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 160-170

160-17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冷气球 明天我就倾家荡产[娱乐圈] 公用替身 穿到七零嫁厨子[美食] 仙道败类 龙王崽崽,水群爆红 诡异的先生们[快穿] 修仙种地后全世界求着我卖菜 星河不语 普通的她被阴暗批缠上了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160-170(第1/15页)

第161章

这次洼食的商船再度来到大安, 除去百姓所用的基本开销,所有的订单和商品都卖出去了。

大安赚了个盆满钵满。

至于这些商人要将商品转手卖出什么高价,这就不是林肆需要关心的事情了。

林肆和莫静连还特地留了一手, 这次给洼食展示的样品商品特意没有展示电石灯。

电石灯是才出的商品, 如今大安境内尚且供不应求,更别提卖给他们了。

好几个州县提了计划书交到梁年那里,可以说是为了这个电石灯厂争得头破血流。

现在的知州和县令正在逐步和缓慢更替当中, 原本从前大宸留下来的那些老登也在慢慢退位。

经过各种教育, 从小学习各种先进思想的年轻人往往比腐朽的老货更懂得如何为整个县、整个州考虑。

这些个年轻人甚至在计划书里玩起了卖惨诉苦、疯狂拉踩这一套。

梁年就选了其中一份报告里的一段话念给林肆听。

“臣认为,如今这电石厂就应该落在由县,由县是石灰石产地大户, 若是将电石厂落在由县,就能免去原材料运输这一项成本。听闻隔壁南东路也在争取, 可已有了玻璃厂,能生产各种玻璃器具,还有玻璃贝壳簪子这样受欢迎的特色产品,甚至他们的熏鱼也很受倭食人欢迎。再加一样电石只怕不妥。如今由县百废待兴,还只有一常规的水泥工厂。”

林肆正在喝茶提神, 听到这经典卖惨言论忍不住微微一笑。

“这县令倒是聪明, 争的是电石而不是电石灯。电石是消耗品,用完后总需补充的, 若是有个电石厂,那订单就是源源不断的。”

说完了工厂的事情以后, 林肆斟酌片刻, 还是准备提醒梁年不要操劳过度。

毕竟她已经不止一次听五更天说梁年总是在衙门里工作到很晚才回家。

回家晚都不说,第二天还来得最早,这样一算睡眠时间完全低于八个小时。

“梁相工作须有度, 不要过于操劳了,尤其是这睡眠。”

梁年:“陛下不用担心,臣自小睡眠就少,只需睡几个小时便能精力充沛,阿娘也是如此,想必这就是遗传吧。”

林肆内心:两个高精力的先天成功人士,佩服佩服。

“你得空去祝时溪那里让她给你把把脉,不过你记得提前预约一下时间,她最近在搞青霉素,有时候不在太医院。”

梁年点点头。“多谢陛下关心,也不知道祝令者研究青霉素研究得怎么样了,此等救命神药,若是当真能被研究出来,即便只有一半的几率,也能挽回无数人的性命。”

*

祝时溪心中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能够在有生之年将那神药青霉素制作出来。

但祝时溪也清楚,现在这个技术条件,就算完成了非常复杂繁琐的程序,也避免不了溶液中的杂质,提取出来的也不能算作青霉素,顶多算有杂质的青霉素溶液罢了。

在古代,所有严重的细菌感染都等同于死刑宣判,没有青霉素,再高超的医术也救不回来。

这么多年来,因为严重细菌感染而救不了的人有很多。

自那时起,祝时溪就总是在想,若是有青霉素就好了,哪怕是一半的存活几率,也比完全救不了要好。

所以,等到玻璃器具烧制出来以后,祝时溪便开始着手做青霉素的研究。

这个研究当然不可能只靠祝时溪一个人完成,太医院的医者,以及她的弟子们都要参与。

就连安京大学堂的学生们也有幸能旁听。

林肆对此当然是百分百支持,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必然也离不开医学发展的。

祝时溪还是和当初一样没什么变化,毕竟这么多年里她除了潜心钻研医学,治病救人,教导学生以外,林肆就没让她做过别的事情。

祝时溪一边吃小蛋糕,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陛下放心,臣定然不负陛下所托,将青霉素研制出来。”

以前祝时溪苦于没有工具,现在有玻璃器皿,还有橡胶软管。

有了这两样,就已然比从前成功率高太多了。

林肆特地给祝时溪批了个研究所,专门用来研制青霉素。

祝时溪从橡胶开始割胶,制作出橡胶软管以后便开始研究,距今已有好几个月的时间。

包括祝时溪在内的研究人员一开始都小心翼翼、殷切期盼。

毕竟提取青霉素的整个过程非常复杂,光是滋生霉菌这一步便用了数种东西,如馒头、水果、蔬菜等。

在等待这些东西生长出青色霉菌之时,还要着手准备细菌的培养基。

这一步是让安京学堂的学生们都来观看并且参与了的,总是在课堂上给他们讲病菌细菌,他们毕竟没有亲眼见过,只学得一个抽象的概念。

如今让他们参与细菌的培养基,也是让他们亲眼见见细菌和病菌的实体。

培养基里的细菌目前只选用了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这是最为常见的化脓性细菌。

学生们用四区划线法,用干净的接种环转换角度划分细菌,用这种方法就能得到纯净的细菌群落。

等亲眼见到细菌培养基里逐渐显现出的细菌颜色时,学生们还是感到一丝神奇。

总以为细菌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如今亲眼看到“实体”,还是亲手培育出来的,不免感慨医学伟大。

培养细菌培养基是整个试验当中最简单的步骤。

至于其他的,就由祝时溪与她的弟子们亲自操刀了。

唐行去年刚刚完婚,为了制这青霉素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里,好在陈婉弦并不在意并且表示十分理解。

唐行十分感动,表示等青霉素真的成功了,他一定休个假在家好好陪她。

陈婉弦确实非常理解,其一,她知道唐行是在做实事。

至于其二,当然是她发现了莫静连和尹笙有新的进展!

陈婉弦激动的差点在家里跑来跑去,当然不介意唐行回不回家了。

唐行和一众弟子都知道不可能一次性成功,但是失败的次数太多以后,也着实让他们丧失了信心。

培养液过滤,加油搅拌,让溶液分至三层,加入草木灰去除杂质,用蒸馏水清洗,再加酸碱性水过滤。过程说起来只需几十个字便能概括,并且看起来似乎很简单。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是这样的。

光是过滤这一步便很难了,实验室的人试了好多次,最后才试到合适的过滤方法,棉花不能太多,下面还得加上一层细纱布,这样的过滤效果最好。

至于后面的加入草木灰去除杂质这一步骤是失败次数最多的,溶液要不被堵着下不来,要么就是完全没有去除杂质的效果。

实验室里用坏的橡胶软管都不知多少根了。

不过实验室的人并没有放弃。

步伊上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160-170(第2/15页)

月给家中写信,便说了自己如今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若是做成功了,可以拯救不少人的命。

信中满满的都是自豪。

祝时溪日日都来实验室,如今试验的过程,她最初收的弟子们已经全都熟能生巧,祝时溪也是亲自上手不知道多少次。

但失败的概率还是非常大,至于原因便有很多种了。

林肆打算抽个空去实验室看看祝时溪。

毕竟上次祝时溪给她号平安脉的时候,林肆能感觉到她似乎有些淡淡的哀愁。

祝时溪确实是有些惆怅,这一点封凌也能看出来。

但是封凌哪里懂什么青霉素不青霉素的。她只知道祝时溪做一个东西失败了。

于是封凌一边吃炸鸡吃得满嘴都是,一边安慰她。“祝娘子不必忧愁,这做事情次数多了以后,便是一种累积。从前我练剑,师兄雕刻机关。一开始我们都做不好,但是当我练剑到一定次数,师兄雕刻了无数个报废的机关以后,我们才终于成功呢!我现在想想,应当是我们在无数的失败中积累了经验,故而在下一次的尝试中将上一次失败的经验融入进去了,便能一次做得比一次好。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的。”

祝时溪眨了眨扑闪的大眼睛。“封娘子说得很有道理。”

林肆也想去看看祝时溪的试验做得怎么样了,除了试验,还得好好开导一下她和实验室的人,别因为这个东西做不出来都坏了心情。

林映瞧见林肆要出门,死活要跟来。

林肆到了实验室的门口,林映则是跟在身后。

林映好奇这个实验室到底是研究什么东西的。“这实验室研究的东西当真是神药吗?”

林肆回答:“这是自然,否则祝令者这样的天才怎么会这么迫切地想要制作出来呢。”

祝时溪正在里头做试验,是步伊出来迎接的林肆。

“陛下,祝令者正在里头做试验呢,要臣叫她出来吗?”

林肆摇摇头。“无妨,你们最近都辛苦了,但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里压力,此物本就不易得。”

步伊笑了笑。“我们都知道,但是失败的次数太多,心中总是憋着一股劲,想着也许下一次就成功了呢。”

林肆没等多久,祝时溪就从实验室里走了出来,她见到林肆的瞬间有些诧异。

“陛下您怎么来了。”

祝时溪走至林肆跟前,“陛下您来的正是时候,今日一共做了两组试验,不知为何,今日大家都觉得这两组试验是迄今为止做得最顺畅最成功的一次,说不定这次就成功了呢!”

林肆盈盈欲笑:“那看来是朕运气好了。”

其余人立刻附和:“是我们运气好,陛下今日亲自前来,想必一定会成功的。”

阿青算了算时间,“上午做的第一批试验,如今应当能在细菌培养基里看到效果了。”

大家都有些提心吊胆,包括林肆也是。

若是这次真的成功,那绝对是大安医学水平的一大突破。

众人屏住呼吸,等着阿青和祝时溪进去查看。

林肆指挥林映去扒门缝偷看。

林映透过门缝,只看到里面摆了很多大小玻璃制的扁圆盘子,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玻璃器皿,下面还连接着应当是橡胶管的东西。

祝时溪和林阿青拿起玻璃培养基,眼睛不由得睁大。

细菌培养基里的菌落竟然成圈状消失了。

阿青揉了揉眼睛,又拍了拍自己的脸,确定自己没有产生幻觉。

祝时溪则是将一个玻璃培养基放下,又去看下一个。

一批溶液他们一半会试二十个左右的细菌培养基,避免溶液的不均匀情况。

这二十个培养基里的菌落全部呈圈状消失。

这说明他们成功了!

林映虽不知道什么叫做成功,但是她毕竟有着上辈子做人的经验,看这两人的样子应当是开心的大脑都宕机了。

于是林映迈着小短腿呼哧呼哧地跑到林肆和实验室众人面前。

“陛下,想来是成功了。”

第162章

青霉素的成功无疑是大安医学史的一项重大突破。

林肆和林映刚好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林肆心情非常好,立刻下定决心让礼部写稿子,必须得宣传祝时溪的功绩, 也得让百姓知道。

林映不知道青霉素是什么, 但是从众人的态度来看,这是个非常厉害的东西。

林映不知怎的,也觉得心中似有一股成就感。

这种感觉让她很陌生, 但是她也并不讨厌。

礼部的人好不容易有了事情做, 虽然是写稿子,但是他们也安心了不少。

之前他们也负责过写上报纸的稿子,礼部尚书记得那是第一届高考, 当时为了将稿子写好,他还特地去采访了那高考状元呢。

也因得那次写稿子, 他知道了写稿子的格式,比如开头要空两格。

这写稿子免不了要去采访,礼部尚书便将下属分成两拨,一拨去太医署采访那些个医者、实验室人员。

另一拨则是去安京大学堂采访医学科的学生。

礼部的官员哪里懂什么专业术语,只能将采访的内容全部记录回来, 回来交给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一看也是头大, 这细菌真菌的区别,培养基纯净菌落, 他全都不懂。

不懂他也得弄懂,梁相审核最为严格, 他可不敢马虎。

于是乎他就厚着脸皮去太医署问。

祝时溪他自然是见不到的, 也就见到了唐行和武安波。

礼部尚书这时秉承着虚心求教的精神,硬生生听了接近两个小时的干货,纵使这武安波已讲得非常通俗易懂, 礼部尚书还是听得头晕。

回到府邸的路上,他想,幸好如今有了火石灯,他得赶紧回家整理一个草稿出来,不然按他如今这个年纪,只怕睡一觉起来就全忘了。

今日晚上还是挑灯奋战吧。

*

康竹青虽人在黎县,但是消息灵通得很,一听闻安京修了个什么人民公园,她便想去看。

不光要去看,她还要带上自己这些年结交的好友一起去,不带石土。

正好如今黎县兴起了个什么旅行社,她正好去试试看。

康竹青便先去问了住在隔壁的徐蓓。

年初之时,徐绰回家来,告诉徐蓓自己有了个喜欢的女郎。

这可把徐蓓高兴坏了,徐言如今在商部,一问就说没时间,忙得很,要为大安奉献一生。

好在徐绰终于开了窍。

徐绰又说那女郎是医者,专治女子顽疾和孩童疾病,很是厉害,不过因为之前大宸的混乱,死了丈夫。

徐蓓当然不介意,毕竟他们可是长着一张胡人的脸。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160-170(第3/15页)

虽说如今胡人在大安随处可见,大家也见怪不怪,但是真让他们和胡人结亲,终归还是不愿意的。

所以现在的胡人大部分都还是内部消化,就算有和汉人结亲的,也是极少数了。

康竹青已然放弃了催促,她一说婚嫁之事,姐弟两便用陛下来压她。

康竹青这辈子最敬重的便是陛下,因此日子久了,康竹青也天天给自己洗脑。

石头和石金能够为陛下做事,为陛下奉献一生,那是他们的荣幸。

洗脑洗久了,康竹青和石土的观念还真转变了过来,如今对于孩子婚嫁一事已然看淡。

徐蓓听了康竹青的建议,很是心动,思考了一日以后便答应了下来。

她自从从草原流落至黎县,除了陵州以外,还未曾去过别的地方。

更别提安京了。

安京是大安的国都,她一直都想去看看的。

之前康竹青是去安京探望石金,人家一家人的团聚,她哪里好厚脸皮跟着去。

康竹青在约徐蓓之前,就已给孙玉华寄信。

如今这大安物流很是方便,黎县也有。

只不过能寄的范围有限,只有临近的一个路。

但是大安物流的店员告诉康竹青,现在大安物流还没有覆盖全国,若是送信的地方不能直达又不是太远,那么可以加钱,到时会看有没有人顺路带过去,但是时间上就慢得多。

康竹青欣然接受,并且付了钱。

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等她收到孙玉华的回信时,已是一个月后了。

信中孙玉华告诉她自己和两个妾室非常愿意去安京游玩,并且提议她们三人先到陵州,然后再来黎县找康竹青汇合。

黎县的旅游社,做的就是从黎县和陵州到安京的生意。

毕竟如今的黎县土著和陵州土著并不缺钱,他们又是因为林肆一步步改变了生活,才能过得如今这样好。

这做旅游生意的人也非常会煽动情绪,说安京是如今大安的国都,他们难道不想在有生之年去一次安京吗,不想再去一次有陛下在的土地吗!

有很多人就会想起林肆来之前黎县的模样,眼眶一热,就交了钱报了名。

康竹青为了这次旅途,特地去问了好些从旅行社回来的人。

年纪偏大的人都说:

“好得很啊,女郎和郎君态度都特别好,一路上把我们逗得是合不拢嘴。”

“就是就是,人家阿翁阿婆叫得特别亲切,到了安京我们全程都不用操心,就跟着他们走就是了。”

“这钱花得值!”

然后康竹青又找了年轻的小郎君和小女郎问。

小郎君和小女郎多数都是在学校放假时跟着去游玩的,如今上学放寒暑假,寒假20天,暑假40天。

小郎君和小女郎便说:“我总觉得那旅行社的人忽悠我阿翁买东西呢,说是什么离了安京就买不到了,这辈子只来一次安京,还是买些东西纪念一下,那些东西卖得可贵了。”

“康姨,你要去安京啊,那我劝你选他们旅行社的那个只来回包车的套餐,就是你只坐他们的牛车去和回来,其余的吃住行都不让他们管,石阿姊不是在安京做官吗,康姨完全没必要让他们安排行程和住宿呀。”

康竹青一下子就了然于心了。

这能在旅行社去一趟安京旅游的人,都是舍得花钱的人。

看来这买东西一项不光绕不过去,还卖得特别贵。

康竹青已然有了答案。

等到成功接到孙玉华及其两名妾室以后,康竹青作为组局人,五个人在一起吃了顿饭。

徐蓓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几人年纪相当,又都是生过孩子的人,三言两语的,场子也就热了起来。

徐蓓特别喜欢孙玉华的性子,总是被她说话逗笑。

徐蓓虽是胡人,但是为人客气礼貌,孙玉华也是愿意结交的。

好不容易见到了许久不见的朋友,又交到了新的朋友,孙玉华高兴起来还喝了两杯。

这酒是康竹青前几日特地去打的,酒虽贵,但如今的康竹青并不缺钱。

孙玉华两杯下肚,大家聊着聊着,聊到了自己的丈夫。

孙玉华一拍桌子,“男人年纪大了就是不行,我真是看他哪儿哪儿都不顺眼,真想和离以后找个年轻的郎君算了。”

另一个妾室急忙拿走孙玉华的酒杯。“娘子,这等隐私之事怎可随意乱说呀。”

康竹青和徐蓓立刻明白孙玉华在说什么,都捂着嘴笑。

另一个妾室不知她说的是醉话还是真话,忙道:“娘子,若你真要和离,可千万记得把我们二人带走啊!我们不做小妾,就做婢女伺候娘子。”

徐蓓和康竹青笑得险些直不起腰来。

第二日孙玉华酒醒,但全然不记得自己昨日说了些什么,只觉得徐蓓和康竹青看着她微笑。

康竹青便和几人商议这旅行社怎么报的问题。

康竹青先说了那全套豪华套餐。

“我已找这黎县和陵州去过的人问过,若是不买那什么纪念品,那他们的态度便不怎么好了,而且时间安排全部得听他们的,什么几点起床都要规定,又因为是团体旅游,便一会等着这个,一会等那个。”

孙玉华略略皱眉。“那这也太不自由了。”

徐蓓也点头。“到时候若是我们不愿买东西,那岂不是还要看他们脸色。”

康竹青点头。“所以说呀,我觉得我们就报那个只包来回的套餐,只同他们一起坐车就好了。安京我去过,虽不说很熟,但还隐约记得几条路,而且我家金娘就在安京,我们完全没必要报豪华套餐。”

获得几人一致同意,康竹青几人去了旅行社。

旅行社的人相当热情,又是倒茶又是一口一个阿姊叫着。

当听到她们只办包接送套餐的时候,脸色就不太好了,一个劲推销豪华套餐的好处。

康竹青几人才不听,办了包接送套餐便走人。

于是乎,在去往安京的路上,导游也一直对她们不是很热情。

这一点康竹青等人又不在乎,她们五个人一起聊天不知道多快乐呢。

等到了安京,康竹青也没先去找石金,而是找了家舒适的客栈定了个套间。

她们五个人一个房间两张大一些的床便够了。

孙玉华几人第一次来安京,兴奋坏了,几人东西一放,就想去人民公园逛逛。

康竹青下楼找来店里伙计一问,伙计便十分热情解答:“人民公园坐公共牛车就能直达,陛下给专门设了一个站呢。就从咱们客栈出门往前走左拐就有个公共牛车站牌,咱们这客栈就是交通方便呢。”

几人到了公交站牌,发现人多到竟要排队,再一问,全都是要去人民公园的。

几人排了老半天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160-170(第4/15页)

排到。

公共牛车一到,几人下车便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

一旁的人叽叽喳喳,对着门口的大石碑上雕刻的人民公园四个大字,说:“这字听闻是梁相亲手所写,再有匠人雕刻的呢。”

康竹青一下子就感慨,她叹了口气,又想起曾经陛下和梁相都在黎县的时光。“是梁相的字迹,一看就是梁相的字迹。”

身旁一学生模样的娘子好奇。“这位娘子还见过梁相的字迹呢?”

康竹青回:“我是从黎县来的,自然见过梁相的字迹,就连陛下都曾与我说过几句话呢。”

这一下可把旁边的人惊到了,围着康竹青问了些许问题。

徐蓓和孙玉华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公园修建的散步小道,以及一旁种植的绿景景色。

其中一妾室感慨万千。“真是没想到我也有能瞧见这样好看的园林景观的时候。”

“对啊,这里的空气好清新。这样的园林景色,原来只怕是家中非常富足的人才能瞧见的呢。”

“这里还有长椅让人休息!”

康竹青正好有些累了,便在长椅上坐着休息。

“这安京百姓真是命好,每日没事时来这里散步,真是惬意得很。”孙玉华感叹。

第163章

林寻最终还是挑了个林肆的下午茶时间, 小心翼翼地说。

“陛下,臣妹……臣妹还是想参加高考,想读安京大学堂。”

林肆登基的这五年, 变化实在是太大, 尤其是人们思想上的转变。

宫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留下来的太监和宫女们自不必多说,太妃们则是抚养林映。

林猷留下的妻妾如今在陛下的授意下也开始做起从前的老本行,研究音律。

只不过从前她们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演奏乐器, 如今则是单纯为了演奏出更好听的音律, 流传给后世。

就连林映也要日日出宫去读幼儿园。

整个皇宫里就她无所事事。

这种无所事事让林寻感到不安又惶恐,即便她如今已自学了小学和中学的课程。

林肆自然不会拒绝。“这是好事,你若是参加今年的高考, 那便没几个月了,得好好准备才是。”

林寻忐忑道:“臣妹担心臣妹的身份会不会不方便。”

“这个你不必担心, 你改个化名便是,户籍会有人帮你准备的,反正你鲜少出宫,认识你的人不多,你就同阿映一个姓, 改为赵寻吧。”

林寻喜出望外, “多谢陛下。”

林肆让人又端了一碗甜水过来,叫林寻先别走。

林肆突然意识到, 自家妹妹高考,她这个做姐姐的是不是得先问问妹妹喜欢什么专业, 想考哪个方向, 然后给她一些意见和分析?

甜水很快端了上来,意识到自己是长辈的林肆将烧仙草往林寻面前一推。

“这是王食医新研制出的甜水,你尝尝。”

林寻低头看着阔口白瓷碗, 一把木勺放置其中,木勺之上便是微微摇晃好似墨玉块一般的东西。上头还撒了数颗煮得软糯的红豆,又点缀了时令鲜果。

林寻舀了一勺放入口中,紧接着吃了第二勺。

好好吃!

林肆这时方才开口:“既然你想考大学堂,可有什么想要考的专业?”

林寻脸颊微红,勺子搅拌着烧仙草。“臣妹对农学颇为感兴趣。”

林肆倒是没想到林寻喜欢农学,便问:“这几门学科,你为何单单选择农学?”

林寻将一碗烧仙草吃完,语气中带了丝不好意思。“臣妹是皇家的一份子,也希望能为陛下分忧,希望将粮食的产量变得更高,希望百姓都能吃饱吃好。”

“但农学可不是你以为读几本书就能学好的,你自小长在宫中,不知种地的辛苦,你可受得住?”

林寻的目光这下坚定了起来。“臣妹定然受得住,还请陛下放心。”

看到林寻的选择如此坚定,林肆也不说什么,只叮嘱她这几个月抓紧时间好好复习,便任由她去了。

说来也是巧,林寻在她下午茶的时间才来找她说了考大学的事,再晚一些,梁年带着西平和南诏发来的国书来见林肆。

国书的优先级很高,梁年也不敢贸然拆开查看,只得立刻来觐见林肆。

林肆先看的南诏的,再看的西平的。

这两封国书的内容真是给她看笑了。

内容竟然相差无几,目的也只有一个。

他们想派人到大安来留学,学费都由大安开价。

林肆言简意赅地同梁年说了信的内容。

至于两封国书为什么到达的时间先后如此接近,无非就是两边都有探子,也不知道是谁先动了这个心思,另一边就火速得到风声照做了。

先想出留学一事的应该是南诏,而且极有可能是蒙诺提出的。

如此一来,那便是西平的探子得了消息。

林肆想起西平那非常拙劣的侦查情报手段,十分没有专业水平的探子。

就这南诏都防不住吗?

林肆不由得想到两个词来形容这两个国家的多年争斗。

村口械斗,低手过招。

梁年斟酌道:“陛下有何看法?”

林肆用手撑着脸颊,手指在桌上敲了敲。“自然是很乐意宰他们一笔,将这笔钱用在教育上,朕还想选个地方开办一所女校呢。”

梁年点了点头。“臣也是如此想法。”

林肆接着说:“不过这名额,西平得比南诏少两个。之前南诏给我们来书,总得有些表示。”

梁年顺带添加了一条。“价格也得比南诏高才是。”

西平之前将探子一事推给了西平的商人,说是西平的商人想要学习纺织技术才不得已出此下策。

对于西平的鬼话林肆自然无视。

现在正是大安发展的黄金时期,收复西平和南诏目前并不在她的计划之内,打仗劳民伤财,如今的大安百姓需要安居乐业,得再过几年才是。

不过这么一算,这些留学生若是按照最标准的读法,小学堂三年,中学堂一年半,大学堂三年,如此读下来也要七年半。

那时的南诏和西平应当是顺利归入大安版图,这样一来这些个留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甚是合适啊。

林肆想好以后,开始交代梁年回信的内容。

“其余的随便你怎么写,名额南诏比西平多两个,且送来的留学生性别比例也要有要求,女孩最起码要占半数。”

梁年点头。“陛下明鉴,臣告退。”

*

蒙诺之所以会产生送人去留学的想法,还是因为沈友儿等医者来南诏进行一对一帮扶计划。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160-170(第5/15页)

是医者,大安的医者实在是过于专业了,相比之下南诏的巫医简直就像在过家家一般。

这甚至让蒙诺忍不住怀疑,从前巫医治好的那些人,难道真的是瞎猫撞上死耗子吗。

抱着十分怀疑的心态,蒙诺非常礼貌地询问了沈友儿。

看着沈友儿欲言又止的模样,蒙诺道:“本宫想听沈娘子说实话。”

沈友儿见状,索性直说。“殿下,人体内有个东西叫做免疫力,有一些疾病都是靠着自身的免疫力治愈的。”

蒙诺瞬间懂了。“多谢沈女郎答疑解惑。”

然后蒙诺就开始思考,不光是南诏的医术问题,更有南诏如今的教育和人才问题。

若是想要南诏越来越好,甚至强过西平,那便不能维持现状。

必须得派人去大安读书才是。

但是蒙诺没想到她的想法竟会让西平打探到,这其中究竟是谁充当了探子的角色她根本不知道,不过这不妨碍她要严查这件事。

虽然这件事被西平知道,且对方也提出同样的要求让蒙诺非常恶心,不过好在大安的做法给了蒙诺一点安慰。

西平的价格会比南诏贵上不少,而且名额也比南诏少两个。

蒙诺的心中总算是平衡了些,便开始着手挑选去留学的人。

大安给南诏的名额是七个。

而这其中大安又规定女孩的数量要起码占据半数,七根本没办法做到半数,所以只能是女孩四男孩三这样的分配。

蒙诺在公主府思考了很久,去留学的人,不能只是官家子女,也可从平民当中挑选。

平民子女留学归来背后没有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更能为她所用。

其中和她堂兄有来往的官员断断不可送子女参选,否则这些人若是去大安学了知识,回来却站在堂兄那边,她岂不是得不偿失。

于是蒙诺开始着手挑选合适年纪的孩童,尤其是女孩。

她先让自己府中的婢女挑选出较为聪慧和机灵的女孩,官家和平民都有,最后选出来的四个女孩都是蒙诺亲自看过的。

至于男孩的选拔就更为简单了。

这样的难题也发生在西平。

大安给他们的名额是五人。

而五又如何能让女孩男孩均是半数?只能是女孩三个,男孩两个。

西平官员多为不满,不可理解大安为何要这样要求。

于是便有西平官员说:“这大安要求甚多,又是分男孩女孩,还要求年龄,这费用收得还这样高。臣以为,我们大可不必去凑这个热闹。”

“是啊陛下,西平有强力的骑兵,根本不担心大安或者南诏打过来。”

“你们这话说的,南诏都这样做了,我们不跟着做,岂不是落后于南诏?”

一提到南诏,其余官员也纷纷沉思起来。

若是南诏当真在大安学到了东西,那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非常不利的。

毕竟在西平看来,就算是赢了全世界,只要输给南诏,那便是一败涂地。

官员争论不休,还有人提出,若真要送人去大安读书,那这三个女孩,从何而来。

西平遵循着传统的男耕女织,别说读书的小女郎,就连许多官员的女儿都是不识字的。

官员的女儿好歹见过些世面,百姓的女儿那便更是什么都不懂。

有一官员甚至直接开口。“我说诸位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读书的孩子难免需要从官员子女中挑选,你们只怕也不想自家女儿被挑中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你们太子都随地捡老婆吗 八十年代四嫁女 废太子的早死原配 来,在我耳边播 去父留子N年后被发现了 伪装成王 恶龙崽崽决定去找亲妈 开局只有一拐杖?! 七零之发家致富养崽崽 饕餮幼崽三岁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