着说谁,底下人都要捏一把反省自己的过错。

宁国府当家的贾珍没了,先前只知修仙炼丹的贾敬回来主持大局,那又有什么用呢?即便一家之主的威严还在,对很多事情却不甚了解,又要忙着跟来吊祭的人应酬,哪能分出多少精力来管里头的事情?

再说,昨日贾敬大怒,要将焦大赶到庄子上去,王熙凤虽然觉得早该如此,可王夫人却觉得这个关头,贾敬更不该这么做。

“你和凤丫头到底是年轻,不知事情的厉害。昨日东府的大哥哥将焦大赶走了,东府的那些仆妇无不窃窃私语,说焦大即使顶撞了大老爷,也不该这么对待焦大。昔日老太爷腹背受敌,险些死在战场,还是焦大不顾自己的生死,背着老太爷奋力杀出包围的。没有焦大,哪来如今的东府?他一时酒后失态是可恶,念及昔日他为老太爷的情分,将功补过也就过去了。”

王夫人歪在炕上,很为焦大被送走的事情感到痛心,“如今府里正是办大事,需要大伙儿齐心协力的时候,这般对待忠心耿耿的老奴才,谁不心里惶惶的?今日负责奉茶的奴才,不小心出了差错,我本想严罚她,谁知她竟说焦大那样一心为主的人都被赶走,她被打死了也是正常,说得我顿时冷静下来。”

这话说的……贾滟侧头看了看王夫人,默默拿起茶壶,给她空了大半的杯子倒成八分满。

王夫人:“一味严罚,也并不是什么好事,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贾滟觉得自己在这件事情上不能表态,但可以为王夫人提供一点情绪价值。

贾滟:“嫂嫂仁厚,这是两府上下都知道的事情。”

王夫人听贾滟这么说,脸上神色微霁,笑道:“仁厚管什么用?那些人也未必念着我的好,说不准如今还为我罚了她一月米粮的事情在心里头咒我呢。”

“那是她还没遇见凤妹妹和我,若换了我们去处罚她,还得挨十几二十杖,至少得十天下不了床。”

“因果循环,今日种种,都是日后的因果。”

王夫人语气无奈,“你们还是年轻,意气用事,做什么事情都不考虑后果。”

贾滟闻言,有些莞尔。

凡事不论对错,只论立场。

又不是圣人,只要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做得没错就行。

但她没跟王夫人说这些,只是陪着喝了一会儿茶,就离开了。

王夫人送贾滟到门口,看着贾滟远去的身影,思绪却回到了从前。

她嫁给贾政的时候,贾敏还没出嫁,那时贾敏在府里受尽宠爱,如今国公府的几位姑娘,前前后后这么多人服侍,排场比起贾敏还没出阁时,还是差远了。

婚后,她与贾政两人相敬如宾,跟贾敏的关系也说不上很亲近。

好在,贾母并不是什么恶婆婆,虽有时开玩笑说她像个木头人似的,也不曾刻意为难过她。

但那时自己断然是不敢跟贾敏说这些家长里短的,贾敏是贾母亲自调教的姑娘,对贾府官中的许多事情,比她还要了解,说起解决的方法,也头头是道。

自己有时难免自惭形秽,久而久之,也并不是那么喜欢跟贾敏亲近。

她记得贾敏要嫁给林如海的时候,林家前来下聘,贾敏明眸善睐,脸上是掩不住的喜悦之情,丝毫没有即将出嫁时的担忧。

她想起自己嫁给贾政前,父母都说这是极好的婚事。

嫁入国公府,门当户对,婆母又是明事理的国公夫人。

可她心里却担心极了,不知成亲后丈夫待她如何?婆母和小姑可好相与?那种担心一直到成亲后许久,仍萦绕不去。

可贾敏出嫁前,府中女眷打趣儿她要嫁人离开母亲了,怎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林夫人种田日常》 65-70(第7/14页)

还不见伤感?

贾敏却说:“他十七岁便中了进士,是少年英才。书香门第之族,家里也没有公爹和婆母需要我伺候,母亲为我千挑万选,挑中这么个好人,定是想我早日嫁给他的。我与他成亲是好事,心中即使舍不得母亲,也要欢欢喜喜的。”

她那时十分羡慕贾敏,林如海一表人才,到了他这一代,只得这么一根独苗。府里没有高堂要服侍,也没有小姑子小叔要照顾,不知多快活。

但心里也莫名其妙地松了一口气。

大概是贾敏出嫁后,府里便没有人暗中拿她和贾敏相比。

后来贾敏嫁给林如海,一直没有子嗣。开始的时候,贾母心里虽然嘀咕,贾敏回府小住的时候,也会私下问她那些事情,但还不是太着急,后来几年过去,直到贾敏跟着林如海去扬州前,贾敏也还没能为林如海生下孩子。

贾敏去了扬州后,便开始为林如海收通房丫鬟,纳妾。

她那时候心想不管贾敏在国公府里多么美满,被人捧得多么高,上天总是公平的,让她出嫁后再也不能得偿所愿。

贾敏去世后,林如海又娶了贾滟。

贾敏金贵,优雅又骄傲,可贾滟截然不同。

王夫人心想贾敏生前一定不会想到在她死后,她的位置会被贾家一个不见经传的年轻女子所替代,她的一对儿女将贾滟视为母亲,感情深厚。

王夫人无法想象她的宝玉将另一个女人视为母亲的场景。

贾政从宁国府回来。

站在门口的王夫人见了贾政,脸上带着笑容上去,“老爷回来了,东府那边的客人都安顿好了吗?”

贾政“嗯”了一声,跨过门槛,走进屋里。目光扫过炕上的案桌,问道:“方才屋里来人了?”

王夫人:“是姑姑过来了一趟。”

贾政微微颔首,在炕上坐下,王夫人站在旁边,亲自给他倒茶。

贾政:“今日东府来的客人是有点多,也不至于多到能忘了给侯爷奉茶这样的大事。你既然答应了敬大哥哥帮他照应里头的事情,这种事情是不该发生的。”

“我……”王夫人倒茶的动作微微一顿,欲言又止。

贾政这人没管过什么庶务,听说小时候除了不像宝玉那般玩弄脂粉,其他做派跟宝玉没什么两样,后来被规劝多了,一朝发奋,便中了举人,被当今圣人派了职务。

王夫人本想跟贾政说那不能怪她,只怪昨日贾敬将焦大赶出东府惹得下人人心不安,又怪宁国府平日对奴才太过放纵不加约束。

可想到贾政本就对她冷冷淡淡的,若是她惹得他不快,今夜少不得又要去赵姨娘屋里住下。

“是妾身一时监督不力,已经将那犯错的奴仆换下,并罚了她一月米粮。”

王夫人大方认错,端起茶盅送给贾政,“这是菊花普洱茶,消食养胃,老爷尝尝。”

贾政接过茶盅,语气温和,“这段时间,两府里的事情让你操心了。你若是太累,便直接在东府大哥哥为你空出的院落住下也没什么,这府里的事情,横竖还有滟妹妹能帮你搭一把手,不会有什么事。等东府的事情忙完,你再回府里好生休养。”

王夫人温顺地颔首,“多谢老爷体谅,只是妾身有时也想回府里看看宝玉和几个丫头。”

贾政点了点头,将王夫人端给他的茶盅放在案桌上,站了起来。

王夫人一怔,“老爷不多待一会儿?”

贾政低头整了整袖口,“你也累了,多歇着些,我在这儿你歇不安稳。我去赵姨娘屋里坐坐。”

贾政有两个姨娘,一个是周姨娘,一个是赵姨娘,那都是贾政还没成亲前,贾母给他安排的通房丫鬟。后来她嫁进来,两人便抬了姨娘。

周姨娘性子和顺,没有孩子,平日不争不抢,没什么存在感,贾政很少去她屋里。

赵姨娘却不同,赵姨娘年轻时长得俏丽,性子活泼,很得贾政的喜欢。在王夫人入门后,赵姨娘先后生了惜春和贾环。

本以为韶华逝去,贾政对赵姨娘的偏爱会日渐消逝。

谁知贾政还是动辄就去赵姨娘屋里。

王夫人只得送贾政出门,见贾政真的是往赵姨娘那边的方向走,不由得咬了咬牙。

贾滟回了不羡园。

天色还没完全入黑,不羡园里来了小客人,是贾兰和贾环一起来找林绛玉玩。

贾兰手里拿着两把小弓箭,其中一把要送给林绛玉。贾环见了,也想要,于是便跟贾环说:“你怎么跟探春姐姐一样,只喜欢将东西送给旁人也不送给家里人?”

贾兰皱了皱眉,反驳道:“环叔,绛儿怎么是旁人了?老太太说了,都是家里的兄弟,不分彼此的!再说,这事情跟探春姑姑又有什么干系?”

贾环听了,神情更加不快,“既然不分彼此,你怎么就只拿了一把弓箭送给绛儿?我也想要。你跟探春一样,探春纳鞋底,做鞋面,都只给宝玉做,不给我做。你送弓箭,也只给绛儿送,不给我送。”

林黛玉本来是在西书房里看书的,听见贾兰跟贾环的话,便让旁边的紫鹃出去劝和。

紫鹃打了帘子出去,只见林绛玉坐在台阶前,心无旁骛地打量着手里的弓箭,而贾兰和贾环则站在院子里,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顶起来。

紫鹃连忙走过去,笑着说道:“我说两位哥儿,才一会儿的功夫,怎么就像是斗鸡似的。多大点事儿,可别闹到太太和老太太那里去,到时可不好看。”

林绛玉才后知后觉,眨巴着眼睛,看看贾兰,又看看贾环。

贾环平时也怕贾母,可想到平时贾母最喜欢的是宝玉和两个玉儿,其次便是贾兰,好东西送给他们,送剩下来的分给屋里的下人,也想不到他。

这时听紫鹃的话,贾环的气性就上来了,“什么不好看,让老太太知道什么好东西到不了我这儿才好呢!”

贾兰平日听李纨教导,都谨言慎行,独善其身。但他实在喜欢林绛玉,也想府里能多个人陪他一起射箭骑马。

此时见贾环蛮不讲理,也据理力争,“什么叫好东西到不了你那儿?说得好像这是什么人人有份的东西似的。本来就不是你的东西,我的东西,爱给谁就给谁。亏你还比我年长,这般贪婪,见到旁人的好东西,便想占为己有。旁人不给,便说得好像是旁人欠你的!我就不给你!”

林绛玉平时跟姐姐一起相处和睦,就算是有什么小打小闹,乳娘丫鬟们上来劝解两句,便小事化了了,还从来没见过人吵架。

这时见贾兰和贾环吵起来,眼红脖子粗的,不觉得害怕,反而还有些新奇。

他干脆拉了拉紫鹃的衣袖,小声说道:“紫鹃姐姐,咱们看一会儿他们吵架行吗?”

紫鹃:???

林绛玉继续小声跟她嘀咕:“我还没看过人吵架呢!”

紫鹃:“……”

幸好,她看到了贾滟跨过门槛过来,正要喊人,却看见贾滟抬手作了个噤声的手势。

而院子里其他丫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林夫人种田日常》 65-70(第8/14页)

也发现了贾滟回来,见她不让人作声,便装作没看到人。

贾滟带着夏堇站在门槛前。

林绛玉没看过吵架,听贾兰和贾环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针锋相对,没一会儿,便觉得不就是一把弓箭,也值得他们吵成这样?

贾兰和贾环正吵得不可开交,忽然一把弓箭横在两人中间,两人都愣了下,看向林绛玉。

林绛玉那双像是黑葡萄仁似的眼睛望着他们,“哎”了一声,说:“原来吵架就是这样啊。”

贾兰:“……”

贾环:“……”

林绛玉:“这有什么好吵的?兰哥哥给我的弓箭是好东西,若是环哥哥也想玩,跟我说就行了。我们可以轮流着跟兰哥哥射箭比赛。若是只得我和我兰哥哥玩,那我肯定只有输的份儿,多没趣。”

“可我——”

贾兰有些不情愿,因为他私心是只想把弓箭给林绛玉用。

可林绛玉已经拉着他的手上台阶,另一边招呼着贾环,“我不太会弄比赛的事情,但我姐姐很厉害,会很多事情。她上次跟我说田忌赛马的事情,我让姐姐给我们弄个赛制,改明儿便去比赛,好不好?”

林绛玉兴致勃勃地招呼两个小伙伴一起去书房找林黛玉。

贾环本来想扭头就走,懒得搭理林绛玉,可林绛玉回过头来,笑眯眯地看着他,“环哥哥,快跟上来啊!”

那模样,倒没有半分因为他刚才想抢弓箭而不高兴。

贾环怔愣了下,转头看向大门,却见贾滟站在门槛处,杏眼含笑地看着他们。

贾环:“……”

小小少年的心里莫名地生出了些许自惭形秽的情绪,犹豫了一下,还是默默地向贾滟行了个礼,然后跟着贾兰和林绛玉去西书房找林黛玉。

几个小小少年都去了西书房,贾滟隐隐约约听到林绛玉的声音从书房传出来,接着便是林黛玉的声音——

“你们三人比赛,怎么田忌赛马?那得你们三人一组,再找三人来组成一组,你们两组一起比赛,我给你策划个田忌赛马还差不多。”

巴拉巴拉。

贾滟没去打扰他们,自己回了正房。

没一会儿,贾母那边让人来喊两个玉儿去荣庆堂用晚膳,听说贾环和贾兰也在,一并喊了过去。

贾滟协理庶务之后,已经很少去同贾母一起吃饭,只在不羡园里摆饭。

晚上,两个玉儿已经睡下,贾滟也卸了妆发,王熙凤却来了。

“这二奶奶真是的,早不来晚不来,偏生是这时候来。”

夏堇看着贾滟已经散下来的一头青丝,和身上的素色常服,手脚麻利地将头发挽起,说道:“我去给太太找件外衣。”

贾滟低头看了看身上的秋衫,笑着摇头,“不用了,琏二奶奶也不是外人,就这么着吧。”

贾滟起身,走出碧纱橱。

王熙凤带着平儿来的,见到贾滟出来,顿时眼前一亮。

眼前的女子脸上铅华洗净,不施粉黛,肤若凝脂。乌浓的青丝简单挽起,一袭素服,宛若出水芙蓉。

王熙凤忍不住赞叹,“平日不知,原来姑姑也有这般风情,我见了小心肝都忍不住砰砰乱跳。”

就更别说是男人了。

王熙凤心想难怪林姑爷对贾滟百依百顺的十分宠爱,还为她将内宅的通房丫鬟和姬妾放了。

贾滟有些好笑地看了她一眼,向夏堇使了个眼色。

夏堇便领着平儿退出了正房。

王熙凤是来听贾滟白天说的所谓生财之道的。

贾滟拉着王熙凤的手,让她坐在炕上,“你坐着,稍等片刻。”

说着,便绕进了碧纱橱,王熙凤在外头只听见一些细微的响声之后,便抱着一个小紫檀木箱子出来。

贾滟又多点了一盏琉璃灯放在旁边,笑着跟王熙凤说道:“你猜我这箱子里的是什么东西?”

王熙凤不知道贾滟的葫芦里买什么药,既然贾滟让她猜,她干脆胡乱瞎猜一通。

“黄金?银子?地契?”

贾滟听着王熙凤的猜测,忍不住笑,真真是爱财的人,猜的不是金灿灿银闪闪,就是地契。

“都不是。”

贾滟笑着打开箱子,箱子里是一些精美的绣品,有扇袋,荷包,各种各样的小东西。也有女人用的肚兜,里衣,上面绣着花丛鸟从,栩栩如生。

走线和色彩搭配,跟如今京都流行的截然不同,却令人移不开眼。王熙凤手里拿着一个绣着招财童子的荷包,爱不释手。

贾滟一只手撑着下巴,笑道:“这是苏绣,喜欢吗?喜欢的话,就送给你。”

喜欢是喜欢的,可王熙凤没忘记自己此行的目的。

她默默地将荷包放回箱子里,“姑姑拿这些东西给我看,是什么用意?”

“你这么聪明,猜不着吗?”

贾滟向王熙凤眨眼睛,“生财之道啊,喏,这就是。”

王熙凤有些发蒙。

贾滟向王熙凤勾了勾手指,神秘兮兮地说道,“与其在外头放债,何不跟我一起做些买卖呢?”

王熙凤:???

第69章

069

如今京都流行的绣品跟苏绣不是同一类型,贾滟了解过,苏绣在京都并不是没有市场。她不打算走平民路线,陆清洛的绣工了得,是苏绣里的佼佼者。

陆清洛离开林府之后,虽然不跟林如海联系,跟贾滟的书信来往却没断过。

她如今在苏州帮着父兄管理绣坊,也带了几个徒弟。

当初陆清洛送给贾滟的几个荷包,让在扬州的官太太们爱不释手,十分稀罕。

贾滟想着可以在京都开一个绣坊,主要卖陆清洛和锦葵的绣品。开始可能会有点难,不过凡事开头难,后面也会慢慢推广。

贾滟从后世而来,深知推广的重要性,推广的前提还得找好代言人和带货的。

贾滟相中了明艳照人又长袖善舞的王熙凤,贾琏继承了爵位之后,就给王熙凤请封了诰命夫人,逢年过节要入宫,那么多诰命夫人在一起,总有相互攀比秀品位的时候,平时也不会少跟人应酬。

至于带货的人,选择性就更多。

逢年过节礼尚往来的,还有白事喜事上的送礼等等,都可以用得上。

当然,那只是贾滟到京都之后暗中琢磨的,她也物色了几个地方,让贾芸有空的时候去看看,跟她说说周围的环境和情况。后来想想,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要是王熙凤愿意跟她一起,按照王熙凤的精明能干,外头的事情让她去忙活会更合适。

人各有所长,贾滟清楚自己有不如别人的地方。

除了绣坊,贾滟还打算开一家书斋。

不过书斋的事情不着急,书斋不图挣钱,就图个精神寄托,圆了自己从小就想开书店的梦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林夫人种田日常》 65-70(第9/14页)

当务之急,还是绣坊的事情。

八字还没一撇。

贾滟将她的想法跟王熙凤说了,王熙凤听得目瞪口呆,手里捏着绣着招财童子的荷包,说道:“姑姑想在京都开一间绣坊?京都是什么地方,最不缺的便是各种各样的稀罕玩意儿。苏绣虽然精美,却十分耗时间,一副精致的绣图,少则几天,多则一年半载也是要的,人力、财力投进去了,何时才能回本?”

不愧是管家的人,一言中的。

贾滟笑道:“你看咱们家的老祖宗,寻常人做的女红,不管布料多么珍贵,走线多好,她也不稀罕穿,就得要穿自己屋里人做的。绣坊做生意,也要有的放矢。不能什么生意都做,要有门槛。”

王熙凤看向贾滟。

贾滟笑着问:“你可知道老祖宗身边有一副璎珞,爱如珍宝,只留在自己身边玩耍观赏的?”

怎么可能会不知道?

今年元宵时贾母在花厅设宴,当时贾母便拿出一副十六扇的璎珞出来摆设。那时王熙凤好奇,便问贾母这到底是什么好东西。

贾母便笑着说是“慧纹”。

王熙凤一听是慧纹,便有些惊讶。

慧纹是出自一个姑苏女子之手做的绣品,名叫慧娘。慧娘是一个年轻姑娘,出身书香门第,精于书画,绣品只是闲暇时才会绣一两件来玩。她平日做绣品的时候,喜欢仿历代名家的折枝花卉,跟如今流行绣品的浓艳色彩不同,慧娘的绣品格局配色十分雅致,自成一派,并且都绣了名人咏物的旧句。那些诗词歌赋不一的旧句用黑绒绣成草字,横竖撇捺、勾踢转折看上去跟真实的草书差不了一点点。

慧娘的绣品雅致,天下皆知。但她并不以卖绣品为生,偶尔刺绣,也是一时技痒。

会画画,构图配色的能力是杠杠的,又写得一手好草书。

如此一来,在一味浓艳匠工的绣品中,慧娘那些格局配色皆从雅的绣品便脱颖而出,天下皆知。她又不是以卖绣品为生,便更显得稀罕。在市面买卖的慧纹,皆是她偶然绣了送给旁人,一件难求。

可这位充满传奇性色彩的姑苏女子,偏生又红颜薄命,年仅十八便没了。此后,慧纹之物便成为许多人争相收藏的物品,价无上限。即便是荣国府,也只得三件。

登记造册时,贾母将其中两件收进官中库房,剩下一副璎珞便留在自己身边,高兴时便摆出来玩耍的。

如今听贾滟提起贾母的那副慧纹,王熙凤看向贾滟,有些明白她想要干什么了。

贾滟笑着起身,又从碧纱橱里拿出一副画来,画里的空间是室内,里面有着一张案桌,案桌上有纸笔,旁边还有一个花瓶,花瓶里插着的是海棠花。一个衣着华贵的女子坐在案桌前,一只手支着脑袋,另一只手捏着兰花指,在触碰海棠花的花瓣。

在她身旁,站着一个丫鬟,丫鬟正低头看着手中的账本。

王熙凤:“……”

场景很眼熟。

像极了她平时让彩明给她念账本时的场景。

贾滟拿着画卷,明亮的杏眼闪着笑意,“这是我画的,好看吗?”

王熙凤没办法昧着良心说不好看,这还是她长这么大,第一次有人将她的身影画进画卷里。

王熙凤点头。

贾滟小心地将画卷收起来,放进一个盒子里,她双手拿着画盒,将盒子交给王熙凤。

五指白皙,染了丹蔻的指甲跟淡碧色的盒子相映衬,竟有种动人心魄的美感。

王熙凤看着盒子,又看向贾滟。

贾滟:“过两天便是你的生辰,今年不巧,不仅你和琏二爷在孝期,便是东府那边珍大爷和蓉哥儿的白事也还没料理完,你的生辰怕是不能跟往年那样热闹了。我刚到府里时,第一次去抱厦厅找你的时候,你便是这般模样听彩明给你念账本。那时摆在茶几上的花瓶里插着海棠花,我见了便在想,怎会有人长得比花还明艳三分,美得没边儿,又聪明能干。”

王熙凤接过盒子,“我一点印象都没有。”

“你贵人多事忙,记不得很正常。”贾滟坐在炕上的另一侧,温声说道:“我前几日便在琢磨,你生辰的时候该送什么东西给你,你好像什么都不缺。正发愁呢,忽然想起那时在抱厦厅回来后,我便画了一幅画,已经画了七八成,总觉得功力有限,不能将你十分之一的美画上去,胜在诚心,便有将画补全了。”

王熙凤听贾滟这么说,心里有些触动。如今两府大事不断,要处理的事情接踵而来,她料想着除了父母,今年不会有人记得她生辰的,却没想到贾滟记得。

可是她来不羡园,分明是跟贾滟讨论所谓的生财之道的,怎么就扯到了她生辰上去呢?

莫名其妙。

王熙凤心中有所触动,却不妨碍她觉得这个话题太跳脱了些。

这时,贾滟又把离题十万八千里的话锋一转,问道:“你说,如果我们的绣坊能开成,图画由我负责,刺绣交给旁人,可行不?”

贾滟想做的,相当于后世的奢侈品牌,贵精不贵多。万事开头难,但凡事得先开始。

合伙的人贾滟想过,窦晴川是一个好伙伴,可是窦晴川的基本盘在江南,到了京都能力有限,倒是可以请她帮忙参谋。

王熙凤胆大心细,杀伐果断,是个优缺点都特别明显的年轻女子。

在京都的人脉广,外面的路子也多。

贾滟觉得王熙凤的脑子绝对是做官经商的料。就是如今裙钗不能当官,要王熙凤是男儿身,朝堂之上,绝对有她一席之地。

当不成官,披着诰命夫人的身份,当个出色的商人何尝不是另一条出路?

可是王熙凤并没有表示同意贾滟的提议。

贾滟也不急,笑道:“你可以考虑一下。我们合计的事情,你就别让琏二爷知道了,林姑爷也不知道这事情。只是这事我等不得你太久,三天之后,到底是个什么主意,都得给我个准话。我的想法是绣品的初期风格仿慧纹,等小有名气之后,再出一些风格不一样的精品。我刺绣不太行,但我会画画。我的画也不必用什么旧人名句,自然会有人来提诗。”

贾滟都想好了,林黛玉满腹才华,在这个世界悄无声息地被埋没很可惜。等绣坊小有名气,可以出精品的阶段,她会让黛玉在画上提一些诗句。

至于刺绣方面的人才,陆清洛肯定是首席。但荣国府针线一绝的丫鬟,不管是贾母屋里的鸳鸯,还是她身边的锦葵,都很有天赋。

慧纹是一个人的智慧。

她身边可能没有慧娘那样的全才,却胜在有专才。

贾滟本来还想跟王熙凤多说几句,转念一想,像王熙凤这样的人,只要有利可图,没有她琢磨不透的事情。

此事如果能成,后续带来的效益比她在外面放债不知高多少。

既能名利双收,又没有违法风险,一举两得。

贾滟将王熙凤送出不羡园,回头的时候,看到夏堇和锦葵两人站在廊下,两人神色既好奇,又忐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折琼枝 重生之瑶凤 清穿之皇家小和尚 古代贵女生存手札 就这么定了 你不是我的菜[娱乐圈] 校园怪谈之凶鬼 于归 女配不想让主角分手[穿书] 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