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姐姐(2 / 2)
镜子里,女孩又走去了门口,黄头发的“徐哥”正在收银台那里给人结账,看到女孩过去,眉毛立刻就竖了起来,一脸不耐烦地跟女孩说着什么。
女孩应了一句,转身开门迎接一位女顾客,脸上仍旧带着灿烂又不达眼底的笑意。
黄头发徐哥训了女孩几句,就过来给陈微时剪头发了。他穿着紧身白衬衫,最上面的三颗扣子都没系,捞起陈微时发丝的动作有些黏腻。
幸而陈微时对发型并没有什么要求,只需要整体修剪一下,不需要跟黄头发过多交流。
在前台付款时,陈微时回头看了一眼,视线范围内,并没有那个穿着松垮破洞t恤的身影。
她收回目光,拎起手提包,转身走进了茫茫雨雾中。
那就是她第一次见到温旎。
也许出门散散心是有用的,回到家后,她打开电脑面对文档,竟然难得有了下笔的欲望,先是写了两段以“江南梅雨天”为主题的段落练笔,又编纂出了几个脑海中新浮现出的人物形象,一一记录下来。
那个女孩叫——wen,ni。
是“温”吗?那“ni”呢?三声,应该只有“旎”吧?
温,旎。
很好听的名字,莫名地很符合这个女孩。
听她口音,肯定不是苏城本地人,陈微时查了下各地口音,觉得她更像是江省那边的。
她这么年纪轻轻的,虽然穿衣风格很反叛,那张脸却分明稚气未脱,最多不过二十岁上下,为什么她没在学校里呢?是兼职,还是什么?……
这还是第一次,她这么想具体了解一个陌生人。
陈微时很少出去实地采风,她的大部分社会经验都来自于书籍和影视,而她偏向于抽象思考的写作特点,也让她合理规避了社会经验不足带来的风险。
就像有文学评论家批评她的那样—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耳后蓝》 3、姐姐(第2/2页)
—“空有才华,却无人情。”
也许,她该多出去走走,多看看各种景、各种人吗?
曾经有人,包括许叶,这样建议过她,可她真的很恐惧去人多的地方,也不喜欢和人打交道。
她从小就是如此,别的小孩凑在一起玩耍时,她在看书,到了青春期,别的孩子一起叽叽喳喳聊八卦,她还是在看书。
再后来,她便开始写作,更加喜欢独处了。
她没有朋友,很长一段时间里,编辑许叶就是她除了父母以外,最亲近的人。
她也一直觉得,自己不需要朋友,更不需要深入了解任何现实生活中的人。
可现在,她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就这样,她缓慢地做了几天的心理建设,终于还是决定为了继续写作,迈出艰难的第一步——时不时出去走走,哪怕只是在小区里转转。
幸好,她喜欢苏城的景致,此时正是人人讨厌的梅雨天,她可以趁着街上人不多出去散步。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她每天都会撑着那把浅绿色的雨伞,下楼走进弥漫无边的雨雾中。
有时是去附近的咖啡厅,有时是寻一处避雨的檐角,拿出包里的速写本,安静地画画。
这是一个普通的雨天,她从离小区不远的一家画室回来,天已经晚了,早就过了晚饭时间,“枕水居”本就幽静,此时四周更是寂寥无人。
陈微时打算从西门进去。
咖啡店,花店,五金店……
前面应该是……理发店。
隔着几米远,她不自觉地看过去,一个身影意外闯入眼帘。
女孩两条胳膊搭在膝盖上,也不知道在店门口旁边蹲了多久,t恤都湿透了,半长碎发湿淋淋的,紧贴着头皮和脖颈,看起来狼狈极了。
是那个叫“温旎”的女孩。不知怎么,陈微时一眼就认了出来。
今年入梅早,此时也不过五月末,天还没那么热,这几天连续阴雨,更是凉风阵阵。
陈微时立刻走上前去,弯腰把伞打在女孩头上,都没来得及产生社交恐惧,话就已经出了口:“你这是怎么了?”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