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2 / 2)
庄蓝说的,“刘春枝来了。”
她大嫂都不喊,直接喊名字。
兄妹几个感情不好, 倒不是跟大哥庄民安感情不好,就是跟刘春枝这个当大嫂的感情不好,撕破了脸,姐姐妹妹的没一个愿意喊她,愿意尊敬她。
刘春枝带着两个闺女来找庄民安,一路问到他们建筑队来的,来了就不走了的架势,要跟庄蓝抢食堂的活计,表现得勤奋呢,一大早就出去买菜去了,不让去非要去,买了回来还要动手,尤其是姜辰在的时候,表现得最积极,打饭洗碗的,生生把庄蓝衬得跟偷奸耍滑的一样。
她这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就是想抢庄蓝的饭碗。
庄蓝分了半个馒头给韩利,撇撇嘴:“她喜欢干活就让她干,想挤掉我,不可能。”
姜辰人家是建筑队的“老板”,哪里看不懂刘春枝的意思。
刘春枝来了好几天了,还到处转,往姜辰身边转,问姜辰今年多大,有多少存款,要不要买小家电。
哦,省城里现在出了冰箱呢。
四四方方的,长长的,插上电就能制冷了,是现在最时髦的东西了,前些年结婚还流行什么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现在不行了,人家女方结婚要求要冰箱了。
庄蓝说的,说,“她想给姜辰介绍她刘家的小姑子。”
刘春枝跟姜辰说的,他们刘家的小姑子生得美,还认几个字,年纪又正好,只想找个知根知底的。
公社里有工厂的工人上门提亲呢,刘家都没同意,就是看上姜辰这个人了。
工人地位高,“个体户”、练摊的,叫不体面,叫人看不上,人家羡慕的还是捧铁饭碗的,刘春枝说是说刘家人不嫌弃姜辰,那意思也说了,姜辰身份不够体面,那就用钱来凑,买台如今省城最时髦的电冰箱就行。
电冰箱在省城多时髦呢?排队买。
像省城这种地方,工人一个月也不过四五十块,一家人挣一年也不过一千左右,现在物价才多少,大米才一毛多,猪肉一块,大前门的烟才三毛多,看场电影才两毛多,但冰箱多贵呢?一个单门的国产冰箱,要快七百块。
这还是最便宜的,双门的上千,进口的更贵了,要两三千,没路子,就是有外汇卷都买不到。
这个价格,就是最便宜的一台电冰箱,都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弟魔家的女婿》 70-80(第6/15页)
一家人半年多的工资才买得起了,那就是天价了,但就是这样,在供销社购买电冰箱的人还是络绎不绝的,拿着钱排着队的要买,刘春枝来了省城也是开了眼了,还挤过去专门看了的。
她一个不买的还挤在前头去,摸了半天,人家售货员还以为她要买呢,叫她登记,刘春枝胆子大,还真填了单子。
她不会写字,人家售货员给她填的。
填这个单子不是说要买的意思,这就是相当于挂号的意思,单子上是多少号,下回进货来,前边的排过了,就到了。
刘春枝眼馋电冰箱啊,想把姜辰介绍给他们老刘家的小姑,到时候她就顺着杆子让姜辰把这个电冰箱给买了。
“也不知道她脑子是不是有毛病,乡下连个电都没有,电冰箱买回去有屁用。”
庄蓝跟他说的,“大哥也知道了,叫她把单子给人家退回去,给有需要的人,她不干啊,母女三个都是厚脸皮,也不回去,当工地跟自己家一样。”
庄民安是真奈不何她,两个人结婚这么多年了,孩子都要嫁人了,刘春枝要闹他是真压不住,让她走她就撒泼打滚,在工地上闹起来有影响,只是几个人的饭,有食堂的大锅饭,姜辰不在乎,何况刘春枝分了庄蓝的事情做,也不是吃白饭的。
他留的是一个不花钱请来的工人。
至于那单子,等排到号了,她要是有钱也可以自己买,她要没钱就自己去跟供销社的售货员解释,丢人也是丢的她的。
庄民国抱了抱韩利,准备走了。
庄蓝说:“都快中午了,吃了饭再走,下午也好坐车。”
庄民国说:“不了,你们吃,我去外边随便吃点就是。”
一顿两顿饭的姜辰是肯定不在乎,建筑队的人也大都是认得的,但庄民国还是没这个占便宜的心,吃一回两回的,多了人家肯定也要在背后说闲话了。
说他经常在食堂吃饭。
又不是吃不上饭,外边一碗带肉丝儿的面也才一毛多呢。
走之前,他给怀里的外甥发了个红包,韩利前两天过生,不是整岁,家家户户都不办,家庭富裕点的,就一家人一起吃个饭。
庄民国说了:“拿去买零食吃。”
韩利软软给他道谢:“多谢二舅舅。”
庄蓝要把红包还给他,庄民国已经从工棚这边的门走了,他出去还遇上大嫂刘春枝穿得花枝招展的回来,去买了菜回来呢,见了她还露出个笑模样呢,“是老二啊,吃饭再走啊?”
脸皮厚的很,当自己是建筑队老板娘了。
要庄民国看,她倒不是想介绍刘家的小姑给人姜辰,怕是自己有这意思了。
庄民国夹着包,没停:“那倒不用,怕大嫂你还得帮我给老板付钱。”
什么人吃了东西才付钱?客人呗。
说她一个客人还要插大葱装老板娘的架子呢。
刘春枝都到门口了才回过味儿来,扭过头就要骂,人早就走没影儿了。
省城卖吃食的不少,大都是摆在厂子外边,起了炉子,摆两张桌子,建筑队就在厂子后边,庄民国过去,厂子里头还没下班,花了一毛多吃了碗面,连汤带水都喝了,这才走了。
省城他来过的次数不少,作坊拿回去的亮片和钻都是从城里淘回去的,这省城的每块地方他基本上都踩过了。
转到了裁缝店里头。
庄民国上回过来谈过的,他现在过来就是送样品给他们看,他从作坊挑了几个,胸针、钮扣,发夹、镯子,都是挑的镶钻的好货来。
亮晶晶的摆出来,折射出来的光芒很耀眼。
他随手拿了一个胸针,走到店子挂着的呢子大衣上,往胸前一别:“你们看看,这件大衣是不是不一样了。”
是很不一样。
大衣就突然高端了起来。
真正让裁缝做决定的,还是人家想来定做衣裳的客人一进门就看上这件大衣了,还说了,胸前的花她想要其他样式的。
要是行,客人会当场付定金。
像这种定制的,等裁剪好了,他们会亲自试试,到时候把其他的饰品给安上去,没有几个不动心的。
能定制衣服的,不会吝啬购买这些小饰品。
外边现在还没有真正的店铺,像裁缝铺这样的,都是自己的房子改出来的铺子,前边是铺子,后边住家人,街坊邻居也都是几十年的老熟人。
客人走了,这单子也谈定了。
裁缝铺的饰品从锦绣作坊拿,锦绣作坊定期送一些来,两个月结一回账。
签了条子,庄民国放进了包里,又沿街在街道上到处走。
庄民国不是漫无目的的走,他是在看地。
想买地。
上辈子他们农村人进城没少被不待见,为什么呢?因为不是城里户口。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见。
感谢在2021-01-25 17:56:55~2021-01-25 23:48:3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sou1870 1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75、第 75 章
户口重要不重要?重要的。
在几十年后, 读书要户口,出门办事也要户口,在某些大城市,本地户口和外地户口还不一样。
想要获得本地的各项福礼, 首先就是要拥有一个本地户口。
他们春城也是一线城市, 这个户口的“含金量”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他们家在省城扎根, 那还是大儿玉林当上了老板过后, 十几年过后的事情了, 那时候正值房价发展的高峰期, 搞批发是挣钱, 但也是挣了好几年才全款买上的房子。
说起那些“拆二代”们,有几个人不羡慕的?
小二玉春上辈子就说过,他那些朋友就是省城里的“拆二代”, 一辈子从生下来就享福,年轻的时候住在省城, 拆迁了后手上有钱有房, 一栋楼一栋楼的外往出租, 每个月只要躺着收租就有大笔的钱进账,别人还要辛辛苦苦去上班, 赶车加班,跟同事勾心斗角, 他们只要出去吃吃喝喝, 坐飞机到处飞就行。
庄玉林都跟着出海去玩过几趟, 私家游艇,请了美女男伴,还有乐队呢。
他说的,“谁不想当“拆二代”啊, 我跟哥哥做批发做了两三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人家一拆就站到我们的顶点去了。”
说是这样说,但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东西跟凭空到手的还是有区别的。
太容易得到的总是不懂得珍惜。
庄民国不想养出来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儿子,也不想他们兄弟太辛苦,他就想把“户口”的问题给他们解决了。
他在省城里走了一圈,只恰好碰到有两家想卖房的。
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弟魔家的女婿》 70-80(第7/15页)
是上边还回来的房子,房子里边已经被原本住下来的人给拆了一样,脏污、破洞,到处都是,原主人不想住,就想把房子给出手了。
一处是在现在的正街上,是如今省城最热闹的街道,一处是偏远的巷子房子,四周都是住家户,房子比起前一处也大不少。
庄民国还进去看了看。
主人家门开着的,想看的都可以进去看,反正价格是早就标明了的,“三千块,不能少。”
有人问价,坐在门口的主人就指了指手边的牌子。
房子大,少说也有一百五左右个平方,除了房子,还有个小院子,不过上边还有后来住进去的人搭建的“违章建筑”,盖的棚子,墙壁上还有烧饭留下的黑墙壁。
房子是住不得了,进去要重新建,院子和墙壁都要重新收拾,现在盖一个小二层少说也要一千左右,算下来,这房子要想住进去,没个四五千收拾不出来。
花这么多钱买块地皮,还要耗费时间去盖房子,进来看的人,都是看了一圈就走了,少有两个人去砍价。
房主咬死了价格不松口。
正街那一家里边没这么破旧,收拾一下倒是能住进去,房子不大,一百个平方左右,没有小院子,现在地段好,是最吃香的,一套直接标了三千八。
庄民国看了过后没多久就被人看上了,当天就去过了户。
真正想买房的人不多,都是看热闹,但要买的还是有。
出得上钱的也有。
庄民国是听过户的人说的,说买房的是回城的知青,拖家带口住在家里分的福利房中,全家老小住在几十个平方的房子里头,十几个人根本住不下,回去的知青又没有工作,在兄弟姐妹眼中那就是“吃白食”的,碍于兄弟情分,当兄弟的不好说,但那些当嫂子弟妹的就不干了。
回城的知青家里就没有哪家不闹的,为了什么?就为了房子。
庄民国去打听消息,给人送了两包烟,又不是机密,他们负责过户的就给他说他们在这里见到的事情。
“刚开始不是没工作吗,现在岗位就这么多,回来的乌泱泱的,都说他们这叫“无所事事”,只会在街上当闲散人选,闹事,后来就有人支摊子,这支摊子虽然不体面,好歹也能挣几个钱,家里的矛盾少了,就有人带着一家人搬出来了,买房了。”
“我们这里来买房了过户的,都是在外头练摊的,我们还说这些人一个月可能最多挣二三十糊口,没想到人家都买得上一套房子了,好几千呢。”
他们也觉得练摊的“不体面”,捧公家饭的难免要优越些,做他们这行的,又要比外边没接触过的了解点,通过他们看不上的支摊的现在买上了大房子,一出手就是几大千,他们一开始看不上的态度也慢慢变了。
还不是只有这一个例子,最近来过户的,全都是搞“个体户”的。
他们一个月才四五十,一年才挣几百块,还要除开开销,真正想要自己买房子,那得存几年十年,等过几年后,这房子还是不是这个价都不一定了。
但要他们舍弃现在这个优越又体面的工作去学那些“个体户”,又没有几个人落得下面子,只能跟庄民国叹一声:“我要是有钱,我也去买几套房子摆着,家里又住不开,今年房子一套比去年可贵了好几百块。”
电冰箱都要几百上千,还有那么多人捧着钱排队买,房子每套也往上走了。
庄民国回去过后,就召集了全家,开“全家大会”。
庄玉林兄弟两个也破格允许参加。
庄玉林他们四年级在一期成绩上赶超了公社上的小学,公社小学跟他们班上前几名的同学都发了邀请,请他们去公社小学读书。
庄玉林他们都没去。
他们家不准备去公社小学读书,庄民国也给其他几位家长答复了。
其他几位也没去。
他们现在还保持着成绩向上的。
开会前,庄玉林举手发问:“爸爸,是批评大会吗?”
“批评大会”已经退出工人庄家的舞台一两年了。
由工人同志的庄母娘陈婆子开创,庄玉林学了外婆陈婆子的作风,到这两年,他“临时班”开得少,给人“上课”的时候就少了。
庄玉林亲自关闭了一手打造的“临时班”,他说的,“要回归学习上。”
庄民国正规正经的:“不是,难道是你和弟弟做了什么,要接受家长的批评了吗?”
兄弟俩同时摇头。
他们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去苗子地里施肥,花了一个星期把门前那一片苗子地施肥完,每天都去,学校的同学都闻到他们身上的臭味了,还问他们是不是拉屎忘了擦屁股,还十分珍惜的把自己的草纸撕下一截儿来让他们去厕所把屁股擦了。
现在的纸多珍贵啊,村里还有老人舍不得用纸,擦屁股都是用竹篾,用树叶的,只有去读书的学生,家长一般会给他们买纸,每天给他们放一截儿到书包里头。
能分一半出来,小同志们的心地都是很好的。
庄玉林是班长呢,他觉得脸面都丢干净了。
已经好几天端不起“班长”架子了。
庄玉林说:“我和弟弟每天按时上学下学,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没有顽皮的。”
庄民国说:“好,你跟你弟弟都是好孩子。”
庄民国说起想在省城买房子的想法。
“等以后他们上高中了,就可以去省城读书了,还可以在省城读大学,家里房子,他们随时都可以在家里住。”
农村好不好,他们这祖祖辈辈扎根的也不好说,但孩子读了书,他们是不希望他们还留在村里的。
没前途。
有前途的都要去外头闯呢,就跟人家姜辰一样。
说起他,都说他是“大老板”。
庄炮仗两个完全没意见,陈夏花倒是说了句:“钱够不够?”
庄民国点头:“够了。”
他们存在银行的钱有六千八,家里还有几百块,在省城买一套房子是买得起的。
就是买了房子,存款就没了。
他们这代人喜欢安稳,总觉得钱放在身边比较保险,哪怕别人都说买房子挣钱,要涨,他们也知道,但就是不敢拿钱出来买房,觉得放银行更安全。
买房涨,万一不涨,亏了呢?
说白了,就是怕,怕吃亏,怕存下来的养老钱都打水漂了,他们一辈子安稳惯了,生怕出了任何一丁点的差错,骨子里还没有先做事,就先打起了退堂鼓。
他是这样,陈夏花也是这样。
晚上陈夏花翻来覆去,大半夜才睡了。
庄民国是半个月往省城送一回砖,这回去,他把家里存款的单子带在了身上,陈夏花一早就找出来的。
庄民国还问了她:“你要不要也去?”
陈夏花当下就回绝了:“我不去。”
省城里头,刘春枝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弟魔家的女婿》 70-80(第8/15页)
电冰箱排到号了。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见。
76、第 76 章
一般人家, 为了买台电冰箱那肯定是隔三茬五往供销社跑,就看看自家的电冰箱到了没有。
供销社的售货员每天被问到号数,每天都要低头在本子上检查,从三十八号一直查到九十九号, 有时候一个号要来几回人, 售货员口水都说干了的。
“七十号还没到, 过几天吧。”
又查了回, 等柜台前没人了, 电冰箱柜台前的几个售货员才歇了气, 去喝了水。
电冰箱是如今最时髦的家电了, 谁家要是电冰箱,那就是整条巷子最有钱的人家,人家都要羡慕的。
售货员说起话来, “现在的人可真有钱,五十块的衣裳舍不得买, 买七百的电冰箱舍得了。”
其他人就回:“可不是么, 除了我们卖电冰箱的, 自行车和缝纫机柜台人也不少,还有手表, 卖得最好了,一天能卖好几块呢。”
其中一个说:“说起来, 问号的人也太多了点, 不过来来去去就是那些号, 连不着急的五十三、八十七、六十九,这几个号都有人来问过,但有个号,从登记了后就一直没来问过。”
“哪个号啊?”
“六十八。”
“六十八啊。”这个号一说出来, 几个售货员都想了想,“确实这个号没有人来问。”
他们供销社经理每天都在跟电冰箱厂打交道,就是为了多从电冰箱厂拿到货来,一个月能拿三十台出来,到现在为止,他们电冰箱六十号都已经被买走了。
正好下午电冰箱厂送了十台过来。
售货员就按照单子,给六十一号开始打电话,叫他们过来把电冰箱拉走,几乎是每个电话过去,那边接电话的都高兴得很,传达室的接了就大声跟厂里的工人说了。
就是六十八号留下的单子上的电话一直打不通。
几个售货员分别打了好几次,那电话就是一直打不通,最后他们也怀疑起来了,“这电话号码是报错了吗?”
现在家里是没有电话机的,只有厂子门卫室才有一台,工人一般留电话都是留门卫室的电话号码。
这个号是付了定金的,一个号要付五十块。
供销社的经理最后出面说的,“去找。”
找到了刘春枝头上。
人家供销社的找上了门,拿着其中一张单子来了,让刘春枝去提电冰箱。
庄民安气得要死,又不得不上前跟人家解释,搓着手,羞得满脸通红的:“不、不好意思啊同志,我、我们不买。”
来的售货员瞬间就不高兴了:“不买?不买来填什么单子,你们这不是在耍人玩吗?电冰箱那么贵,买不买得起自己不知道啊。”
找到建筑队,售货员就知道这个六十八号多半是买不起了。
庄民安给人弯腰赔礼:“不好意思同志,是我们的错,是我们耽误你们工作了。”
庄民安在前头弯腰道歉,跟龟孙子一样,罪魁祸首刘春枝呢?她一早就躲了。
供销社的人来了一说,她就跑了。
担子就全压庄民安身上去了。
售货员骂了几句,人家态度好,任骂,她自己也没意思了:“我们给填了单子,过来这一趟的费用,都要给算,剩下的你们自己去供销社领,要扣钱的。”
他们供销社的电冰箱根本不愁卖不出去。
庄民安点头:“应该的应该的。”
他倒是上道,人家售货员脸色也好了两分,踩着皮鞋走了。
刘春枝这时候又回来了,得知交的押金还要扣钱,刘春枝当场发了火,还骂庄民安这个当男人的没用,钱都拿不回来。
庄民安丢尽了人,“你厉害你跑什么?有本事你自己去拿回来,还买电冰箱,你自己买去,我们这日子也不用过下去了。”
“好啊,我早就知道你来省城是跟人鬼混上了吧,想甩了我?没门!”
庄蓝说的:“大哥终于有骨气了,那个女人就是吸血虫,大哥请假回去了,说要找村长打个报告,要让妇女主任开证明呢。”
庄民安这回是铁了心不想跟刘春枝过了。
庄民国带了陈夏花来。
陈夏花最舍不得花钱了,要不是庄民国说的买了是给两个儿子上户口,存进银行的钱,在她手里向来是只进不出的,她一个月才几百块的社保钱,到最后都能存下十几万来,到死都不让庄民国动她的钱,卡里的钱几乎没取过。
庄民国把砖送了,就带着她去看房子。
上回三千块的那个房子还没卖,在同个巷子又有一家挂了牌子出来。
都是还回来的房子,里边被破坏得差不多了,还回来的时候,搬出去的人还顺走了房子里头的东西。
陈夏花跟着庄民国走了两家,出来后她没说话,但庄民国也看出来她是没看上的。
过了巷子,她才说:“那房子也太旧了,还要三千块呢。”
庄民国知道现在这个行情就是这样,“都是还回来的房子,又不是这房子的主人,早就被破坏了,买这些房子,就是相当于买地皮,推了重新建,盖几层都行。”
现在哪有买地皮的,都是买房子来住,没想过专门去买地皮来盖房的,只有等以后商品房出来了,炒房价炒上来了,房子值钱,地皮就更值钱了。
一块地建个小高层,一套房子就变成了几十套,这钱就跟滚雪球一样滚过来了。
现在想买直接能住进去的房子,除非是人家前头搬家,后脚就卖房的。
陈夏花的心思顿时放到了他说的盖几层上头去了,还扭头看他:“能盖几层?”
庄民国说:“那当然啊,你看姜辰他们建筑队的家属楼,那不就是一块地皮上盖好几层吗,厂子里就按那些小房子给单位的工人发福利房,他们就搬进去住。”
庄民国以为她是看上了筒子楼:“那种楼梯房现在都是住的工人,你想买那种房子咱们得专门到筒子楼下边去问,价格肯定要比独门独院的便宜点,比这小一半多,没院子,估摸六七百块就能买一套。”
陈夏花问:“有人买?”
庄民国点头:“有,还不少。”
像这种花三千,还要花钱重新建的,有几个手头这么富裕的?
庄民国其实是更倾向买巷子里这种独门独院的,以后盖三层楼,两个儿子一人一层,他们两个跟爹娘住一层,楼下还有个小花园可以修成健身花园,买一些健身设备在院子里,周边还可以种点菜。
在省城里有独门独栋的房子,有花园有建设设备,可比住进筒子楼关着好。
庄民国上辈子在镇上就住不惯楼房。
陈夏花沉默了好一会儿,在想事。
“怎么了?”
陈夏花摇头,直接去取了钱,取了六千出来,把巷子里两套房子都买了,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弟魔家的女婿》 70-80(第9/15页)
天就去把户过了。
庄民国在房产证上看了看,都写了明花巷八号、明花巷十三号。
户主是庄民国。
过户的还记得庄民国呢,打趣他一句,“兄弟,没想到你这出手才是不声不响呢,一出手就是六千块呢。”
庄民国到现在都没回过神来这房子怎么就买了呢。
他们是走到街上,陈夏花也是跟儿子认过字的,她还认识银行的标记呢,自己还不确定,先问了庄民国一声,问他那是不是银行。
庄民国看了眼,说是。
陈夏花就进去取钱了,取了钱就带着他去了明花巷,直接把两个房子都买了,还要当场过户。
买房子也简单。
她上去跟人家一说要买,当场过户给钱,房主哪有不干的,两个卖房的跟着来了过户,她又当场数了六千出来,钱一给,就换来了两张房产证。
一个走还说呢,“大妹子爽快,这房子今年比去年还贵几百呢,那些人开口就让我少几百下去,我才不干呢,下回要是还有房,还卖给你。”
庄民国说:“都两套了还买房做什么。”
陈夏花点头,嗯了一声。
过完户,他们重新去买了两把锁,还去明花巷街道登了记才赶忙坐车回去。
房子是买好了,但住不得人,他们现在手头又没钱盖房子,只有先空着。
回去的路上,庄民国说:“其实买一套就过了,以后咱们盖三层楼,刚好够住。”
陈夏花也有理:“他们一人一套,一层人多了就住不下了。”
都买了,庄民国想了想,觉得也是。
他们回去已经晚了,庄民安已经扯着刘春枝闹到了大队去,刘家人都去了,庄民安态度坚决,就是不想跟刘春枝过了,队上劝的劝,骂的骂,庄炮仗两个都被请过去了,家里只有庄玉林兄弟两个。
他们也在猜,大伯跟大伯母还过不过。
庄玉林挑了挑眉毛,他是不想大伯跟大伯母继续过的,“希望没有大伯母了,大伯能找回点男子气概吧。”
找回来了再跟大伯母去过吧。
他们学校的老师都说过,男子汉就应该顶天立地,堂堂正正,可惜他们大伯在大伯母这个女人面前挺不起腰。
庄玉林有时候都跺脚,觉得大伯不争气啊。
小二玉春跟着点头:“像哥哥这样的。”
“没错!”庄玉林挺挺胸。
庄玉春笑眯眯的凑上前:“哥哥我饿了。”
庄玉林左看右看,去房里拿了饼干出来:“吃吧。”
庄玉春抱着肚子:“想吃饭。”
“我不会。”想吃也没用。
庄民国两个刚好回来,把他们乐得一蹦三高的。
陈夏花两个去烧饭,烧好饭,庄炮仗两个也回来,还带了大哥庄民安,说了:“说好了,以后不一起过了。”
庄民安跟刘春枝不是一家人了。
大妞两个选了跟刘春枝。
因为刘春枝跟她们保证了,会给他们找个工人。
从省城回来后,陈夏花又在村里招了回人,请人来做小商品,卖苗子的时候就是福嫂子过来,她去苗子地忙几天,交给爹庄炮仗照看。
庄玉林他们兄弟也没闲着,平时搭个下手,放暑假的时候苗子地没事,就在作坊帮忙,庄民国也给他们时间耍,让他们去三妹庄秋家,跟表弟表妹们玩。
跟同学去玩。
这一年是最忙的时候,田地里、作坊里就没歇下来过,今年没有张家作坊抢生意,作坊请的人又多,刚入冬就开始卖货,陈夏花管的小商品也都带到县里、公社去卖,一直卖货卖到年前,把货给清完了。
在公社卖货的时候,还有人去年在张家作坊买到了便宜的“保暖三件套”,以为今年还能用那个价格买呢,今年遇上的是庄家的作坊,货比张家出的好,价格自然不降。
福嫂子把货一压,直接说了:“你去谁家买的找谁家去。”
陈夏花那边也有摊子,专门卖饰品,生意比福嫂子那边还好。
县里供销社都看上了,说要在他们作坊拿货去卖。
公社现在已经改名不叫公社了,叫镇了。
卖完货,最后算了钱,庄家分了四千块。
庄玉林他们今年帮了不少忙,连姜阳他们过来都搭了手的,陈夏花跟庄民国商量过,给他和韩媛媛包了红包。
庄玉林他们兄弟的红包更大,整整五十块,还带他们去省城见识了一回呢。
庄民国去送货,陈夏花就去存钱。
现在又不流行存单子,流行存存折了。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见。
感谢在2021-01-26 17:57:49~2021-01-26 23:19:3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霜染染 2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77、第 77 章
供销社的大姐齐玉每年都会往光明村跑一趟, 她来得勤,村里的人也都认识她,走过路过还跟她打个招呼。
“齐主任来了。”
齐玉现在是镇上供销社的主任了。
她骑自行车来的,后座上还挂了两大包东西, 花花绿绿的瓶子印出来, 村民们羡慕的看了几眼, 等齐玉的自行车骑走了, 羡慕的说道:“工人庄家现在是起来了, 家里吃的喝的都用不完了。”
“刘春枝走的时候不是还说了么, 人家工人庄家一年要挣一千块。”
他们才挣多少?
不到六百。
有工资发, 隔三茬五还有各种票据,逢年过节还有人给他们送礼来,靠这些就能省一大笔了, 他们一年挣几百块,还要开除一家大小的花销。
刘春枝跟庄民安不过日子了, 她也不想让庄家过好日子, 到处说, 说庄民国一家要挣一千,说庄民国一家一个星期就有肉票买肉吃。
附近几个队都知道。
不管真的假的, 反正庄民国丈母娘陈婆子那边是说了,她今年啊不收红包了, 想收票据。
齐玉对庄家也不陌生, 下了车, 提了东西进门,院子里,庄玉林兄弟在玩,齐玉在门口:“你们兄弟也在呢, 你们爸爸妈妈在家吗?”
庄玉林他们认识她:“齐阿姨。”
“爸爸妈妈在家。”
庄民国两个也听到声音了,出来把人迎了进去,他们正在里边烤火呢,庄民国还笑:“都是熟人了,你来就来了,还带什么礼。”
“我今天来那可是有正事的。”
她每年来都说有正事。
供销社都是捧公家粮的,在普通人眼里那就是高高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