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9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彪悍女在七零》 85-90(第1/8页)
第86章 狮子大开口
刘良山一个人分成两个用,一天跟着颜书记往公社,往县里头跑,一天带着吴阔和何国喜往山上跑,如此跑了半个月,新建中学的手续批复下来了,山上那户人家却像是长在土地里的石头似的,怎么都撬不动。
任务布置下去半个月了,距离颜书记限定的期限也只有半个月了,刘良山从一开始的信心满满,再到无能为力,起了放弃这家人的心思。
不过,想想,郝卫红和赵树明那边也没有太大的进展,他心里头就稍稍平衡了些,但马上又想到,自己是大队长,将来要接颜书记班儿的,要求标准自然不同于那两人,心里的压力又陡然增大。
他将郝卫红和赵树明找过来,三人在大队部的会议室里关门开小会。
郝卫红和赵树明也是一脸的愁容。
郝卫红负责的那家是老两口,他们也说不清自己生于哪年,反正最少得有65岁往上了,早些年有个儿子,说是出去找活干,一去就杳无音讯,有个女儿,嫁去了隔壁省,早些年还隔个两三年,上山来探望他们一回,后来也不再来了,大概得有小十年了,也不知道人还在不在。
“那老头子,比大叫驴还倔!说啥他都听不进去,就说死也要死在山里。我看那老婆子倒是愿意下山,还挺惦记她闺女的,就是做不了老头子的主。”
郝卫红想想那老头子的样子,就一肚子气,让他到山下来,享受更好的生活,就跟要了他的命似的,后来她再去,那老头子看见她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手里头攥着跟棍子,好似随时要冲过来打她似的。郝卫红都有心理阴影了。
赵树明的情况也没比郝卫红强多少,负责的那户是这三户里面人口最多的,一个老爹带着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过日子。
这一家人,也是跟山下人家联系最多的。因着五个儿女都没有结婚,老爹经常往山下的媒婆家里跑,也让儿女们经常在老乡面前露露脸。
可惜啊,在山下生活的人,没人愿意嫁到深山里受苦,尤其是杨木大队条件越来越好的情况下。
而这一家人不愿意下山的理由很简单,他们山里开了不少地,随便种,种多种少都是自己的,养鸡、养鸭、养猪,随便养,那老爹还有一手打猎的本事,打枪准,也会设陷阱、兔子套,野鸡、野兔、狍子都能抓,家里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肉。
一旦下山,这样的好生活就没了,他们舍不得。
而赵树明山上做了几次动员后,这位老爷子提出条件:要想让他们一家人下山,也可以,第一,要将三个儿子安排进弹簧厂上班;第二,不光要给他们分宅基地,还要帮他们建五间大瓦房。
“我看他是想瞎了心!”赵树明想起当时这老爷子傲慢的表情,还觉得心肝直疼,“明明是为着他们好,他还拿捏上了,你都不知道,他们在山上住的是啥环境,石头和黄泥还有草杆子垒起来的房子,坐在屋里头,都觉四处漏风,墙面上,到处都是黄泥掉了之后露出的孔洞。”
“那两个姑娘,估计得有十二三岁了,穿的还是她哥哥们的破衣服,留着跟狗啃了似的短头发,根本看不出来是个姑娘,就在院子里,脱下裤子就尿尿,一点都不知道避人……”
刘良山听两人讲完,也把自己面临的问题说了。
“这一家人,我是找不到抓手,他们既不在意山下的生活是否更方便,也不在意小叔子是否能找到对象,更不在意家里的两个小孙辈是不是睁眼瞎,以后还跟他们一样,在大山里讨生活。你说破大天去,他们就两个字,不行!”
两人相对着叹气,一时之间,都对这件事情绝望了。
赵树明:“要我说,他们不下山就不下,他们自己愿意,将来死了活了的,都是活该!”
郝卫红:“不能这么说,我负责的那家,老头子恶,老婆子还是挺客气的,我瞧着她愿意下山的,可太怕那老头子,也做不了他的主。还有你们两个负责的人家都有孩子,十几岁的孩子,身不由己,只有下了山,才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赵树明也明白的,只是说说气话罢了。
刘良山琢磨了一会儿,说:“看来,这三家的问题都出在了老头子身上。”
赵树明点头,“应该是。我每次上去,都想和那几个年轻人单独聊聊,可那家的老头拦着,不让我跟他们接触。”
这是颜书记头一次让他们独立完成工作,一定要交出个满意的答卷才行。
颜书记每次处理问题,都是举重若轻的,好似任何问题到了她这里,都不叫个事儿。这三家的事情,要是颜书记来处理,会怎么办呢?
刘良山陷入思考中,他不具备颜书记的优势,但可以借鉴颜书记的做事原则。
颜书记的做事原则是什么呢?就是不拘一格,不按常理出牌。
好一会儿,他抬起头,脸上露出丝笑容来,说:“那咱们就试试逐个击破,让他们内部产生矛盾,瓦解他们。”
虽然他们三个是不同的,独立的小组,但他不自觉就将自己置于领导者的位置上,郝卫红和赵树明也没有觉得不妥,都眼巴巴看着他,等他说下去。
“咱们也别分成三个组了,就混成一个好了,众人拾柴火焰高,先解决一个,再解决一个。”
赵树明和郝卫红都觉得这个主意好,这半个月来,因着山上人家的事儿,搞得他们心力交瘁。混成一个大组,心里头就有了依靠感,不是孤立作战了。
颜红旗站在自己办公室门口,将他们的话都听进耳朵里。
这次的事情,即是想解决实际问题,又是锻炼这些人,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
他们遇到了困难,没有着急过
来找自己求助,而是自己开会,积极出主意、想办法,颜红旗很满意。
刘良山等人又仔细商量了下细节,决定先从赵树明负责的那户人家下手。无他,只是因为这户人家和山下之人联系得最紧密。
为了让家里的三个大小伙子早日娶到媳妇,老头子经常让哥仨个下山来。
哥仨个,分别叫邱大粮、邱二粮和邱三粮。哥三个一个比一个大三岁,最小的邱三粮也已经二十三了。
当天下午,就有张家营子的眼线来报,三兄弟中的老大和老三下山来了。
兄弟几个每次下山,都是先在张家营子转转,再到六道沟门转转,还会去大队部门口蹲着听会热闹。
这里是队上大大小小消息的集散地,自从颜红旗来了之后,蹲墙根聊天、晒太阳的劳力少了,但干不动活的老头老太太更喜欢来这边待着。
两兄弟往老头老太太蹲里一扎,极为显然。
刘良山自己没出面,也没让赵树明出面,而是派何国喜和马老三两人接近兄弟俩。
何国喜和马老三两人之前和邱老大和邱老三不熟,但都认识,见个面也能说上两句话。
马老三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来,递给何国喜一支,瞧见邱老大和邱老三都眼巴巴地看着,便问道:“抽一根?”
买烟需要烟票,下乡人根本捞不着,更别说邱家兄弟这样在山上住着的了,连忙喜笑颜开,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彪悍女在七零》 85-90(第2/8页)
手捧到马老三跟前来,“谢了,谢了!”
马老三很珍惜地一人跟发了一根,又划开一根火柴,帮着几人点烟。
等几人都吸上了烟,何国喜缓缓吐出一个烟圈,瞧着邱家兄弟说:“这烟,你们可得好好抽,这可是喜烟。”
“喜烟?啥喜事?”邱老大享受地将烟吸到肺里去,好一会儿淡淡的烟雾才从鼻子眼儿里冒出来。他们兄弟很小就抽烟,抽的是自家种的旱烟,这种卷烟没有旱烟那股子冲劲儿,抽着就感觉那么洋气,舒坦。
“马老三前几天订婚了,新媳妇是大桥公社的,刚满二十,长得别提多漂亮了!”何国喜说道。
马老三嘿嘿笑,一脸的甜蜜,说:“我俩订了婚,准备收秋之前就结婚。”
邱家两兄弟脸上就露出羡慕的表情。
邱老大29岁了。这个年纪搁在农村,这个年纪还娶不上媳妇的,要么娶二婚头,要么就得打一辈子光棍。邱老大知道自己条件差,找了这么多年找不着媳妇,心里头早就绝望了。
就连刚满23岁的邱老三,看见两个哥哥都找不着媳妇,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没报太大的希望。
以前在村中,还能遇上个大姑娘小媳妇的,跟人家搭搭话,做做对方能看上自己的白日梦,可是现在下山,连人都碰不上了,就更觉没希望了。
“恭喜,恭喜啊,兄弟,再过上几个月就要当新郎官了。”何国喜乐呵呵地说。
马老三大大方方,“同喜同喜,你也才当新郎官没多久嘛。”
两人互相恭喜,羡煞邱家兄弟。
据他们所知,何国喜和马老三应该年纪也不小了,应该比邱老三还要大,人家怎么就都能娶上媳妇呢!
“两位兄弟,你们都是咋找着对象的,有合适的,能不能跟我们兄弟两个介绍介绍?”邱老三厚着脸皮,有些讨好地往两人跟前凑了凑。
“以前杨木大队穷,我们兄弟两个也发愁娶不上媳妇,可这两年不一样了,咱们杨木大队的社员口袋里头有钱了,人家长知道姑娘嫁过来,能过上好日子,我们可不就好找对象嘛。”何国喜抽了口烟,有种过来人的平静淡然,说:“为啥杨木大队其他的光棍都能找到对象,你们兄弟却找不着?”
邱老三狠狠吸口烟,说:“因为我家住在山里。”
“对嘛!”何国喜拍了下大腿,说:“你这不是挺能看明白事儿的嘛。兄弟,我说句实话,你们可别不爱听。人家家里头嫁闺女图啥呀,不就是图着能让闺女过上好日子嘛。你说你们家,住在深山老林里头,下趟山费老劲了,抬头进去看见的就是你家里这几口人,谁愿意啊?我上次去燕市,看见人家那老高的高楼,那老平整的马路,就寻思着,我要是在这里生活就好了。你就用脚趾盖想,哪个姑娘愿意山沟里钻,一钻就是一辈子啊。”
邱老大狠狠吸了两口,就把短短的烟头吸到尾了,但又舍不得扔,等烟头实在烫手了,才小心地将烟头扔在地上。
邱老三重重地叹口气,一屁股坐在墙根处,将最后一口烟抽完,满脸惆怅。
“不是啊,兄弟,你都知道你们兄弟娶不上媳妇的原因是啥,那咋不想着变一变呢?我听说,大队上正给你们做动员工作,让你们下山来,那你们正好就坡下驴,搬下来呗。”
邱老三看了大哥一眼,欲言又止,而后又是一声重重叹息。
马老三:“这有啥不能说的,还是秘密不成?”
邱老大抬起头来,说:“也不是秘密,就是我爹提了条件,大队上不答应。”
“啥条件啊?”
邱老大犹豫了下,还是实话实话,“我爹想让我们哥三都去弹簧厂上班,再给我们家盖五家大瓦房。”
两声抽气声同时响起。
第87章 继续做工作
何国喜的声音先一步传来,“哥哥呦,别嫌我说话难听,你们这是想瞎了心了!别说咱们大队,就说燕市,我是去亲眼见识过的,可是首都啊,一家出三个工人的都不多,更别提五家大瓦房了,大寨也就这生活水平了吧。”
他忽然想到什么似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着,而后欲言又止。
马老三:“哥你想说啥就说呗,邱家兄弟几个太可怜了,都啥时候了,你就别藏着掖着了。”
邱老大和邱老三也连忙催促何国喜快说,他们觉得何国喜这人很实在,虽然有些刺耳,但说的都是真话。
何国喜:“那行,既然你们想听,我也不怕得罪你们,就直说了。你们老爹是脑子不好使,还是不想看你们好啊。一家里头三个儿子都找不着媳妇,这是要绝后啊!他老了,有你们给养老送终,你们老了,谁来管你们?兄弟,别嫌我说话不好听。养儿防老,你们连媳妇都没有,上哪儿来的儿子?你去问问杨木大队这三个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哪家老人不是退居二线,开始听儿子的了?”
何国喜边说边摇头,十分可怜可惜的样子。
马老三接口,说:“国喜哥说的对!就是这个道理,我爹以前多厉害呀,说一不二的,可自从我大哥娶了媳妇后,他就不怎么管家里的事了,说自己老了,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了,得多听年轻人的。”
何国喜:“这才是明智的老人家。人年纪越大,脑子就越糊涂,人就越倔强。有些事情想不清白,可能也不是故意的,可实际上,就是把子女给害了!”
见眼前的兄弟两个,一点没有为父亲辩解的意思,何国喜就知道,自己今天这通挑拨离间没准能成,这兄弟两个应该是早就对老爹有意见了。
他再接再厉:
“你们两个也都是奔着三十岁去的人了,怎么就那么听老爹的话?他说是啥就是啥,有点自己的主意不好吗?都说要有造反精神,你们兄弟两个可倒好,由着老爹把自己往死里坑。”
到底是自己的父亲,虽然兄弟两个觉得何国喜说得有道理,但心里还是不太舒服,不由得反驳道:“我爹他,也是为了我们好。我们在山里有吃有喝,生活过得比山下好。”
“嘿,我这暴脾气,你还过得比山下好,你们活着一辈子就为了吃喝两字是不是?燕市那高楼、汽车就不说了,就说咱村,喇叭你听过吗,知道《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故事吗?知道主席在广播里有什么指示吗,知道弹簧厂的弹簧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唉,你们啥都不知道!”
何国喜说边摇头,把对他们的鄙视表现个淋漓尽致。
何国喜说话的时候,马老三就在一边不停地点头,抽着空隙插上几句话,帮着腔,一搭一档的。
何国喜喘了口气,继续说:“吃,喝那都是低级追求,你说你们山上吃得好,咱们山下也不错,都能吃饱,时不常弄点肉吃,改善改善伙食。听喇叭,听评书,听新闻,那是更高级的追求,叫精神追求,唉,算了,不说这些,说了你们也不懂,就说个你们能懂的,老婆媳妇热炕头,那滋味美不美?你在山上吃饱吃好,晚上不会想媳妇想得刺挠得挠墙?都是男人,咱都懂。”
他说着,马老三就在一边挤眼睛,语带暧昧地“嘿嘿”着。
何国喜瞧见这哥俩并没有恼,又接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彪悍女在七零》 85-90(第3/8页)
说:“就你爹提的条件,就是颜书记同意社员同志们都不带同意的。本就是为了你们好,你们倒还拿捏上了,再说了,弹簧厂门槛多高啊,你们哥仨连学都没上过还想去,可真敢想!”
何国喜大段大段的话说完,说得口干舌燥,心里头却是得意的,觉得自己这口才可真是不错啊,能说会道的,不愧是去过首都,见识到大世面的人!
邱老大和邱老三一模一样的动作,将脑袋扎到怀里头,露出胡乱剪头的头发。
何国喜又忍不住了,“瞧瞧你们兄弟两个过的是什么日子,这头发剪的跟狗啃似的,衣服补丁落补丁,没个利落样,哪家姑娘能看上你们才怪了。兄弟们呢,听我一句劝,搬下来吧。虽说不能给你们三个工作名额,不能给你们五间大瓦房,但是大队上给你们批宅基地,义务帮你们建土坯房。听我的,见好就收吧,不然把领导得罪了,哪天你们真想通了搬下来,可就没这好事了。”
何国喜觉得自己的话已经说到位了,再说下去,该起反作用了,也就不在墙根这里蹲着了,站起来,“我们还有事,走了。”
邱老大和邱老三也跟着一块站起来,看向何国喜和马老三的目光有些不舍。
何国喜要走的脚步顿住,转过身来,又上下打量了一番这兄弟俩,“你们兄弟看着挺结实,整天跑山路,腿脚利索,又会打枪,这样吧,你们要是搬下来,我做主了,招你们兄弟三个进咱们民兵排!民兵排虽然没有工资,但有补助,大队上好多年轻人想来都来不了呢。”
邱老大和邱老三兄弟两个相视一眼,都露出喜悦之色来。
何国喜和马老三走出去一段路后,悄悄回头,见那兄弟两个往张家营子的方向走了。
马老三:“咱这事是成了吧?”
何国喜得意:“约摸着是成了。”
马老三朝何国喜伸出大拇指,“哥,厉害啊,你是这份的!”
何国喜谦虚得嘴角都压不住了,“也不行,也不行,咱到底是去过燕市的人,说服两个刚从山沟下来的,还是飘轻的。”
何国喜和马老三这兄弟俩本来是差不多的,从小就跟赵树明玩在一块,认他当头,后来当了民兵,也是赵树明手下的兵。可谁知道,这小子走了狗屎运,被颜书记看上,带着去了趟燕市,何国喜就像是山鸡插上凤凰翅,陡然间就不一样了。
积极要求进步,思想觉悟提高了,就连表达能力都强了。
今天这一套一套的小词说着,一环套一环的,把那山沟里的兄弟俩忽悠得一愣一愣的,听得马老三也是一愣一愣的,心说自己要是那兄弟俩,肯定回去之后就联合邱老二,在家里闹革命,坚决要推翻老爷子的地位,自己翻身当家做主。
马老三是真心佩服何国喜,心想着,也不知道颜书记还会不会去燕市,要是能带着自己也去一趟就好了。
燕市不愧是首都啊,就是能改造人!
何国喜和马老三去找了刘良山等人,把刚刚的事情一五一十汇报上去。
刘良山边听边笑,说:“辛苦你们了,邱家这边咱们暂时按兵不动,等他们家自己先闹起来后,咱们再去加一把火。让张家营子的人继续观察着他们家的情况。”
刘良山对郝卫红和赵树明说道:“看来,咱们的计策是管用的。接下来,老两口那边和阎家,咱们同时进行。”
郝卫红:“老两口那边,还是我去吧,我跟那位老太太混熟了。现在我一过去,那老头子就眉毛不是眉毛,眼睛不是眼睛的,瞪我几眼就躲出去,我正好能跟老太太单独说话。”
刘良山:“行,那就还是你去。这次别带男同志了,带女同志吧,都是女同志,好说话。”他想了想,说:“要不,请何大娘跟你一起去?他们两个年纪差不多,情况也有些相似之处,想必让何大娘跟她聊聊,更能打动人。”
郝卫红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何大娘在大队上名声虽然不咋地,但通过冯婶子的事情看出来,那人是个热心的,劝人也有一套,她点点头,说:“行,我等会就去找何大娘,让她跟我一块上山。”
至于另外的那户姓阎的人家,跟邱家的情况还不太一样。刘良山问赵树明:“你觉得,阎家从哪个人身上攻破比较好?”
赵树明没犹豫就回答说:“阎家的儿媳妇。这个女人我感觉应该是有些松动的。有几次跟我有眼神接触,好像是想和我说什么,但不知道是不是顾忌我是个男的,总是欲言又止。”
“那还是得派女同志和她接触比较好。”刘良山说。心里头开始盘算着,是让郝卫红兼顾,还是另外再找女同志去。
时间紧迫,把重担都压在郝卫红一个人身上,恐怕来不及。
赵树明提议,“要不然,让姜二婶帮帮忙?”
姜二婶在弹簧厂担任后勤,但不是随时都有工作,不用一天到晚都守在弹簧厂,她女儿和外孙后半辈子都有了着落,不愁吃喝,她心中的重担放下,底气十足,人也热心了,但凡找她帮忙,她从不推辞。
这个人选,倒是挺合适的。
刘良山点头,“那就请姜二婶帮帮忙。”
至于怎么将其他人支开,倒也好办,让第四生产小队的队长发通知,让阎家的劳动力到山下来开会。也不怕他们不来,威胁说不给发人口粮就可以了。
于是两队娘子军,分别上山。
在杨木大队干部们努力工作的同时,颜红旗却清闲起来,她改了主意,本来想在离开之前完成的工作,她要留给刘良山他们去做。
她想的是,这些工作自己都做完了,刘良山他们就纯纯成了捡现成的,会永远活在自己的光环之下,很难突破自己,建立威信,而将这些事情留给他们做,就可以算成是他们的功绩,是个非常好的,提升威望的机会。
她想要刘良山等人守好自己打好的基础,稳步提成,继续自己的理念,但并不想让自己成为笼罩在大队干部们头上的阴云。
她把王红梅叫了来,自己口述,让王红梅记录,把自己想要做成的事情记录下来,而后整理成为一个名为杨木大队尚未完成事项的计划书。
其中有,引进适合高山上耕种的农机设备;继续跟县农业局联系,以得到农业技术方面的指导,发展科学化种植;为大队开办医务室,培养可以治疗小病、打针、开药的医生;继续寻找买家,扩大弹簧厂的规模等等。
颜红旗当了一年多的领导了,独立管理一个大队,四百多号人。对于自己做出的成绩,是极为骄傲的,但前世养成的毛病,也会经常复盘、反省。
意识到自己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系统性,规划性,不能高屋建瓴,走一步看三步,简而言之就是想到什么做什么。这样的性格,注定无法成为职权特别高的领导,但是做些基层的管理工作,却是最合适的。
她对事业上
,并没有太大的抱负,也没有一定要达成的目标。不过,她喜欢这样的生活,轻轻松松,游刃有余,解决那些自己看不惯的人或者事,让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好起来,充满了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让王红梅帮着记录下来,形成文字,颜红旗在看这些文字的时候,思路便又清晰不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彪悍女在七零》 85-90(第4/8页)
。
这些计划,不用依靠背影和关系,只要用心去做,一定可以做得成。
第88章 放权
晚些时候,康明带着关小燕做的一盔子榆钱饽饽上了门。
颜红旗有些惊讶,以往送东西都是关小燕来,康明很少过来,看着那绿油油的饽饽,问道:“这个时节还有榆钱?”
榆钱一般生长在四月份,成长得很快,得趁着嫩的时候吃,否则,就老了,还会长虫子。做汤、炒菜、做饽饽都好吃,颜红旗也很爱吃。
但这是季节性食物,过了季,想吃也吃不着了。
康明回答:“带学生上山的时候,在阴坡发现了一颗还长着榆钱的树,去尝了尝,还是嫩的,就撸了回来。小燕说您爱吃,就蒸点饽饽给您送来。”
6月份了,还能吃到榆钱制品,着实新奇。颜红旗跟这对夫妻一直是礼尚往来的,也就没客气,收下了。
“那就谢谢了,辛苦小燕挺着大肚子,还要帮我蒸饽饽。”
关小燕要孩子一直没要成,年初的时候终于传出了喜讯。这对夫妻欢喜非常,晚上在被窝里闲聊天,认为这都是颜书记的功劳。
颜红旗的到来,将整个杨木大队的运势改变了,他们也受益了。
这是关小燕的观点,她随了她妈,很相信这些。在破四旧的时候,家里也藏着一副观音菩萨像,隔段时间就擦一擦,上上供,跟观音他老人家念叨念叨,祈求一番。
康明受是的唯物主义的教育,但生活在农村里,总会遇上一些用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所以对于关小燕的观点,半信半不信的,有时候也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但可以用更科学的说法解释。
颜书记威慑住了杨木大队的社员们,鼓了他们的腰包,肃清了不正的风气,使得杨木大队上空的空气清正、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生活,人有干劲、有动力,充满了希望,人身体里的能量就是正向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关小燕的运势论不算错。
听到杨木大队已经获得开办中学的资格后,康明觉得,继妻子怀孕后,他的好运再一次降临了。
颜红旗将洋漆盔子腾出来,刷干净后,放了些红糖在里面,转身递给康明的时候,就见他一脸欲言又止的样子。
“你有事要说?”
康明:“是,颜书记,我想问问,杨木大队中学校长,有人选了吗?”他说着,也不等颜红旗回答,继续说:“如果没有特别合适的人选,我想自荐。”
颜红旗有些意外,“不出意外的话,会由中心校指派。你想自荐,优势是什么?”
康明心中一喜,颜红旗这么问,就说明自己有戏,她从来都是干脆的人,如果完全不考虑自己的话,会直说,不会问出后面那句。
“首先,我对杨木大队非常有感情。我去过每一位同学的家里做家访,劝说失学的、超龄入学的孩子们上学,经过我和诸位老师的努力,杨木大队小学除了四名学生外,实现了百分百的入学率。”
唯四没有入学的,是住在山上的邱家两个姑娘,还有阎家的一儿一女。除此之外,已经超过上学年龄太多,甚至已经十五六岁的孩子,也被他说服着,到学校里上学了。今年,杨木大队小学的学生达到了空前的78人。
这让康明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对于这份工作的热情,强烈的责任感,还有,满足感。
他当然知道,他的工作之所以能进行得这么顺利,是因为有颜红旗这个强大的后盾。所以,颜红旗的严厉,给了他的极大的工作压力,他却从来都不怨怪对方。
“如果,中心校派一个新的校长来,未必有我合适。以我的经验,到这样新建中学来当校长的,以关系户居多,未必有多么好的管理经验和教学水平。责任心肯定没有我强,也没我了解杨木大队每家每户,每个学生的情况。我把自己当成了杨木大队的一份子,没有人比我希望这些学生们好的,所以,我认为,我比任何人都适合做杨木大队中学的校长!”
康明先时还有些紧张,说到后面,反而越来越从容,越来越肯定。
颜红旗笑,“你还挺有信心的。”
康明裂开嘴角,半开玩笑说:“当然,做教育工作的,教书也育人,育人先育己,我要时时刻刻给学生们做典范,所以即便心里头有些忐忑,也要表现出有信心的样子。”
可以说,颜红旗是看着康明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一开始的时候,他在颜红旗眼中,有那么一点责任心,但不错,更多的时候随波逐流的,如今,却是有责任、有担当,备受学生和社员们的尊重。
这样的人,担任一所不到百人小学的校长,确实有些屈才了。
而他说的那两点,颜红旗也比较认同。
她说:“能不能让你担任这个职位,不是我一个人决定的。你写一份《工作计划》交给我。”
康明脸上不露声色,但心里头已经乐开了花,颜书记跟他要工作计划,就代表着认可了他,事情就成了一大半。
至于她说的,不是一个人决定的,完全被他忽略了。颜书记在大队有绝对的权威,她举荐的人,想要达成的事情,没有不成的,至于中心校,跟杨木大队同样是杨木中学的上级管理单位,杨木大队有极力举荐的人,他们一般不会跟大队拧着来。