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8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170-180(第1/15页)
第171章 指婚(两章合一)
“父皇明鉴,岳父并不知晓此事,千真万确,这件事上确实与岳父无关,但孩儿也确实说谎了,都是孩儿的错。”
三皇子言辞恳切,看来冯恪确实不知此事,永嘉帝看他的目光里多了几分慈爱。
“起来回话,既然此事与你岳父无关,那你又是如何说谎了?”
三皇子连忙站起,满脸愧色,小心翼翼地道出实情。
原来真正看上燕侠的就是郎小姐郎玉玉本人。
燕侠因为连破大案,在京城里声名鹊起,郎玉玉来京城后,在街上偶遇燕侠,便芳心暗许,可是郎家一心想把她嫁入皇子府,郎玉玉不敢违悖家里,便悄悄告诉了三皇妃冯佳荷,想请乔贵妃从中撮合,乔贵妃若是肯帮忙,那么郎大人和郎夫人自是只能答应,这门亲事也就成了。
说来说去,这就是郎玉玉的单相思,而冯佳荷想帮闺蜜,三皇子爱妻心切,便来找乔贵妃帮忙了。
乔贵妃一脸无奈,嗔怪道:“陛下您听听,都是孩子话,一个两个的,真把成亲当成小孩子过家家了,自古姻缘结的就是两姓之好,哪里是你们想的这么简单。”
永嘉帝也笑了,原来如此,只是女儿家的小心思而已。
可是他很快便敛去了笑容,这件事是因郎玉玉而起,那郎玉玉因为惧怕父亲反对,这才绕过郎家,请三皇子把这件事呈到乔贵妃面前,可如果郎家知道了女儿的心思呢,郎静真的就会反对吗?
永嘉帝对郎静没有好感,这个郎静就是一个趋炎附势之徒,这也是乔贵妃迟迟没有同意让郎玉玉给三皇子做侧妃的主要原因。
如果那郎家知道女儿喜欢燕侠,十有八九会同意这门亲事。
毕竟,满朝也只有一个卫国公府,一个燕家,而燕侠又是勋贵子弟中最为亮眼的。
一旦郎玉玉嫁进卫国公府,燕郎两家联姻,这就等同于燕家和冯家联姻了。
只要想到卫国公府与冯家结亲,永嘉帝哪里还能笑得出来?
文官之首就是冯恪,卫国公虽然算不上武将之首,可是燕家在武将之中声誉极高,若是这两家联姻这是永嘉帝最不想看到的!
三皇子战战兢兢,小声说道:“父皇不要气坏了身子,孩儿再也不敢了。”
永嘉帝叹了口气,说道:“你啊,做事还是欠缺火候,需要继续磨练,这样吧,明天开始去大理寺观政吧。”
三皇子心中暗喜,吏部、大理寺和都察院,身为皇子,这是他们要避嫌的地方,哪怕他的岳父便是吏部堂官。
现在父皇让他去大理寺观政,这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
至于郎玉玉暗恋燕侠的事,当然是他胡诌的。
那个郎玉玉,就差把“想爬床”这三个字写在脸上了,甚至当着冯佳荷的面,就冲他抛媚眼,她那点心思,也就只有青川县主那个傻子看不出来了。
郎家是冯家的走狗,三皇子已经有个冯佳荷了,可不想让后宅里再多一个和冯家有关系的女人。
不过,经此一事,父皇对郎玉玉以及郎家更加不喜,碍着岳父的面子,不会针对郎静,可是郎玉玉想要有门好亲事,却是难于登天了。
晚上,永嘉帝处理完奏折,刘大伴端来宵夜,永嘉帝尝了一块点心,这点心虽是出自御膳房,可却是按照乔贵妃的方子做出来的,想到乔贵妃,永嘉帝便想到三皇子,连带着想起了今天发生的事。
现在想要拉拢燕家的,可不是只有冯家,而拉拢燕家最好的方式,就是联姻。
燕家适龄的小子当然不只燕侠一个,可是最有价值的却只有燕侠。
永嘉帝沉吟良久,终于做出了决定
次日,卫国公夫人余氏被皇后叫到宫里,皇后笑眯眯说道:“一晃孩子们全都长大了,唉,我们也老了。”
皇后开了头,余夫人便猜到她要说什么,她笑着说道:“可不是嘛,臣妇现在就盼着我家那个愣头青能早点开窍,臣妇也能早点喝上媳妇茶。”
皇后说道:“眼下倒是有门好亲,可就是还要再等两年,不知你在不在意?”
余夫人心领神会:“好饭不怕晚,好女不愁嫁,既是好亲,多等两年又何妨,还请皇后娘娘看在臣妇的薄面上,给臣妇家的那个愣头青费费心。”
皇后松了口气,不愧是自己的好闺蜜,一点就透。
“这么说来,你知道是哪家的姑娘了?”
余夫人笑着反问:“梁王府的那位?”
皇后点点头:“正是她,她与燕侠同年,按理说也到了出嫁的年纪,可是如今还在孝期里,即使指婚,也要等两年后才能成亲,就是不知燕侠愿不愿意。”
余夫人一脸嫌弃:“他懂个啥?他一个读了五年正义堂的人,还想挑三拣四?他配吗?他是长房长孙,怎能不成亲?别说人家还是郡主了,哪怕是个小门小户出来的,只要温顺听话,臣妇也求之不得。”
听到“温顺听话”四个字,皇后有些尴尬:“那位梁王府的郡主,据说自幼习武,或许不够温顺。”
余夫人笑道:“哎哟,皇后娘娘您这是说笑了,老梁王妃出自聂家,那聂家是书香门第,老梁王妃就是个规矩大的,她教养出来的女儿,即使自幼练武,规矩肯定很好,性情就更不用说了,再说,新妇嫁过来,难免有差强人意的地方,她的娘家离得远,到时臣妇教她便是。”
最后一句话,听得皇后头发根儿都立起来了,想到好友平素里的所作所为,她都要为那位未来的世子夫人捏把汗。
现在还没成亲,就已经做好了蹉磨远嫁儿媳的准备了。
也不知道这位要怎样教导儿媳,是挨打还是罚跪。
终归是郡主,她该不会真的动手吧,连郡主都打?不过仔细想想,别的婆婆或许不敢,这位吗,说不定真敢!
“既然你没有意见,那就回去等好消息吧。”皇后端起了茶。
余夫人告辞前还再三表示,她对这门亲事满意极了,而且她压根就不想和亲家打交道,巴不得一辈子不见面,像梁王府这样远隔千里,却又门当户对的,最合适不过。
打发走了余夫人,皇后叹了口气,这时,永嘉帝从屏风后面走出来,皇后连忙站起来要行礼,永嘉帝笑着说道:“梓童不用多礼,来,坐到朕身边来。”
皇后却没敢直接坐下,等到永嘉帝坐下后,才在他的下首坐下。
永嘉帝说道:“若非朕亲眼所见,绝对不会相信,你与她竟是手帕交。梓童温婉娴淑,那位国公夫人嘛,呵呵。”
永嘉帝无奈摇头,自幼长在宫中,见过的女子要么贤良淑德,要么温柔小意,要么妖娆动人,传说中的泼妇,他也只见过余氏一人。
皇后忙道:“她年少时虽然刁蛮任性,可却有几分侠义,臣妾被人欺负时,都是她为臣妾出头。”
关于她们之间的往事,永嘉帝早就查过,皇后虽然出身世家大族,但幼年丧父,孤儿寡母仰人鼻息,在族中常被挤怼,余夫人与她恰恰相反,将门虎女,又是嫡长女,在家中众星捧月,这便让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170-180(第2/15页)
她养成了骄纵刁蛮的性格,两人之间的友谊,正如皇后所说,就是从皇后被族中姐妹欺负,余氏将她护在身后开始的。
永嘉帝回想刚刚余氏说的那番话,心中冷笑连连,虽然还没有成亲,可是他已经可以预见,赵云暖嫁进卫国公府的日子不会好过。
先是燕侠忘不掉因他而死的表妹,后有余氏这个一心想要搓磨儿媳的恶婆婆,纵然赵云暖巾帼不让须眉,进了后宅,她也只是一个被规矩束缚的新妇而已。
没有什么,比关在笼子里更能磨没一个人的精神和锐气的了。
永嘉帝拉过皇后的手,笑着说道:“皇后的这碗媒人茶是喝定了的。”
皇后眉头微动,嘴边扯起一抹微笑:“承陛下恩典,那臣妾就等着喝茶啦。”
余夫人出了宫,直到坐上自家马车,她这才拍拍胸口,接着又骄傲地哼了一声,当她傻吗?她和皇后是什么关系?皇后一个眼神她就全都明白了,做戏做全套,她懂。
回到府里,余夫人刚刚坐下,卫国公便回来了。
看到余夫人,卫国公便把她上上下下看了几遍,余夫人瞪眼:“你看啥呢?”
卫国公说道:“我看你是不是囫囵个儿回来的,还好,没少胳膊没少腿儿。”
“滚一边去!”余夫人没好气地白他一眼。
卫国公连忙厚着脸皮凑过去:“皇后娘娘叫你进宫有啥事?”
余夫人说道:“没啥事,就是提了大小子的亲事,我应下了,你就等着接圣旨吧。”
卫国公一怔:“你说啥?大小子的亲事,你进次宫就给定下来了?你都没有问过我!”
“问你有用吗?这是那位的意思,你是不知道,今天我和皇后说话的时候,那位就躲在屏风后面偷听呢,啧啧啧,当皇帝的也偷听,哎哟哟,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余夫人撇嘴。
卫国公噗通一声坐到桌子上:“不用问了,你肯定又胡说八道了,回头又要说我治家不严,夫纲不振,我的老脸啊!”
余夫人呸了一声:“咱家的好日子,都是我胡说八道换来的,你夫纲不振,这不是应该的吗?”
卫国公:“这次你又胡说八道什么了?”
余夫人:“那倒也没有,我就是扮了一回恶婆婆而已。”
三天后,一道圣旨送到卫国公府,荥阳郡主赵云暖指婚给卫国公世子燕侠,赵云暖孝满除服后大婚。
与此同时,宣旨天使出京前往梁都。
而梁王府二公子赵廷暄,则是在整个京城都在谈论这桩亲事的时候才听说的。
他怔怔一刻,连忙让人去给赵时晴送信,兄妹二人约在甄五多新买的那家茶楼见面。
一见面,赵廷暄便迫不及待地说道:“小妹,你听说了吗?长姐被指婚给燕侠了!”
赵时晴有些无奈:“二哥,在此之前,你真一点风声也没有听到?”
赵廷暄摇头:“难道你听到了?”
赵时晴心道,何止是听到风声啊,这桩亲事能成,还有我的功劳呢。
若不是有她,说不定被赐婚的就不是燕侠,而是朱玉了。
不过这些她是不会告诉赵廷暄的,她对赵廷暄说道:“二哥,赐婚圣旨一下,你就做好准备回梁地吧。”
赵廷暄不明所以:“回梁地?怎么可能,大哥现在还没有子嗣呢。”
小侄子五岁之前,他是不可能回去的。
有的时候,赵时晴都想打开二哥的脑袋看看,看看他的脑袋里是不是一团浆糊。
“你猜皇帝为什么忽然想给长姐指婚?”
赵廷暄一脸茫然:“长姐到了要出嫁的年纪?”
赵时晴想起梦中那一世,二哥的悲惨结局,她觉得有些事情还是不要瞒着他了。
“长姐会被指婚,这当中也有你的原因。”
“我的原因?”赵廷暄指着自己的鼻子,不敢置信,“这怎么可能?该不会是因为上次燕侠教训聂大聂二的事,皇帝想让我们化干戈为玉帛?不应该啊,我已经挨罚了,燕侠也不像是会记仇的人。”
见他还在碎碎念,赵时晴打断了他,说道:“老王妃一直与乔贵妃通信,这件事你知道吗?”
赵廷暄心中一动,他忽然想起,阿娘曾经在信里说过,她有办法让他回到梁地,并且乔贵妃愿意帮忙。
他瞪大了眼睛,他不傻,他只是把一切全都想得太简单。
“长姐被指婚给燕侠,那她就要嫁到京城,长姐到京城,那我”他的脸上瞬间褪去血色,用力摇头,“不会的,肯定不会的,长姐是阿娘的亲生女儿,阿娘不会,肯定不会”
赵时晴不耐烦地打断了他:“其实你已经想到了,只是你不愿意相信而已,你知道她是做得出来的。”
赵时晴口中的那个“她”就是指的老梁王妃聂氏!
赵廷暄呆若木鸡。
赵时晴却继续往他心口上捅刀子:“其实他们原本想为长姐指婚的那个人并非燕侠,而是朱玉,就是坏事做尽,恶贯满盈的那个死太监朱玉!”
第172章 林贤(两章合一)
赵廷暄当然知道朱玉,他连家门都没出,就要赔朱玉一万两银子。
听到朱玉被阉的消息,他还窃喜过,后来朱玉死了,他更是在心里说了无数句“恶有恶报”。
可是现在,当他得知就是这个人渣,差一点就成了他的姐夫,而这一切还是因他而起,赵廷暄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的身体如有千钧重,四肢五官都变得僵硬麻木,他甚至张不开嘴,说不出话,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若是姐姐嫁给朱玉,那他就只能以死谢罪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直到赵时晴重重一掌拍在他的肩膀上,赵廷暄才像是解开封印一样,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好在朱玉死了”
他想说“好在朱玉死了,姐姐没有跳进火坑”,可是后面的话,却说不出口,他羞愧得无地自容,他终于意识到,无论姐姐是嫁给朱玉还是燕侠,全都是拜他所赐!
赵时晴就像是看穿他的心事,幽幽说道:“如果不是因为你,姐姐可以在梁地挑选一个心仪之人,能被姐姐看中的人,人品样貌也不会差,她可以住在梁都,那里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有她的亲人,有她的朋友,有她的家。
可是现在姐姐却不得不远嫁,背井离乡,远离亲人,这一别可能便是一辈子。
更何况,她还要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还要面临一个全然陌生的家族。
更重要的是,她不但是远嫁女,她更是人质,咱们的长姐,她要代替你,在京城做人质!
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能善待身为人质的儿媳,更不是所有的男人在皇权威压下还能与妻子举案齐眉。
二哥,你回到梁地,便能过回以前的生活,你依然是尊贵的二公子。
可是姐姐呢,等待她的是刀山火海还是山青水秀,你不知,我不知,她更不知!”
赵时晴话音未落,赵廷暄已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170-180(第3/15页)
是泣不成声。
赵时晴静静看着他,良久,转身离去。
赵廷暄哭得不能自已,面对梁地方向,跪了下去
赵时晴发泄了一通,心里舒服多了。
她漫无目的走在街上,姐姐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她要做什么?
离开京城?
回梁地?
等到姐姐出嫁的时候,再和姐姐一起回来?
因为今天要和赵廷暄见面,所以赵时晴出门时穿了男装,并且简单易容,虽然没有判若两人,可若不仔细看,也看不出她是女子。
远远闻到一股焦香,赵时晴望过去,却见竟是一个卖烤鱼的摊子。
她还是第一次在京城见到卖烤鱼的,刹那间便把所有烦恼全都抛到脑后,飞奔着跑了过去。
摆摊的是两个少年,大点的十七八岁,小的十三四岁,两人有几分相似,看着像是一对兄弟。
摊子上已经坐了两个客人,比起其他摊子,这里算是冷清了。
赵时晴看着架子上两面金黄的烤鱼,咽咽口水,指着一尾草鱼说道:“我要这条。”
两兄弟中的弟弟看她一眼,有些好奇:“你一个人吃吗?”
赵时晴点头:“是啊。”
小阿弟:“这条鱼有三斤重,你一个人吃不完。”
赵时晴:“小看我了,别说只有三斤,五斤的鱼我也能吃完!”
小阿弟没再说话,拿起刷子往鱼身上抹小料,赵时晴挑了一个看上去最干净的凳子坐下,笑眯眯地等着她的烤鱼。
忽然,耳边传来一个声音:“小哥,你也是外地来的?”
赵时晴转身去看,说话的是一个有眉清目秀的少年。
是的,赵二小姐以貌取人,看人先看脸。
少年穿着半新不旧的蓝布书生袍,头发没有绾簪子,绑了一根和衣裳同色的蓝布条,蓝布条上还绣了几片竹叶,可见家里有位心灵手巧的母亲或者姐妹,当然,也有可能他已经成亲,这是妻子绣的。
少年身边放着一只落满灰尘的书箱,一看就是走了很远的路。
他说的虽然是官话,但是却夹带着口音,一听就是外地人。
赵时晴也同样如此,梁王府的孩子从小就讲官话,在没来京城之前,赵时晴一直认为自己讲得一口标准的官话,可是到了京城,只要她一张嘴,别人便知道她是外地人。
她是夹带着梁地口音,而面前的少年,却显然是从吴地来的。
赵时晴自己就是在梁地长大的吴地人,所以在京城见到吴地人便觉亲厚,和那少年说话的语气多了几分亲切:“是啊,你是从吴地来的?吴地哪里?”
少年忙道:“我是庐州人氏,小哥你呢?”
赵时晴眼睛一亮:“咦,你是庐州人啊,巧了,我外家也是庐州的,你家是在庐州城里,还是在下面的县里?”
少年又惊又喜;“你外家是庐州人啊,真是太巧了,我家是青庐的,不过后来我爹去庐州开铺子,我们一家就搬到庐州了,也只有祭祖的时候才回去。”
赵时晴一拍大腿:“这不是巧了吗?我外家也是青庐的,竹西塘,你听说过这个地方吗?”
少年忙道:“竹西塘?我当然听说过,我还去过呢,我家是竹山坳的,我有个同窗以前住在竹西塘,每次他家里来人接他时,我都会蹭他家的骡车,有一次天太晚了,我还在他家住了一晚,吃了他阿奶做的红烧肉。”
少年说到红烧肉时,下意识咽了下口水。
赵时晴只觉头发根都立起来了,竹西塘,同窗,骡车,红烧肉!
“你那个同窗该不会是姓杨吧?”赵时晴下意识压低声音。
少年却兴奋起来:“你怎么知道?哦,也对,他现在是状元郎了,肯定很多人都知道他的事!”
赵时晴在心里翻个白眼,你想多了,人家可不想让人知道曾经在竹西塘住过。
不过,这少年居然蹭过杨胜秋的骡车,吃过红烧肉!
赶骡车的不就是自家阿爹,做红烧肉的不就是阿娘?
这少年在竹西塘住过一晚,一定也见过阿娘!
赵时晴嫉妒得想要挠人了,她都没有见过他们,这少年却见过他们,活生生的他们。
她决定和这少年套套近乎。
“你家是竹山坳的?离竹西塘很近吗?”这是一个陌生的地方,赵时晴才有此一问。
“离得很近的,翻过一道山就到了,所以我才蹭杨胜秋的骡车。”少年很开心,也很自豪,状元郎是他的同窗,这件事足够他显摆一辈子了。
赵时晴说道:“离得这么近啊,咦,我去年才去过竹西塘,怎么没听人说起过这地方。”
少年笑着解释:“你一定很多年没有回去了,所以才不知道,我们竹山坳只有二十户人家,进村的路又不好走,县衙的人去一趟很不容易,又没有里正,所以就把我们村划给青竹村了,说起来也有六七年了,不过我们村的人还是习惯说自己是竹山坳的。”
原来如此,赵时晴明白了,青竹村的确离竹西塘很近,而且那是一个大村,至于有多大,赵时晴没有了解过,现在看来还真是大,连山那边的竹山坳也属于青竹村。
赵时晴问道:“我姓甄,你呢?”
少年自我介绍:“我姓林,叫林贤,不过我还没有字。”
赵时晴看向他的书箱,问道:“你是来京城准备后年秋闱的?你的户籍在北直隶?”
乡试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参考,杨胜秋能来京城参加乡试,是因为他后来跟着义父落籍韩城,韩城隶属于北直隶,所以他是来京城参加乡试,后来又留在京城参加会试。
今年虽然不是乡试的年份,但是有很多家境殷实的秀才,会提前一两年来京城,比如纪大娘家隔壁那座宅子,就是租给三个外地来的秀才,不过,他们虽然家在外地,却也是北直隶的,而林贤又是吴地人氏,所以赵时晴才有此一问。
林贤有些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我不是来参加秋闱的,去年我落榜了,我表哥在京城的汇文书院读书,和书院里说好了,我可以过去旁听。其实吴地也有很有名的书院,可我进不去。”
赵时晴来京城有些日子了,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书院,想来是个不出名的小书院。
她没有问林贤千里迢迢为何不选间有名的书院,这还用问吗?有名的书院不是想进就进的,而且人家更不会让旁听。
“汇文书院的旁听收束脩吗?”赵时晴问道。
林贤点头:“收啊,每年二十两。”
赵时晴很自然地转移话题:“杨状元好像是韩城举子吧,他是吴地人氏?”
林贤连忙解释:“这个我知道,杨胜秋那时住在竹西塘,家里还是很富裕的,他有个小妹妹,很可爱,可惜是盲的,后来他家人去外地给小妹妹看病,便一直没有回来”
说到这里,林贤四下看了看,压低声音:“对了,竹西塘有户人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170-180(第4/15页)
被灭门了,去年才找到尸体,这事你听说了吗?”
赵时晴心里猛的一疼,脸上却不动声色:“我没听说啊,这事和杨胜秋有关系?”
林贤说道:“那户人家姓时,按理说和杨胜秋没关系,不过我听我娘说那户人家以前是收布的,家里还有个瞎眼的小女娃,而且和那家人一起死掉的,还有一位姓杨的大夫,我记得杨胜秋家里就是收布的,他阿叔来接他时,骡车上放着整匹的布,而且他也说过他阿爷是大夫。”
赵时晴问道:“这事你和人说过吗?”
林贤摇头:“我就和我娘提了一嘴,我娘说我肯定是记错了,去年我乡试落第,哪好意思回去啊,我都快两年没回过老家了,灭门的事,我是听我娘说的,她也是过年回去时听村里人说的,又不是一个村子的,我娘和竹西塘的人也不认识。”
“那后来呢?家里人一直没有回来,杨胜秋当时也只有八九岁吧,他怎么生活的?”赵时晴问道。
林贤说道:“刚开始,他衣裳破了,还是我带回家让我娘给补的,我娘见他长个子了,却还穿着小一号的衣裳,还给他做了一身新衣裳呢。我家那时虽然也不富裕,可也不是很穷,我娘看他长得好看,又会读书,还和我爹商量,想收养他呢。
可是我爹没答应,他说杨胜秋八九岁了,养不熟。
他功课好啊,你是不知道,他读书可厉害了,两位先生全都喜欢他,见他孤苦无依,还把他的束脩给免了。
再后来,我爹跟着我大爷爷去庐州开铺子,我们全家也搬到了庐州,离白凤城更远了,我就转到庐州上学,临走的时候,我把我攒的所有压岁钱全都给他了,他送给我这个。”
林贤从腰上解下一枚竹牌,竹牌打磨得很光滑,上面刻着平安二字。
“他说我们是一辈子的好朋友!将来我们一起做秀才做举人做进士!
可惜他都已经是状元了,我却还是个秀才。”
赵时晴问道:“你和他一直都有联系?”
林贤点点头,又摇摇头:“我不在白凤城上学了,刚开始那几年,我和他一直都有书信往来,后来许先生过世,私塾转出去了,徐先生带着他去了韩城,我们便断了联系,不过,我相信他一定不会忘记我们曾经的约定,我也要努力,我要做举人,做进士!
等我在京城安定下来,我就去找他,他一定想不到我会来京城,我要给他一个惊喜!”
赵时晴端详林贤,见他目光澄明端正,心里默默叹息,但愿杨胜秋还记得你们的约定,但愿他还当你是他的朋友。
赵时晴想了想,还是觉得要提醒一下。
“你见到杨胜秋时,不要和他说起竹西塘那户灭门的人家,更不要提起他祖父是大夫的事。”
林贤不解:“为什么?那可能就是他的家人,这么多年,他一定也想知道他家里人为何会一去不返。”
赵时晴忙道:“他都是状元了,出了这么大的事,他能不知道吗?如果那真是他的家人,他一定很伤心,你再提起,那就是让他再次伤心。”
林贤一想也是,杨胜秋已经做官了,肯定早就知道了,他那么聪明,那么厉害!
第173章 从天而降的瓜(两章合一)
这时,三斤的烤鱼端上来,林贤也已吃饱喝足,赵时晴问他住在哪里,他告诉赵时晴,表哥已经帮他在汇文书院附近租了房子,那里离书院很近,方便过去听课。
赵时晴往一个方向指了指:“从这里走两条街,有家百岁茶楼,那是我亲戚开的,我就在那里帮忙,你若有事,可以去那里找我。”
林贤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好啊,等我下次来这边,一定去找你,说不定还会和杨胜秋一起去。”
赵时晴:“那我就太幸运了,可以一睹状元郎的风采。”
林贤背起书箱,开开心心地走了。
望着那道年轻的背影,赵时晴在心里默默祈祷,但愿这傻孩子能记住她的叮嘱,不要在杨胜秋面前说起时家灭门的事。
不过,这家的烤鱼闻起来香,吃起来却很一般,远远不如外公的侍卫们烤的。
三斤的烤鱼只吃了一斤,赵时晴就没有胃口了,挑出几块没有沾上佐料的,问小妖吃不吃。
小妖把脸扭到一旁,一脸嫌弃。
赵时晴付了钱,把小妖揣进包包里,一人一猫打道回府。
看她走远,烤鱼阿弟把剩下的大半条鱼倒进泔水桶,阿哥见了不高兴:“剩下那么多,扔了多可惜,你不是饿了吗?怎么不吃?”
阿弟:“你没见连猫都不吃吗?哥,要不咱们别卖烤鱼,改行卖别的吧,你烤的鱼是真的不好吃。”
阿哥:“那咱们改行做啥?卖烤肉?”
阿弟:“你做的烤肉连狗都不吃。”
阿哥生气,抬手给他一记爆栗:“那你说,咱们干点啥?”
阿弟想了想:“要不还是表演胸口碎大石吧,又不用本钱,还是咱们拿手的。”
阿哥叹了口气:“想改行真是太难了,行吧,就胸口碎大石,不过咱们这摊子支起来才一天,就不干了有点可惜了,晚上回去问问房东大娘,有没有想卖烤鱼的,咱们把摊子转出去。”
兄弟二人就这样决定了,明天改行胸口碎大石
赵时晴回到家,懒洋洋地躺在院子里的竹椅上,万如意正在跟着秀秀学绣花,见她躺在院子里,连忙拿了条薄被搭在她身上。
看到万如意,赵时晴怔了怔,她是怎么想到要回梁地躲清闲的?家里还藏着这么大的一个雷,她竟然还想躺平?
何止是万如意,她在白鹤山还藏着一个萧岳呢。
萧岳加万如意,如果再加上徐林父子,这五个人足能捅破大雍朝的天!
赵时晴瞬间没有了继续躺下去的欲望,她猛的坐起身来,把万如意吓了一跳。
赵时晴:“如意姑姑,你的易容学得如何了?”
没等万如意开口,秀秀便抢先说道:“如意姑姑可有天赋了,她是我见过最有天赋的人。”
赵时晴:我怎么觉得你在捧一踩一呢,虽然你没有明说。
“如意姑姑,你把我易容成老男人吧,我想出去骗点钱花。”
万如意:“不行,骗钱不行,二小姐不要学坏,学坏不好。”
赵时晴:我检讨,和老实人就要说老实话。
“我说着玩的,我不骗钱,我就是觉得这样好玩而已。”
万如意这才答应,并且许偌明天早起就给她易容。
这时,甄五多从外面回来了,他老人家身后跟着两只狗,手里还拎着一只鸟笼子,赵时晴看到那只鸟笼子,一下子来了兴趣。
“外公,这鸟是刚买的?花了多少?”
甄五多伸出三根手指。
赵时晴:“三两?三十两?三百两?”
甄五多摇头:“三千两。”
赵时晴嘴角抽了抽,三千两买只八哥?您老说一声,我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170-180(第5/15页)
给您捉啊。
她冲着那只八哥说道:“说吧,你是不是过两天还会飞回去,然后再去骗下一家?”
八哥一听就急了,冲着赵时晴破口大骂,骂得还挺脏的。
【你左脸欠抽,右脸欠踹,驴见驴踢,猪见猪踩!】
赵时晴朝着天空吹了一声口哨,眨眼之间,小乖便一个俯冲,稳稳落在赵时晴的肩膀上。
她冲着那只八哥说道:“看到了吧,这是我儿子,就你这样的贱鸟,他一天啄死十只,就问你怕不怕?”
八哥惊愕地张大了嘴巴,瞪着小乖,然而很快便又大喊起来:【义父在上,受儿咂一拜!】
赵时晴哈哈大笑
次日一早,赵时晴就缠着万如意给她易容,还把四大护卫里的老范叫过来当示范,待到易容完毕,赵时晴再和老范站在一起,就连老范也吓了一跳,不说一模一样,也有六七分相似,就像是老范失散多年的兄弟。
可惜也只是脸像,身材却差了十万八千里。
赵时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得虽多,可是只长个头不长肉,一看就是小姑娘,而老范虽不魁梧,却很硬朗,就是那种一看就浑身是力气的男人。
万如意往赵时晴衣裳里塞了很多棉絮,于是她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肉乎乎软塌塌松松垮垮的老男人。
赵时晴对这个形象虽然不是十分满意,可是自身条件有限,她也只能知足了。
用完早食,甄五多就提上他的三千两出去遛鸟了,对了,那只八哥的名字便叫三千两,一听便知身价不凡,就差把欢迎小偷四个字写在鸟笼子上了。
赵时晴也出门了,她没带凌波,不是她不想带,而是人家凌波不想跟她出去,二小姐实在是太辣眼了,她担心自己会笑场。
跟在赵时晴身边的是泥鳅和沈望星,这两人纯属去看热闹,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赵时晴决定在街上逛一逛,展示一下她的大叔风采。
路过昨天吃烤鱼的地方,却没有看到那个摊子,赵时晴笑着说道:“不会吧,该不会是生意做不下去,不干了吧?也是啊,他家的烤鱼那么难吃。”
话音刚落,她便听到前面传来敲锣的声音,她连忙跑过去,这一看就笑了。
还是昨天那两个少年,只是今天他们没有卖烤鱼,而是在表演胸口碎大石。
躺着的是弟弟,负责敲锣和碎大石的是哥哥,赵时晴没想到那个弟弟年纪那么小,竟然还有这么一手硬功夫,她用力鼓掌,人家这是真本事,她服!
可惜当哥哥拿着一只破盆过来收钱时,刚刚还在叫好的那些人便全都溜了,只有赵时晴三人还站在那里。
哥哥本来挺失望的,忽然听到咣啷一声,接着便看到破盆里多了一块碎银子。
他激动不已,忙道:“多谢大叔,多谢大叔。”
赵时晴一时没反应过来,明明是我给的钱,你怎么不谢我反而谢什么大叔?
好在她很快便想起来,这位大叔就是她。
看完胸口碎大石,三人继续闲逛,不过现在,他们谈论的都是那小哥俩。
泥鳅说道;“这是真功夫,做不得假,天桥也有胸口碎大石,不过那都是虎背熊腰的壮汉,像刚刚那小哥俩那么小的,我还是头回看到,厉害,真厉害!”
沈望星激动得满脸通红:“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金钟罩铁布衫,我在话本子里看到过,刀枪不入!”
赵时晴:“话本子里都是瞎写的,不能当真。”
沈望星:“才不是,有些话本子写得很好的。”
赵时晴:“比如话本子里的状元郎都要尚公主,可实际上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她蓦的睁大了眼睛,大白天真不能说人,看看,她刚刚说了状元郎,现在就看到真正的状元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