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120-130(第1/15页)
第121章
登基大殿需要准备时间, 在这期间,被林肆提拔的官员已陆续进京,开始十分忙碌的工作。
大宸的早朝时间早太早, 林肆直接将时间改到上午九点。
上班这种事情就要睡醒了才能干的, 早起反人类!
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安京官员最手足无措的一段时间。
要学的东西太多了,简化数字,各种方程式, 以及许多新型的词汇, 稍微一不注意,便和林肆下属说话有些沟通障碍。
下朝以后,他们不能立即走, 需得参加一个培训,每日培训讲的东西都不相同。
官员们艰难的接受着新鲜事物, 却见年纪最大的辛临辛御史学的那是一个游刃有余。
培训结束,众人纷纷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商议着家中孩童上学堂一事。
虽前两日已问过左尚书,安京肯定会有小学堂和中学堂的规划,但现在县主还未正式登基, 民生一事得先排在前头。
打听消息这样的事, 官员们的夫人往往比官员行动的更快。
等官员一回到府里,夫妇二人一对信息, 孩子尚且年幼的,便望向家中孩子, 有孙子的, 便看向孙子。
是让他们在安京等小学堂读书,还是现在就抓紧时间将人送去熙河路读书?
自己拿不准主意的,就找几个昔日同僚共同商议。
从前是科举制, 官员家中的孩子哪个不读书。
如今是这个公务考试制,连性别都不限制,这家中的郎君和女郎更得都去读书。
每当这个时候,辛临与辛代亦心中就十分爽快。
这就叫就先见之明。
*
林肆来到安京一天都未松懈过,登基大典准备在即,她是日日批折子批文书看到头晕眼花。
中央禁军被收编而后重新训练分配,钟地厌便排了值班表,让五更天护卫林肆的周全。
当然,其中排班最后的就是他自己。
六尚局的绣娘则是抓紧时间绣龙袍和衮服。
对于这两样服饰,一向对衣着毫不在意的林肆破天荒的提出了一些要求。
既然她是以女子身份登基,龙袍和衮服自不能和以前的一样。
拜托,女人当然要穿女装啊!
礼部的人算了所谓的良辰吉日,便开始着手准备着祭祀典礼。
宫女和太监们用了好些日子才将宫殿里的血迹和清洗干净,也许是因为换了个主人,宫女和太监们也觉得整个皇宫里的气氛变得有些不一样。
具体是哪里不一样,他们又说不出来。
林肆忙的昏了头,还是春意提醒她第二日要举行登基大典,今夜得早些睡时。林肆才反应过来。
林肆躺在柔软的床榻上,伸出纤细的手腕,看着自己腕间那串鹅黄色的手串。
手串没有任何反应。
林肆:行,那我就睡了。
林肆这一觉睡的很沉,数日的疲劳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第二日天还未亮,便起床沐浴更衣,仍由春意和数名宫女给她穿衣梳发。
这次的衮服尚衣局下了很大的功夫,不光按照林肆的要求改良了样式,更是按照古制玄衣纁裳的规矩,在上衣和下裳上都做足了功夫。
十二章纹绣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林肆素来对衣服首饰都是淡淡的,瞧见这件漂亮又精致上黑下红的衮服时,也忍不住夸赞。
衣服要换,作为暗卫的钟地厌自得回避。
尚衣局的典仪恭恭敬敬地与几位宫女以及春意一起将衮服给林肆换上。宽大的衮服不如林肆平时穿的衣裳那么方便行动,林肆颇为不习惯的抬了抬袖子。
衮服穿好,春意和霞雾给便给林肆梳头发,再将沉沉的冕冠戴上。
林肆瞬间觉得头顶一沉。
服装穿戴整齐,宫女们将林肆扶上五更天们抬的玉辂,朝着大殿出发。
春意走在玉辂旁,想起十年前她与林肆还在因为被赶出安京而难过。那时她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与林肆还能有回来的一日。
竟还是以这种方式的回来的。
也不知是激动还是惆怅,总之,春意悄悄的抹了抹眼泪。
这一路走来真是太不容易了!
玉辂行至大殿外,春意和霞雾扶着林肆缓缓下车。
不愧是礼部的人算过的良辰吉日,今日的天气确实是难得一见的晴天。
梁年带领着官员们早已在大殿外的台阶上等候多时。
这登基仪式原本更加复杂,林肆简单看了礼部尚书递上来的折子,将其中许多不必要去礼仪都去掉。
但是祭祀这一项礼部尚书那是一个哭天喊地,就差抱着林肆的大腿喊不能取消了。
林肆缓慢转身,对着祭祀坛,看着焚烧的烟气上达于天,此为柴燎告天。
礼官这才拿出自己精心写的祝词,对着祭祀坛大声朗诵。
“大宸近年外忧内患,前有逆贼犯阙,攻陷安京,弑帝及储,宗庙几危。幸县主林肆星挽狂澜于危难。于情,林肆有存续社稷之功。于理,林肆实为天潢正统,血脉攸归。天命攸在,神器当属。且其对黎庶无私,仁德思政,堪承大统,以安天下。”
祝词念完。礼官振声:“恭迎陛下登基。”
林肆在这时则需要一步一步走进大殿内。
林肆站在龙椅面前稍稍停顿一秒。
几个藏在隐秘角落的五更天还以为林肆正在触景生情,想起过去十年的辛苦和不易。
几人面面相觑,心中感慨万千。
却只听林肆小声吐槽了一句。“这衣服是真重。”
五更天:看来是我们想多了。
林肆调整完衣服的角度,略略转身,眼神睥睨,缓缓坐上龙椅。
由梁年带头,官员皆行礼跪下,齐声呼喊。“恭迎陛下登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林肆轻启红唇,“众爱卿平身。”
至此,林肆成功完成一壮举,干掉男主我登基。
若说此刻心中是什么感觉,林肆觉得只有一个字能形容。
爽。
这是真爽。
林肆坐上龙椅,官员们再由梁年带头起身,浩浩荡荡走进大殿。
林肆眼神居高临下,沉声开口。“朕今日登基,改国号为安。年号为靖和,近年来战乱天灾连连,百姓苦于生计,故而今年赋税降至一成,以休养生息。”
梁年带头,众臣子齐声答应。
登基大典不议事,新帝宣布新国号年号以及新政后,便由剩下的皇室直系宗亲行礼,至此仪式才算正式结束。
剩下的皇室直系宗亲确实不多,不过林寻与平阳两个公主,外加一个眼瞎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120-130(第2/15页)
瘸的世子。
三人齐齐站至大殿中间。
平阳一直都在忍耐,她轻抚自己的肚子,缓缓跪下,咬牙说出贺词。
“臣妹/臣弟,恭贺陛下登基而安定天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林肆看着平阳极力忍耐的样子只觉得好笑。
她不会以为她怀孕这件事能瞒得住自己吧,就这么想生个儿子出来抢回她亲哥哥的皇位吗。
真是天真。
林肆:“平身。”
至此,登基大典圆满结束。
靖和元年,安帝林肆于安京称帝,改国号为“安”,史称“林安”,改元为靖和。安帝林肆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减轻赋税,远渡海外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后又对外开疆拓土,灭南诏西平,将其纳入版图,为后来的盛世与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学历史》
*
繁忙而又疲惫的登基大典结束,林肆累的手都抬不起来。
林肆在浴池中泡着舒服的热水澡,方才梁年和左莜才和她结束一番重要的讨论。
那便是她的后宫问题。
这个问题林肆自己也想过,她不是贪色重欲之人,春意就十分了解她。
她主打一个习惯,便是一个东西用习惯了就不会再换。
所以后宫一事,她也不想要多,身边有个美男就行了。
梁年道:“陛下如今登基,难免有人送上美男纳入后宫,若是后宫郎君牵扯到前朝,那便复杂了。”
然后左莜就将黎县的美男,以及那陵州的红袖章的名字念了出来。
说这些人知根知底,伺候林肆总比旁的人强,问林肆看得上哪个?
林肆:
林肆连连摇头。尹笙不行,林肆知道他暗恋莫静连。徐绰也不行,那张脸太异域风情了,她不喜欢。至于李曦有妻有子,更是不行,李塘已经被郭寒看上了,她没兴趣。
左莜:“那便钟郎君吧,陛下曾经夸过他的脸。”
梁年:“如此说来,确有此事,钟地厌生得好看,光是相貌得陛下喜欢,已是他的福分。”
左莜进一步分析:“钟地厌是个孤儿,这一点是最好的,他的职位也使得他平时见不得光,不会仗着您的宠爱为非作歹。”
说起钟地厌,林肆不由得开始沉思起来。
好吧,她承认,若是那个人换成钟地厌,她并不排斥。
于是乎,钟地厌此刻就跪在浴池外面。
他难得有这样狼狈的时候,整个耳朵都红透了。
林肆好奇道:“钟地厌,你到这里来,可是想好了?”
钟地厌依旧是跪着的,他小心翼翼地回:“梁相与左尚书已和臣说的很清楚,臣不需后代,已服了祝太医给的药丸。不管以后陛下待臣如何,有多少露水情缘。都是臣心甘情愿,臣不光是陛下的男宠,更是陛下手下最锋利的那把刀。”
林肆从系统商城搞了颗可以让男人断子绝孙的药,这药很重要。
即使她已经大力发展了医学,但生孩子依旧是一道鬼门关,她不会也没必要去赌。
她不可能因为继承人的原因去损伤自己的身体,大安现在和将来都不能没有她。
林肆眨了眨眼睛。“那你过来替我穿衣吧。”
钟地厌的耳朵更红了,他垂着眼睛不敢看林肆,白瓷般的面庞染上了一丝红晕,像是被晚霞轻轻扫过的雪地——
作者有话说:登基不代表完结!后面还有很多内容要写!大家补药抛弃我啊!!
第122章
从熙河路与津南路来到安京赴任的官员们陆陆续续都得了林肆赏赐的宅子。
这次安京死的人多, 许多宅子都空了出来。
距离皇宫最近的那一条街的宅子是位置最好的,故而林肆便指给了她的心腹们。
林肆手下的心腹与安京的许多官员不同,他们背后没有复杂的家族, 有的甚至是孤儿奴隶出生, 来安京赴任的时候就一个人。
比如羊以冬。
但林肆又给她赐了一座大宅子。
虽然隔壁就住的是梁年和左莜,对面就是黄摇娘,斜对面就是莫静连一家。
莫禹和叶夏兰甚至十分体贴的买了下人, 让羊以冬挑选。
羊以冬平日里没什么需要人伺候的地方, 除了偶尔练练武,剩下的便是日常的穿衣吃饭,故而选了厨娘婢女家丁等几个下人。
但宅子太大, 就几个人也还是很空。
于是在她住进来的第二日,便有人敲窗。
三长两短, 五更天的敲门方式。
向斐斐打了个哈欠,“陛下说你这宅子大,就你一个人住。我方才从旁那条巷子监听完,便懒得回基地了,基地好远, 我就在你旁边这屋子睡下了啊。明日记得在我的情况说明书上签个字, 你也知道地厌这个人认真的很。”
说起钟地厌,向斐斐又沉思道。“不过最近这两天他心情似乎不错, 但是我也不能去赌啊!万一罚我一直做监听任务怎么办,我不要!”
说要一溜烟的走了。
只留下羊以冬握着笔。
行吧行吧, 这样这大宅子也不算浪费了。
羊以冬就算下朝, 在吏部所属的衙门里办完公,回到家中那也是不带休息的。
吏部是一个大部门,负责财政以及土地户籍等重要的事务, 陛下宽慰她这几年辛苦些,等过两年有好的人才,便将其中的财政单独分一个部出来,这样方便管理,也能减轻她的负担。
羊以冬不觉得辛苦,这条命本就是陛下救的,她就算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熬到有些晚了,烛火摇曳,婢女送来厨房做的宵夜。
“女郎,用宵夜了。”
如今寒冬刚过,厨娘做的是一碗热乎汤饼。
羊以冬对吃食不挑,只要不是卫芃做的那么夸张的的味道,她都能吃。
婢女名叫夏岚,是莫禹和叶夏兰精心挑选的,年岁也就十三四的样子,人很机灵。
羊以冬本着关切的目的问了问:“在这宅子里可还习惯?有什么需要添置的可以和我说。”
夏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她哪里还能有什么不习惯的,这么好的主家她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宅子里就不到十个下人。而且下人的餐食是一日三餐。老天,她这辈子也没想到自己能吃到三餐。
夏岚便回:“奴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在女郎这里就很好,奴从未遇到过如此好的主家。”
羊以冬放下碗,“我瞧你年岁不大,竟也辗转过好几户人家了?”
夏岚点头。“奴在三年前的寒冬那年便被阿父和阿母卖了,换了一小袋麦。后头跟的那户人家也因为天冷,地里种不出东西,只能将大部分的下人都遣散卖掉。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120-130(第3/15页)
头被卖到潼川路,但是当时的主家不知怎得将那卓贼得罪了,主家最后是没活路。但是我们这些下人倒是没事,只是将我们遣散了,不瞒女郎说,奴还见过那卓贼一次,他将主家的婢女全部召集起来挨个挨个的看,也不知道在找什么人。”
夏岚这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连忙低下头。
“女郎,奴绝不是什么不详之人。”
夏岚知道有很多主家会介意。
羊以冬摇头。“无妨,如今换了新帝,不会再有百姓卖儿卖女这样的事发生了。”
羊以冬的宅子在中间,左边是左莜和梁年,至于右边嘛,就是封凌和张代了。
张代原本是没有资格住进这个宅子里的,全托了封凌的福。
五更天的庄园被林肆安置在了安京,封凌因此也来到了安京,虽说封凌不用上朝,但是她吵吵着要和莫静连住对门。
林肆便将这宅子给了她。
张代如今的心态已然完全改变,他师妹有这狗屎一般的运气,他抱抱大腿怎么了。
于是他便上门,当着封凌的面回忆往昔。
“若是师傅泉下有知,知道你师兄我在安京快没地方住了,一定会心疼的,我昨夜梦见师傅了。”
封凌挠了挠头。“师兄,那你住在这宅子里吧,反正我也一个人,但是我们的生活费你得负责,你总不能白吃白住吧。”
张代尬住:“这生活费你四我六如何?师兄只是工部一个小小的技术员,这安京物价又贵。”
封凌拍了拍张代的肩膀。“师兄,幸好你还有我这个师妹,不然你怎么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啊。”
张代住进来的第二日早晨,他出门偶遇羊以冬以及吏部陈部司陈谦。
陈谦如今算是羊以冬的下属,遇见便恭恭敬敬的行简单的礼。
“羊尚书早。”
张代也老老实实的和另外两个人打招呼,虽然三人分道扬镳。
张代如今还没资格上朝,他直接去工部的衙门。
陈谦是这条巷子唯一的原住民。
羊以冬知道陈谦的夫人之前病了,便关切道:“不知夫人可有好转?”
提起夫人,陈谦的表情柔和几分。“拖祝太医的福,已大好了。”
这条巷子距离皇宫很近,羊以冬都是步行前往,二人一边走,一边说着昨日陛下颁布的新政。
其一是有人发现一种名为占城稻的稻种。
此稻种不光耐旱能力强,生长周期短,量产高,只需要五十日至一百日就能成熟,如此一来,南方一年甚至可以种植三季水稻。
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口感不如粳米。
不过在它强大的优点的加持下,这已算不得缺点。
占城稻与土豆红薯的推广,可以说能解决当下大宸最核心的粮食量产问题。
虽说不能保证口感,但这三样齐上,饿死的人比以前会减少一半不止。
就算是再贫瘠的土地,种些土豆和红薯可以的。
单单是这一项功绩,那些原本对林肆是女子身份登基略有怨言的老登们也是心服口服。
陈谦是寒门出生,从小便过着贫苦的日子,他忍不住赞叹道:“陛下此举,可让许多百姓不再挨饿,是壮举啊。”
羊以冬就笑笑。“陛下的功绩于伟大之处,不止如此,往后陈部司就知道了。”
*
在登基之前,林肆就着手布局官员的考察问题。
五更天先后前往几个路调查,登基以后人手空了出来,便迅速的将各路的调查完成。五更天调查完了回来,大致的报告便拿在梁年的手中。
哪些堪堪受用,哪些是腐败坏虫一看便知。
梁年将堪堪受用的名单勾选下来,再将那些腐败的厉害的呈上去。
待林肆盖章,五更天便将这一小挫人秘密的解决。
五更天最喜欢接的就是这样的暗杀任务,比起乏味的日常监听任务,暗杀任务完成的更快。
但是这暗杀也不是冲过去就将人杀了的,还是得做做样子,要么做成意外,要么做成悬案。
并且杀了人回来还要打报告,要钟地厌签字,消了任务才算彻底结束。
至于中间路上的差旅费也得留下证据,回来报销,这差旅费都是有上限的,超过了就报不了。
如今卓正初已解决,暂时没有需要五更天卧底的地方,因此大部分的五更天都去搞暗杀和监听。
齐良难得有一日晚起,等他赶到任务栏面前时,暗杀任务已被抢的寥寥无几。
齐良看着剩下的两个西广路与南东路的暗杀任务,只道自己运气不好。
他犹豫片刻,选了西广路。
这两地方都远的,去南东路还要坐船。
好巧不巧他晕船啊!虽因此已被嘲笑无数次,甚至他自己都想嘲笑自己。
他怎么会晕船呢。
齐良拿着任务单默默找钟地厌签字。
钟地厌看了看任务单,在他面前晃了晃。“西广路虽然路途远,差旅费超过上限也是不能报的,给你按天数算。”
齐良:“知道了知道了,五更天的大头目,这两个都是别人挑剩下的,我回来以后少给我安排点监听任务啊。”
这是齐良第一次来到西广路,西广路因为农业不发达,未开垦的大山众多,还有不少在山上住了不少年,不认字也不会说汉话的山民,导致西广路很是贫穷。
但就是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小路,却能养的出吃的白白胖胖的知州和几个县令。
齐良原本是想寻个树下小眯一会,结果坐下,就感觉有人盯着自己。
齐良睁开眼睛,发现是几个小孩。
而且几个浑身黝黑穿着奇装异服的小孩,至于这衣服有多奇装异服呢。
齐良觉得此刻就不宜描述了。
小孩发现齐良醒了,一溜烟的躲在树后面看着他,只得一双眼睛亮亮的看着他。
休息的地方被打扰,齐良起身就打算走。
他没有和山民小孩玩耍的义务。
他能听见山民的小孩们叽里呱啦地说着什么,随后他们快步跑到齐良的面前,捧着大片叶子装着的菌子,指了指齐良身上背包露出的半截麦饼。
齐良瞬间明白了,这是要和他换东西。
麦饼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齐良用一块麦饼换了很多菌子。
黝黑的山民小孩们似乎很高兴,叽里呱啦的又不知在说些什么,捧着麦饼高兴的走了。
齐良则是将菌子踹进了自己的斜挎包里,继续赶路,只仰天长啸一句。
“扶贫之路甚是艰辛啊。”
第123章
羊以冬将公开招聘的公务考试结果给林肆过了目, 随后在吏部衙门整理完了调令文书,由驿站发下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120-130(第4/15页)
从前大宸的驿站多有疏漏,虽说主要负责文书的传递与官员的中途食宿以及换马喂马, 但多有官员铺张浪费, 公款吃喝的现象,这也是林肆登基后改革的重点之一。
将原来的六十里一驿改为三十里一驿,并且增加驿户收入与补贴, 规定官员吃喝上限。
林肆与梁年制定的五年计划长的看不到头, 这刚登基半月,不过才完成了前面几项。
林肆的改革与新政全都以民为本,如今登基不过一月有余, 已然很得民心。
唯一忐忑的只有原本安京的官员们,他们偶有吃饭聚会说的几句玩笑话, 第二日就能被梁年或者林肆有意无意的敲打。
于是这下他们在家说话也是小心翼翼。
能这样暗暗监听他们,搞不好哪一天被暗杀了也不知道啊!
此刻安京王侍郎府邸中。
王侍郎是个老油条,从不站队,也不结党营私,正因为如此, 他才留住了自己在朝中的职位。
没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他, 兜兜转转多年才娶到妻,如今育有一女。
因得林肆登基的原因, 安京大批女官涌现。也算是重塑了安京官员女眷们的三观。
尤其是家中没儿子的。既然这女儿也能去做官,那他们何须死咬着儿子不放?
女儿家照样可以光耀门楣。
王侍郎在一个月以前从来不知道什么小学堂中学堂夜校有什么区别, 更不知道这语文数学物化地理是个什么东西。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 他跑前跑后,先是厚着脸皮去找了左尚书,结果得到的回答和其他人不尽相同。
随后王侍郎没办法, 只能去找了辛临以及晏生光。
他又不是傻子,这两人在朝堂一唱一和的,明显就站在了陛下这边。
结果他没想到晏生光居然对上学这一政策一点都不知道。
王侍郎无奈只能去找了辛临,笑的他脸都快僵了。
辛临喝着热茶,将这茶盖子一放。
“王侍郎,你可有带纸笔?这熙河路读书一事颇为复杂,我与你细说,你恐怕记不住啊。”
王侍郎只得低声下气,“可否借用辛老家纸笔?”
辛临见状,点点头,开始侃侃而谈。“这读书嘛,自然是越早越好,首先便是从这小学堂开始,是有年龄限制的,今年政策放宽到了十四岁,若是超龄了。那便只能去读夜校了,夜校教学质量定然是不如小学堂的。从小学堂毕业,参加毕业考试,达到分数线,即可上中学堂,这中学堂可就重要了,现在只有中学堂毕业,才能考吏官从基层做起!”
王侍郎大松一口气,还好还好,自家女儿还能读小学堂。
王侍郎又问,“但是这熙河路路途遥远,安京不可能不建学堂吧?”
辛临摇头。“现在陛下刚登基,要解决的民生问题那么多,你要等着安京的小学堂。只怕你家女郎要在家白白等一两年。到时,别人家动作快的,小学堂都快毕业了,你说这划得着吗?”
王侍郎沉默了。
“辛老说的有道理。”
林肆既已登基,他一对孙子孙女在熙河路读书的时候早晚都会被人知道,他索性明说。
“这熙河路学的东西可和咱们读书学的完全不一样,什么二次元方程式什么公式,我可是闻所未闻啊,我家那对小霸王学的回家时都满脸愁容呢。”
王侍郎又问了许多问题,回到家时,已是满脸严肃。
他将自己的夫人与女儿叫了出来。
他问。“我方才去辛御史家问了,这读书一事,要读就刻不容缓,若是在安京等,可能年龄拖过了,也无端浪费时间。”
然后他问自己的女儿。“告诉阿父,你想去读这个书吗,若是要读书,就要去熙河路,一去最少是两三年。”
王侍郎的女儿王漾手指绞着帕子,“阿父都说人想往上走,我不想在家中无所事事的等着待嫁。”
和王侍郎有着一样想法的人很多。
个人的荣耀算什么,一个家族要延续下去,那才是最要紧的。
这些安京的官家郎君与女郎就这样带着好奇、雄心壮志、振兴家族等多种复杂的情绪,一窝蜂的来到了熙河路。
陵州作为熙河路的州府,如今已建了中学堂,大街上更能瞧见背着斜挎包的学生们。
外地牛车一辆辆的排队在城门口,城内的百姓期初还会好奇,到现在已然见怪不怪。
“定然又是从安京来读书的,要我说,这不是抢占咱们本地孩子的读书资源吗。”
“偏生这群人什么规矩都不懂,昨日我还瞧见一个挂了安京牌子的牛车连行车靠左都不知道,就这么占着人行道走了好几米,倒车技术也不好。”
“这安京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读个书都要跑到咱们这里来。”
“就是就是,我看咱们陵州比起那什么安京,也是不差的。”
“你们陵州人真好笑,这么说是把黎县放在什么地位?”
牛车排着队进了城门,便直奔州衙,办车牌号,落实户籍身份,读书问题解答,一条龙服务安排的十分妥帖。
这么多年过去,贺锦终是上位坐到了陵州知州这个位置。
他自然是想好好干的。
王漾是第一次出远门,虽有阿父和阿娘的陪同,她还是忍不住好奇四处张望。
也许是因为快要开学的原因,这几日来陵州的读书的人很多。
就算王侍郎是安京的官,那也不可以插队,只能老老实实的排队。
排了不知多久,终于轮到了王漾一家。
州衙的白直要了他们的户籍以及路引文书,从一旁拿了一张有文字的纸盖章,随后交给他们。
“往前走先给牛车上车牌,上完车牌左转报名咨询处咨询读书相关事宜。”
一家人手忙脚乱的找到了给牛车上牌的地方,继续排队。
王侍郎深刻的感受到了什么叫作工作速度,全程一句废话都不说,这户籍难道看不出来他是安京的官?
都没说和他打个招呼问候一声。
上牌耗时久,等待的时间更长,王侍郎左看右看,就能看到好几个熟人。
几人尴尬一笑,只说陛下与梁相英明,能准他们这几日的假期。
王侍郎经过了培训,认得简化数字,将车牌拿到手,才又去找那读书咨询处。
在此之前,他已做了十足的调查与准备。
在师资力量上,还是黎县更胜一筹,所以他一早就决定了要在黎县读书。
结果得到的只有一句。
“黎县?黎县这学期已报满了,没位置了,要读只能在陵州读呢。”
王侍郎眼睛瞪大,“一个位置都没有了?”
白直摇头,“一周之前就没位置了,你们来的太晚了,现在只有陵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120-130(第5/15页)
州小学堂还有位置,你们报不报?”
“报报报。”
王漾之前也听阿父说过,说这黎县是陛下曾经的封地,黎县的中学堂出了不少人才。既决定要去读书了,那总归是不要落后于人才是。
但谁承想黎县小学堂居然满员了!
报完名,白直还十分贴心的问。“你们是要住校还是自己租宅子住?”
“我们自己租宅子。”
“行,那我就不给你们报住校了,手续办完你们可以走了。”
所有东西弄完,三个人又累又饿,便找了家食肆吃饭。
王漾心里一直惦记着那个斜挎包,这一路上也没瞧见卖,莫非要自己缝一个吗。
王侍郎夹了一筷子番茄炒蛋。“这下子上学一事总算是有着落了。”
王夫人也去打听了消息,“我听闻这陵州还有个黄氏茶肆,说是喝茶和学习的好地方,待会咱们去看看。”
王侍郎好奇。“这喝茶就喝茶,一边喝茶一边学习岂不是三心二用。”
三人吃完饭出来,便看见有娘子在路边大喊。“斜跨包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来陵州读书必备斜挎包,装书装笔装衣服什么都能装。”
王漾立刻兴冲冲的跑到小摊上挑选起来。
卖斜跨包的用的是棉布加麻布缝制,颜色比较单一,无非就是蓝色紫色蓝紫色三种。
这和王漾在牛车上看到别人背的斜挎包一样,她挑了个蓝紫色的,付了钱,背在身上,竟真有几分学生的样子。
买了斜挎包,由于王夫人极力好奇那黄氏茶肆到底是什么样子,三人一路问到了黄氏茶肆。
结果人满为患,店员女郎在门口十分抱歉地说“:“三位来的真是不巧,若是喝奶茶和果茶可以点单带走,若是要进去坐着喝恐怕不行,里面实再是没位置了。”
王漾垫着脚往里头看了看,坐着的人全是桌子上一杯茶,然后拿着本书在看。
对于从安京来的人来说,简直可以用诡异来形容。
王侍郎就好奇。“什么奶茶和果茶,这不是乱来吗,茶与这两样东西混在一起能好喝吗?这简直是在玷污茶文化,我倒要尝尝!”
然后。
“这奶茶竟别有一番风味,至于这果茶嘛,清新可口,竟也意外的不错。”
王漾看着自家阿父和阿母喝的起劲的样子,无奈开口。
“阿父阿母,你们都喝了两杯了,别喝了。不是还要去看宅子吗。”
第124章
全大安上下的官僚体系忙的不可开交, 唯独被裁了不少岗位的礼部相比之下任务轻松。
毕竟礼部的职责主要是负责吉礼、祭天、宾礼外交事务等。
现在皇室人少,没人成亲,没有什么大婚等大型的事务让他们一展身手。
而且直属礼部的钦天监司直接被取消了, 原本的钦天监丞也死于这次安京的动乱。
钦天监司的衙门都被工部那几个什么技术员占了去, 和礼部的衙门离的很近。
成日里说着什么原理什么度数什么凹凸的,偶尔还会听见他们发出激动的怒吼,说什么成了成了。
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成了。
礼官们听得云里雾里, 只觉得工部一直在挑衅。
于是乎每次礼部的官员下朝回衙门的时候, 都要狠狠白一眼旁边的工部。
就这样窝窝囊囊的生了许多天的气后,礼部的官员终于迎来了继登基大典后的第二个重要事宜。
那便是外交。
西平和南诏得知中原有新帝登基,要派使臣前来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