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好时节 > 120-130

120-13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欲壑难填 你有点太极端了 哥哥死后长出了触手 恶毒笨蛋美人O翻车后 吾妹难哄 海雪弥漫 我靠摆摊火遍娱乐圈 温柔男配的白月光重生了 伪装情敌后,被疯批大佬盯上了[重生] 开挂后被阴湿男鬼缠上了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120-130(第1/19页)

第121章 结仇(两章合一)

转眼便到了春日宴的日子,范秋筠早早便打扮妥当,她的一身行头都是花了大价钱,让绣娘赶工缝制的,素雅不失鲜亮,雍容又不张扬。

可是来接她的却只是梁王府的云嬷嬷,却不见赵云暖的影子。

范秋筠不悦,这个姑子太不识礼数了。

现在就能议亲了,待到除了服,就把她远远嫁出去。

有郡主的封号又如何,只要嫁得远,就是皇后娘娘也管不了娘家的事,再说,藩王的郡主又能有什么好亲事,要么是破落户,要么就是穷书生,到那时,隔三差五就有穷亲戚上门打秋风,看她还有什么威风可抖。

至于远在白鹤山的赵时晴,范秋筠压根没有放在眼里。

一个养女而已,多看她几眼对她都是施舍。

云嬷嬷默不作声,却把这位表姑娘嘴边的那抹不屑尽收眼底。

梁地偏暖,紫藤花已经盛开,将偌大的山庄渲染得如梦幻般美丽。不仅是那一道道紫藤花墙,还有各种奇花异卉,此时也都从暖房里移了出来,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范秋筠到的时候,山庄里随处可见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的闺秀,梁王府还在孝期,所以这些闺秀们的衣裙都以淡雅为主,却又与满园的紫藤相得益彰,显然在穿着打扮上都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她们或说笑,或吟诗,或做画,各得其所。

范秋筠的目光在闺秀们身上飞快掠过,却没有看到赵云暖。

她心中的不悦越发强烈,怎么搞的,把她接过来,赵云暖自己却还没有到,这是故意晾着她,还是压根没把她放在眼里?

难怪阿娘常说,姑娘大了就要嫁出去,留在娘家早晚要留出事情来。

赵云暖过了年就二十了,一大把年纪却还要赖在娘家,也就是姨母懦弱,若是放在其他人家,即使嫁不出去,也给打发到庄子里了。

正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阵喧华,紧接着,一名内侍尖着嗓子高声唱道:“大郡主到——孟大小姐到——”

原本还如珍珠般散落在花丛中的闺秀们,此时全都向那边聚拢,个个脸上都是久别重逢的喜悦。

范秋筠在心里冷哼,这些梁地女子,与吴地的那些也不遑多让,都是趋炎附势的,她就不信她们会这么想见赵云暖,不过就是装模作样罢了。

等等,孟大小姐?

和赵云暖一起来的孟大小姐,莫非就是那什么孟老翰林从山沟沟里找回来的老孙女?

是的,在二八年华的范秋筠看来,已是花信之年的孟大小姐,就是老女人了,既然她是孟家的孙女,那不就是老孙女吗?

想到这里,范秋筠顾不上嘲笑那些闺秀,她提起裙子,也朝着那边走去,丫鬟敏儿忙在后面跟上。

只见赵云暖正向闺秀们引荐站在自己身边的女子,那女子身材高挑,同样一袭素淡的衣裙,如云的秀发上也只插着两支羊脂玉的簪子,和这满园的闺秀们相差无几的装着打扮,可那飞扬入鬓的蛾眉,明亮如星的眼眸以及那宠辱不惊的气度,硬生生让她与周围的闺秀区分开来,却又不似那百花丛中的牡丹占尽芳华。

她很美,也很耀眼,却又留了三分余地,让人忍不住心生好感,想要靠近,如杏花迎向微雨,如夏荷沉醉于月色。

范秋筠的脸色白了白,这就是孟家找回来的孙女?

不是在山沟沟里长大,粗卑丑陋,难登大雅之堂吗?

不是芳华已逝,老得嫁不出去了吗?

范秋筠后退了两步,却又强撑着站稳脚跟,她这是怎么了?

这女子虽然有几分姿色,也有几分气度,可是只要不是瞎子,一眼就能看出,她的眼中已有风霜,那是深闺里娇养的小姑娘没有的,更是无论怎么保养也褪不掉的。

老了,就是老了。

而她刚过十六岁生辰,如果说她是含苞欲放,那么这个姓孟的就是残花败柳了。

范秋筠笑了,很为自己能想到残花败柳这个词而得意。

嘴角含笑,脚步也轻盈起来,她走得很美,风摆杨柳般走了过来。

之前云嬷嬷已经向那些闺秀们介绍过范秋筠,大家都知道她是聂老王妃娘家的外甥女,算是大郡主的表姐妹。

因此,见她来了,闺秀们不约而同给她让出一条路来,这让范秋筠更加自信。

她有做官的叔伯,有清贵的外家,有丰厚的嫁妆,还有青春和美貌。

孟大小姐有的,她全都有,而她有的,孟大小姐却没有。

她打听过,那孟家虽不至于家徒四壁,可也捉襟见肘,孟老翰林虽然寻回了这个孙女,可是家里的资源却全都给了继室所出的孩子们,能给孟大小姐的,也只有一个书香门第出身的虚名而已。

这种出身,在梁王府面前什么都不是。

范秋筠走到赵云暖面前,笑靥如花:“表姐,你怎么才来,筠儿等你很久了。”

赵云暖微微颔首,对范秋筠说道:“范姑娘来得正好,我介绍孟姐姐给你认识。”

范秋筠的笑容僵在脸上,周围的闺秀们心里的小人却在疯狂呐喊。

一个是范姑娘,一个却是孟姐姐,亲疏远近高下立见。

最好笑就是这位范姑娘,大郡主是御封的郡主,咱们这些人哪个见了她不是恭敬行礼,唤一声郡主娘娘,可这位范姑娘却张口便叫表姐,真当随便什么人就能在大郡主面前叫姐的?以为自己是二小姐吗?

赵云暖却已经微笑着对范秋筠说道:“孟姐姐已与王兄订亲,也就是现在,我们还能叫她孟姐姐,下次她再露面时,大家就要尊称一声王妃娘娘了。”

闺秀们全都笑了,连声恭喜,她们之前便听到风声了,今天看到赵云暖与孟晓棠一起出现,她们便心知肚明,今天的春日宴,就是赵云暖专为孟晓棠而办,让她借着春日宴正式亮相,也趁机公布两家订亲的事。

在那一声声恭喜和赞美声中,范秋筠的心越来越冷。

“表哥订亲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姨母可知晓?”

丫鬟敏儿使劲拽她的袖子,想让她不要说了,可是她忍不住,她为了来梁地九死一生,差一点就被聂蓉蓉那个贱人害死了,可是现在,她连赵廷晗的面还没有见到,赵云暖却告诉她,赵廷晗已经订亲了?

这是耍她吧?

对,赵云暖一定是故意的,明明那天他们父女见过赵云暖之后,给聂氏送去厚礼的时候,聂氏看她的目光还是慈爱和蔼,拉着她的手问了很多话,还赏了一对镯子给她。

对,姨母一定不知道这件事,没有父母之命,订得哪门子亲?无媒苟合吗?

赵云暖笑得有些无奈,像是解释给家里不懂事的小辈听的一样:“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没有母妃的首肯呢?只是梁王府尚在孝期,一切从简,怕是要委屈孟姐姐了,不过,宗室该有的礼数,那是一样也不会少的,范姑娘不妨在梁都多逗留几日,三日后梁王府下聘,王兄虽不能回来,但是会请瑞从弟替他前往孟府,我那瑞从弟文采风流,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120-130(第2/19页)

口成章,到时怕是全梁都的读书人都会去孟府沾喜气。”

赵云暖口中的瑞从弟,名叫赵廷瑞,他与赵云暖是同一个曾祖父,不过他出自庶房。

这位瑞公子,是梁都有名的风流才子,还曾给赵廷暄做过伴读,聂氏嫌他孟浪,把他换掉了。

不过,自从赵廷晗回来后,赵廷瑞常去王陵,所以让他去孟家下聘,显然是赵廷晗决定的。

但是范秋筠不知道这些事,在她看来,赵云暖是在说谎。

“不可能,姨母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给表哥订亲?”

赵云暖面色一凛,寒声说道:“王兄奉旨成亲,莫非范小姐认为母妃会抗旨?”

话音未落,闺秀们齐齐跪倒,却又全都偷偷瞟向范秋筠。

敏儿连忙用力捅了她一下,范秋筠这才反应过来,跪了下去:“筠儿不是那个意思,筠儿不敢”

赵云暖的目光掠过她的发顶,看向其他闺秀:“都跪着做甚,免礼吧。”

众人全都起来,只有范秋筠仍然跪在那里,就在刚刚,她感觉到了赵云暖带来的威压,她垂着头,指甲深深陷进皮肉。

她仍然不相信聂氏会同意这门亲事。

其实还真让范秋筠说对了,聂氏确实不同意。

她前脚刚刚见过范家父女,赵云暖后脚就到了,和她说了要和孟家结亲的事,聂氏立刻便否了。

她没有见过孟晓棠,可是只要是赵云暖乐见其成的事,她全都反对。

赵云暖声音冷冷:“大哥在王陵,不能亲自向您禀告,现在我替他说了,任务完成,郑嬷嬷,你去把祖母留下的那柄玉如意找出来,我现在带走。”

听到此言,聂氏就像是被踩到尾巴的猫,不顾仪态地跳了起来:“不许去找,不许去!”

郑嬷嬷迈出去的脚悬在半空中,看看聂氏,又看看赵云暖。

赵云暖微微一笑:“那柄玉如意是祖母留给长孙媳的,放在您这里,也是让您给代为保管,您若喜欢,我让人照样雕上几柄送过来。”

她不动声色,对进退两难的郑嬷嬷说道:“郑嬷嬷,快去吧,这遂宁宫的东西,没有人比你更清楚放在哪里。”

郑嬷嬷叹了口气,却再不犹豫,快步走了出去。

聂氏指着赵云暖,骂道:“你这个不孝女!为什么当年死的那个不是你?为什么?”

赵云暖脸上的笑容荡然无存,为什么死的那个不是她?呵呵,这句话竟然是从亲生母亲嘴里说出来的。

死的是阿映,可阿映为何会死?阿映的死,她这个当娘的难道没有责任吗?

好端端的,聂琼华为何会拐走阿映,还不全都是因为她这个当娘的。

“母妃,我若是你,有生之年我都会为父王为阿映念经祈福行善赎罪,乞求他们的原谅。

算了,我看你病得更重了,郑嬷嬷一个人忙不过来,我多派几个人过来吧。”

说完,赵云暖转身便走,身后传来瓷器破碎的声音,她没有回头。

走出屋子,便看到捧着玉如意回来的郑嬷嬷,赵云暖打开锦匣看了看,确定这就是祖母留下的那柄,便点点头,对郑嬷嬷说道:“那处庄子的地契已经交给你儿子了,我让他过几日便带着小孙子进府看你。”

郑嬷嬷眼睛亮了,两个月前,儿媳妇难产,是赵云暖帮她请了王府里早已荣休多年的老稳婆过去,救了她的儿媳,也救了她的孙子。

不但如此,赵云暖还给了她一座小庄子,哪怕以后没有了王府里的差事,他们一大家子也能衣食无忧。

当天晚上,遂宁宫里便多了十几人,聂氏无奈,只好又“病”了。

三日后,赵廷瑞一身光鲜,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聘礼去孟府下聘了。

梁都最繁华的大街上,沿街站满看热闹的百姓,小孩子们努力向前挤,等着抢喜钱,虽然没有丝竹礼乐,但是梁王府的喜钱却是一路洒过去,在百姓们的祝福声中,抬着聘礼的队伍一路向前。

藩王下聘,聘礼数目也只是比太子少十几抬而已,前面的已经抬进孟府了,后面的刚从梁王府里抬出来。

临街的一座酒楼雅间里,范家父女站在窗前,面色铁青地看着从楼下经过的队伍。

“阿爹,我不甘心,我真的不甘心,是谁不行,为什么会是那个姓孟的老女人?她哪点比得上我?都是赵云暖从中捣鬼,表哥住在王陵,一定连那姓孟的面都没有见过,还有姨母,她一定不知道这件事,都是赵云暖只手遮天。”

“胡说!”范大老爷沉声斥责,“梁王的亲事,岂是大郡主能瞒天过海的?既然她说是聂老王妃同意的,那就一定是,女儿,咱们让那女人给耍了!”

范大老爷口中的“那个女人”是聂老王妃。

范秋筠先是怔了怔,但是她很快便明白过来:“二舅舅岂不是白死了?”

范大老爷冷笑:“这个王妃不要也罢,不过就是一个病秧子而已,凭我女儿的样貌,就是做贵妃都能做的,你放心,阿爹一定找一门比这更好的亲事,你在路上吃的苦也不能白吃,想把我们范家当猴耍,我定让她付出代价,欠我们的,一定十倍百倍拿回来!”

第122章 聂大郎被打了一顿(两章合一)

赵廷晗终于要和心心念念的姑娘共结连理了,可惜他在王陵,不能亲自登门下聘,而远在京城的赵时晴还不知道这件事,赵云暖的信还在路上。

此时她正在白爷府上,一来是替沈观月报平安,二来是向白爷道喜。

今年的秋闱,京师取举人四十五人,白爷就是那第四十五人。

考上举人是白爷的执念,他心心念念多年,现在终于达成了。

看到赵时晴,白爷泪眼汪汪:“小四姑娘,白某此番能够中举,还要多谢你送来的那两本书。”

没错,白爷押中宝了,赵时晴送给他的那两本书,的的确确帮了大忙。

赵时晴哈哈一笑:“白爷,买卖而已,不必客气。”

此言一出,白爷松了口气。

这年头,最难还的就是人情。

一个举人的人情,怎么还?还得起吗?能给京城加盖子的人,欠她的人情,搞不好就要搭上身家性命。

赵时晴打个哈哈,这就不是人情,而是买卖,是生意,成交了,便各不相欠。

白爷眼中多了几分真诚:“四姑娘,以后在这京城的地界儿,只要有需要白某出力的,四姑娘只管说一声,白某随叫随到。”

赵时晴拱手:“白爷敞亮。”

她又说道:“当下便有一事,小四请白爷帮个小忙,就是请白爷帮忙打听一户人家。”

白爷:“哪户人家?”

赵时晴:“宝庆侯府朱家。”

白爷在心中暗道:果然啊,这位不露面则已,一露面就是大事。

“不知四姑娘想要打听朱家哪方面的事?”

赵时晴一笑:“什么都行,哪怕是朱家姻亲、姨娘、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120-130(第3/19页)

生子,哪怕是朱家的仇人,只要和朱家有关系的事,白爷您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咱们也算是朋友了,朋友小聚,聊聊闲天。”

白爷想了想,叫来阿叶:“去请你师父过来。”

很快,赵时晴便见到了闻名已久的名旦小黄莺。

她之所以知道小黄莺,还是因为小黄莺是萧岳的师父。

只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小黄莺居然是男人。

不过赵时晴很快便释然了,这年头,坤伶极少,而且唱出名头的更是凤毛鳞角,但凡出名的,大多都是男人。

小黄莺已经不年轻了,但是举手投足无不优雅温柔,就连眼角的细纹里都透着雅致,美人就是美人,无关年龄和性别。

看到小黄莺,白爷用衣袖将原本就光泽可鉴的椅子擦了一遍,这才让小黄莺坐下。

白爷给二人做了引荐,小黄莺坐下,便看向赵时晴:“四姑娘,月月淘气,没给你添乱吧?”

赵时晴忙道:“那倒没有,就是想你们了,想回京城,我没让他来,不高兴了。”

小黄莺微笑:“他是这样,爱凑热闹。”

白爷说道:“师弟,四姑娘想知道一些宝庆侯府朱家的事,我记得戏班子里以前有个孩子就是去了他们府上,你还可记得?四姑娘不是外人,想到什么你就直说。”

小黄莺冷哼一声:“宝庆侯啊,我当然记得。戏班子里的老孙有个女儿,小姑娘生得俊俏,又有一副好嗓子,她自幼在戏班子里长大,没人教她,她硬着唱得似模似样。

我看着喜欢,就让她在我的戏里扮了个没有唱词的丫鬟。

可是这一扮上,就惊艳满堂,于是后来就给她一些有几句唱词的角色,一来二去,便被宝庆侯府世子朱玉看上了。

那孩子本就是个心比天高的,明知道朱玉恶名在外,却还是一头栽了进去,就想着能进府做个姨娘,以后生个一男半女,连带着老孙家也能从下九流的烂泥里拽出来。

我好言相劝,无奈她那老子娘全都欢喜得紧,我劝了也白劝。

一顶小轿就把那孩子抬进宝庆侯府,不久之后,老孙就不唱戏了,说是不能给闺女丢脸,一家子开了家铺子,做些小生意。

那个时候,我们都以为那孩子是给朱玉做了姨娘,直到一年以后才知道,那孩子刚进府时确实是跟了朱玉,可是没过多久,朱玉就把她送给了自己的亲爹宝庆侯,唉,这叫什么事。”

赵时晴的眼睛亮了亮,问道:“她姓孙?现在还是宝庆侯的姨娘?”

小黄莺点点头:“是,她的闺名叫孙灵芝,上上个月小产,她娘来找过我,让我帮忙找了几味药材,说是给她补身子用的。那宝庆侯府怎会连这几味药材都没有?只能是她拿不到而已,唉,可见她在侯府的日子并不好过。”

这时,白爷也插了进来,说道:“都说这宝庆侯府的老夫人是丽太妃的姐姐,不过据我所知,丽太妃的娘家只是旁支,当年这位老夫人是看不起她的,也就是后来丽太妃进了宫,才有了姐妹情份。”

赵时晴笑着说道:“白爷连这事也知道?”

白爷说道:“那时我年纪还小,我家隔壁住着一户人家,她家是做稳婆的,在那一片有些名气,可毕竟是三姑六婆,那附近的小孩都被家里大人告诉,不要和她家孩子一起玩。

偏偏我也是没人一起玩儿,于是我就和她家小孩成了朋友,整日在一起。

她家有个傻婆子,被关在房里不让出来,外人全都不知道,我也是到她家玩的时候才知道的。

那个傻婆子是她家的姑母,以前也是做稳婆的,后来出事摔坏了脑袋,就变成傻子了。

那傻婆子喜欢自言自语,经常说些莫名其妙的话,宝庆侯府老夫人看不起丽太妃,就是从她嘴里说出来的,不过那时她说的是魏夫人和丽妃。”

赵时晴怔了怔,急急问道:“现在那个傻婆子还在吗?”

白爷说道:“这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我记得也就是几个月以后吧,我们住的那条胡同里有一户人家的男人欠了赌债,便在家里放火自焚,他是死了,却也连累了胡同里的其他人家,稳婆家就在他家隔壁,全都五口,连同那个傻婆子,一个也没有跑出来,全都烧死了。”

赵时晴心里咯噔一下,问道:“白爷你”

白爷苦笑:“出事时,我娘和我已经不在那里住了。”

小黄莺说道:“白哥,以前没听你提起这件事啊。”

白爷:“小时候不明白事,长大以后还能想不通吗?那赌鬼死在哪里不行,为何要在自家房子里放火?胡同里其他人家都有人逃出来,却唯独稳婆一家,一个没剩,全都死了。所以这件事,我就烂在心里了,如果不是四姑娘问起,我不会提起的。”

赵时晴问道:“白爷,那稳婆家还有亲戚吗?如果我没有猜错,白爷侠义心肠,这些年定然悄悄查过这件事。”

白爷无奈:“四姑娘冰雪聪明,我一直很内疚,甚至怀疑这件事的起因就是因为我逗那傻婆子说话,当然,细细一想,肯定没有这么简单,后来我手下有了一些人脉,便去查找那稳婆的亲友,让我查到那傻婆子的儿子,去了万全县一户姓徐的人家,做了上门女婿。”

赵时晴忙问:“那稳婆和那傻婆子的儿子姓什么?”

白爷:“稳婆姓史,傻婆子是她姑姑,也是姓史,她儿子姓李,小名叫老虎,大名不知道。”

赵时晴谢过白爷和小黄莺,兴冲冲回到她在京城的宅子里。

没错,她的宅子,她那巨有钱的外祖父早在她来京城之前,就让人把新宅子修缮好了,只等着宝贝大孙女来了。

这处宅子和白爷那里是一个类型,闹中取静,低调不张扬。从外面看普普通通,可是开门进来却是小桥流水,楼台亭阁。

赵时晴很喜欢这里,有很大原因是这里有树,树上没有鸟窝,小妖和大胖不会去掏鸟窝,赵时晴也不用替他俩向鸟爹鸟娘赔礼道歉。

她回到家里,便和甄五多说了这件事,甄五多说道:“这有何难,让人走一趟万全县,找找那个李大虎。”

赵时晴纠正:“是李老虎,不过这是他的乳名,大名不知道。”

甄五多:“都一样,让人去找。”

万全县距离京城五百余里,派去的人一时半刻不能回事,赵时晴当然不会坐在家里干等着,她让秀秀给她和凌波易容,两人去了京城的梁王府。

好久没有见到二哥了,赵时晴很想他。

虽然二哥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对于赵时晴而言,他还是她的二哥哥。

赵廷暄终于结束禁足,可以去国子监读书了。

他的那两个伴读,虽然还在京城,可是经历了上次的事,终于收敛了一些,毕竟,都是少年人,哪里见过世间险恶,聂二老爷的死,把他们吓得不轻,这京城也太可怕了,活生生的人,说死就死,而且就连梁王府也不能给聂二老爷申冤,聂二老爷白死,梁王府还要给朱玉赔钱。

今天,又是平平淡淡的一天,赵廷暄从国子监回来,路过常去的汇宝斋,便下了马车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120-130(第4/19页)

,走了进去。

他虽然来京城的时间不长,却已经是汇宝斋的常客,有段时间没来,汇宝斋上上下下还怪想他的。

毕竟,像赵廷暄这样既懂行、又出手大方的人,京城里也不多见。

要么是懂行,却捉襟见肘,要么是有钱,可却不懂装懂。

赵廷暄虽然读书平平,但是在鉴定古玩字画方面,他却极有天分,加之从小到大,见过的把玩过的好东西太多了,有些东西是无师自通的。

赵廷暄往汇宝斋门前一站,汇宝斋的小伙计便飞奔着去请掌柜,又有两名伙计满脸堆笑把他请了进去,伴读之一的聂二郎说他头疼,他自己回王府了,只有聂大郎跟着一起进去。

没有人留意到,有两个十几岁的小少年,也跟在后面一起进来了。

倒是有伙计看到他们,却也以为他们是赵廷暄的随从。

汇宝斋新到了两件不错的好东西,赵廷暄由掌柜亲自陪着上了二楼,那两个小少年也跟着一起上楼,直到这时,聂大郎才注意到他们。

“哪里来的阿猫阿狗,也敢跟着上楼,你们知道刚刚上去的是什么人吗?”

小少年甲(赵时晴)暗暗撇嘴:张嘴就喷粪,看来还是没吃苦头啊,照此下去,还会继续给二哥惹祸。

她一脸谄媚,冲着聂大郎抱拳:“聂公子是吧,小的是万全伯府里的,我家世子有几句话,让小的转告给聂公子。”

聂大郎一怔,这人竟然是来找自己的。

他不记得见过万全伯世子啊,不知这位找自己什么事。

聂大郎压根没有想到京城里压根就没有什么万全伯府,这是赵时晴听说有个万全县,所以便信口胡诌的。

赵时晴以为聂大郎至少也会质疑一下,她甚至想好该如何解释万全伯府的来历了,却没想到聂大郎竟然相信了!

赵时晴觉得吧,她二哥被人卖了的时候,聂大郎估计会和她二哥一起替人数钱。

“什么事,要让你来转告在下?”聂大郎问道。

赵时晴指指门外:“这里说话不方便,聂公子随小的外面一叙。”

她以为聂大郎至少会多问几句,可是聂大郎什么都没问,屁颠颠跟她出来,又被她拉到后面的巷子里,华丽丽地堵住嘴巴揍了一顿,把人打晕,摸走身上的钱袋子,赵时晴重又回到汇宝斋。

凌波朝着二楼一间屋子指了指,赵时晴径直走了进去。

掌柜见忽然有人进来,刚要开口,赵时晴说道:“赵二哥,好久不见。”

久违的声音涌入耳中,熟悉感扑面而来,赵廷暄诧异地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少年:“小”

赵时晴不等他把“小妹”说出来,便笑着对那掌柜说道:“还请掌柜稍后再来,我和赵二哥叙叙旧。”

赵廷暄这才如梦初醒,忙道:“掌柜,不好意思,我遇到朋友了。”

这位是梁王府二公子,他的朋友也不会是寻常人物,掌柜不敢怠慢,连忙退了出去。

凌波推开门,冲赵时晴点点头,示意外面没有其他人了,重又把门从外面关好。

赵廷暄忙问:“那个是凌波?”

赵时晴笑道:“二哥,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赵廷暄笑着摇摇头:“你怎么来了?家里还好吗?对了,你该不会是偷偷跑出来的吧,大哥和大姐知道吗?还有你这脸是怎么回事?”

第123章 李老虎的条件(两章合一)

“我不是偷跑出来的,大哥知道,大姐也知道,我这脸?易容,好玩吧,给我十两银子,我也给你易个容。”

赵廷暄望着面前这张陌生的面孔,听着熟悉的声音,他忍不住笑了,笑容直达眼底,他忽然怔了怔,自从来到京城,他好像还是第一次笑得这样开怀。

“二哥,你怎么了?十两银子而已,你就舍不得了?”赵时晴伸出手指在他面前晃了晃。

赵廷暄想起小妹让镖行给他送来的一千两银子,他的小妹,是兄妹中最穷的,除了一座并不富饶的白鹤山,就只有每个月那几十两月银,对了,小妹被母妃赶出府了,月银会不会已经没有了?

“你还有月银吗?”赵廷暄问道。

“有,姐姐给我留着呢,过年回家时,姐姐一并给我了。”赵时晴说道。

赵廷暄松了口气,忽然又高兴起来,小妹说的是“回家”,她仍然把梁王府当成自己的家。

“小妹,你和母妃毕竟是一家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母妃她”

赵时晴不想听他和稀泥,岔开话题:“二哥,你那个陪读,不太行啊。”

简简单单的一句“不太行”便戳到了赵廷暄的痛处。

他是个温和的人,可是那两个伴读,却连他这个一向温和的人也快要忍不住了。

“可他们是母妃特意为我精挑细选的人,再说,二舅舅已经不在了,若是把他们送回聂家”

赵廷暄脸露难色,那两名伴读虽然在国子监里收敛了一些,但是回到王府,却还是颐指气使,聂二舅还在孝期里,他们便和丫鬟们胡作非为,其中一个还有了身孕,赵廷暄只好出银子,把那丫鬟送去了城外。

可是这些事情,他又怎么好意思告诉小妹,小妹还是个孩子,又是未出嫁的姑娘,这种事情会污了她的耳朵。

好在赵时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只是淡淡一句:“只要你也想换掉他们便好。”

赵廷暄忙道:“我当然想换了,只是”

赵时晴又岔开了话题:“对了,二哥,你对朱玉知道多少?”

赵廷暄的脑袋有点跟不上了,不明白为何小妹的话题跳得这么快。

他讷讷说道:“朱玉啊,那可不是什么好人,小妹你在京城,看到他一定要绕开走。”

赵时晴看他的神情,便猜到问了也白问,一朝被蛇咬,二哥现在八成听到朱玉的名字都要退避三舍了。

兄妹俩又聊了一会儿,赵廷暄关心地问道:“你现在住在哪里,要不你就这样易容住回王府吧,除了我,没有人知道你是谁。”

他们梁王府的人,即使不在孝期里,没有圣旨也是不能进京的。

赵时晴摇摇头:“二哥,我找到亲生父母,可是他们都已去世多年,好在我还找到了外公,这次就是外公和我一起来的。”

赵廷暄没想到自己才离开梁地大半年,竟然发生了这么多的事,小妹找到亲生父母了。

不过找到也像是没有找到,毕竟她的亲生父母都已不在,小妹真是太可怜了。

“你们住在哪里,改天我去拜访老人家。”

赵时晴笑道:“不用,我外公他爱清静,你还是先顾好自己的事吧,今天的功课做完了吗?”

兄妹俩又说笑了一阵,最后赵时晴答应不会乱跑,会找机会再见面,两人这才分开。

赵时晴带着凌波,主仆二人一身轻松回家去了。

赵廷暄出来时才发现,聂大郎不知去了哪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120-130(第5/19页)

汇宝斋的伙计告诉他,说看到聂大郎自己走了。

赵廷暄心中对聂大郎越发不满,想走就走,你也打个招呼啊。

回到梁王府,依然不见聂大郎,赵廷暄也不在意,鬼知道这人又跑到哪里鬼混了。

他想起赵时晴的话,便叫来王府里为数不多可以使唤的人,让他们出去打听打听朱玉的事。

赵时晴回到家里,便听说外公派出去的人回来了。

派去万全县的人找到了李老虎,说来也巧,李老虎入赘的那户人家正在打官司,闹得沸沸扬扬,因此,没费力气便找到了正主。

“打官司,什么官司?”赵时晴问道。

来人说道:“李老虎大名叫李秋,这名字据说也是后来改的,是他的岳父给取的,可是家里人却还是叫他老虎。

他是赘婿,岳家姓杨,却是个倒夜香的。

不要小看倒夜香的,这杨家做这行已经三代,不仅是万全县,就连相邻的另外两个县,这夜香一行也是杨家独揽。

李老虎的岳父膝下只有一女,招赘也是想生个男丁继承香火,可是李老虎入赘多年,膝下只有三女。

如今妻子死了,按照妻死出门的规矩,李老虎便要离开杨家,从此娶妻生子,与杨家再无关联。

可是李老虎不答应,他打官司状告妻子的堂兄,说他妻子是被堂嫂推搡难产而死,那杨家虽然身份低下,但家大业大,人丁兴旺,李老虎刚出公堂,就被杨家人打得鼻青脸肿。

小人刚好遇到,便将李老虎救了下来,现在他已经到了京城,只是小人不敢直接将他带回来,便将他安顿在城外客栈里。

对了,是李老虎自己要求不进城的,他说他这辈子都不会回京城,哪怕是到了京城,也不会进城。”

赵时晴和甄五多交换了目光,祖孙俩一刻也不耽误,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出城,在城外那家客栈住下。

用过晚膳,赵时晴便见到了李老虎。

因为老虎这个名字,赵时晴先入为主,以为李老虎定然是个雄纠纠的粗壮大汉。

可是见到李老虎本人时,赵时晴却大跌眼镜。

李老虎竟然是个白皙秀气的文弱书生,即使被打成猪头,也是一个秀气的猪头。

他的眼睛只在赵时晴脸上一扫,没有停留,便看向坐在一旁的甄五多。

这白白胖胖的小老头,更像是主事人,至于坐在正位上的小姑娘,那就是个被自家大人推出来装模做样的。

“老先生,你们大老远把我从万全县带回京城,可是为了当年那场大火?”

甄五多怔住。

赵时晴也怔住。

他们还没有开口,李老虎就直入主题?

这也太爽快了吧,爽快到让人不得不阴谋论了。

甄五多点点头:“没错,就是为了那件事。”

李老虎:“你们既然打听当年的事,想来一定是当官的吧,那我有个条件,只要你们答应我的条件,我便知无不言。”

赵时晴和甄五多已经不约而同猜到他要说什么了,但是祖孙俩不动声色,只是再次点头,甄五多说道:“好,说说看,你有何条件。”

李老虎的眼睛里怒火熊熊,似是下一刻就要燃烧起来,一如三十多年前贫民小巷里那场让他家破人亡的大火。

“你们为我妻子报仇,我妻子身怀六甲,看了好几位稳婆,都说她这一胎一定是个男丁,我们小心翼翼,生怕会出差错。

可是我妻子的堂嫂,却故意将我妻子推倒在地,我听到消息去请大夫,可是那堂嫂的两个儿子却拦着我,不让我出门,我跪在地上求他们放我出去,他们不为所动,反而羞辱于我,可怜我那爱妻,还有我那没有出世的儿子啊。”

李老虎痛哭出声,赵时晴问道:“你妻子死后,你岳父这一支,除了你那三个女儿以外,可还有其他人?”

李老虎摇头,忿忿道:“如果还有其他人,他们怎敢明目张胆吃绝户?我妻子亡故,我那三个女儿年纪尚小,分别是十三岁、十岁和五岁,我若是被赶出杨家,她们便只能交由亲戚抚养,岳父留下的家产,就只能落到堂兄手中。”

赵时晴明白了,对李老虎说道:“我会让人去调查此事,只要你说得属实,会还你妻子公道。”

李老虎没想到,对他承诺的居然是这个小姑娘,他问道:“你们究竟是什么人?”

赵时晴微微一笑:“你都躲了三十多年了,难道还不知道,有些事情,知道得越少越好?”

被一个能给自己当女儿的人教育,李老虎老脸一红,说道:“不问就不问,可你要给我一个期限,没有看到结果,别想让我多说一个字。”

赵时晴想了想:“五天吧,五天后,我会给你一个公道。”

次日,赵时晴便把孟虎叫了过来。

没错,赵云暖让赵时晴带来一队人,便是孟虎和他的十几名手下。

赵时晴之所以会把孟虎叫来,是因为前几天派人去万全县时,孟虎也在,他说:“万全县属于和阳州,我师兄在和阳州做通判,如果你们在万全县找不到人,我就请师兄帮忙,通过官府寻找此人。”

赵时晴请孟虎带上李老虎这个人证,亲自去和阳州。

无论事情办成与否,都要把李老虎全须全尾带回来。

处理完这边的事,赵时晴和甄五多回到京城,还没坐定,便听说阿叶来找过赵时晴。

阿叶,便是萧月的小师弟,亦是赵时晴第一次去白爷府上时,那个应门的小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侯府有个大力娘 我的侯爷父亲终于找到我和我娘了 徐太太她来自山海经 超神:次元最强战士,加入聊天群 重回九零花开好 四福晋的娇宠日常 折辱清冷夫君后 炮灰A意外标记清冷影后后 办公室内禁止调情 紫桑葚[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