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至上(1 / 2)
<div style="height: 0px;">
皇权至上
林挽风正在北书房外等待,急得直转圈圈,向大太监说明自己的来意后,他已然进去许久:第十个圈了,这麽还不出来?
就在林挽风抉择擅闯和拖延时间哪一个代价更高时,皇帝身边的大太监终于出来了:
“林大夫,皇上有请。”
林挽风并未有半分放松,她颔首道:“多谢。”
林挽风一步一步,紧跟大太监的脚步,来到皇帝日常批奏折的地方,皇帝就在最裏面的书案上。林挽风踏入这个长甬道,仿佛走入蚯蚓的身体裏。巨大的威压裹挟着林挽风,林挽风莫名回想起年幼时第一次解剖蚯蚓标本的情景——有点反胃,但要忍住。
来到皇帝面前,林挽风跪下行礼,“民女林挽风,参见皇上。”
皇帝笔未停,头也不抬地问,不紧不慢道:“你想见我,可是医治常寧时出了什麽问题?”
林挽风摇头,额间冒出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滴落,她抬头道:“常寧公主的病症有所缓解,民女还在寻找解药,十日之內,民女必能试出解药方子。但,民女此次前来面见皇上,与常寧公主无关,民女另有一事相求。”
皇帝依旧没有抬头,“你此次求见有什麽事?”
林挽风深吸一口气,沉声道:“民女请求皇上能赐民女医治母亲的药!”
皇帝终于抬头看向林挽风,但也只是一个眼神而已,“你有何功劳来求朕赐药?你连自己母亲的病都治不好,便说自己有信心救治常寧公主?”
林挽风越发坚定,她跪直身子,握紧双拳,目不斜视:“民女揭皇榜的目的除了救治常寧公主,就是为母亲求药。皇上不必担心民女的医术,民女既然敢揭皇榜,必然有治好常寧公主的能力。民女来宫中数日,已经了解常寧公主的病因,治好常寧公主对民女而言乃是时间问题,但是民女的母亲等不到常寧公主痊愈。所以民女斗胆前来请皇上赐药。”
皇帝坐在高位,对林挽风的恳求未动摇分毫,冷声道:“未能成事,便想要赏。这就是民间大夫的规矩?”
哪怕提前预料到皇帝可能不会同意,但皇帝不可能的口吻还是令林挽风心下一慌。林挽风勒令自己冷静下来,沉着应对道:“民女并非骗赏,皇上圣明,民女深知欺骗瞒不过皇上的眼睛。实在是家中事发突然,迫不得已前来求药。民女知晓皇上担心姊妹,所以民女只求药能被家中兄长带回,民女会一直留在宫中,在常寧公主痊愈前,民女绝不会踏出皇宫半步。”
皇帝终于撂下笔,关注眼前跪着的女子,他称赞道:“好一个勇气可嘉的女子。”
闻言,林挽风心中一喜:皇上同意我的请求了?
谁知,对于林挽风的请求,皇帝话锋一转,语气也开始变得不耐烦:“朕和皇宫规矩在你眼裏居然形同虚设。你不过是个医治常寧的小大夫,谁给你的胆子来御前求药?”
林挽风发觉皇帝在生气,她立刻伏地道:“皇上乃九五之尊,民女不敢。”
皇帝继续道:“皇宫的东西不是旁人想求就能求得的。若是人人都来求,朕岂不是要人人都给?別忘了,昨日常寧被刺杀,你也有嫌疑。放任一个嫌犯来见朕,是谁准许的?是谁让你擅自离开常寧宫的?!”
皇帝的话如针一般刺入林挽风的心裏,密密麻麻、千疮百孔。林挽风如坠冰窟,她爱戴的皇帝,一心为民的明君,亲自戳破了这一幻像。
她冷汗直流,浑身发冷。就在林挽风跪在原地不知所措时,一个小太监匆匆来到,对皇帝耳语两句,皇帝摆摆手,“让她们进来。”
林挽风在心中暗谢来人。一阵足音传来,林挽风回头望去,来人一袭淡紫色上杉,高腰曳地下裙,披锦搭肩,珍珠翘头锦履。当然,最显眼的还属她左眼处的毒蝎印记。
来人正是洛韞之,但不只她一人。洛韞之身边跟着一位更为雍容华贵的美妇人,和洛韞之截然不同的气质,端庄温婉,待人亲和。在那人身边,洛韞之也敛起生人勿近的气场,这可太少见了。
两人一同向皇帝行礼,“常寧/臣妾谨请陛下圣安。”
见到来人,皇帝面色稍有缓和:“皇后今日怎麽和常寧一起?”
和洛韞之在一起的人正是沈执棋,沈皇后。林挽风在旁边小心翼翼地打量两人,原来常寧公主和皇后娘娘关系这麽好的吗?
皇后笑盈盈的,温声道:“说来也巧,我今日去看望常寧,发现相比前几日,她的病症缓和很多,下地走动完全不成问题。臣妾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皇上,又听常寧说她宫裏的小大夫来见皇上,想来也是说常寧的好消息。眼见为实,臣妾便自作主张将常寧带来这裏,不成想竟惹怒了皇上,还请皇上责罚。”
皇帝和新任的沈皇后很是和睦,关系确实如民间所言。皇帝说:“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